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78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docx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一、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1、教导处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计划提出原则性意见。

2、教导处制订教材发放清单,分解学期教学任务,下达教师《教学任务书》,编制学期总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及学期教学进度表,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总体控制。

3、根据分解的教学任务,落实任课教师。

根据《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表》编制《授课计划表》《课时计划(教案)》,教务主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实际具体控制。

工作程序

1、教导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在第二学期末编制下一个学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主管副校长审定的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

各年级根据《教学任务安排表》的安排,落实各任课教师应承担的教学任务。

2、教导处编制教师、班级及总课表。

3、教导处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编制《授课计划表》(教学日历)。

4、教导处将《学生成绩考核记录册》《学生考勤册》及各班学生名单表、教师上课登记表、座次表、作息时间表于开学前一周内分发到各年级任课教师。

各班主任到教材库领取学生用书,于开学前一周内发给学生。

5、教导处于开学时,按《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表》要求检查各教师备课情况,并审定各科《授课计划》《实验计划》,于开学后一周内将《授课计划》《实验计划》留存备查。

6、教导处主任对教师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

(1)教导处主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定期(期中、期末)或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本,了解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月组织1-2次公开课。

(2)教导处每天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并按《教学巡查情况记录表》要求记录。

(3)各年级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进行期中、期末教学评估并记录。

7、教导处每月核定教师课时,交校财务科审核,学期末结算超课时奖金。

兼职教师每月结算课时工资。

二、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学研究。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握、遵循教学规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的观念,加强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随时积累资料,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沟通教改信息,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抓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开展专题研究。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4、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互相学习切磋,共同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学校、教研组和个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验与改革。

要认真撰写研究方案,与相关人员开展好课题的实验。

6、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每人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经验论文,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论文评选和交流活动。

三、教研制度

一、活动制度

   1、定期召教改教研问题研讨会,每学年初确定各学科的教改教研课题,期中汇报,期末验收。

   2、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坚持“三定”,即

(1)定主讲人,定主讲内容,定参加人员;

(2)定期进行教科研活动;(3)定期召开教改攻关教师会。

   3、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听课20节,听课前到学科组长处登记,检查听课次数以登记为主,抽查听课记录,其中外出听课参观学习2—3次。

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座,开展研究课、听课活动。

   4、定期撰写“教改教研心得(或教学反思)”,在组内定期交流(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印发学习材料,教师要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积极参加年会交流和评优活动。

   

   二、教改教研检查制度

   每周教科研活动时间,学校教导处负责检查、记录各组活动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缺勤人员,活动完毕后上缴活动记录。

检查实行点面结合方式,将活动记录存档,作为评选先进学年组和先进个人的依据之一。

   三、研究课、示范课听课制度

   1、各学科做好研究课、示范课安排,校领导分头参与各组的研究课和示范课,听课和评课。

   2、教研室成员参与所有研究课听课。

   3、研究课、示范课每周至少安排2节,坚持每听必评。

   4、开设研究课、示范课的教师必须在前2天将设计好的教案分发到各听课教师手中,由教研室组织探讨,提出建议。

   5、参加听课的教师与个人授课时间有冲突的,由教导处负责提前调换。

   6、研究课评议时,必须人人发表见解,谈出成功和改进的方面。

学校定期总结,对优秀研究课,通过录像和刻录以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形式组织观摩。

四、教学领导例会制度

1、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年段主任要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2、每次会议总结本周工作提出下周工作意见,为保证工作质量,在个人总结汇报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达成共识,最后有校长进行总结和部署,全体与会人员做好记录。

每次会议,事先要做充分准备,明确会议的中心议题,不开无准备的会议。

要树立良好的会风,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开会,发言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中心。

会议主持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发言,防止独断专行。

会后进行整理并填写下周工作计划及时上交教导处。

3、除常务工作内容外,还要研究以下问题:

(1)传达上级批示有关规定。

(2)通报本周内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奖罚情况。

(3)安排学校临时教学工作。

(4)会后各位教学领导要召开领导责任区内组长、教师工作会议,严肃落实会议精神,每位组长按时认真记录。

学校要定期抽查领导、教师会议记录本。

5、教学工作例会,无极特殊情况不许请假。

五、集体备课制度

1、每周二下午2:

40——4:

00为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其它时间为个人备课时间。

2、校领导深入各备课组,共同研究,予以指导。

3、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学习有关教学资料,分析学生情况,实行个人充分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度。

4、集体备课要有效地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学科组长组织并主持备课。

有中心发言人,抓研究重点问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强调全体积极参与,促进同学科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做到“五备”,即:

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

5、备课注重教学分析和改进,对重点教学问题实行组内会课制度。

6、保证备课时间、质量。

六、个人备课制度

(一)五备

1、备课标

明确所教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掌握所教年段的学科阶段目标,熟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备教材

(1)通读:

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

(2)钻研:

钻研所教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编者意图和前后联系。

(3)定点:

确定重点、难点。

(4)理路:

理清教学思路,拟定教学策略。

(5)认真阅读教学参考及其它教辅教材,研究教材要先“钻”后“参”,不可以“参”代“钻”。

切不可照搬照抄,或旧案再现。

3、备教法

(1)教师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想观点的方法,要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2)选择教法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教学原则。

(3)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习水平和教材的特点。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5)要注意不同课堂结构和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4、备学生

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兴趣、爱好、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

5、备学法

(1)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研究基本的学习方法。

(2)要注意差异教育,研究分类推进的学习方法。

(3)要面向个别学生因材施教,研究适合个别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法。

(二)教案书写

每册教案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计划(内容、目的、要求)

课时计划

七、教学卫生制度

(一)授课卫生

1、学科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讲课前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2、教学要坚持启发性,充分利用实物、挂图、电教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

3、课内外作业适量,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教学语言要清晰、洪亮、吐字清楚、准确、语速适宜,板书要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利用学生的视听。

5、教师上课时要和蔼可亲,精神饱满,给学生良好的情绪感染。

6、严格按作息时间上、下课,不得拖延下课时间。

7、教室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及时通风。

教室的采光、照明、通风、空间、课桌椅、黑板布置及师生所用的教具和学习用具,都应达到卫生要求,如在实验室上课,所用的设备要卫生,对有毒、有害、有危险的物品,要有防护措施。

8、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矫正学生的坐、立、行、听、读、写、说等姿势,并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卫生知识,进行卫生教育,培养卫生习惯。

9、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课间操、课外活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体育活动时间。

(二)学生学习卫生

1、阅读卫生:

(1)坐姿要正确。

姿势端正,脊柱正直,两肘伏桌,不耸肩,前胸距桌约一拳远,大小腿成直角,重心稳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撑点之间,不躺着或站着看书。

(2)眼与书的距离应当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

(3)连续阅读时间不能过长,不能超过20—30分钟,中间应适当休息。

(4)不许学生在走路或乘车时间阅读。

(5)阅读时的采光以左侧为宜。

(6)课桌的高低度要适宜。

(7)阅读的场所空气要新鲜,尽量避免噪音。

(8)不让学生看文字、图画不清晰的书籍。

2、书写卫生:

(1)做到“三个一”,眼距书本一尺远,手距笔尖一寸远,胸距桌子一拳远。

(2)要做到选择不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书写工具。

(3)要注意书写时间的规定,1—2年级以10分钟为宜,4—5年级以20分钟为宜,不要留书写时间过长的作业。

3、考试卫生:

(1)考试次数不要过频过多。

(2)不搞学生没有准备的考试,不搞突然袭击。

(3)要加强学生考试心理的卫生教育,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4)在考试过程中,对待差生不要讽刺挖苦或张贴他们的试卷。

(5)考试时间要控制一天不能超过两科,每科不超过100分钟。

(6)考试应当肃静,通风采光好。

(7)试卷要清晰无误,学生能顺利阅读试卷。

(8)注意考试期间的作息、食品营养和预防常见病。

4、用脑卫生:

(1)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做到定时间,有节奏,并形成习惯。

(2)合理组织课内外用脑作业,安排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做到学习与活动相轮换,脑体劳动相轮换,动静相轮换,从而保证学生始终有较高的兴奋性与学习能力。

(3)减少引起大脑疲劳的因素,如:

紧张长时间的活动、身心发育不良、营养不良、体弱、学习环境不好、教学内容与方法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方式不合理等。

(4)在安排学习活动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把最难的部分放到大脑效率最高的时候去完成。

(5)根据大脑的记忆特征(低年级以无意识机械记忆为主,中高年级以有意识记忆和意义记忆为主),讲究合理的记忆方法,保护大脑,提高记忆效率,把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结合起来,掌握遗忘规律(先多后少,先快后慢)防止产生不应有的遗忘。

 

八、学生课堂常规制度

1、上课铃响同学们立即进入教室坐好,精神饱满等候教师来上课。

2、课前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品,课本放在课桌右上角,文具盒横放在正前沿。

3、上课时要端坐静听,双手可自由放置。

4、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声音宏亮,态度大方,要求回答问题前一律举右手,手肘紧贴桌面。

回答问题完毕,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坐下。

5、学生如确实要离开座位,要举手请示,经准许后方可离开座位。

6、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在一寸以上;胸部离桌一拳以上;眼睛离课本一尺以上。

九、课堂教学制度

1、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