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8644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09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测量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测量:

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测量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教室有多长1课时

课桌有多长1课时

1米有多长2课时

练习四1课时

1.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文具盒、易拉罐、尺子。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师:

同学们,老师决定在班里开一次表彰会,表彰前一段时间在我校运动会中为班级做出贡献的运动员们,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

【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

测量教室的长。

1.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讨论。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尺子量;②用数学课本量;③用文具盒量;④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要求:

(1)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

(2)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3)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

(4)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学生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交流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

教师黑板呈现。

3.组织学生讨论:

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

你们解决了吗?

哪个小组能帮帮他们?

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习成果预设:

①要做好标记;②一个挨着一个摆好;③记住一共测量了多少次……】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做标记有什么用?

“紧挨着”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

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不同。

三、巩固练习。

活动二: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出示活动情境图。

1.提出游戏规则:

一个接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哪组摆得最高,哪组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讨论:

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习成果预设:

易拉罐一个接一个摆,放的越多,摆的越高。

【摆易拉罐的游戏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如果易拉罐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把“尺”,可以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高度;椅子的高度有多少个易拉罐的长、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罐的长等。

在家里只要有一个易拉罐就可以制作这把“尺”,做法就像用这个易拉罐为测量工具去测量一面墙有多高一样,从地面量起,在墙上做好一个一个易拉罐的标记。

活动三:

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出示活动情境图。

淘气: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

笑笑: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

请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

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长。

2.讨论:

谁说的对?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学习成果预设:

虽然两根木条都是3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

虽然都是3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四、发展练习。

活动四:

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学习成果预设:

儿童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

模特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数学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学习成果预设:

同伴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

数学老师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习成果预设:

儿童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

一般成年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模特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五、回顾整理,总结评价。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疑惑?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

数学书第51~52页。

必做:

数学课本第50页第3题。

选做:

同桌合作,试着测量课桌有多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直尺、软尺、卷尺、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

师:

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师:

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量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学习成果预设:

①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②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③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④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

讨论: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

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

(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1)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

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2)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1)教师指直尺,首先找到刻度“0”,从0刻度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指导看书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找一找:

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2)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学生讨论:

什么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②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

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

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

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

4厘米大约有多长?

7厘米大约有多长?

10厘米大约有多长?

 

(4)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用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成果预设:

①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②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③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面就有几个1厘米。

3.量一量:

你的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课件)

师:

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我们来大屏幕。

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铅笔的长度。

(2)学生试量自己铅笔的长度。

(3)看课本51情境图讨论:

它们这样量对吗?

①学生讨论,回答。

全班订正。

②师归纳:

通常,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③教师再次示范用直尺实际测量物体。

④学生再次动手测量自己另一只铅笔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4.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

(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己量和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教师要特别注意画线的指导:

画线时,要注意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估一估、量一量。

 

(1)拿出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

 

(2)教师先组织学生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并把数量填在表格中。

 

估计

测量

铅笔长

()厘米

()厘米

橡皮长

()厘米

()厘米

文具盒长

()厘米

()厘米

(3)比较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学生的估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1)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师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四、发展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5题。

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学习成果预设:

①学生可以由“8”画到“14”。

②也可以由“9”画到“15”。

③还可以由“10”画到“16”。

五、回顾整理,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惑?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

数学书第53~55页。

必做:

数学课本第52页第3、4题。

选做:

如果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1米有多长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1厘米长的小棒、米尺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习成果预设:

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

大家讲得非常好。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

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PPT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学习成果预设: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那么1米是多长呢?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米”。

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1)量一量。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2)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3)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出示米尺。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你能够从米尺上发现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

①米尺上有刻度。

②米尺上有0,10,20,30,……,100这些数。

③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大的。

④米尺也是把0刻度作为尺子的起点。

……】

想一想: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学习成果预设:

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板书)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

(3)汇报量的结果。

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3.量一量。

(1)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门、窗有多高?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师提示:

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

(3)汇报量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53“试一试”。

(1)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思考:

小明的身高和门高有什么关系?

机灵狗的身高和小明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②同桌相互讨论,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2)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①讨论,怎样量,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剩下的长度不够1米怎么办?

②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汇报,全班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估一估、量一量。

 

(1)教师先组织学生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并把数量填在表格中。

估计

测量

教室宽

()厘米

()厘米

门高

()厘米

()厘米

门宽

()厘米

()厘米

(2)比较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学生的估测。

四、发展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6题。

(1)按照题目要求可以请学生先估计一下每个人的臂长,再实际测量。

(2)测量时,要先让学生明确测量壁长的方法:

两臂下垂贴附身体两侧,尺子的0刻度与锁骨顶对齐,尺子紧靠人体,中指指尖所对的刻度数就是人的臂长。

(3)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师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4)分组汇报后,把测量好的数据填入课本55页的表格中。

姓名

臂长/厘米

五、回顾整理,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惑?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

数学书第53~55页。

必做:

数学课本第54页第1题,第55页第7题,。

选做:

估一估,量一量。

(1)()个易拉罐摞起来大约高1米。

(2)()拃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步大约是1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1米有多长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米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

 

学生先自己找,然后教师拿米尺验证,看谁找出的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米或1厘米。

【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2)小结: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米是用来测量一些长一些的物体的长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米是多长”。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完成P53“想一想”。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

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

李老师身高约175()。

大树高约10()。

(1)学生自主完成,全班订正。

(2)小结:

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理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谁猜的对?

(1)出示情境图。

这张桌子大约有多高?

(2)可以让学生实际想一想70米、70厘米、7厘米、7米各有多高。

(3)让学生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再实际测量一下。

(4)学生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在()填上合适的单位。

 

大树高12()。

  课桌高75()。

 床长2()。

 橡皮长2()。

黑板长4(),宽1()。

 洋娃娃高40()。

小明高128()。

小明高1()28()。

 

教室长9(),宽6(),高3()。

 

数学课本长24(),宽18(),厚1()。

 

开火车回答,全班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1)出示情境图。

(2)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第

(1),

(2)题。

(3)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提问题并解答,全班讨论订正。

四、发展练习。

帮助小瑛把日记的()填上。

今天,我们搬新家了。

我的新家在十三楼,可高了,大概有40()高呢。

我最喜欢我的新卧室了,妈妈帮我买了一张长2(),宽180()的大床,旁边放了一张高80()的书桌,桌子上还有爸爸送我的礼物:

一本厚5()的字典和一个长18()的文具盒。

以后,我每天都会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五、回顾整理,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惑?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

数学书第56~57页。

必做:

数学课本第54页第2题。

选做:

写一篇有关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不断提高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技能。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进行指定的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

米和厘米。

师:

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恰当的例子,师可以说:

“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教室的多媒体柜大约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 。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填一填。

出示情境图。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教师小结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做题时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1)提出要求:

小组内交流填写。

(2)汇报交流后填写的结果,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3)同桌相互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小结:

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量一量,填一填。

(1)学生先独立测量,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2)汇报交流后填写的结果。

请2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3)小结: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4.完成“练习四”第5题。

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第5题的第

(1)小题。

①读题,明白题意。

②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③说一说你的测量方法。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拿尺子量;另一种是先量出一个回形针的长,再推算。

④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全班订正。

(2)完成第5题的第

(2)小题。

①随意选择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说一说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量的时候要注意把两臂伸平,量两边同学手指尖之间的距离。

五位同学要站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全班订正。

(3)完成第5题的第(3)小题。

①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每一小组确定一个学生的座位为测量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算和测量。

(4)完成第5题的第(4)小题。

①指导学生看图,明白题意。

②思考:

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

车高3米能够从桥下通过吗?

学生讨论,回答。

全班订正。

③课后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高度大约是4米?

三、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大树高约8()。

(2)操场跑道长约100()。

(3)小花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

 

(4)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5)讲台的高大约是80()。

门高约2()20()。

2.谈话:

认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后,小瑛用米和厘米写了一篇日记。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出示小瑛的日记。

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起来,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米长的大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去上学,路上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大约长2米的课本看起来。

(2)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