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947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docx

榆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省政府5月27日批准实施的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确定:

将榆林市定位成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沙漠绿洲宜居城市。

一座座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贯通南北;一道道美丽的街景流光溢彩;一处处唯美的大漠风情独具韵味。

在长城与黄河交汇之地榆林,城乡规划科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初步显现出一幅和谐文明的壮美诗篇,来过这里的人们流连忘返,纷纷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其中的精彩……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

近年来,榆林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7年,全市GDP达到672.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8.6亿元,榆林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五跃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规划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五”以来,全市共投入50多亿元用于市政建设,其中榆林城区投入了20多亿元,完成了三大广场建设、古城步行街改造等一批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全市已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全市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8万增长到36万,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0%上升到35%。

006年,榆林市委、市政府根据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提前实现的实际状况,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邀请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了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

城乡规划篇2000年以来,在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榆林市先后编制完成了西沙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山小区修建性详规、西南生活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火车站广场、世纪广场、凌霄广场、榆溪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肤施路、长城路、驼峰路安置小区规划、河滨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银沙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红山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路、建安路、崇文路三个平房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金沙路等六条道路的施工图设计。

为了打造辐射影响陕蒙晋区域商业中心和商务平台,编制完成了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规,市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0%。

今后,榆林全市将在榆林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的指导下,以近期(2010年)45万人和远期(2020年)80万人的城市规模,确定221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

从而构建了以榆林市区为中心,神木、靖边、绥德为城市副中心,府谷、定边等8个县城和大柳塔、锦界等6个重点镇以及其他集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体系。

榆林市区将按照“一城两河三区”组团式发展。

“一城”即榆林古城,主要是古城的历史街区和榆林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

当前,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重点,榆林正在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专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两河即榆阳河、榆溪河。

榆阳河要以绿化、美化河道两岸,创造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滨水人居环境,改造南门外、榆阳河北区域为具有榆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街小镇,延续城市历史与文脉,提升城市品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榆溪河通过建设榆溪河自然风光游览带,启动榆溪公园建设,提升完善红石峡生态文化园,初步形成“一河清水,两条绿带”的生态景观,构建城市“四纵四横、三园多点”的绿地系统,建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花草中”的滨水城市景观。

中心商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未来城市芯片,以文芯活力、商芯动力、城芯聚力、景芯张力、绿芯载力,打造辐射影响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商业中心和商务平台。

铁西新区面积40平方公里,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确定的未来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规划将其打造成为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功能完善,融商业、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以及为能源化工基地的后勤生活服务的城市新区。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工业园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城乡建设篇2002年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把城镇化带动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

截至2007年底,全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入49.9亿元,城市道路达到637公里,城市排水管线达到654公里,供水管线达到597公里,天然气管线达到450公里,城市绿化面积达到2993万平方米。

其中榆林城区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27.08亿元,是过去五十年总和的2倍还多,成为榆林城建史上投入最多、城市变化最大的时期。

今后,榆林将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在抓好榆林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和镇川、大柳塔等11个重点镇的建设工作,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十一五”末,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45%,榆林城区和各县城供水率达到98%以上;完善城市供热、供气网络,榆林城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扩大供气覆盖范围,力争达到95%以上,各县城加快气化步伐,分别建成一座天然气加气站;完善城镇供排水管网,新建城区要实行雨污水分流;建成一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同步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基本实现县城和工业园区各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和一处垃圾填埋场,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加快实施绿化工程,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榆林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房地产业发展篇榆林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商品房为主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据统计,至2007年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1平方米,高于全国25平方米、全省24.5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2001年至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达336.8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1.28亿元。

目前,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3家,管理人员达3000多人。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稳步发展同时,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等房地产业的后续产业也有了大的发展。

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推进。

截至2007年底,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主要是集资建房)248.6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解决了21600户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

2007年,市政府在榆林市区划拨土地1000亩,用三年时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解决1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工程总投资20亿元。

目前,这项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全市启动了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保障工作,当年保障家庭4190户,保障比例达到49.5%,到2012年人均住房面积14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将达到应保尽保。

截至2008年4月底,全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达到3036个,缴存职工人数11.6万人,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为基数计算,推行比例达到80%,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3.4亿元,支取4.7亿元,余额8.7亿元。

住房二级市场日趋活跃,房屋权属管理和交易管理进一步规范。

目前,全市54.3万平方米公房已出售46.7万平方米。

住房交易日趋活跃,仅2007年,全市住房上市交易面积101万平方米,交易额22.26亿元,成为榆林历史上房产交易最活跃的年份。

经济开发区篇榆林经济开发区是1999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

设区以来,榆林经济开发区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大目标、发展四大经济”的总体部署,统筹榆横工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加工及装备制造、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五大产业园区,努力把榆林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现代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4年,为榆林市政府直属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全区投资总规模已达216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43亿元,建成工业项目35个,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盐化工及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在工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开发区共计投入基础设施经费7亿多元,完善了各工业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热、供电、排洪、排污、通讯、广电等公用设施,实现了“八通一平”,不久,天然气将入区,有望实现“九通一平”,园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县域规划建设篇榆林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副中心的县域规划建设也快步向前。

正在修编的绥德县规划将绥德县要向城北边扩展到二十里铺;南边邓家楼不变;东至裴家峁,把龙湾生态山区纳入规划;西边扩展到五里湾,把合龙山风景名胜区纳入规划。

县城规划区面积由现在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24平方公里,增加9平方公里。

另外规划两个产业开发区,四十铺镇规划为国家级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崔家湾镇规划为工业载能园区。

到2020年末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

位于陕西省北端,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带的神木县,2007年底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从91.18%提高到了98.67%,乡集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85.22%,先后完成了神木县城市总体规划和1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5%。

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起步,正在进行61个试点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为村庄整治树立了样板,提供了成功经验。

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靖边县,2006年,县委、县政府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靖边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第四次修编,靖边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累计完成市政道路建设投资3.85亿元,先后改造和建成了芦河路、人民路、统万路、林荫路等16条城市道路,道路总里程达到27.4公里。

榆林市发展变迁的见证1982年第一版总体规划分为旧城中心区、西沙文教区和南郊工业综合区人口规模14万人,用地规模13.78平方公里。

1994年第二版总体规划由老城历史文化旅游区、西沙文化、教育、行政办公居住区和南郊工业区组成。

人口规模36万人,用地规模36平方公里。

2000年第三版总体规划规划布局为“两轴”、“双心”、“五组团”两轴:

历史文化轴、城市建设发展轴双心:

以西沙行政办公、商业贸易、教育科研组成的城市中心;以新城科研管理、商业金融、文化信息组成的城市副中心。

五组团:

老城组团、南郊组团、西沙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新城组团。

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25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50万人2006年第四版总体规划规划目标:

能源新都、塞上名城、大漠绿洲、宜居城市规划理念:

绿色榆林、人文榆林、和谐榆林城市规模:

2010年,人口规模45万,用地规模为48平方公里;020年,人口规模80万,用地规模96平方公里;远景人口规模达到100万,用地规模120平方公里。

1 2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通知1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

动的通知

榆林城乡建设规划局录入时间:

2011-10-2416:

46

各县(区)建设局,榆横、榆神工业区建设局,市质安站,各监理、建筑施工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全面提升我市建筑工程施工创建文明工地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根据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通知》(陕建发[2010]10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型的文明工地,广泛推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全面提升文明工地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合格率达到85%,2011年起,实现年创建省级文明工地不少于20个,市级文明工地(各县区)不少于当地在建工程中符合创建条件总数的35%;根据榆林市“双创”办《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容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榆政创办发[2010]21号)文件精神,结合榆林市区内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求市区内年创建市级文明工地个数不少于在建工程中符合创建条件总数的80%,市区临街面在建工程要求100%创建(不符合创建条件的,要按市级文明工地的标准实施),确保创建一批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突出、管理成效显著、安全文明氛围浓厚的省、市级文明工地。

(三)组织领导:

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工作由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负总责,委托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

每年年初,由市局与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目标任务书,确定当年创建文明工地的数量,完成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文明工地经验评符合市级标准的,由市局发文命名,颁发奖牌和证书;符合省级标准的,由省厅发文命名,颁发奖牌和证书。

二、具体要求

1、市级文明工地:

对于10000M2以上的工程,砼、砂浆必须实行电子自动计量,对于10000M2以下的工程,砼必须实行电子自动计量,砂浆实行电子计量方式;

省级文明工地:

砼、砂浆必须实行电子自动计量,现场必须设有电子监控系统,且与市质安中心站联网;

2、市区内的省、市级文明工地:

办公生活区与施工区分离设置≥1.8M高的硬质隔离;工地出入口设专人管理,设置车辆冲洗点(长、宽、深为100×100×150CM沉淀池);土方覆盖、固定或绿化;

3、市政道路施工及拆迁现场设置≥1.8M高钢性围挡和安全警示标志;

4、省、市级文明工地10000M2以上的工程,设水冲式厕所,八层以上建筑物必须使用人货两用电梯;

5、临时用电必须使用:

透明塑壳断路器、电子式和电磁式漏电断路器、电磁式和电子式漏电保护器、电路隔离、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为一体的组合电器、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配电箱和开关箱等,以上产品应符合JGJ46-2005标准。

6、推行并实现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式、可周转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

(1)楼梯、楼层、洞(井)口、安全门等临边防护设施;

(2)操作棚、工作棚、防护棚等;

(3)组装式大门、组装式围墙、装配式活动房等设施;

(4)节能型灯具和机具,节水型器具和洗车设备。

三、申报与验评

(一)评选范围

1、凡在我市境内符合条件的建筑工程均可参加申报、评定。

2、市级文明工地申报范围:

(1)房屋建筑工程:

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

(2)市政工程:

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

3、省级文明工地申报范围

(1)房屋建筑工程:

榆林市区建筑面积为10000㎡以上,各县、区建筑面积为6000㎡以上;

(2)市政工程:

工程造价1500万元以上,市政道路工程长度1500米以上。

4、申报时限

新开工工程施工到±0.00前,由建筑施工企业向当地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初审同意后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经市质安站审核后,报市局建筑业管理科备案;省级文明工地由市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后,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备案。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不得申报和评定省、市级文明工地

(1)凡逾期未进行申报的;

(2)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的;

(3)使用国家、省、市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属淘汰设备设施的;

(4)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5)违反建筑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被有关主管部门处罚或被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

(6)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网、安全帽的;

(二)检查与验收

文明工地实行全过程管理,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一次性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市级文明工地在主体工程完成80%时,由县区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预验,符合要求后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经市质安站核定后报市局,由市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2、省级文明工地在主体工程完成70%时,由县区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预验,符合要求后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经市质安站核定后报市局,由市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组织审验,审验合格后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进行终验。

四、奖励机制

为鼓励施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2012年1月1日以前应用以下技术的,在文明工地验评表总分中分别给予加分奖励:

使用节能(电)型、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安全防护设施达到标准化、定型化、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应用技术目录中垂直运输机械技术、设探亲房和亲亲电话的各加0.5分,使用远程监控系统、节水型洗车机、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应用技术目录中临时用电技术、职工宿舍有空调、冬季洗浴有供暖的各加1分。

对获得省级文明工地项目经理的加分奖励,仍按省厅《关于建立创建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的通知》(陕建发

[2008]246号)和市局《关于建立创建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的通知》(榆政建规发[2009]09号)执行。

二0一一年四月八日

来源: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市文明工地备案程序

1、到质监室领取文明工地申报备案表。

2、填表前加盖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公章。

3、申报时间:

必须在工程施工相对标高±0.000前。

4、申报面积:

市级3500m2以上。

提交资料:

1、该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3、安全备案登记表;

4、文明工地创建计划;

注:

上述资料均提供原件,审查后,复印三份装订成册,先到市文明工地创建办公室(建工科)登记盖章,然后将三份备案表送交市质安站质监室备案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