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旧感阅读答案.docx
《江楼旧感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楼旧感阅读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楼旧感阅读答案
江楼旧感阅读答案
【篇一:
隐士鸟阅读答案】
>篇二:
隐士鸟阅读答案
《隐士鸟》隐士隐居的人,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麻雀称为“隐士鸟”。
含标点60字内_XX作业帮《隐士鸟》隐士隐居的人,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麻雀称为“隐士鸟”。
含标点60字内温存迷醉丶繊2014-08-22篇三:
隐士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
李凝是一个隐士。
-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
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1)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
可分为叙
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
“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
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
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
“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
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
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
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
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
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
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
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
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
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
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
“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
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
“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
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
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如:
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篇二:
宿建德江孟浩然阅读答案】
txt>摘要:
下文是宿建德江阅读及答案,《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答: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50字左右)答:
(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3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答: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答:
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
5、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评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篇二:
宿建德江孟浩然阅读答案
篇三:
宿建德江孟浩然阅读答案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
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意对即可)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
“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
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
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
“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
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
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
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
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
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
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
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
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
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
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
“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
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
“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
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六、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宿建德江》作者: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
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
靠岸。
3、烟渚:
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
【评析】:
?
?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
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提问者评价谢谢不过我知道更好的答案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自然而然给人一种淡淡的离愁。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作者: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
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
靠岸。
3、烟渚:
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作者: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题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关键字词在诗词中的作用。
本诗是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小题1】本题考查诗句意境。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小题1】本题考查语言特色。
【篇三:
兰竹诗阅读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兰竹诗》对比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
?
?
?
竹?
?
?
?
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春归故山草堂》《兰竹诗》对比:
福清教育网整理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3分)。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2分)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2分)
篇三:
兰竹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
表现暮春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