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92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docx

幼儿园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策略,既体现了儿童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

这种将学龄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角色的装扮与假想游戏,又如在“幻想”的世界遨游,使幼儿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情景、事物富于创造性地模仿和再现,或是细心照顾孩子的妈妈,韩剧欧式热情周到的服务员……在角色区里他们装扮自己熟悉的人物,象征性的运用一些物品或动作来交流思想感情,尝试着不同的角度了解真实的世界并体验多彩的人生,在这里,他们与同伴保持较为持久的友好关系。

由此可见,幼儿的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幼儿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通过角色扮演,扩展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社会成员及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劳动,体会这些角色所表现的行为和他们之间交往的关系。

2、在角色分配和游戏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协商、轮流、合作等友好策略和技能。

3、借助假想活动,表达和宣泄愉快、恐惧、压抑等情感情绪。

4、在角色之间的交往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表达思想和感受,从中学习新的词汇和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材料,以物代物,用具体事物表达意念,发展幼儿的智能。

6、学习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促进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7、遵守扮演角色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8、在取放和收拾整理材料时,把相同和类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学习对应、配对、分类等技能

这些角色游戏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许多的生活常识,了解许多的社会规范,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和自理能力。

角色游戏使幼儿体验和表现社会的游戏,也是游戏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心里学家指出,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主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孩子投入了游戏,所获得的发展与提高却是若隐若现的。

教师的指导越多,幼儿游戏水平越高;教师参与的越多,幼儿游戏发展的越快,教师的指导与幼儿游戏的发展并不都有因果关系。

因此,围绕角色游戏进行深入研究,从本质上认清角色游戏的地位、作用,从实践上探索角色中师生互动的规律,研究教师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内容、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包括教师的能动性、指导方式和指导效果三个方面。

根据教师指导行为和能动性表现,可将其分为主动型行为和被动型行为两种形式。

教师主动性行为指教师主动发起游戏,它包括教师引导型行为和教师主观型行为。

教师被动型行为是指游戏由幼儿发起,它包括教师引导和单纯应答行为。

1、教师引导型行为

教师根据幼儿游戏需要和游戏中体现的情况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表现为:

(1)教师善于调节、指导相应的行为。

(2)教师的介入不干扰幼儿的继续活动,不轻易改变幼儿的游戏意图。

(3)教师的引导受到幼儿的接纳和欢迎,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

2、教师的主观型行为

教师的指导目的性强,意图明显,忽视观察基础上的指导。

表现为:

(1)教师指导行为偏离幼儿实际,要求或高或低。

(2)教师的介入干扰、转移或替代了幼儿的交往和活动。

(3)教师的参与、介入是多余的,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3、教师引导应答型行为

教师关注幼儿游戏的进展、动态,对于幼儿提出的要求能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点拨。

表现为:

(1)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不同方式的启发帮助。

(2)教师提供帮助后注意幼儿活动的进展或适当介入。

(3)教师在幼儿的要求下参与其活动。

4、教师单纯应答型行为

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在不清楚、不了解其意图时,即给予表面性的应答或处理。

表现为:

(1)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了解情况就给予就事论事的答复。

(2)教师单纯性的应答并没有满足幼儿的需求。

(3)教师重复幼儿问题,没有明确答复,事后又忽略不计。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各种指导进行观察。

(三)研究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法,抽取本园9个班级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完全处于主动状态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主动行为大于教师的被动行为。

教师的主动型行为占96.7%,而被动性型行为占3%。

在主动行为中,引导型行为占31.3%,主观型行为占65.4%%,引导型行为小于主观型行为,说明主观型行为占主导,教师完全处于主动状态。

表1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能动性

能动性

发生次数

教师主动

教师被动

引导型行为

主观型行为

引导型

应答行为

单纯型

应答行为

指导次数

85

178

8

1

占总次数%

31.3%

65.4%

2.6%

0.4%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方式以教师的直接参与介入为主。

由表2可以看出: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仅占总次数的2.3%,而提问、启发、建议、商量、替代却占了较大比例。

其中以启发和建议的比例最高,均为27.9%,这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直接介入远大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也说明教师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观察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强观察,而不是多的介入游戏当中。

表2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方式

次数

指导方式

观察

提问

启发

建议

商量

替代

指导次数

3

35

36

36

7

12

占总次数

2.3%

27.1%

27.9%

27.9%

5.4%

9.3%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未收到好的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主动指导265次,而有效次数为55次,占20.8%,教师的被动指导10次,有效次数1次,占10%。

所以说,教师的指导次数远大于教师的有效指导次数。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能使游戏有效有序的进行,那么就是一次无效指导,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表3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与指导效果

两种内容

教师行为

指导行为

指导效果

指导次数

占%

有效次数

占%

主动行为

265

100%

55

20.8%

被动行为

10

100%

1

10%

 

(四)角色游戏中,四种指导类型,两种有效,两种无效

由表4可以看出: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两种有效指导行为是引导型和引导应答型,无论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指导行为,主观型和单纯应答型都是无效的。

引导型的指导占64.7%,而引导应答型占12.5%,其余为0.

表4角色游戏中教师的四种类型指导行为与知道效果

两种指导

教师行为

指导行为

指导效果

指导次数

占%

有效次数

占%

引导型

85

100%

55

64.7%

主观型

178

100%

0

0%

引导应答型

8

100%

1

12.5%

单纯应答型

1

100%

0

0%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目前还存在以下三个倾向: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行为过于频繁;教师主观型指导多于引导型指导,教师缺乏对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而且不善于观察。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并不一定是教师对角色游戏指导的越多,效果越好,如果教师介入和参与游戏越多,主动性越强,那么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时间就会越少,就会造成指导的失误。

例如:

某名教师在游戏前提出要求:

“服务员”要会整理东西。

可她并没有去观察游戏的过程,而是在结束游戏时,对“服务员”说要把她用过的菜单归位。

可是,这位教师并不知道,其实在今天的游戏中,这个孩子并没有动过菜单,弄乱东西的是收银员。

在正常的幼儿角色游戏中,向这样的教师指导行为失误,是不少见的。

四、小结

角色游戏时幼儿以角色扮演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游戏,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是角色游戏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

因此,角色游戏的主题是幼儿而不是教师。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在尊重孩子自由意愿前提下进行,而不是强制干扰。

开展角色游戏指导的立足点是切合孩子的实际需要。

从指导意义上看,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四种指导行为归为两种:

一种是积极的指导;一种是消极的指导。

引导型行为和引导应答型行为属于积极的指导行为,而主观型行为和单纯应答型行为属于消极的指导行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效果的指导并不全都可见,角色游戏既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也需要教师的被动引导。

被动阴道也是一种积极的指导行为,因为由于教师的被动而推动了幼儿的游戏发展,使幼儿占主动地位,这对游戏指导来讲就是积极的。

五、活动建议

幼儿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主要内容。

它是有典型性,象征性等特性。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角色游戏过程的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当减少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行为

在观察的过程中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次数过于频繁。

这样就导致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独立自主游戏活动减少了,幼儿从教师的指导中得出游戏的玩法,并没有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增加教师的引导型指导行为,减少主观型指导行为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观型指导行为次数多于引导型指导行为次数。

而从效果来看,引导型指导行为的有效比例远大于主观型指导行为的比例。

这就说明,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导型指导行为比主观型指导行为的效果好得多。

(三)加强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和参与远大于对幼儿的观察,但是教师却往往忽略一点,观察是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实质上引导教师要注意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克服主观性、盲目性。

观察是指导的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指导行为,减少指导失误,给幼儿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