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9046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docx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三、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1)内忧外患

(2)统治阶级内部分化(洋务派与顽固派)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指导:

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4、人物:

奕訢、曾李左张沈丁

5、活动:

(1)兴办军事工业(“自强”)

(2)兴办民用工业(“求富”)

(3)筹划海防

(4)创办新式学堂,派谴留学生

6、失败:

甲午战败(政治);民间设厂(经济)

7、评价:

(1)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引进西资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30

(1)变动起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经济侵略条件:

①西方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②通过战争、条约获得通商、控制海关、航运等特权

*经济侵略主要方式:

①商品输出

②资本输出(在华设立企业)

③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原料等

(2)变动表现:

①工业:

(从东南沿海起)中国手工棉纺织业(包括农民家庭和城市私营)衰败,外商工业企业兴起。

②农业: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部分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即农业生产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③商业和金融业:

外商在华设立洋行、银行、轮船公司等企业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总之: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3)变动影响:

①阶级:

A、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

B、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C、买办出现

②经济: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B、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附:

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雇工经营的工业企业。

广义上的民族工业即包括近代官办工业也包括近代民营工业;狭义上的民族工业仅指近代民营工业企业(即近代私人资本主义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起

(2)途径:

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其中军事企业为官办;民用企业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多种形式,以官督商办为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

如:

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如:

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概况及特点: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部门和地区分布不平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受外资和本封双重压迫又与之有一定依赖关系等

(4)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环境中,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压制。

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相比自身缺乏产生的充足原始资本积累、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人才储备、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推动等。

上述背景相当程度决定了其产生后长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部门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缓慢、始终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等不足和局限。

其产生的主要促进因素有下:

A、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B、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开办,其高额利润刺激中国的富人跃跃欲试。

C、洋务运动初期的示范作用等

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非课程标准直接明确规定内容)P32

(1)时间:

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期

(2)有利条件:

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尤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

③人们呼吁以“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

(3)代表企业:

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

(4)政治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

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P34

(1)民国初期(约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推翻专制统治,扫清障碍;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投资热情

②民众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的发展等

*局限:

①地域分布和部门发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与外国资本和传统经济相比仍占据对劣势

③发展时间短暂,一战后由于列强卷土重来而萧条

*政治影响:

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为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2)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暂发展:

*原因:

①国民党形式完成全国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定新约运动)等政策措施的推动

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表现:

193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等

*局限: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作用: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年):

陷入困境

*原因:

①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

a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b战火摧毁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取得特权,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独占中国市场

④国民党内战的破坏,通货膨胀政策和苛捐杂税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

*影响:

①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内迁(至西北西南地区),推动了内地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

②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对美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立新中国

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

①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②加速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

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

④促进了近代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革新和变迁

(2)政治: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3)思想: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非课程标准直接明确规定内容)P39

(1)在夹缝中求生存:

(发展阻力)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表现:

A限制中国及其进口

B利用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

(如抗战胜利后美货大量涌入,几乎独占中国市场)

C侵华战争直接摧残

②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A甲午战前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B地方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A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B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吞并

(2)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表现:

*斗争特点:

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即两面性

①革命性原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斗争目的: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妥协性原因:

因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资和本封存在一定依赖关系

特点影响:

注定不能领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甲午战争

1.背景

(1)19世纪晚期,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要求对外资本输出。

列强默许和纵容日本侵略(国际背景)

(2)日本的以侵华征韩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3)清政府的腐败(内部原因)

(4)朝鲜农民起义(契机)

2.经过:

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结果(《马关条约》)及影响

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赔款二亿两白银;三千万两赎辽费

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日本侵略实力进一步增强

开口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其他特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便利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方面看:

首先侵化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美,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英俄矛盾突出,19世纪末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局面;再次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2)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看:

战前列强侵略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看:

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从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

第一,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第二,探索的内容发生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第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到爱国救亡的行列。

(二)八国联军侵战争

1、起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评价:

爱国性,落后性)

2、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

3、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

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特点

(1)从目的看:

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

(2)从内容看:

其它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权益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开商埠等到。

(3)从影响看:

《辛丑》标志着半殖民革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三)列强侵华不同阶段及特点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侵华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

主要表现是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侵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

(3)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前:

列强以各种政治手段破坏中国革命,一方面趁中国政治混乱之机加紧侵华,另一方面采取隐蔽的政治经济侵略方式,促使中国政局呈现内战局面,中国政治陷入最黑暗时期,美日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

(4)从大革命到抗战胜利:

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

30年代日本直接侵略中国领土。

美国在迅速扩大侵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

(5)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

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在各方面侵华,形成独霸局面。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1)军事:

发动一系列战争。

(2)政治:

①破坏中国主权:

主要通过鉴定条约。

②镇压中国革命:

二次鸦片战争后,联合镇压太平天国;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后,帮助袁世凯窃取政权;大革命期间,列强制造一系列惨案;国共对峙和解放战争期间,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3)经济:

①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对沦陷区进行掠夺,实现以战养战目的。

④解放战争期间: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3)文化:

以宗教为主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