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
“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
“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
“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
誓与城相存亡!
”吏民请曰:
“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
“人皆有族,予岂独全?
”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举非其人 坐:
因……而获罪
B. 贼益兵来攻 益:
增加
C. 凝斩以徇 徇:
徇私
D. 未食即阵,死焉 阵:
上阵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 “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 “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
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朝廷重要官职。
B. 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
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 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
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 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
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②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答案】
(1)C
(2)B
(3)C
(4)①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②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解析】【分析】
(1)C项,“徇”,结合“斩”“以”分析,此处“以”应该是连词,表目的,“徇私”错误。
“凝斩以徇”意为“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所以“徇”的意思是“示众”。
故选C。
(2)B项,“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错误。
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故选B。
(3)C项,“王凝查明真相”错误,“凝乘门望见”意为“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是王凝直接看见监军的罪行,而非经过王凝查明真相。
故选C。
(4)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阿”,曲从、迎合;“近”,近臣(形容词作名词);“不行”,不允诺;“因而”,表示因果关系,前面需要补充主语“权贵”;“衔”,怀恨,对人心怀不满;“之”,代词,他;“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②“捍”,抵御;“恣”,放任;“之”,代词,他们;“犯”,侵犯、侵吞;“以”,介词,凭借;“称”,符合;“待”,对待;“何以称朝廷将军意”(宾语前置句、反问句)。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C;
⑷①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②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王凝幼年丧父,依靠他的舅父宰相郑肃抚养成人,郑肃让他的儿子与王凝约定成为师友。
王凝被举荐应试明经科、进士科,他都考中了。
曾写有《京城六岗铭》,被当时的文士称赞。
历任台省官职,逐渐知名,几次升职后担任礼部侍郎。
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王凝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驿道的支出,驿馆的官员即使破产也不能供给,但州里有冶炼征税的盈余银钱,可以增加州里官吏的俸禄。
可是王凝不采取,而是买马供给驿馆,因此没有横征的扰乱,人们都安慰喜悦。
唐僖宗即位,召入王凝任兵部侍郎。
王凝因举荐的官员不称职获罪,以秘书监身份在东都任职。
咸通年间,王凝两次在宣城节帅幕府任职,对百姓所喜爱的和所憎恨的非常了解,所以在任时清除积弊,使得人民生活富足康乐。
王仙芝的党徒毁灭至德,势力更加扩张,王凝派遣牙将孟琢援助池州防守。
叛贼增加兵力进攻,实际上是想要袭击南陵,王凝派遣樊俦率领水军扼守青阳。
樊俦违背命令,轻易与贼兵交战,失利,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诸将听说后都害怕极了,拼死牵制贼军,贼军不能前进。
当时江南四境为盗贼地盘,王凝派强弩手占据采石矶,张扬迷惑敌人的旗帜,派遣别将马颖解救和州之围。
第二年,大批贼军到来,都将王涓从永阳出兵杀敌,王凝举行盛宴,他对王涓说:
“贼军凭藉迅速取胜而骄傲,可以稳重固守对待他们,审慎不要轻易交战。
”王涓心意急躁,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路,到达南陵后,没有吃饭就冲上阵地,在战斗中死去。
监军收集残兵几千人,逃回城中,阻留没有离去的意思,这些士卒又放纵蛮横不能禁止。
王凝责备说:
“官吏在扑灭蝗虫时,不能制服蝗虫却依赖百姓供给粮食,那么等于相互为暴使得灾害加重。
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监军无话可说,催促亲信将官进入百姓家舍抢夺马匹,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指挥左右的人捕捉斩杀,由此他们不敢停留在城中。
贼军乘胜追来,而守兵早有防备了。
贼兵紧急攻打几个月之久,抵抗与防守之力竭尽。
恰巧有大星正坠落在寝室庭院,方术家说王凝应当请病假不处理事务来避免灾祸,王凝说:
“东南,是国家费用所出的地方,而宣州是大府,据我观察脱免灾祸是可以的,不过这一个方面的人怎么保存呢?
我誓与城池相存亡。
”官吏百姓请求说:
“贼兵的凶势不可阻挡,希望尚书您同他们讲和使他们慢慢退去,否则真担心尚书您的家族会被他们覆灭。
”王凝说:
“人人都有家有族,怎能唯独保全我的家族呢?
”随后贼兵退去。
不久,王凝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叫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
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
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
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
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
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
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
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
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
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
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
“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
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
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
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
”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
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
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荫:
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 制敕:
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 銮舆:
即銮驾,天子车驾。
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 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 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
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 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
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 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
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②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答案】
(1)C
(2)B
(3)D
(4)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解析】【分析】
(1)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
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
故答案选C。
(2)选项B,制敕:
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说法有误。
制敕:
指皇帝的诏令。
故答案选B。
(3)选项D,“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
故答案选D。
(4)本题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①“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②“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D;
⑷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
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
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
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
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
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
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
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
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
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
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
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并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
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人数不限。
刚收复京师时,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当时李岘任三司使,坚持说:
“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
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只是杀掉他们首恶,胁从不问。
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身陷贼中,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如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
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困兽犹斗,何况数万人呢!
”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明大体,一点都不知变通。
朝廷争议了数天,才听从了李岘的奏请,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免去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画记
(唐)韩愈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
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寢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
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
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而蹄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
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
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
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
旃车三两。
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楣、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
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声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余幸胜而获焉。
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
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
少而进曰:
“噫!
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摹得之,鐽闽中而丧焉。
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以其始为之劳而夙之笃也。
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评论】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
(《韩文论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 被:
同“披”,穿着
B. 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 臂:
在手臂上
C. 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 具:
准备
D. 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 夙:
平素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莫有同者焉 古之圣人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壶矢博弈之具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D. 以其始为之劳 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釜:
是古代炊具,类似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此意;“釜”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B. 贞元甲戌:
贞元是皇帝年号,甲戌是以干支纪年。
C. 独孤生申叔:
复姓独孤,名申叔,字子重,生是对未仕青年男子的尊称。
古人名与字互有关联,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D. 君子:
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文中的赵侍御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B.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C.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
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D.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首段以“……而……者几人”句式为主,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细加描写,画面感十足。
B. 第二,三段描绘马匹及剩余的其他事物。
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动感十足;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C. 前三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动而至静。
D. 第四段叙事抒情,简述画作的由来,既有对画的珍视,又有对画的不舍,寄寓了事业上的失落感,又有失去至亲的失落感。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
②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③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答案】
(1)B
(2)D
(3)C
(4)A
(5)C
(6)①穿戴盔甲的拿着旗帜站立的十人,背负的七人,仰卧休息的二人。
②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执杖背负东西,妇女和小孩子乘车可以见到的有六人。
③这是我亲手临摹的画,丢失将近二十年了。
【解析】【分析】
(1)B项,臂,架着。
故选B。
(2)A项,焉:
①句末语助;②代词;B项,之:
①指示代词;②结构助词;C项,因:
①于是,连词;②趁,介词;D项,以:
①②因为,连词。
故选D。
(3)C项,解说错误,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是向前,退是向后,正好相对。
名与字,相反相成。
故选C。
(4)句中,“但一节须只叙一事”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可断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B、C。
“前后贯穿彼此互应”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前后贯穿”“彼此呼应”,中间需要断开。
据此分析可排除D。
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
故选A。
(5)C项,“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分析错误,应是“由繁到简,由细到粗”前三段中,第一段记述人最详细,第二段记述马略简、第三段记述牛以外动物仅有数量的“繁简之别”、其他事物也只是简单概括,由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到对马、牛及其他事物的粗略概括。
故选C。
(6)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甲胄,名词活用作动词;植,站;负,背负。
②宾语前置句;以,与,和;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