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9880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docx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档格式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图文格式要求

 

二〇一二年

摘要

毕业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效总结和验证在学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客观事实,参与研究和实践,解决有关专业方向的具体问题,提高认识以及理论与实践水平,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本格式要求旨在规范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格式,使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整洁,以期设计质量的提升。

本摘要只为体现字体字号格式要求,与毕业设计内容无关。

本要求如有未列内容,请参阅“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关键词:

格式;样式;标题

第1章总则

1.1目的

保证毕业设计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现设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态度与技术素质,便于技术文档的正确理解和实施。

1.2适应范围

适用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及设计图纸的绘制。

1.3毕业设计说明书包含内容

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所包含的内容依装订顺序分别为:

A:

封面;B:

封首;C: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D: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书;E:

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F: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G:

中文摘要;H:

英文摘要;I:

目录;J:

正文;K:

参考文献;L:

致谢;M:

附录。

第2章文档编排格式要求

2.1页边距

若无特别要求,页边距一般设置为“普通”;上:

45mm,下:

15mm,左:

23mm,右:

17mm。

如图2-1

图2-1页边距设置

2.2页眉页脚

根据行文需要设置页眉、页脚。

设置页眉页脚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页眉顶端距离37mm,页脚底端距离15mm。

2.页眉页脚自正文首页开始设置,封面不设页眉、页脚以及公司标识等内容。

3.页眉只需设置距离即可,内容空白,打印时使用学校下发的打印纸打印。

4.页脚文字使用宋体,小五号字。

页脚如有横线应删除。

2.3页码

封面不设页码。

从中文摘要开始至目录结束,页码以“I”、“II”形式进行编制,正文页码以“1”、“2”……的形式进行编制。

如无特别要求,页码一般居中置于页面底端。

2.4字体和字号

文章正文一律使用小四号字,宋体,每页33行(跨度17.15磅),每行38字(跨度10.5磅),如图2-2所示。

目录字体字号规定见第四章第二节。

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规定见表3-1所示。

表格及插图的字体字号规定见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

图2-2文档网络设置

第3章文档编写格式要求

3.1结构层次

3.1.1标题及序列的层次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不宜超过三级,可分别由章、节、条、款、段组合成文。

段落中需要细分且并列分述时,采用序列层次,序列层次顺序一般是:

1.,

(1),①,a.(a)等。

章节条款应顺序选用,其下均可设段和列项,标题及序列的层次关系图3-1所示。

一级标题——第1章二级标题——1.1

三级标题——1.1.1

第1章2.12.2.11.

(1)①a.

第2章2.22.2.22.

(2)②b.

第3章2.2.33.(3)③c.

1.

2.32.

3.

图3-1标题及序列的层次关系

3.1.2标题的书写要求

1.标题编号后空两个空格书写标题内容,一、二级标题编号居中书写,三级标题编号应左起空两格书写,另起一行,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写具体内容,如图3-2所示。

图3-2标题编号及标题的书写格式

2.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时,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

例如:

“1.2”、“3.1”、“5.2.1”等。

3.各层次标题编号、大纲级别、段落及字体要求见表3-1及图3-3、图3-4、图3-5所示:

表3-1层次的编号、大纲级别、段落及字体要求

层次名称

编号方法

大纲级别

对齐

方式

缩进

行距

(段落间距0)

字号、字体及字形

方法1

第1章

一级标题

居中

1.5倍行距

小二号,黑体,非加粗

1.1

二级标题

居中

1.5倍行距

小三号,黑体,非加粗

1.1.1

三级标题

左对齐

首行缩进2字符

1.5倍行距

四号,黑体,非加粗

1.

正文

左对齐

首行缩进2字符

1.5倍行距

小四号,黑体,非加粗

图3-3一、二级标题段落格式要求

图3-4三、四级标题段落格式要求

4.每章开始另起一页,1~4级标题不应位于页尾。

具体设置见表3-4。

图3-5标题行、表头及插图格式设置

3.1.3各层次序号的书写要求

正文中各层次序号的书写要求如下:

1.右下角带圆点的序号,如“1.”等,在中文状态下书写,圆点后间隔一个空格再书写正文。

右下角的小圆点不可写成顿号,如将“1.”不可写成“1、”;也不可写成句号,如将“1.”不可写成“1。

”。

2.带括号的序号,如“

(1)”等,在中文状态下书写,其后紧接正文,中间不加空格。

3.带圆圈的序号,如“①”等,序号在中文状态下书写,其后间隔一个空格再书写正文。

3.2表格格式

3.2.1表序和表题

表序和表题书写要求如下:

1.正文中所有表格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依序连续编号。

表格编号(表序)格式统一采用“表x-x”,前面一个“x”是所属章(一级标题)编号,后面一个“x”表示该表为该章第几个表格。

如“表2-3”表示第2章第3个表格。

2.每个表格必须给出表题,且简明扼要。

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两个空格,使用五号字,宋体,居中置于表格之上。

3.表格内使用五号字、宋体。

表格首行为标题行,一般水平居中;表格首列一般为序号列,一般水平居中。

3.为使表格文字字体字号与正文内容相匹配,表格可以使用word表格的一律采用word制表。

3.2.2表格注释

表格传递的信息需要注释时,可在表身加备注栏(放在右端),也可在表格的底线下集中加脚注。

如脚注多于一条时,可在被注释的表格部位与脚注采用编号(如:

1),2)…)的办法以示区别,如图3-6所示。

图3-6表序、表题及表格注释

3.2.3表格位置

表格的位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表格应紧跟在表题之后,二者应在放置于同一页里,切记不可分开于两页显示。

2.一个表格尽量保持完整,没有特殊需要不宜分开。

3.表格位置一般应随文列出,紧接在第一次涉及它的文字段后面,以便于阅读。

4.若表格容量较大或限于结构,可把表格放在涉及文字段稍后的地方,但仍然尽量放在同章节中。

如表格转页分段后的每一个续表的头都应重新排字,且续表表头也要有标题及表格首行,同时在续表右上方上应注明“(续)”字样,如图3-7所示。

图3-7续表书写格式

3.2.4表格数值和计量单位书写要求

1.数值书写要求

表格内数值上下行小数点和数字应对正,表格栏中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采用通栏表示或重复写出。

如表格中无内容填写可画一短横线表示,不留空白。

2.计量单位书写要求

表格中各栏参数主计量单位相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写在表名右方或下方靠右;若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参数的右方或正下方,计量单位应一律加圆括号。

3.3插图

3.3.1图序和图题

正文中所有插图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依序连续编号。

插图编号(图序)格式统一采用“图x-x”,前面一个“x”是所属章(一级标题)编号,后面一个“x”表示该图为该章第几个插图。

如“图2-3”表示第2章第3个插图。

每个插图必须给出图题,且简明扼要。

图序与图题之间空两个字格,使用五号字,宋体,居中置于插图之下。

3.3.2插图位置

插图的位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插图一般应随文列出,紧接在第一次涉及它的文字段后面,以便于阅读。

2.若插图内容和数量较多,可把插图放在涉及文字段稍后的地方,但仍然尽量放在同章节中。

3.排版时应注意,插图和图序图题应在一页内显示,切记不可分开于两页显示,见图3-4所示。

3.4数值

3.4.1叙述文字中的数值

数值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但在叙述性文字段中,对10以内数字有的应采用汉字书写,如“三力作用一点”,其中的“三”、“一”应采用汉字书写。

3.4.2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

带有数值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不应用汉字书写,应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如:

四分之一,应写成1/4或0.25等。

3.4.3偏差范围数值

带有表示偏差范围的数值应按下列方式书写:

15±2℃,不应写成15℃±2℃。

3.4.4参数范围数值

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应按下列的方式书写:

10~15N;25~35℃;25~35Kg;10%~12%;1.1×103~1.3×103等。

3.4.5长度单位数值

带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应按下列方式书写:

外形尺寸l×b×h,mm:

240×120×60或240mm×120mm×60mm,不应写成240×120×60mm。

3.5公式与字母

3.5.1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论文中公式、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3.5.2公式书写格式

公式尽量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

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设”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对于较短的公式,序号与式子同处一行,转行的长式序号写在最后一行。

不是所有的公式都要编序号,只有那些在以后的叙述中,运算和推导中涉及到的式子才编序号。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为(1-1),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a/(b·cosx)。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注释格式为:

式中M—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如:

3.5.3公式序号编写

公式应排在叙述该公式文字段的下方,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依序连续编号,并加圆括号列于公式右侧行末。

如(2-8)表示第2章第8个公式。

公式的书写格式如图3-8所示。

图3-8公式书写格式

3.5.4公式注释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计量单位,应注释在公式下方“(x-x)式中”二字之后;公式中重复出现的符号,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释,以后不再重复。

3.6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书写要求如下:

1.文档的章、节标题和图名、表名及公式的后面,不应有标点符号。

2.句号应采用“。

”不采用“.”;范围号应采用“~”,不采用“—”;连接号应采用“-”,只占半格,写在字间。

3.段落中采用序号分项叙述时,句末标点符号统一用“。

”,如图3-9所示。

图3-9分项叙述时句末标点的正确书写格式

4.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暑于1990年3月联合发布、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3.7术语和定义

1.通用及专业术语的用法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尚无统一规定时,应给术语以定义,对符号、代号应给予说明。

2.在同一文档中,对同一对象所用的术语应一致,同一术语的含义应相同。

第四章封面、目录、参考文献及附录

4.1封面

封面是不可少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用学校统一装订封面,不可自行设置打印

4.2目录

所有说明书正文之前均应设有目录,目录编写相关要求如下:

1.目录中应按列出文档中各章、节、条(即1、2、3级标题)和附录的序号、标题及起止页码,标题与页码间用符号“……”连接,一般列出文档中的第一级至第三级标题。

2.“目录”二字使用小二号字,黑体,中间间隔两个空格。

3.目录内容使用小四号字,单倍行距。

其中一级标题及其页码字体黑体非加粗,二级至三级标题及其页码字体宋体非加粗。

4.目录段前段后间距设置为0行或0磅,一级标题左侧缩进0个字符,二级标题左侧缩进2个字符,二级标题左侧缩进4个字符。

5.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文档中章、节、附录的标题一致。

6.文档的页码应起始第一章,前引部分(封面、封首、任务书、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书、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不应编入目录。

4.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4.3.1标注要求

1.西文文献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2.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中间用逗号相隔。

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3.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

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

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去“出版年”。

4.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5.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

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4.3.1书写格式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图4-1所示:

图4-1常用参考文献规定

4.4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致谢标题应另起一页用小二黑体书写,中间空两个空格,标题以下顶格写“致谢:

”。

正文内容字体字号同说明书正文要求。

致谢结束落款另起一行,右对齐书写“学生:

***”,日期另起一行右对齐书写。

4.5附录

根据需要可将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急斜煤层采煤防滑措施,特殊通风措施、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附录的书写格式如下:

1.附录应另起一页书写。

“附录×”写在附录标题上方的居中位置单独占一行。

如:

“附录1”。

只有一个附录时也应编号。

2.附录必须设标题,但标题不在目录中显示,标题写在“附录×”的下面一行居中位置。

3.附录中的图样、表格及公式的编号,应在每个附录内连续标注,例如:

图1、图2、表1、表2等。

4.附录的页码应与标准正文的页码连续。

 

第5章制图规范

5.1采矿制图的一般规定

5.1.1.图幅

设计图纸的幅面B×L尺寸(单位:

mm)

A0号图幅:

841×1189

A1号图幅:

594×841

A2号图幅:

420×594

A3号图幅:

297×420

A4号图幅:

210×297

A5号图幅:

148×210

图5-1A0、A1、A2图纸图框格式

必要时可选用加长幅面,其加长量应按A4号图幅相应的长边或短边尺寸成整数倍增加。

5.1.2标题栏

图5-2图签说明

注:

单位mm

审核栏暂不填写,由审核老师签写;日期栏填写设计图纸的完成日期;学校名称栏字高按8设置,图名栏字高按7设置,其余各栏中字高按5设置。

5.1.3比例

一张图纸采用一种比例绘制,只在标题栏内标注比例,如果两种以上比例时,应分别将比例标注在图形上方,并将主要图形比例标注在标题栏内,在图纸上的比例标注形式

表5-1常用比例一览

图名

常用比例

设计选用比例

井田开拓方式

平面1:

2000;1:

5000;1:

10000

剖面1:

2000;1:

5000

断面1:

50

平面1:

5000;1:

10000

剖面1:

5000

断面1:

50

采区(盘区、带区)

平面1:

2000;1:

5000;1:

10000

剖面1:

2000

断面1:

50

平面1:

2000

剖面1:

2000

断面1:

50

工作面布置图

平面1:

200;1:

100;1:

50

断面1:

50

平面1:

100

断面1:

50

采区(盘区、带区)车场

平面1:

100;1:

200;1:

500

剖面1:

100;1:

200

断面1:

50

平面1:

100;1:

200

剖面1:

100;1:

200

断面1:

50

井筒布置图

平面1:

20;1:

50;1:

100;1:

200

纵剖面1:

20;1:

50

1:

20;1:

50

(续表)

5.1.4图线及画法

图线的线宽应根据图纸的类别、比例和复杂程度选用,基本线宽b宜采用0.3mm或0.4mm(毕业设计图纸中采用0.3mm)。

外边框线、方格网、等高线、高程线、剖面线、勘探线、标题栏内框线、其他非主要线宽为0.2mm,

所有巷道线、标题栏外框线宽为0.3mm,

内边框线、井田境界线、露头线、断层线宽为0.6mm。

剖面图中煤层线宽为1mm。

手工图折断线和波浪线一般可徒手绘制,其他各种线条一律用仪器绘制。

采矿制图常用的各种线型宜符合表5-2规定:

表5-2采矿制图常用线型

5.1.5尺寸标注

1.采矿图形尺寸标注规定

(1)视图上标注的尺寸数据应与比例尺度量相符。

(2)视图中的尺寸,以毫米或米为单位时,可不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符号;当采用其他单位时,应标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名称或符号,并应在图纸附注中标明单位。

(3)视图尺寸宜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仅在特殊情况下或实际需要时可重复标注。

(4)规划图、开拓平面图、剖面图等图中尺寸宜以米为单位;施工图中除高程外,宜以毫米为单位。

2.采矿图形尺寸线绘制规定

(1)尺寸线应采用带双箭头或单箭头的细实线绘制。

当尺寸界线密集或间距过小无法采用箭头表示时,可用圆点代替箭头;在CAD绘图中,尺寸线也可采用斜交短线代替箭头表示。

(2)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3)圆的直径和圆弧半径应分别采用带双箭头或单箭头的尺寸线标注。

(4)当圆弧的半径过大或在图纸范围内无法标出其圆心位置时,尺寸线可采用折断形式标注。

(5)标注角度时,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圆弧的圆心为该角的顶点。

3.采矿图形尺寸数字标注规定

(1)线性尺寸数字宜注在尺寸线的上方。

(2)角度数字宜写成水平方向,必要时也可将角度引出注写。

(3)标注高程时宜采用“米”为单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零点高程为±0.000;

正数高程为+5.000;

负数高程为-5.000。

(4)在一幅图纸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视图时,尺寸应详尽标注在主要视图上,辅助视图上只标注相关位置尺寸,当辅助视图不在一幅图纸上时,应在该视图上详尽标注尺寸。

4.采矿图形标注尺寸的符号规定

(1)标注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φ”或“D”;标注半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2)在平面图上标注倾斜巷道斜长尺寸时,应将尺寸数字加注括弧。

(3)倾斜巷道坡度标注应按图**-**所示样式。

在剖面图中直接标注巷道坡度,如图5-3(a)。

在平面图中,在巷道旁标注箭头,箭头指向巷道下坡方向,巷道倾角标注在箭头上方,如图5-3(b)。

(a)剖面图(b)平面图

图5-3倾斜巷道坡度表示

5.1.6字体

字体的字形、大小应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在同一幅图纸上,宜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字体高度宜符合字高的公称尺寸系列:

1.8、2.5、3.5、5、7、10、14、20mm。

在CAD绘图中,设计的A0图纸或A1图纸中文字、字母及数字高度按3.5设置,对象密集处标注的数字、字母高度按2.5设置。

文字应采用长仿宋字(字的宽度比例0.7),且为简化字,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

5.2绘图及图例

5.2.1说明

1.在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中,矿井移交生产时所掘完的井巷一律用实线画出,达产以后规划掘出的巷道用虚线画。

2.绘制1:

500—1:

5000比例的剖面图时,剖切到的井筒上山用实线表示,没有剖切到的井筒上山,当井筒上山在剖切线的前面用虚线表示;在剖切线的后面用双点划线表示。

3.岩巷与煤巷除从线条上区分外,还可以从颜色上可以区分,但岩石巷道一律用黄色。

4.井巷过方格网、高程线时,井巷、方格网和高程线一律不断开;井巷通过断层线,等高线、勘探线时井巷也不断开,但断层线、等高线、勘探线要断开,确保图面清晰。

5.在井田开拓方式,采区(盘区、带区)平面图中的采空区应按图例:

(线宽为2mm)画出。

其他的图例可参考采矿设计手册和采煤方法图集。

6.比例1/5000、1/2000图纸的巷道宽度为2mm。

7.绘图时所用的煤层和移交时所开采的煤层其等高线均应绘出来。

5.2.2绘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1)移交生产并达产后的第一水平的开拓巷道要用虚线全部划出,未投产的全部采区(盘区)应画出上山口,上下山开采时,下山口也应划出,并在上山口处标出下列名称或数据。

二水平的巷道不画。

图5-4采区标示

(2)标明井口坐标、标高、指北针、剖面线位置、勘探线、钻孔、方格网、采区(盘区、带区)边界线、井田境界线、断层号,标出井巷名称和尺寸。

2.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

(1)画出各水平的井筒、石门、大巷,将移交后的井巷一律用虚线表示并标注名称和尺寸。

(2)标出井筒坐标和标高。

(3)注意画出风硐、风机、煤层、高程线和煤柱线。

3.采区(盘区、带区)平面图

(1)进入采区(盘区、带区)的巷道应从采区(盘区、带区)边界画起。

(2)工作面移交时,所掘的巷道用实线画出来,未来的巷道不画。

(3)用图例画出采区(盘区、带区)内机械设备配置地点。

(4)在采区(盘区、带区)内用符号标出运煤

进风

回风

和运料系统

所用的全部图例用表格给出。

(5)应绘出和标出方格网、指北针、剖面位置,硐室、采区(盘区、带区)车场、绕道、工作面开采眼、工作面推进方向,采区(盘区)走向长度,带区倾斜长度、留巷与否。

(6)标出上山、区段石门、区段平巷、开切眼等的尺寸,标注方法如

4.采区(盘区、带区)剖面图

(1)在剖面图上应将各区段的石门、溜煤眼、区段平巷划出,移交时的巷道用实线,后期巷道不必画出。

(2)采区(盘区、带区)内的硐室、巷道名称可用代号表示,如使用代号表示时,则采区(盘区、带区)平面图的名称也应用代号表示,二者必须统一。

(3)标出上山、溜煤眼、石门长度、煤仓高度等的尺寸。

例如:

5.工作面布置图

(1)工作面布置图上的采空区应用

图例表示;上下出口应加强支护;工作面超前20米之内应加强支护;回风平(斜)巷应划出轨道;开缺口处、采煤机、输送机弯曲段不能断开;标出工作面长度、普采工作面支柱的排距和柱距。

(2)画出最大、最小控顶距剖面图,超前支护范围内运输、回风平(斜)巷剖面图等四个剖面图。

(3)断面图和剖面图应标出各部尺寸,比例。

(4)循环图表的图例应采用标准图例,循环图表应和采煤方法相一致。

(5)除了工作面循环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劳动组织表外,应画出工作面机械设备表。

6.采区下部车场平剖面图及坡度图(说明书插图)

(1)所选的道叉号码应标在道叉附近,在适当的位置绘出道岔一览表。

(2)线路特征点应编号(高、低道),线路坡度图与平面图的编号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