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86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团结奋进,克难攻坚,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10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县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千方百计保增长、坚持不移保民生、坚持不懈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10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00万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8204吨,同比增长9.8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

(一)夯实发展基础,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1、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大办县级玉米科技样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突出标准化、规模化,着力打造国道213线、“二专线”沿线科技示范长廊。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深入推广科技措施,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全面完成县级玉米科技样板143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展示区1500亩,辐射区12300亩;杂交水稻2500亩,其中水稻旱育稀植完成1000亩,宽窄行条栽完成2400亩。

通过科技措施的广泛运用,农业生产由简单初放向精细化逐步转变,较好地实现了提单产促增收。

二是加快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坚持突出重点,搞好科技示范,狠抓样板带动,强化技术指导。

完成魔芋栽培5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650亩;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补植补造竹子849亩,新造慈竹100亩,杂交竹620亩;种植柳杉1420亩,核桃1023亩,争取县农业局大力支持,扩大生姜种植53亩。

三是畜牧业进一步壮大。

认真做好春秋两防、重大疫情监测工作,良种良法推广扎实有效。

一年来,大牲畜存栏1526头(匹);生猪出栏1.35万头;羊出栏685只;家禽出栏3万只,肉蛋总产量1396吨。

畜牧业产值达2513万元,增长率15%。

四是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全年完成书记、乡长样板各1000亩,副科级领导干部样板500亩,农技干部样板200亩,各村样板2000亩。

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24场次8649人次。

五是着力培养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共同致富。

为种养殖大户传递致富信息、扶持资金、提供技术,竭力为大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0年发展种养殖大户20户。

六是严格兑现中央惠农资金。

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67.87万元;良种补贴34.65万元;油菜良种补助17万元;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39.7万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过去的一年,乡人民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是石坪公路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黄金青冈公路建成通车;全乡村组通路里程达47.2公里。

二是总投资81万的农业综合补贴动态资金项目已全面完成,全乡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了总投资132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有效地解决了4个村27个村民小组666户463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启动了石坪村、大同村堰塘湾社的电网改造,电网覆盖率将达到96%以上。

四是完成了270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丰富了10310人的文化生活。

五是新建节柴灶250眼,沼气池50个,改建卫生厕所500户。

六是认真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0年共实施8个项目,涉及4个村8个自然村277户1160人,总投资73.9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投资32.6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8万元,农户投劳折资38.55万元。

),建设石坪驿道2条,完成3个自然村户间道硬化,修建村组公路2条和1条沟渠。

七是大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结束,集镇形象显著提升,4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基本结束。

(三)金融运行良好,财税工作进一步增强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搞好征管服务,千方百计完成收入任务,全乡共完成税收32.39万元。

乡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以实现存款实力、贷款规模为目标,信用社各项存款共计3970万元,上年末结余3014万元,增长率30%;各项贷款共计2179万元,上年末结余2095万元,增长率为4%。

兑现家电下乡补贴10.26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兑现补贴23.6万元。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计划生育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控制计划外生育,提高计划生育率”这个中心,以创建和巩固基本无多孩乡为目标,坚持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工作方针,以村民自治为重点,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完善和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推动计生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全年共施行结扎103例,二扎71例,放环完成137例,生育一孩放环率达78%,高出县下达任务3个百分点,全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9.8万元,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4户。

2、科教文卫健康发展。

文化方面,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春节、七一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了拨河、象棋、演讲等比赛,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千场演出进千村”到我乡细沙、大同集镇慰问演出,2500余人次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争取、搞好协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乡文化站已投入使用,建成农家书屋2个、农家文化大院2个,安装了两套健身器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教育方面,举全乡之力,克服各种困难,顺利通过了“两基”迎国检的重大考验。

一是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380万元的细沙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即将建成;总投资92万元(其中苗圃希望工程资金80万元、李伟等社会人士捐资12万元)的阳堡教学楼建设圆满完成,总投资10万元的大同小学教学楼翻新工程全面结束。

二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严格“控辍保学”,2010年度,全乡有适龄儿童1878人,已入学186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7%;有适龄少年648人,入学632人,入学率为97.53%。

医疗卫生方面,总投资86万元,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的乡卫生院住院大楼现已投入使用。

麻疹强化免疫顺利开展,预防接种率达96%,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两次全省糖丸强化工作全面完成,接种率达98%。

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8833人,参合率95.16%,收取2011参合资金56.5万元,全年合计减免报销金额127.46万元。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及时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办公场所,明确了专职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广泛宣传、措施有力、靠前指挥、督促检查,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挂横幅8条,出动宣传车68次。

在全体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4、民族宗教进一步加强。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民族团结。

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倾斜各类项目、资金,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去年为石坪村大堡山二组滑坡点15户71人争取24万元集中安置资金,党委政府干部职工捐助5000元购买大米75袋,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5、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

争取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50万元。

争取扶贫互助资金40万,成立扶贫互助社试点3个。

各帮扶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细沙乡大力的支持,省煤田地质局出资16.5万元用于节柴灶、沼气池方面建设,并长期下派两名指导员为我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永二中出资4500元为农户购买化肥;县总工会为凉水困难群众送去10床棉被和2000元现金;抗旱期间,县总工会出资10000余元帮助群众修建抗旱池和人饮管网,另外还协调资金4万元;县工商局出资8000元支持黄金村抗旱救灾;县邮政局为阳堡村群众解决2吨化肥;县电信公司为细沙中学捐赠现金8000元。

6、人力资源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

加强培训引导,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对3181人进行了种养殖技术、电工、焊工、厨师等技能培训。

成功举办了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现场招聘会。

7、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1509户2487人享受了农村低保补助,22户24人享受了城镇低保;解决残疾人困难户298户826人,发放补助12.24万元;46人纳入五保供养;参战人员63人、重点优抚对象6人、军属5人的补助资金,按照相关标准,均已足额、及时发放。

(五)巩固平安创建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综治维稳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年共受理民间纠纷530件,调解率达100%,调成527件,调成率达98%;派出所共受理刑事案件5件,破3件,受理治安案件17件,查处17件,查处率100%,调解纠纷45起,处理非正常死亡2起。

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始终做到警钟常鸣。

全年共查验各类车辆1750辆(次),处罚270人次处罚金1.25万元,协调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4处160米。

加大对水洞子煤矿监管力度,下达《整改指令书》7份,提出整改意见72条。

6次对校园周边的摊点、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等进行清理整顿。

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力度。

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监测。

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全力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加大对森林防火法规的宣传力度,全年出动宣传车255次,书写标语316条,发放明白卡4000份,处理违规用火5起25人。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护林防火“六个一”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给予表彰。

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4、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全乡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农作物受损严重,部分群众饮水困难。

灾情发生后,在党委的正确的领导下,全乡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奋力抗旱救灾,及时成立抗旱指挥部,乡领导亲自到一线查灾核灾,为群众想办法、找水源,组织群众挑水、背水、拉水,开展抗旱自救。

对严重缺水的村组,乡村干部实行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做到不让一户群众断水。

全乡共投入抗旱人数2532人次,水泵17台,调用54辆机动车运水、送水,架设饮水管道3.25千米,解决了1750人64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组织发动全乡干部职工捐款2.63万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拼搏进取、取得实绩的一年,实践证明:

以乡党委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确定的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细沙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符合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第十届人民政府,向全乡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向挂钩帮扶我乡的单位和部门,向积极支持细沙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让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一是经济发展不够均衡,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一产、二产、三产业发展比例失调。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小,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缓慢。

三是农业结构仍处单调,名、优、特品牌树立较少。

四是土地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偶有发生,危害到社会治安的稳定。

五是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不宽松,吸引外来资金的能力弱。

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正视和加以解决,倍加珍惜近年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励精图治,共绘蓝图,再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我乡发展思路是:

围绕推动细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个目标;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二个重点;打牢集镇、交通、水利三大基础;发展畜牧、竹子、魔芋、核桃四大产业;坚持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旅游富乡五大战略;打造党建示范长廊、新农村建设长廊、产业示范长廊、平安建设长廊、科技示范长廊、精神文明建设长廊六个长廊。

“十二五”时期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7%,到2015年达到99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达到5677元;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5%,达到9972吨;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338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7‰以内。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

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健全民主与法制。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文明、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

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未来五年,要立足细沙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区位优势,始终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放在首位,重点抓好畜牧、竹子、魔芋、核桃等优势产业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迈进。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努力扩大生姜、魔芋种植规模,从规模上做大从品质上做强;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

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落实“三线两流域”竹产业规划,打造二专线“翡翠长廊”,扎实抓好竹子、核桃支柱产业发展,到2015年发展竹子、核桃各10000亩以上,培植新兴产业猕猴桃10000亩以上,重点扶持培养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观光果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服务、示范作用,把竹子、核桃、猕猴桃培植成为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完成大板厂水库的前期配套建设,实现人畜饮水安全全覆盖;使全乡水利化程度达50%以上;积极争取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积极争取大细油路建设;到“十二五”末全乡公路路网率达80%;电力覆盖达99%,完成老街河坝大桥建设,狮子口人行桥、大同回龙沟桥建设。

(三)坚持工业强乡,抓好资源综合利用

紧紧围绕“工业强乡”战略目标,立足细沙优势资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整合本乡资源,努力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建立项目储备、信息等方面档案,做好服务工作。

狠抓农副产品加工,提高优势农产品附加值。

争取在油菜加工、猕猴桃加工、竹笋加工、木材加工方面能引资建厂。

发展建材建筑工业,争取按程序合法建沙场和砖厂各一个;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对已经投产的水洞子煤矿重点帮助,加强安全监管力度,深化技改,提高产值。

引进大企业,合理开发大坪子、黄金煤矿,做大做强煤产业。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民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兴办企业,激活民资,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凤还巢”回乡创业,不断壮大创业者队伍,增加创业培训投入,积极开展创业和“阳光工程”培训。

(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把集镇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快推动乡村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和谐进步的新集镇发展格局。

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5%,集镇(细沙、大同)常驻人口达到7000人。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执行力度,结合实际完善成为村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使“普九”覆盖人口达到99%以上;整合教育资源,坚持集中办学,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群众医疗条件。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严防医疗事故发生,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完善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争取各村修建文化室,设立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和人口管理水平。

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上下功夫、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创建上合格村下功夫,实现重心下移,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不断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完善群众信访接待制度,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对矿山、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好各种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

三、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必须坚持高标准起步,高速度跨越,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二五”实现良好开端。

2011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8400万元,增长率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32元,增长率15%,粮食总产量8614吨,增长率5%,畜牧业产值达2890万元,增长率达1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一)围绕增效增收,全力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科技措施。

狠抓措施落实,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切实办好玉米高产创建14300亩,核心区样板500亩、展示区样板1500亩、辐射区样板12300亩。

实施规范化条栽杂交水稻2500亩,水稻饭糯混载300亩。

层层举办样板,各村样板不少于2000亩。

以样板带动大面农业科技应用,以粮食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坚持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集中打造八战地200亩生姜连片种植,建立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

发展种植油菜18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2000亩;大力发展魔芋产业。

多点建立繁种基地,完成种植面积5500亩,实施标准化栽培2300亩。

规划打造“三线两流域”竹产业景观线,发展竹产业4000亩。

3、发展壮大畜牧业。

加强疫情监测,扎实抓好春秋两防工作。

推广牛冻精改良,良种母猪更新,控制畜禽死亡率。

扶持发展一批畜禽养殖大户。

4、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大力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农业科技措施覆盖率提高到95%,实施粮食作物套间种28500亩,提高复种指数。

提升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进一步扩大节本增效技术的实施规模,做好蝗虫、粘虫及小麦条锈病等爆发性病虫的检测预警和防控,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检测。

进一步加大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市场规范运行。

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通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以及送科技上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5、强化监督管理,繁荣农村经济。

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两社一会”组织。

鼓励、支持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房屋乱修乱建的行为。

6、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产业。

一是继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后续扫尾工作,组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林权流转交易办法,对集体林权实施动态管理。

二是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贴息贷款规模。

三是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7.79万亩、人工造林0.36万亩、义务植树5万株。

四是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强化宣传,严密防范,降低森林火险,努力实现森林火灾次数“0”指标。

五是依法管理林地,加强审核审批管理和监督,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依法管理森林采伐限额,依法及时查处林政案件。

六是规划实施野生猕猴桃资源环境保护基地520亩,其中核心区205亩、缓冲区315亩,积极争取国家绿A申报认证。

七是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全面完成草原资源承包工作。

7、全面兑现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落实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二)围绕改善条件,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公路方面,加大石坪公路建设力度,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加大对已建村组公路的管护力度,确保道路安全。

水利方面,全面完成细沙集镇人饮改造;治理三堡大堰损毁沟渠;完成三堡小溪沟堰、细沙村丁家围墙堰、大同中堰治理工程。

争取项目覆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

巩固水利体制改革成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作用,凡属国家投资的人饮工程,走以水养水的路子,一律实行水费收缴,全年计划征收水费2万元;加强对沟渠和抗旱池的维修管护,有序推进水利普查工作。

电力方面,完成2010年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的扫尾工作;积极配合溪落渡右岸电站500kV交流送出线路工程,确保工程在我乡范围内顺利实施;加强输电线路管护,严厉打击破坏、偷盗电力设施犯罪行为,保障电力安全。

(三)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

今年,细沙小集镇建设列为全县的第一批启动项目,我们要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切实加快集镇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特色集镇。

一要坚持科学规划。

结合细沙实际,突出特色,以“水”为灵,以“林”为魂,彰现生态文化,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主动与设计单位沟通联系,完成各功能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项目的科学规划,集镇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更具品位。

二要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把集镇旧城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旧城的穿衣戴帽以及道路、电网的改造。

此项工作于5月12日前启动,7月底全面完成。

通过对旧城的打造,辐射带动新区开发。

(四)围绕改善农村面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对全乡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服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规范程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加强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

在抓好已建示范点巩固提高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抓实省级重点村建设工作。

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打造新农村示范点。

一是继续抓好大同村背街、杨柳湾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在4月底以前全面完工;

二是抓好已建项目村(特别是大同村)的卫生管理、产业培植、文明新风建设,帮助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继续抓好项目调研、储备、申报工作。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巩固“两基”成果。

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净化校园环境。

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中小学校舍排危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实现规模化集中办学。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杜绝教育乱收费。

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严格“控辍保学”,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以上,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9.5%以上。

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