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722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docx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附加题基础梳理定时规范训练A含答案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A)

板块一 文言断句与简答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大_丈_夫_所_守_者_道_所_待_者_时_时_之_来_也_为_云_龙_为_风_鹏_勃_然_突_然_陈_力_以_出。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答案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2.请写出元九的姓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元稹

3.写出白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阅读材料,完成4~6题。

夫_骚_与_史_千_古_之_至_文_也_其_文_之_所_以_至_者_皆_抗_怀_于_三_代_之_英_而_经_纬_乎_天_人_之_际_者_也_所_遇_皆_穷_固_不_能_无_感_慨。

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答案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5.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离骚》 《史记》

6.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骚与史(或“屈原司马迁”)是文辞之宗。

【参考译文】

《离骚》和《史记》堪称千古以来最完美的文章,它们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的原因,都是(作者的)情怀直追夏商周三代的精英,并致力推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但他们的遭遇都很困厄,自然不会没有感慨。

那些学问不专精又没有见识的人,还认为《离骚》与《史记》虽然讥刺毁谤君主,并不妨碍它们被尊奉为文辞的宗师,(如此)《离骚》《史记》承载的大义怎么能够得到彰显,世道人心怎么才能得到端正呢?

三、阅读材料,完成7~9题。

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

《楚_辞》_辞_楚_故_讹_韵_实_繁_及_张_华_论_韵_谓_士_衡_多_楚_《文_赋》_亦_称_知_楚_不_易_可_谓_衔_灵_均_之_声_余_失_黄_钟_之_正_响_也_。

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圆,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答案 《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及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文赋》亦称知楚不易/可谓衔灵均之声余/失黄钟之正响也

8.写出文段中提到的《文赋》的作者,以及“灵均”的姓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陆机(或“陆士衡”),屈原。

9.刘勰认为在用韵时需遵循怎样的法则?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协调(或“切合”,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此外,《诗经》的作者运用音韵,大都清楚准确。

《楚辞》用的是楚地的声音,所以错乱的声韵很多。

到西晋张华论韵,曾说陆机作品中的楚音很多;他的楚音正如《文赋》中所说的“不能改变”。

这就可说是屈原作品的余响,有失于雅正的声韵了。

切合的声韵运用起来,势如圆形物体的转动,不协调的音韵运用起来,就比在圆孔中投方榫还困难,写作中能避免圆凿方榫,就不会出大的毛病了。

四、阅读材料,完成10~12题。

滕文公问曰: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

事楚乎?

孟子对曰:

“是_谋_非_吾_所_能_及_也_无_已_则_有_一_焉_凿_斯_池_也_筑_斯_城_也_与_民_守_之_效_死_而_民_弗_去,则是可为也。

”(选自《孟子》)

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答案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11.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

答案 孟母三迁

12.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构筑工事(自力更生),与民共守(团结百姓)

【参考译文】

滕文公问道:

“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说:

“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

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五、阅读材料,完成13~15题。

寄吴中曲论良是。

“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此语大可轩渠。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

如_必_按_字_摸_声_即_有_窒_滞_迸_拽_之_苦_恐_不_能_成_句_矣_弟_虽_郡_住_一_岁_不_再_谒_有_司_异_地_同_心_惟_与_儿_辈_时_作_磻_溪_之_想。

(选自汤显祖《答吕姜山》)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答案 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

14.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并称为“________”。

《牡丹亭》塑造了________(填姓名)这一反抗封建礼教、为爱出生入死的不朽艺术形象。

答案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杜丽娘

15.用原文的词句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12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板块二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题

(一)

16.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只能和“短衣帮”一起,可他又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B.《边城》不仅写了翠翠的爱情故事,还写了她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悲剧。

她父亲是一个屯防士兵,因为顾及军人名誉,开枪自尽;她母亲待孩子生下后投水而死。

C.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左右逢源,装疯卖傻;二进荣国府,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三进荣国府,挺身而出,侠肝义胆。

D.《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克扣妻子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对弟弟破产无动于衷等情节,刻画了葛朗台贪婪狡黠、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E.《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追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解析 B项,翠翠父亲服毒自尽,翠翠母亲生完孩子后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死去;C项,《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

答案 BC

17.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一回交待该书成书的由来,请简要介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原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②此石已通灵性,因偶听一僧一道言红尘中荣华富贵事,便凡心大动,要求到凡间享受一番,于是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施佛法将其变成鲜明光洁的美玉,将它携至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遭。

③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遂成《红楼梦》。

(2)徐庶帮刘备多次打败曹军。

曹操采纳程昱的计谋,将徐庶老母亲接来,仿照她的笔迹写信给徐庶,骗其离开刘备。

徐庶来曹营见母亲,其母亲骂他弃明投暗,自缢身死。

徐庶心恨曹贼,决定终身不为其设一谋。

名著阅读题

(二)

18.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塑造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B.《子夜》中,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火车站迎接他。

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

C.《边城》中翠翠在端午节巧遇傩送,暗生情愫,也是在端午节认识了喜欢她的天保,还是在端午节知道王团总要用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D.《茶馆》用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结尾三个人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各自凄凉悲惨身世的感叹,也象征为旧社会送终。

E.欧也妮的生日聚会上,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争夺欧也妮这位庞大家产的继承人各怀鬼胎,精明的葛朗台想着利用他们的企图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解析 B项,不是去火车站接他,而是去码头接他。

D项,贯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