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129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docx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

2012-2013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

(1)评估第2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基础巩固)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还”通“环”,“共”通“供”。

B项,“说”通“悦”,“振”通“震”。

C项,“反”通“返”,“要”通“邀”。

D项,“蚤”通“早”,第二句没有通假字。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解析:

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①②均作“假若没有”讲。

A.①句末语气词;②疑问代词。

B.①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②代词。

D.①表被动;②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答案:

C

4.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

B项是被动句,其余都是判断句。

答案:

B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3)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答案:

(1)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2)风萧萧兮易水寒

(2)其意常在沛公也(3)大礼不辞小让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

“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

《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

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

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

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

我们可以想象:

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

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

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

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

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

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6.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解析:

A项他爱发牢骚是因为他怀才不遇,郑伯请他时的牢骚与后文的出面说秦伯更能突出他的深明大义。

B项文章四、五、六段多处显示他不是不想过问政治,而是没有机会。

C项烛之武为官三朝,仍未被发现,不是官职太小的原因。

D项从佚之狐的推荐和烛之武的牢骚中可以看出,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等才是真正原因。

答案:

D

7.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解析:

本文的中心是赞美烛之武的不畏逆境、终成大器的精神,文中每个例子都为这个中心服务。

答案:

D

8.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解析:

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

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

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

穷尽

解析:

这里的“谢”是“谢罪”的意思。

答案:

C

10.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②句是定语后置;③句中,“被”是“遭受”的意思,不是被动句;④句中,“见”是被动句的标志。

答案:

B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⑤

解析:

②虽是荆轲刺秦王的举动,但这里看不出他的“精忠报国”。

③⑤是秦王反击荆轲的举动。

答案:

B

12.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解析:

渲染的应是悲壮的气氛。

答案:

B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22分)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公。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④。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

①巨鹿城:

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

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

承,趁;敝,疲惫。

④支吾:

抵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胜则兵罢      罢:

通“疲”,疲惫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

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假:

假扮

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

营垒

解析:

假:

暂时代理。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A.①②③B.②④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解析:

①③是项羽杀宋义的原因,⑤是楚王任命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

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解析:

A.此句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

B.此项是宋义的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

D.“诸侯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

答案:

C

1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7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2)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参考译文:

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

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

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

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

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

项羽对宋义说:

“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

“不对。

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

披甲胄,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

“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

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

项羽说:

“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

况且,(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

“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

”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

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

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

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上观看。

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

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三、语言运用(12分)

17.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要有文采,100字左右。

(4分)

孔子 屈原 刘邦 项羽 荆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项羽:

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家眼中,他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荆轲:

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

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

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仍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

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个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重8吨主体为短粗的圆柱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重8吨,主体为短粗的圆柱,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

19.阅读下面的消息,拟一则简明的标题。

(4分)

本报讯 (实习生朱保举) 4月10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发起的“2012北京·文化创意‘未来领袖’创业大赛”在北京启动。

据介绍,本届大赛将为人文学科类有志于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及初步创业的团队和企业提供展示舞台,同时加入了政府指导、金融机构推动和学术机构培训,旨在解决文化创意小微企业创业者在事业初创阶段面临的资金、商业模式等最实际、最重要的问题。

(摘自2012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12北京·文化创意“未来领袖”创业大赛启动

四、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左传》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刘向等人都认为《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司马迁写人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个单元的3篇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请学习本单元的写法,以“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