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9889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8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docx

常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82503

CAS号1336-21-6

中文名称氨水

英文名称Ammoniumhydroxide;Ammoniawater

别名氢氧化铵;氨溶液[含氨>10%~≤35%]

分子式NH4OH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分子量35.05蒸汽压1.59kPa(20℃)

熔点溶解性溶于水、醇

密度相对密度(水=1)0.91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氨。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7481-87)

5.环境标准:

中国(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mg/L)I类II类III类IV类V类

0.020.020.20.50.5以上

中国(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非离子氨)0.02mg/L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氨氮,mg/L)I类0.5;II类0.5;III类0.5;IV类1.0;V类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非离子氨,mg/L)I类0.02;II类0.02;III类0.02;IV类0.2;V类0.2

中国(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非离子氨)0.020mg/L

中国(GB5048-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凯氏氮)水作:

12mg/L

旱作:

30mg/L

蔬菜:

30mg/L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氨氮)医药原料药、染料、石油化工工业:

一级15mg/L;二级50mg/L

其他排污单位:

一级15mg/L;二级25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

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050

CAS号71-43-2

中文名称苯

英文名称benzene

别名纯苯;苯查儿安息油;净苯;动力苯;溶剂苯;困净苯;炝;困;氢化苯

分子式C6H6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分子量78.11蒸汽压13.33kPa/26.1℃闪点:

-11℃

熔点5.5℃沸点:

80.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2.77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

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

LD503306mg/kg(大鼠经口);LC5048mg/kg(小鼠经皮);人吸入64g/m3×5~10分钟,头昏、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人吸入24g/m3×0.5~1小时,危及生命。

刺激性:

家兔经眼:

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

家长兔经皮:

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家兔吸入10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

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

DNA抑制:

人白细胞2200μmol/L。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人淋巴细胞200μmol/L。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50ppm(24小时)(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

人类致癌物质。

代谢和降解:

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氢醌、儿苯酚、羟基氯醌及苯巯基尿酸。

有人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

残留与蓄积:

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排出,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与尿液排出。

当人体苯中毒时在尿中立即可发现上述酚类,其排泄极快,吸入苯后最多在2小时以内,尿中就可发现苯的代谢物,此外,一部分酚类也以有机硫酸盐类的形式排出。

在人体保留苯的研究中,Nomiyama等(1974)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180-215mg/m3的空气4小时,人体可保留30%的苯。

Hunter和Blair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为80-100mg/m3的空气6小时,人体可保留230mg的苯。

已证明了3-氯基-1,2,4-三唑能抑制苯的代谢。

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一旦脱离苯污染的水体,鱼体内苯排出也比较快。

迁移转化:

苯从焦炉气和煤焦油分馏、裂解石油等制取,也可人工合成如乙炔合成苯。

苯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生产中,它是制造染料、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聚苯乙烯塑料、丁苯橡胶、炸药、农药杀虫剂(如六六六)等的基本原料。

它也是制造油基漆、硝基漆等的原料。

它作为溶剂,在医药工业中用作提取生药,橡胶加工中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印刷、油墨、照像制版等行籽也常用苯作溶剂。

所有机动车辆汽油中,都含有大量的苯,一般在5%左右,而特制机动车辆燃料中,含苯量高达30%。

在汽油加油站和槽车装卸站的空气中,苯平均浓度为0.9~7.2mg/m3(加油站)和0.9~19.1mg/m3(装汽油时)。

苯主要通过化工生产的废水和废气进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在焦化厂废水中苯的浓度为100~160mg/L范围内。

由于苯微溶于水,在自然界也能通过蒸发和降水循环,最后挥发至大气中被光解,这是主要的迁移过程。

另外的转移转化过程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率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

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化工原料。

化工厂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是造成环境中苯污染事故的主要根源。

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如翻车、容跑龙套破裂,泄漏等,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苯还是机动车燃料的万分,汽车加油站和槽车装卸站是苯的另一个污染源。

苯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甲苯等许多有机溶剂互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20℃时,仅为0.05%。

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

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脏中,但一量脱离苯污染的水体,鱼体内的苯排出也比较快。

苯微溶于水,水中的苯可迅速挥发至大气,最后被光解。

苯为易燃、易爆有机物,一量发生泄漏,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起火。

苯燃烧时,冒出浓烈的黑烟,伴有刺激性气味。

因苯蒸气比空气重,火焰会沿地面燃烧。

水中排入大量苯时,由于苯难溶于水,水面会出现漂浮液体,并有刺激性气味,还会出现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死亡。

苯有毒,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接触苯后,眼部粘膜受到刺激,会发红流泪,皮肤受到刺激会发红发痒。

摄入、吸入或皮肤吸收大量苯后,会出现头痛,恶心,腹痛,麻醉症状,甚至死亡。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GB11890-89水质

气相色谱法GB/T14677-93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WS/T151-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水质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40mg/m3(皮)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40mg/m3(一次值)

0.80mg/m3(日均值)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12(表2);17(表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50~5.6(表2);0.60~6.0(表1)三级0.80~7.6(表2);0.90~9.0(表1)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0.40(表2);0.50(表1)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1mg/L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0.01mg/L

中国(GB5048-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5mg/L(水作、旱作、蔬菜)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0.1mg/L

二级:

0.2mg/L

三级:

0.5mg/L

 嗅觉阈浓度0.516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当苯泄漏进水体应立即构筑堤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使用围栏将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作必要处理;当苯泄漏进土壤中时,应立即将被沾溻土壤全部收集起来,转移到空旷地带任其挥发。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61067

CAS号108-95-2

中文名称苯酚

英文名称phenol;carbolicacid

别名酚;石炭酸

分子式C6H6O;C6H5OH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94.11蒸汽压0.13kPa/40.1℃闪点:

79℃

熔点40.6℃沸点:

181.9℃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

眼接触可致灼伤。

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

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

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

LD50317mg/kg(大鼠经口);850mg/kg(兔经皮);LC50316m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000mg/kg,致死剂量。

刺激性:

家兔经眼:

20mg(24小时),中度刺激。

家兔经皮:

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动物长期吸入酚蒸气(115.2-230.4mg/m3)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损害、体重减轻和瘫痪。

致突变性:

DNA抑制:

人Hela细胞1mmol/L。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人淋巴细胞5μmol/L。

生殖毒性: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

1200mg/kg(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

致癌性:

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

16g/kg,40周(间歇),致癌,皮肤肿瘤。

污染来源:

苯酚用于生产或制造炸药、肥料、焦炭、照明气、灯黑、涂料、除涂剂、橡胶、石棉品、木材防腐剂、合成树脂、纺织物、药品、药物制剂、香水、酚醛塑料和其它塑料,以及聚合物的中间体。

也可在石油、制革、造纸、肥皂、玩具、墨水、农药、香料、染料等行业中使用。

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杀虫剂、止痒剂等。

在实验室中用作溶剂、试剂。

酚类化合物在微生物和光解的作用下,在环境中分解较快。

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4小时之内酚的浓度可以从125ppb下降到10ppb以下,而这种酚的降解速度随着河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冬季最冷的天气里,酚的降解速率则很弱。

另外,酚的降解速率与水中溶解氧量成正比,酚的生物富集程度很低。

苯酚对人体任何组织都有显著腐蚀作用。

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接触皮肤后,不引起疼痛,但在暴露部位最初呈现白色,如不迅速冲洗清除,能引起严重灼伤或全身性中毒。

苯酚为细腻原浆毒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质和沉淀,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

因此,任何暴露途径都可能产生全身性影响。

通常酚中毒主要由皮肤吸收所引起,其腐蚀性随液体的pH值、溶解性及分解度和温度等条件而异。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企业空气

液-液萃取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和废水

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美)水和废水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皮]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2mg/m3(一次值)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100(表2);115(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2~2.6(表1);0.10~2.2(表2)

三级0.18~3.9(表1);0.15~3.3(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80mg/m3(表2);0.1mg/m3(表1)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0.3mg/L

二级:

0.4mg/L

三级:

1.0mg/L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5mg/L

前苏联(1978)渔业用水最高允许浓度1μg/L

 嗅觉阈浓度0.65ppm

美国EPA制定的关于酚的标准指出,在酚的浓度为2.56mg/L的条件下,会对淡水水生生物产生慢性毒性,3.5mg/L是该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极限浓度。

0.3mg/L是保证河水不产生人们所不期望的味道的限定浓度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

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

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

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

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

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

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

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104

CAS号110-86-1

中文名称吡啶

英文名称Pyridine

别名氮杂苯

分子式C5H5N;(CH)5N外观与性状无色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分子量79.10蒸汽压1.33/13.2℃闪点:

17℃

熔点-42℃沸点:

115.5℃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98;相对密度(空气=1)2.73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40(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维生素、磺胺类药、杀虫剂及塑料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有强烈刺激性;能麻醉中枢神经系统。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后,轻者有欣快或窒息感,继之出现抑郁、肌无力、呕吐;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

误服可致死。

慢性影响:

长期吸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

可发生肝肾损害。

可引起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1580mg/kg(大鼠经口);1121mg/kg(兔经皮);人吸入25mg/m3×20分钟,对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32.3mg/m3×7小时/日×5日/周×6月,肝重量系数增加;人吸入20~40mg/m3(长期);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4672-93,水质)

巴比妥酸比色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巴比妥酸比色法《水质分析大全》张宏陶等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4mg/m3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