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05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docx

高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跟踪练习(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2.据史书记载:

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

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

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当时的戊戌变法是()

A.维新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践活动B.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的探索

C.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的运动D.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5.“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6.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

B.

C.

D.

7.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

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8.1839年,林则徐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

此举的实质是()

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B.开展禁烟运动

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D.维护国家主权

9.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史记》B.《汉书》C.《新唐书》D.《清史稿》

10.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

……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

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B.主权在民C.自由平等D.反对私有制

11.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A.人类社会就是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B.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C.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12.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图片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1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16.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7.《西方文明史》记载: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的发现者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18.有学者指出:

“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

”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19.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B.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D.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20.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

“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

”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A.新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

2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22.《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大徐光启合译。

《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

“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

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这说明()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吧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23.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工商皆本D.保留君主制

24.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让寒门子弟也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这种凭借学问和才干、“学而优则仕”的制度与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一拍即合。

欧洲启蒙思想家赞扬中国科举制度的理由主要是借此()

A.推进欧洲的教育改革B.反对封建特权制度

C.打破天主教的精神枷锁D.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

25.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

“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

”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26.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说明当时()

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D.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27.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的话说明()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

2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9.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伽利略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发电机、内燃机问世

现代农业时代出现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30.有学者指出:

“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

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

”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

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

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

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25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材料二:

恩格斯“(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8分)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

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6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

为什么?

(8分)

 

材料五:

参考书目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

说明你的理由。

 

32.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注:

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5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跟踪练习(五)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C【解析】由题干“”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可判断是墨家兼爱的主张,主张无差别的爱所有人,C正确;A是儒家主张,但是题干没体现礼乐制度;B是法家主张;D是儒家主张。

2.A【解析】“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这符合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例如弱可以胜强等,故选A。

BCD都与此不符。

3.C【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相互融合,故A项错误;B项错在“普遍”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故C项错误。

4.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

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

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

由此可知,戊戌变法是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所以答案选B。

A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此前洋务运动的目的也是富国强兵,但并不符合历史潮流,排除;C与材料不符,排除;D是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说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不一定就符合历史潮流,排除。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可知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指伽利略,C项是指爱因斯坦,D项不是牛顿的突出贡献,排除。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即在作品中加入了神话等使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7.A【解析】“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故选A。

B不对,智者学派标志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C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说法,D错在“自我意识的膨胀”的说法。

8.D【解析】材料反映了林则徐委托翻译的《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背景,可以得出,林则徐此举的实质是利用国际法来应对英国,以维护国家主权。

故选D。

ABC都与“实质”不符。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有关火药武器的历史,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

故选C。

A是西汉的史书;B是东汉的史书;D是清朝的史书,排除ABD。

10.B【解析】根据题干“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公职人员要接受社会监督,是人民公仆,故选B。

AC无从体现。

D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维护私有制。

11.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的识记能力。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所以答案选C。

A、B说法不够准确;D说法有误,达尔文进化论是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12.【解析】A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所以答案选A。

B说法有误;C、D不是本质目的。

13.C【解析】“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可见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①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

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外交变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态度的转变,这表明了清政府传统观念的变化,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指鸦片战争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提到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D项表述错误。

15.D【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讲的是每一个时代都自己的文化特征,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所以答案选D。

但这些也是每个时代文学成就,不过并不是其主要的含义,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A、B,排除。

16.C【解析】主要考查文革时期的科研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学生解答此题注意是在文革时期,袁隆平的南优2号是在1973年,正确选项是C项,A项是1964年,B项是1965年,D项是1983年,排除即可。

17.C【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所以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只能是牛顿。

故选C。

哥白尼的日心说本身存在很多缺陷,不足以成为“普遍法则”;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但是也不足以成为“普遍法则”;爱因斯坦生活在20世纪,此时已经远离中世纪。

1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晴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涉及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者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该君主体制的活力减退,不能通过国家机构的自我调节来加强统治,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项,A项不符合洋务运动;B项不符合清末新政;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改革措施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排除C项。

19.D【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选C。

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2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19世纪中叶”“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可知该小说家的朋友属于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而该小说家属于浪漫主义,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绘理想中的社会,以抨击现实社会,反封建,求民主。

因此可排除C。

而古典主义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作品,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所以A、D皆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综上,可选D。

2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需能认识各种字体及特征。

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全国通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而民间可使用隶书,其字体较小篆,更加方便简捷。

图中A为甲骨文,B为草书,C为楷书,D为篆书,所以本题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书法·秦朝的官方文字

2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西学东渐。

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此西书的原因,是认为此书“切于民用”,而“重实用”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本西书在中国被介绍且局限于政府方面,C项错误;闭关不等于禁绝中西交流,只是严格限制,更谈不上突破,D项错误。

故选A。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①实用性: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经验性: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封闭性: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3.B【解析】民本思想古已有之,如孔子和孟子思想中都包含民本思想,不属于“新见”,故A项错误;工商皆本是反对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与材料“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不符,故C项错误;保留君主制是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的思想,不属于“新见”,故D项错误;黄宗羲思想最精彩之处,是他敢于批判君主专制,他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

24.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让寒门子弟也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可见中国科举制度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特权垄断,再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启蒙思想家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反对封建特权制度,故选B。

ACD都与此不符。

25.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可知第三次现代化的努力是由清政府主导下开展的,进而推导出三次现代化的努力都与清政府的密不可分,而辛亥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推翻清政府,因此辛亥革命这一现代化的努力与清政府无关,故排除辛亥革命,因此答案为B。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