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06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

高桥街道“十二五”规划思路

 

 “十二五”是高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四大战略”和区委“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一、“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高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高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街道人民,有效控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成功战胜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全街道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工业地位明显提高。

坚持工业强街道理念,狠抓项目建设和服务工作,新增工业区块3个,新增工业规上企业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

————农业产业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农业稳街道,完成农业总产值 万元。

实施农综开发、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坚持和谐兴街道,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改变。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卫生工作上档升位、民政工作落到实处、社会保障得到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平安工程深入落实,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二、“十二五”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面对未来,高桥街道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岩主城区拓展、南片万亩工业园区开发,更为高桥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发展的良好基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助推高桥更快发展。

————区位优势。

高桥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属黄岩主城区规划范围,是黄岩南片万亩工业园区的主战场,具有很强的城市辐射和经济引擎功能。

————交通优势。

高桥街道交通便捷,紧邻104国道,距甬台温高速台州南出口3公里,即将建设的黄长复线经过街道、二环西路南延伸段直通高桥,规划中的北院线横穿街道。

————资源优势。

高桥街道水果、绿豆芽、米面干、茭白、苗木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全街道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全日制中、小学各1所,幼儿园3所,卫生院1所,敬老院1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个,历史文物古迹2处。

————产业优势。

高桥街道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农业和商贸协调发展的城郊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活跃。

工业已形成了塑料制品、工艺品制造、机械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

农业已形成了“合作农业、示范农业、订单农业、高效农业”的良好局面。

商贸业逐渐繁荣,已形成了连锁、便民服务网点,产业格局发展良好。

我街道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但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生产力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土地制约因素明显,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发展的机制障碍亟待解决。

“十一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行业单一、盲目模仿、竞争力弱、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较多,这些都对我们“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黄岩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高桥街道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利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未来五年(2011年-2015年)高桥街道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以“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为重点,全面落实“工业化、产业化、城区化”目标,不断强化政府推动职能,重点做好“1234”文章,即建好一条主干道路(二环西路南延伸段),推出二个休闲农庄(海门村和联丰村的农家乐),做强三个工业园区(联丰螺屿工业区、上山三坦工业区、坦桥溪岸工业区),形成四个农业特色产业(三童岙水果约4000—5000亩,埠头邬家岙等村茭白约1000亩,下浦郑米面干、胜利绿豆芽要占全市的50%),把高桥建设成为道路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工业较为发达,农业特色明显的城区街道。

1、规划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街道、农业稳街道、集镇兴街道、环境靓街道”发展战略,以基础性、支撑性项目和重点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和延伸特色产业链,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稳定相协调。

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环保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街道战略和人才强街道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平安高桥,和谐高桥。

2、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规上企业发展到4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年均增长 %;全街道财政收入 万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年均增长 %;集镇面积 平方公里,集镇人口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5‰以内。

四、推进工业产业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全面完成联丰—螺屿、上山—三坦、坦桥—溪岸等三大工业区块建设,到2015年,工业企业发展到XX户,其中规上企业发展到40户。

1、培育产业

围绕工业区块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全街道培育产业的第一抓手,借势发展,认真研究招商引资的新形势、新特点,在引进好项目、好企业上下功夫。

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运作机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借台唱戏。

针对用地难的问题,依托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发展大项目,吸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入驻。

————借鸡下蛋。

依托全区塑料、工艺品、机械汽摩配等优势大企业,积极发展配套加工企业。

————借壳生财。

发展总部企业,以商招商,用好奖励政策,力争引进各类企业总部落户我街道。

————借势强商。

发挥区位优势,千方百计大力招商引资,千方百计破解用地难题,引进回归企业回乡创业。

2、扶强产业

围绕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大力扶持产业。

————狠抓优势产业。

根据企业和产品的发展空间及潜力,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扶持巩固优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借船出海,克服单打独斗局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扩充经济总量。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到2015年,培育产值上亿元企业2—3家。

————狠抓项目建设。

发展新型工业和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持、节能减排技改等政策及银行贷款渠道为项目建设“添加燃料”,加快项目推进。

鼓励豪丰塑业、德优制造、宜福工艺等企业技改,扩大再生产能力,提升产品影响力。

————狠抓发展环境。

坚持落实街道领导、工办同志联系企业制度,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矛盾;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融资服务,千方百计为小企业融资,为小企业争取国家政策,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盘大盘强小企业;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民向新村和城镇集中为突破口,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围绕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围绕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

以水稻为重点抓好口粮生产,年完成粮油播种面积5000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

积极培育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实施四大产业。

一是发展优势小水果产业,在三童岙发展优质杨梅、枇杷、柑桔4000—5000亩,年产水果2000吨以上,实现增收4000万元。

二是发展茭白产业,在埠头、外洋陶、徐家洋、胡家灰、邬家岙等村种植茭白1000亩以上,实现增收1000万元。

三是发展下浦郑米面干产业,继续扩大农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产量占到全市50%以上,积极发展米面干二次加工产业,将产品远销市外,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发展胜利绿豆芽产业,扩大产销产业链,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积极打造品牌农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全市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建立基地搞好示范。

(1)建成南山洋、华湖洋3000亩粮食生产基地,建立标准化示范园,提高粮食产量;

(2)建设三童岙760亩优质园地,提高林果业品质;(3)建成大埭百亩水稻示范园,大力推广农业科普示范;(4)巩固岙里特色农业强村成果,打造市民休闲、赏花、采果场所;(5)建成坦桥百亩优质葡萄示范基地;(6)建成埠头洋1000亩茭白示范基地;(7)建设联丰食用菌基地100亩,创新建设恒温大棚,配置供水设施;(8)建成胜利200亩蔬菜基地,重点抓好小黄瓜产业。

2、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支持建设农业企业,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3、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实施好所有农村村居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三童岙片以及联丰、螺屿、埠头等无自来水的村共7000名农村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全街道农业人口饮水安全率达100%。

(2)加快农村山塘、渠堰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街道所有山塘、渠堰的完好率达100%,确保全街道农田保灌率达95%以上。

(3)加强永丰河段、西建河段河堤综合整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力度继续建设千亩标准农田,提高农业耕作条件。

(4)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河道清淤保洁,美化农村环境。

(5)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及公益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生活。

4、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

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确保农业、农村公共安全。

(1)大力实施岩矿山治理、农村绿化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2)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农村雨污分流处理率达100%,整治村建成率达100%,生活污染物实现达标处理、排放。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挥城郊优势,围绕城郊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