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222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docx

北京同仁堂财务报告分析+修复的

第一部分、企业简介及行业背景分析

一、公司简介 

同仁堂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确保了自己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自雍正元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同仁堂品牌誉满海内外,其优势得天独厚。

同仁堂商标已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同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

同仁堂的著名商标和优秀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特有优势。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的评比中蝉联第四、第五届排名第一,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创业板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

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1032工程”。

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团建设成为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通过全面提升同仁堂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同仁堂人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弘扬同仁堂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药事业做出贡献。

二、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局面

2009年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执行之年,明确提出“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产业技术水平,在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特有作用。

通过这几年活动的进行,我们成功地将中医要推广到全国各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

全国已有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

中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由于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进一步加快了中医药行业前进的步伐,国内政策的扶持与中医药文化认同度的不断提高,都充分显示了中医药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医疗卫生的不断重视,中医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会使医药市场竞争更加激励,中医药行业也同样。

市场在政府刺激经济一揽子规划下企业回暖,但消费需求仍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进行新医改,并进新医改政策的颁布,进一步规划了基本药物目录和药物价格,将会对医药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长期看来药品价格下调将是趋势所向,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将会继续受到挤压,这对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形成考验。

政策导向下的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也对公司如何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并占据一定优势提出了挑战。

三、对同仁堂的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

“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75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资产总额已近96亿元。

 

优势一:

人力资源管理 

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

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

百年品牌文化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

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

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

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 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

使得顾客产生了对北京同仁堂的民族气节的敬意。

优势四:

独有的制药工艺

几百年来,同仁堂独特的制药秘方使得其药品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他的制药工艺经过几百年来不断的改良、加工、提升,这是同仁堂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同仁堂的劣势分析 

1:

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

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2:

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现款现付的错误运用:

由于同仁堂的销售政策是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且不予退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据了解,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减少同仁堂二三线产品的进货量,主要购进“走货好”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主打品种。

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

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区域品牌有局限 

在很多人眼中,同仁堂还只是北京的同仁堂,而不是全国人民的同仁堂。

贵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却与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还很遥远。

医药行业的版图也是“军阀割据”的,如白云山称霸南方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称霸华东市场;兰州佛慈称霸西部市场;东北是哈药世一堂的势力范围;北京周边地区才是同仁堂的天下,销售主要还是围绕北京周边地区展开。

 

4:

老字号也需要包装 

同仁堂对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大众媒体的曝光率与它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极为不匹配。

没有看到哪个同仁堂的产品是运用现代的广告、公关等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中一举成名的,其创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终端市场完全脱节。

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加上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高度,规划一下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进而创立新品牌。

  

(三)同仁堂的发展机会 

同仁堂的发展机会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欧美等主流市场对中医药的限制不断放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对中药的态度有所转变;其二,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其三,我国中医药产业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理论优势。

其四,国家政策的推动和积极股利政策。

 

(四)同仁堂的发展的威胁 

1:

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我国处于相同文化圈的韩国、日本等国,更是不断在国际上与我国抢占市场份额。

 

2:

文化背景差异制约着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欧美等国对中医中药的法律禁令,也是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威胁。

 

3:

法律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商标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中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例如,王致和商标已在德国被注册,而同仁堂更是早已被日本企业注册,这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

 

4: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医药企业国家化的一大挑战。

 

第二部分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本结构分析:

项目

2010

2011

2012

流动资产

4410326917

5949997321

8080290157

非流动资产

1078991275

1,379,902,064.25

1587636417

流动负债

1214308860

2419985970

2898800480

非流动负债

53728154.48

98,853,749.42

1164745787

所有者权益

4221281177

4,811,059,666.52

5604380308

总资产

5489318191

7329899386

9667928574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

80.34%

81.17%

83.58%

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

19.66%

18.83%

12.42%

流动负债占资产总额比重

22.12%

33.02%

29.98%

非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重

0.98%

1.35%

12.05%

所有者权益章总资产比重

76.90%

65.63%

57.97%

 

由上表可看出:

北京同仁堂2010-2012年,三年中资产总额整体呈增加趋势。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其中流动资产的规模连续增长,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提高;流动负债的比重始终低于流动资产的比重。

由此可以判断出:

北京同仁堂采用的是稳健的资产配比结构,长期资金面临的短期偿债风险低。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1、货币资金:

单位:

项目

2010

2011

2012

货币资金

1790186049.71

2078993509.81

3640063220.61

由表看出,该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量较多,资产的流动性强。

究其原因:

(1)该企业属于医药行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现金的支取需求量较高,因此,存量货币资金的比例相对较高。

(2)该企业属于医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资产规模较大,相应的货币资金的规模较大。

2、应收账款:

单位:

项目

2010

2011

2012

应收账款

288051717.09

295387625.88

322108131.12

营业收入

3824446141.96

6108383711.48

7504031977.53

(1)、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由上表可看出,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三年变动幅度远远小于营业收入的变动幅度,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对应的现金流入是相适应的,并没有依靠扩大信用规模来谋取销售收入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说明营业收入的首先能力较强。

(2)、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2010

2011

2012

账龄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1年以内

88871627.6

63.73

4443581.38

102905485.5

70.63

5145274

136854217.4

83.32

6842711

1至2年

6318835

4.53

631883.5

4055196.07

2.78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