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85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docx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南卫

1、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已有所了解,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外交史有一定兴趣,也具备一些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背景知识。

但由于对国际关系理论缺少了解,需要在提问一些问题时给与必要的提示。

二、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

新中国外交史分期有三段、四段、五段等不同的分法,本单元是按照三个阶段的分法编写:

初期外交,外交突破与转机,新时期全方位外交。

本课具体时间是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涉及新中国外交的总原则、基本方针及其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实践(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

2.重点难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

三、学习目标

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考纲为核心指针,以课本为主要载体,以学情为修正参数,出示基本知识目标(重点、难点)和基本能力目标(想做到、能做到),不必面面俱到。

1.知识目标

1个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场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

3大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项主要成就:

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5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能力与方法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全球化视野、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新中国外交的风采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国际关系当中人文精神的理解。

4、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5、教学用具

PPT课件

6、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

主导

学生

主体

教学

策略

课前

课前准备

提出具体预习任务和要求

做好课前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等

提高课堂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自主学习的效率

3'

课程导入

导入素材:

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的图片

导入问题:

请看有关中国近代外交的一组图片,你的心情会怎样?

请对比以下一组图片,思考: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思考,对比,回答问题

凝聚课堂注意力,通过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鲜明对比激发兴趣和对产生这种对比的原因的思考,从而建立从导入基础(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和关注点)切入并逐步指向导入目标(学习主题)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

3

检查预习

出示基础知识填空题,点评学生预习结果

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课堂检查督促预习,落实基础知识,弥补讨论教学难以系统化的缺陷

1

展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简要指导学法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9

自主学习

指导自学,教师巡视课堂,发现和筛选问题(确保纪律,掌控进程:

学生参与程度、自学进度、思维深度、动笔程度):

个别问题及时解决,普遍问题通过调整合作探究等后续环节解决。

自主学习问题如下: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提示:

新中国初期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新中国参与外交活动是要实现哪些国家利益?

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于独立自主?

当时的综合国力是否能够保证独立自主?

为什么要“一边倒”?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2、亚非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各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功?

(提示:

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面对矛盾分歧会怎么办?

你的做法为什么能获得各国赞扬和拥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安静有序、限时高效、独立自主的完成学案(即导学问题或自学问题,要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个别问题及时处理,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全球化视野、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思维方式

5

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适当调整预设的小组讨论话题;巡视课堂,发现和筛选问题(确保纪律,掌控进程:

学生参与程度、自学进度、思维深度、动笔程度):

个别问题及时解决,普遍问题通过调整合作探究等后续环节解决。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互教互学

个别问题及时处理,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通过“兵教兵”,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探究的习惯

9

展示交流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成果不马上作出评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马上回答,而是尽量鼓励其他小组回答,然后才进行精讲点拨,通过有梯度的问题群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但是,本环节的每次互动循环的最后必须给学生确定的答案或明确的解题思路。

精讲内容如下: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利益:

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国际环境:

一个村子,两家姓,三大力量,四种人

美为首的资阵营和苏为首的社阵营对峙

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国家力量:

百废待兴,实力不足

2、亚非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各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功?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许多与会国家代表坚持团结一致反帝反殖的正义立场。

(3)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特别是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求同存异”成功之处:

既照顾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现实要求,又考虑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能够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

五项原则的特点:

①包容性:

既适合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合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合发展中国家,也适合发达国家;既适合政治关系,也适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

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五项原则的作用:

①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②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学生以小组名义展示学习成果,提出困惑疑难,在全班进行问题招标;其他小组解疑答惑,切磋交流。

通过点评、精讲,突破难点

5

归纳总结

在精讲点拨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要点、总结规律,师生合作完善知识体系,避免包办代替、直接一次性的出示知识结构、知识网络、知识提纲。

归纳见课件

积极思考,完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4

巩固训练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点拨解题要点和思路。

题目如下:

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

A.创造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

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D.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和赞扬

3、下列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①万隆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限时2分钟,独立完成题目

当堂巩固主干知识,弥补讨论教学难以系统化的缺陷

1

预习思考

布置预习任务和思考题:

1、阅读课文,勾画要点

2、《金榜夺冠》“基础预览”、“课堂导学”

3、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突破

4、列举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五个关键事件

记录预习任务和思考题,预习下节

明确预习方法和要求

7、教学反思

导入简洁高效,目标明确,重点较突出,训练题难度较合适,内容概括比较受学生喜欢,但学生预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精讲内容稍嫌多,使得时间略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