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864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

0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2019·武威]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

2.[2019·济宁]“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

”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3.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4.[2019·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5.[2019·益阳]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

下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

时期

词汇

秦朝

半两钱、小篆

重文轻武、交子

清朝

军机处、京剧

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

6.[2019·连云港]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

甲:

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

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7.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下列各项中,你可以看到的有(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瓦子里有人在说书

③有志青年习武以抗击辽军 ④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19·北京]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9.[2019·泰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0.[2019·广东]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11.[2019·苏州]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2.[2019·济宁]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2019·东营]“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D.台湾省

14.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15.[2019·福建]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

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16.如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

表中②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时期

作者人数

作品数量

经典语句

2200多

近5万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1330多

近2万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200多

1600多种剧目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7.[2019·青岛]某校开展以“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某班的手抄报内容是: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关汉卿与《窦娥冤》。

与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8.“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

”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

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

19.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能够证明他这一说法的史实有(  )

①纸币的流通 ②城市的兴盛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9·福建]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

A.陆上丝路贸易B.玄奘西行天竺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下西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

“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

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1)根据材料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中找出赵普给宋太祖提出的解决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的具体做法以及这些措施达到了何种效果。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下列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请说明理由。

错误:

    (填字母),理由:

  。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一方面的发展?

除图片外,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

依据下面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项目

朝代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西汉

19.8%

80.2%

唐代

43.2%

56.8%

北宋

62.9%

37.1%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如图一)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元宣政院印(如图二)

材料四 澎湖岛分二十有六,巨细相同……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材料一反映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概述这一制度推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与汉唐相比,元朝版图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的“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还是地方机构?

它直接统辖哪一地方行政区域?

这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

这一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其设置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之后,赵匡胤积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题干反映了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这后来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故①不符合题意。

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治理念虽然有利于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但是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增强,故②不符合题意。

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治理念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故③符合题意。

宋太祖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故④符合题意。

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3.A [解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A。

4.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分析可知,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

5.B [解析]重文轻武是宋代的基本国策;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使用纸币称为“交子”。

6.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秋,辽与宋发生大战,后双方议和: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宋辽议和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故选B。

7.C [解析]与南宋并立的是金政权,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③不符合史实。

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辽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9.D [解析]“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依靠南方。

故选D。

10.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南方赋粮收入高于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故选B。

11.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故选A。

12.D [解析]隋朝和元朝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前者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者结束了两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①符合题意。

隋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故②不符合题意。

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但是隋朝不是,故③不符合题意。

隋朝和元朝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如前者创建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后者创建了行省制度,故④符合题意。

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4.A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行省制度……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联系所学可知,元朝通过实行行省制度,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5.B [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夜市已经出现。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故选B。

16.B [解析]依据题干“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中“苏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表中②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宋朝,故选B。

17.C [解析]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宋元时期。

故选C。

18.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可判断出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流通中的经典文学的版本大幅度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选D。

19.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代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①②③正确;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0.A [解析]依据诗句中“波斯”“流沙”“东国”等关键词判断可知,其反映的是陆上丝路贸易。

故选A。

21.

(1)原因: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2)措施: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具体做法:

①削夺其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②制其钱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收其精兵: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效果: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2.

(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应辩证看待,如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C.理由:

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可能并立。

23.

(1)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

引进占城稻;南方农民培育优良品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南方普遍种植茶叶。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海南岛有先进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领先世界,配有指南针。

商业:

大都市开封和杭州;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草市等;海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各举一例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等。

(3)政治稳定是前提,统治者重视是重要因素;要重视人才,注重科技,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24.

(1)行省制度。

巩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2)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3)中央机构。

西藏。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