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9567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 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docx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1桃花源记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C、“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现多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它来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文《桃花源记》。

D、《爱莲说》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了他浊世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

(捕鱼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读《桃花源记》,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按要求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读《桃花源记》,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读《桃花源记》,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

“子何为者也?

”对曰:

“我越石③父也。

”晏子曰:

“何为而至此?

”曰:

“吾为人臣仆三年矣。

”曰:

“可得赎乎?

”对曰:

“可。

”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

至舍,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

“婴未尝得交夫子也。

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

子何绝我之暴⑤也!

”越石父曰:

“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

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

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

”晏子出,请见,曰:

“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

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

”越石父曰:

“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

内篇第五》)

【注】①中牟:

地名,在今河南。

②刍:

柴草。

③越石:

地名。

④骖:

指驾在车两旁的马。

⑤暴:

猛、急。

⑥诎:

通“屈”,屈服。

⑦信:

通“伸”,伸展。

⑧鬻(yù):

卖。

⑨行:

德行。

⑩辞:

谢罪、道歉。

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

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0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中轩敞者为舱

B、问所从来,具答之/何陋之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寻向所志/寻病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芳草鲜美()②便要还家()

③处处志之()④欣然规往()

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答案】:

【解析】:

第1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①属②要

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便要还家()③使扶向路()④寻病终()

翻译下列画线句子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②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③“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写出第④段出现的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关,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

③无论魏晋______

④处处志之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从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问是()

A、暮春落花时节

B、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春初时节

D、夏天水涨之时

桃花源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文中有些地方已经做了暗示。

请找出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语句。

(找出三处)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会如何为自己辩护?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阅读课文《桃花源记》,完成小题。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落英缤纷______

②黄发垂髫______

③便要还家______

④处处志之______

下列句子中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念无与为乐者

D、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从文中找出一个判断句并翻译。

句子:

______

译文:

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林、______、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表达了作者______的社会理想。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