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885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 寓言故事系列 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 新人教版.docx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寓言故事系列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新人教版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寓言故事系列古代寓言故事选(翻译和注解)素材新人教版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汤问》)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秦青唱歌的技艺,自认为学尽他的技艺了,于

是告辞回家。

秦青不能阻止他,来到国都郊外的大道上,握着节拍放声悲歌,声音震动林木,使行云停止了下来。

薛谭就认错,请求返

回,终身不敢说回家。

寓意:

记忆和学问深不可测,所谓学无止境,求学者不能骄傲自满,不要浅尝辄止,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才能不断达到较高的境界。

猛狗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问之里人其故。

里人曰:

"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

译文:

有一个卖酒的人,酒器擦洗得很甚清洁,设置的酒店招牌也很长,而酒放酸了都没有售出。

问邻里人什么原因。

邻里人告诉他说:

"你们家的狗太凶猛了,人家拿着酒壶器而来,想要买你的酒,你的狗冲着人就咬,此就是酒都放酸了还没有卖出去的原因。

"

    那么国家也有猛狗一样的人,就是那些掌管国家权力的权臣。

寓意:

批评国家那些阻塞言路、嫉贤妒能、陷害忠良的当权者。

 

桔逾淮为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

“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

”回答说: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

“我听说:

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好猎鸟,使烛邹掌管鸟而弄丢了之。

景公非常生气,召集官吏想要杀掉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再杀他。

”景公说:

“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再当着景公之面数落说:

“烛邹啊,你为我们君君掌管鸟却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的国君因为的缘故而杀掉一个人,是第二条罪状;使诸候国听闻,认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才,是第三条罪啊。

.烛邹的罪已列举完毕,请求国君您杀掉他吧。

”景公说:

“不要杀,我已经明白了。

寓意:

1、从景公的角度看:

(1)不要滥杀无辜;

(2)无以怒而滥刑;(3)知错能改。

2、从晏婴的角度看:

(1)聪明机智;

(2)见识高远;(3)忠于国家,有同情心;(4)富有人本主义精神。

(5)委婉劝谏,注重方式方法。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官吏,所以楚灵王手下的大臣,都纷纷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蹲在地上屏住呼吸,然后才勒住腰带,扶着墙慢慢站起来。

到了一年之后,宫中的官吏个个变得面黄肌瘦了。

攘鸡者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

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的作为。

那人说:

“那就减少一些吧。

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就停止(这种行为)。

”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意:

1、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的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

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

那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是没有改过的真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道错了,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大鹏与焦冥

景公问晏子曰:

"天下有极大物乎?

"晏子对日:

"有。

鹏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间,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然而谬谬不知六翮之所在。

"公曰:

"天下有极细者乎?

"晏子对日:

"有。

东海有虫,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

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道:

"天下有最大的东西吗?

"

晏子回答说:

"有。

大鹏的脚在浮云上游动,背上升到青天,尾巴倒伏在天空里,跳起来嘴到北海啄食,脖子和尾巴横隔在天地之间,可是还不知道它那有六根翎管的翅膀在什么地方。

"

齐景公说:

"天下有最小的东西吗?

"

晏子回答说:

"有。

东海有种虫,在蚊予的睫毛上筑巢,不停地产子,不停地飞动,而蚊子却若无其事,不因此而惊慌。

我晏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东海的渔夫却把它叫做焦冥。

"

 

庾公之斯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

“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

”曰:

“吾生矣。

”其仆曰:

“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者,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

“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

“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西施病心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

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

“何不去也?

”曰:

“吾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鹓鹐与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妻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

“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

“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髑髅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

“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

“子之谈者似辩士。

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

子欲闻死之说乎?

”庄子曰:

“然。

”髑髅曰: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

“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髑髅深矉蹙曰: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鲁候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

【译文】

从前:

有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并设宴款待,给海鸟演奏《九韶》古乐来取乐,准备了牛、羊、猪三牲来作为它的膳食。

结果海鸟晕头转向,忧惧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在用他自己享乐的方法来养鸟,不是用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

丁氏穿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鲁人徒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

有个鲁国人自己会编织草鞋,妻子则很会织一种白色丝绸,却想搬到越国去居住。

有人对他说:

"你到了越国一定无法谋生。

"

这个鲁国人说:

"为什么呢?

"

那个人回答说:

"草鞋编出来是为了穿在脚上,但越国入个个打赤脚;白丝绸是做帽子用的,但越国人全都披散着头发。

以你的长处,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去,要想不穷困,那可能吗?

"

痀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邪?

”曰: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去楚国,从一片树林中走过,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取蝉,像在拾东西一样,很轻松地粘住了蝉。

孔子说:

"你的手真巧啊!

你粘蝉有诀窍吗?

"

驼背老人说:

"我有诀窍。

五、六月间我在竹竿头上累加粘蝉的丸子,如果加放两颗丸子能不掉下来,粘蝉时蝉就很少能跑掉;如果加至三颗粘丸能不掉下来,那粘蝉时能逃走的就、不过十分之一;如果加到五颗粘丸而能不掉下来,那粘蝉时能逃掉的就一个也没有了,我粘蝉就像拾东西一样简单。

粘蝉时,我站在那里就像一根树桩;我伸出的手臂,就像一根枯树枝那样一动不动。

天地虽然广大,万物虽然纷繁,但我心中只有蝉的翅膀。

我不回头也不转身,不因周围的一切而分散我的注意力,这样,怎么会粘不住树上的蝉呢?

"

孔子回头对身后的弟子说:

"用心专一,以至于全神贯注,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

纪渻子养斗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

“鸡已乎?

”曰:

“未也。

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

“未也。

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

曰:

“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

曰:

“几矣。

鸡虽有鸣者,以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燕人返国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

“此燕国之城。

”其人愀然变容。

指社曰:

“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

“此若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曰:

“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

“予昔绐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

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

“善!

”使内勿服。

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文】

齐灵公喜欢女人穿得像男人一样,于是齐国的女人都穿上了男装。

这样一来,齐灵公又不高兴了,就派官吏去禁止女人们穿男装,说:

"凡穿男装的女人,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

"可虽然受到裂

衣断带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照旧穿男装。

这天,晏子朝见齐灵公,齐灵公问他道:

"我派官吏去禁止女人穿男装,凡穿男装者就撕破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可虽然受到处罚的人很多,但女人们却依然穿男装,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

"您让宫内的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外边的女人穿男装,这就如同在门上挂牛头却在门内卖马肉一样。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内的女人也不得穿男装,这样,外边的女人就不敢穿男装了。

"齐灵公说:

"对啊。

"于是下令宫内的女人不得穿男装。

没过一个月,齐国的女人就不再穿男装了。

 

工之侨得良桐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

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

“勿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一棵优质梧桐树,把它砍削成了一张琴,这琴弹起来,声音就像金钟、玉磐的声音一样和谐、悦耳,他自以为这琴是天下最好的了,便把它献给了朝中掌管礼乐的太常。

太常请国内最优秀的乐工察看了一下,说:

"这琴不古。

"就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把琴拿回家后,商请漆工在琴上画了一些裂纹;又商请刻字工人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钟鼎上所刻的文字,然后用匣子把它装起来,埋进土里。

一年以后,挖出匣子,把琴抱到集市上,一个达官贵人见后,便拿出一百两金子把琴买了去,并献到了朝廷。

乐官们一个一个地传递着观看,都说:

"这真是一件稀世之宝!

"

江上处女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

“妾之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为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画鬼最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

”“孰易者?

”曰:

“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译文】

有个给齐王画画的人,齐王问他说:

"绘画画什么最难呢?

"

这个人回答说:

"狗和马最难画。

""那什么最容易画呢?

"

这个人又回答说:

"画鬼怪最容易。

因为狗和马是人们所熟知的,早晚都在你的眼前,不容易画得完全相似,所以说难画。

而鬼怪是没有固定的形体的,不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弄不准到底它像什么样子,所以说容易画。

"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

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

“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

“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

邯郸反,竟不得见。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曰:

“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

“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译文】从前曾参住在费这个地方。

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宗族又同名的人杀了人。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

"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

"我儿子不会杀人!

"神态自若地继续织布。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

"曹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还能照样地织布。

不一会儿,一人又来告诉说:

"曾参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下梭子翻墙跑走。

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

“善哉,如若言!

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

“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公曰:

“纪有书,何以亡也?

”晏子对曰:

“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求千里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燕策》

【译文】

古时有个国君想以千金买千里马,却三年都没有得到一匹。

宫中有一个打扫清洁的人对这个国君说:

"请让我为你去买吧。

"

国君就派他去了。

这人去了三个月才找到一匹千里马,

但马已经死了,于是他用五百金买下了马头,回来给国君。

国君大为恼火,说:

"我要买的是活马,你怎么为一匹死马而白费了五百金!

"

这人答道:

"买匹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而况活马呢?

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君王您真能够买马。

千里马就要来了。

"自此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先后三次有人送千里马上门。

卖骏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亡财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

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有个丢了斧头的人、心中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

他看到邻居家这个儿子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头的;再看看他的脸色,也像是偷斧头的;讲话的姿态、动作、神态,样样都像是偷了斧头的。

不久,这个丢了斧头的人在山谷里挖土,找到了他的斧头。

隔日再看他邻居家的儿子,动作神情没有一点像偷了斧头的。

迷罔之疾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

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杨氏告其父曰:

“鲁之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

汝奚不访焉。

”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老聃曰:

“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

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

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

天下尽迷,孰倾之哉?

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

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

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

"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儿孙辈中有没有可以派去帮我寻求千里马的?

"

伯乐回答说:

"良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上加以考察,但天下最好的马,评判的方法却似有似无,很难直观地把握。

这种马奔跑不扬起灰尘,跑过后不留下足迹。

我的儿孙们都是些凡庸之辈,他们可以找到一般的好马,却识别不了天下的最优良的马。

我有一位共同打过柴挑过菜的伙伴,叫九方皋,这个人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

我请求您召见他。

"

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让九方皋去寻找天下最优良的马。

九方皋去了三个月,然后回来报告说:

"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儿.。

"

秦穆公问:

"是匹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说:

"是匹母马,黄色的。

"秦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不高兴,把伯乐找来,而对伯乐

说:

"差劲啊,你让我派去找天下无双的名马的九方皋,连马的毛色公母都分辨不清,还能识别马的好坏吗?

"

伯乐长叹一声说:

"难道他真的达到了这样的地步了吗?

这就是他胜过我千万倍的地方,没有人能抵得上他,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圣手所看到的,是马的天生的秘密。

他抓住了马的根本,而忽视了马的皮毛粗迹,看到马的内在品质,而忽略了马的外表。

他看到他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而没看到他认为不需要看到的地方;观察了他认为必须观察的,而遗漏了他认为不必观察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有着比相马本身更重大的意义。

"等到把马取回来一看,果然是匹天下无双的优秀马。

汉阴丈人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

“有械于此,一日浸百

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

仰而视之曰:

“奈何?

”曰:

“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浃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

“吾闻之吾师: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

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矣!

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

“嘻!

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译文】

梁国的北部有个黎丘部,那里有个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