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470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诸侯争霸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尝试用故事会、图示的方法进行记忆。

方法指导二:

歌谣记忆:

春秋农耕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采用农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齐国君主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以情景主持(比如新闻播报),向大家介绍战国七雄的情况。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西周末年发生的一件事和这则故事很相似,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烽火戏诸侯)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周幽王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二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王室衰败

自主阅读课本P27~28内容,完成第1~2题。

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具体表现?

(1)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瓦解。

(2)经济发展,诸侯国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模块三 诸侯争霸

自主阅读课本P28~29内容,完成第3~5题。

3.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

第一位霸主是谁?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么?

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

战争:

城濮之战  成语:

退避三舍。

影响:

①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

②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群雄争霸的现象,和哪个制度有关?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分封制。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春秋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2.简单介绍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时期开始于( C )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

2.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D )

①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

④晋军以报答楚为名,“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3.“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 )

A.齐桓公B.晋文公

C.宋襄公D.楚庄王

4.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B )

A.齐和秦B.燕和楚

C.韩和赵D.赵和楚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C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微

D.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

6.“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何时?

该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春秋时期。

因为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材料一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霸主。

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6课教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

(材料式导入)楚庄王行军经过洛阳的时候觐见周天子,上来第一句话就问周王室九鼎的轻重大小。

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显然是挑衅周王的权威,让周天子对他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请大家思考:

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又无能为力呢?

导入2:

(情境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吗?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一笑亡周朝,中国进入了礼崩乐坏,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

春秋时代开始了。

春秋期间,诸子迭起,也正是这个沧桑巨变的年代,为后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

你知道,诸子迭起的原因吗?

迭起的表现又有哪些呢?

对那个沧桑巨变的年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堂探究

板块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的农业发展有哪些突出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2)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如何?

答案:

(1)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这一现象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过渡语: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分封制的瓦解和王室衰微是其中的重要表现。

板块二 王室衰微

阅读材料:

材料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在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

请回答:

(1)想一想,材料中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各诸侯国的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答案:

(1)问题:

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崛起,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各诸侯国势力不断增强。

坏事。

过渡语:

周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并操控政治局面,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板块三 诸侯争霸

参与探究活动:

CCTV网站历史频道设置了《地图上的故事》系列栏目,在《春秋争霸》栏目中,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请你结合该栏目的目录及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节目目录】

(一)诸侯:

帝国的梦魇

(二)流亡的故事

…………

(五)问鼎中原

(六)秦的霸业

(七)吴国崛起

(八)卧薪尝胆

【问题探究】

(1)目录

(一)《诸侯:

帝国的梦魇》中,介绍了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结合教材内容,请你说一说争霸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目录

(二)《流亡的故事》介绍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回国登基的过程,他是如何称霸的?

(3)目录(五)(六)分别介绍了哪国称霸的史实,当时的君主是谁?

(4)目录(七)(八)中,分别介绍了吴、越称霸的史实。

这两个诸侯国位于哪一大河流域?

两国在何时北上争霸?

(5)春秋争霸为什么使用“尊王攘夷”的口号?

(6)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

”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

为什么?

答案:

(1)原因:

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齐桓公当政后,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发展生产,改革内政,训练军队,使齐国实力大为提高,最终正式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3)楚国:

楚庄王。

秦国:

秦穆公。

(4)长江流域。

春秋末期。

(5)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名分,打着“尊王”旗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者角色,能赢得中原诸国的认同。

(6)不恰当,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

从消极方面看,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从积极方面看,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结束语:

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时期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

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

板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当堂达标

                              

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动荡的春秋时期出现了争霸的局面,这源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C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奴隶制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 B )

A.春秋时期共有大小诸侯国140多个

B.各诸侯国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当时,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D.周王室地位的下降

4.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D )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5.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教材图

片分析

1.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

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

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春秋护头铜胄:

胄,即后世的头盔,有铜胄、革胄和铁胄,在冷兵器时代作用明显。

甲胄的制造与使用,与生产、战争、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史料积累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3.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兴修水利工程B.各诸侯国的重视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人口增多

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5.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磨制石器    ②打制石器        ③铁制农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6.[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问鼎(鼎是权力的象征)的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地位下降B.楚庄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楚庄王攻伐周王室D.楚庄王操控了周的政治局面

7.[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说的是春秋时期的(  )

A.楚庄王B.齐桓公C.秦穆公D.晋文公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

这实际上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9.[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中检测]《史记》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该材料说明(  )

A.周平王在当时的威望较高B.诸侯们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10.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诸侯争霸加快了统一步伐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在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1)材料一中的“方伯”指什么?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之间展开争斗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争斗对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C

2.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时期。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3.C

4.C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C。

5.C 6.A 7.B 8.D 9.C

1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争霸的理解。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这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所以①②③④评价均正确。

故选A。

11.

(1)一方诸侯之长。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2)原因: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影响: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3)因果关系,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