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715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网络课程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docx

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资源,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一、建设原则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包括:

(1)适切性原则:

在对教师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成人认知方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等研究成果为依据,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

(2)前瞻性原则:

本着信息技术动态发展的观点,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3)实用性原则: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特点,体现技术的应用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公开征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500学时数字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研修工具等。

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资源种类与基本要求

(一)资源种类

2013年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重点建设的种类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和研修工具。

1.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的总和。

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

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典型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

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一类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促进培训水平提高。

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培训学员点评)。

另一类是应用案例,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微课”资源

-2-

“微课”资源,是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讲解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短片,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用于帮助教师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某个应用技巧的学用与掌握,比如:

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

4.研修工具

研修工具是指能够为教师研修活动提供有效支撑的软件,包括培训者备课工具、培训学员学习工具和信息技术应用工具等。

(二)基本要求

1.内容要求

教育资源反映的政治方向正确,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内容正确、健康,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资源内容结构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

2.技术要求

资源使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兼容性,能够在常用教学终端(包括PC、基于iOS/Android/Windows的平板电脑等)流畅播放。

资源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3.版权要求

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建设工作必须符合国家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不得存在侵权行为。

对于采用征集方式建设的资源,其版权归原创作机构所有,提供给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期限不少于1年,备份无期限。

在使用权方面,应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网络传播权、复制权和展览权,-3-

确保所建资源可以在全国基础教育中推广使用。

合作开发资源成果的版权为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研发机构共有,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共建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免费供中西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师生使用三年。

四、组织实施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由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一)资源提交与审查

各类资源采取线上提交的方式。

所有资源可以先提交访问地址,公共服务平台依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审查办法(暂行)》对提交资源进行技术检测,并组织专家初审,获得通过的资源,资源提供方根据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要求负责完成对所提交教育资源的编目工作。

公共服务平台将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二)资源评价

1.按照“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整体与抽样相结合、专家评审与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源评价。

2.通过专家评审的资源和服务可以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供用户使用与评价。

3.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资源智能导航和免费国家公益性资源推送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用户通过空间自主选择资源,并对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4.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区域接入平台和企业接入平台,对平-4-

台提供的所有资源和服务,开展网上评价和线下抽样调查。

各接入平台可根据需求选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和推荐的资源和服务。

五、建设机制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采取征集、汇聚、共建和捐赠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社会团体、教育机构、个人等多方面参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的持续发展。

(一)征集

按照《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的要求完成征集任务,主要提供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资源。

对征集的资源,综合用户使用量和用户评价,确定资源补助名单,按照资源类别和资源征集测算标准确定奖励性后补助额度,购买一年的资源使用权,并发放证书。

对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且保持持续更新的资源,在后补助额度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奖励,并将其作为国家教育资源中心的典藏资源。

(二)汇聚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增值服务为主的资源。

对汇聚的增值资源,按公共服务平台的付费机制计费。

除中西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由国家和地方给予补助外,其他地区由使用者支付。

对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且保持持续更新的资源,将其作为国家教育资源中心的年度推荐资源;持续三年以上获得年度推荐的资源,作为典藏资源。

(三)共建

采取定向开发的方式与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5-

共建数字教育资源,重点开发覆盖面广和面向民族教育的紧缺性资源,以及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的特色资源。

对共建的资源,原则上国家出资不超过资源开发核定标准的50%。

共建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免费使用三年。

(四)捐赠

资源提供方以无偿捐赠方式提供资源,资源评审合格后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并颁发证书。

附件5-1: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要求

-6-

附件5-1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要求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育资源必须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本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培训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求。

一、网络课程

1.基本定义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总和。

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

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建设要求

(1)教学要求

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求:

①课程内容覆盖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知识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组织及其结构合理,知识关联清晰;②课程内容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内容目标一致,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培训学员的认知规律;③目标层次清晰,包含课程、章节、知识点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培训学员学习热情;④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合理地-7-

组织编排课程内容;⑤多媒体资源运用恰当,媒体呈现形式多样,能有效支持教学过程;⑥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学习导航清晰,满足内容展示、教学评价等需要;⑦提供作业、练习反馈、在线测试等课程评价,评价及时、有效、可靠。

(2)技术要求

网络课程一般采用HTML、三分屏视频流、Flash等技术实现,要求兼容常用浏览器并流畅运行。

课程学习的画面质量应清晰、稳定,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界面整体风格统一,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课程运行效果能满足个体学习需要。

课程的基本组成如表1所示,课程中使用到的各类素材资源技术指标应符合教学素材类资源中相关素材的规定,使用到的教学录像应符合表2的要求。

本类资源应能移植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与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并顺利运行。

表1网络课程的基本组成

元素属性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M

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等内容课程教学内容:

使用多媒体形式表现,适合于网络学习的各单M元教学内容;表现方式可以是多媒体网页、授课视频、虚拟实验等各种形式M课程教学评价:

包括单元作业、练习、课程在线测试等用于课-8-

程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内O课程教学支持服务:

包括在线答疑、作业批改、小组讨论课程学习参考资源:

包括案例库、习题库、问答库等参考性扩O

展资源2表教学录像技术要求

M教学录像按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录录像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得体,声音清晰,M

书清profile=main,视频压缩采H.264(MPEG-4Part1M以上,帧率不低编码方式,码流level=3.0256Kbp25fp16:

),分辨率不低720*574:

1024*57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M

解说声与现场声、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真、48dB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音频信噪比不低于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M

)国家规定的除外(字、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O

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9-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O

格式采用MP4二、典型案例基本定义1.

典型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一类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

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教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促进培训水平提高。

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培训学员点评)。

另一类是应用案例,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2.建设要求1)教学要求(典型案例的教学要求:

①培训或应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解决教育技术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反映教育技术学科培训特点,学科教学实际问题;②培训方法选用得当,培训手段运用合理,对培训有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以培训学员为主体,注重教学互动,③培训过程、培训环节描述完整,体现培训设计、培训实施、教④典型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和教学学反思等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推动应用信息示范价值,能启发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者应为名、特优教师与骨干教师。

)技术要求2(要求兼容常用浏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网页整合相关素材资源,-10-

览器并流畅运行。

典型案例资源中各类素材资源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

三、“微课”资源

1.基本定义

“微课”资源,是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讲解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短片,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用于帮助教师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某个应用技巧的学用与掌握,比如:

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

2.建设要求

(1)教学要求

针对“微课”视频的教学要求: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某一知识点或问题教学的内容完整,短小精悍,语言准确、严谨;②内容组织及其结构合理;③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启发性引导性强,有利于培训学员自主学习;④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⑤能够支持解决教学或者实际问题,对知识学习理解与建构以及问题解决起正面促进作用。

(2)技术要求

“微课”视频一般采用视频或整合相关资源的网页进行呈现,大小合适,便于在宽带条件下快速下载;若采用网页进行呈现,要求兼容常用浏览器并流畅运行。

微课视频的画面质量应清晰、稳定,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微课”资源中使用到的各类素材资源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

四、研修工具

1.基本定义

-11-

研修工具是指能够为教师研修活动提供有效支撑的软件,包括培训者备课工具、培训学员学习工具和信息技术应用工具等。

2.建设要求

(1)教学要求

研修工具的教学要求:

①定位明确,符合教学需要和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有效支持教学活动;②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学应用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符合认知习惯。

(2)技术要求

研修工具的系统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兼容性强;工具安全可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符合教师操作特点,容错能力强;能够在常用计算机环境中稳定、快捷运行;帮助文档齐全,案例丰富,提供良好的用户支持服务;设计简明,布局合理,视觉效果好;导航方便合理,易于安装和卸载;设计新颖,技术先进,特点鲜明。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