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20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桐城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B:

11O:

16Na:

23S:

32Fe:

56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

“好难受啊!

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

“帽子哪里去了?

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

“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2.“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3.近年来氯化镁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氯元素和镁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7

B.两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

C.两元素组成的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闻气味

C.

稀释浓硫酸D.

验满氧气

5.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B.含两个氢分子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D.Na、B、H的质量比为1:

1:

4

6.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常温下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先装入稀硫酸

B.收集氢气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实验结束后,没用完的药品直接丢弃

D.用点燃法检验氢气前,先验纯

7.如图是甲烷与水反应制取水煤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8.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将石墨炔作为电池活性层的主体材料,石墨炔是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材料,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下列有关石墨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炔能导电B.石墨炔中粒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石墨炔可用在电子领域D.石墨烯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春天细雨绵绵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A.AB.BC.CD.D

10.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比N大

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t2℃时,100g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N物质

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11.下表是学校餐厅为学生提供的对应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物品

筷子

餐盘

餐桌

餐椅

材料

竹子

不锈钢

不锈钢

塑料

(1)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写一种即可)。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3)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反复捶打),生铁转化为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学校的餐桌、餐椅不仅外形美观,材料轻便、牢固,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_____。

1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13.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法如下:

(1)试剂A的名称是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过滤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上述反应①②③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

(3)加入过量的硫酸目的是_______。

1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B.汽油C.面粉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烧碱B.硝酸铵C.氯化钠D.浓硫酸

(3)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₂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该气体为O₂;猜想二:

该气体为Cl₂;

猜想三:

该气体为___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

猜想一成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_____成立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认为实验①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₂+4HCl(浓)

MnCl₂+2H₂O+Cl₂↑,MnO₂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

(3)将

(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

_______;猜想二:

_______;

设计实验:

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包含1小题,共6分。

16.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

“好难受啊!

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

“帽子哪里去了?

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

“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锥形瓶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酒精灯燃料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是因为具有吸水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

A、发展风力发电将有效减少煤的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废电池的深埋处理也会污染土壤,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故B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有利于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3.近年来氯化镁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氯元素和镁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7

B.两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

C.两元素组成的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氯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7,不符合题意;

B、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均位于第三周期,不符合题意;

C、两元素组成的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符合题意;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闻气味

C.

稀释浓硫酸D.

验满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氧气的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或试管内)来检验,如果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氧气的验满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5.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B.含两个氢分子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D.Na、B、H的质量比为1:

1:

4

【答案】A

【解析】

A、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1)×4=0,则x=+3价,正确;B、硼氢化钠是由硼氢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错误;C、硼氢化钠中硼、氢均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Na、B、 H的质量比为(23×1):

(11×1):

(1×4)≠1:

1:

4,错误。

故选A。

6.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常温下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先装入稀硫酸

B.收集氢气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实验结束后,没用完的药品直接丢弃

D.用点燃法检验氢气前,先验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添加药品的顺序为先固后液,所以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后,先装入锌粒,再添加稀硫酸,故选项错误;

B、氢气难溶于水,还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选项错误;

C、实验结束后,没用完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用点燃法检验氢气前先验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甲烷与水反应制取水煤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详解】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即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3,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只有水一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将石墨炔作为电池活性层的主体材料,石墨炔是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材料,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下列有关石墨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炔能导电B.石墨炔中粒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石墨炔可用在电子领域D.石墨烯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炔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B、石墨炔中粒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C、石墨炔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可用在电子领域,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和C60不是同一种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春天细雨绵绵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春天细雨绵绵,雨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符合题意;

B、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10.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比N大

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t2℃时,100g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N物质

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A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M接近保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B正确;t2℃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该温度时100g溶剂中溶解30gN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130g,C错误;t2℃时,M,N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错误。

故选B。

考点:

溶解度曲线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11.下表是学校餐厅为学生提供的对应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物品

筷子

餐盘

餐桌

餐椅

材料

竹子

不锈钢

不锈钢

塑料

(1)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写一种即可)。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3)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反复捶打),生铁转化为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学校的餐桌、餐椅不仅外形美观,材料轻便、牢固,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_____。

【答案】

(1).塑料

(2).铁(或铬等)(3).乳化(4).C+O2

CO2(5).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等,铁和铬属于金属元素。

(2)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3)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炼钢就是设法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4)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合理即可)。

1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长颈漏斗②良好

(2)①MnO2②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合理均可)③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3)NaOH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

(1)

(1)甲装置根据所学知识知①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证明气球中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故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

根据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二氧化锰;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的液体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氢氧化钠的性质

13.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法如下:

(1)试剂A的名称是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过滤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上述反应①②③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

(3)加入过量的硫酸目的是_______。

【答案】

(1).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

(2).Fe+2HCl=FeCl₂+H₂↑(或Fe+CuSO₄=FeSO₄+Cu)(3).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等)(4).引流(5).①(6).使氧化铜完全反应

【解析】

【分析】

在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只和氧化铜反应,故反应①为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滤渣Ⅰ为铜单质和少量木炭粉,滤液为硫酸铜溶液;反应②为铁单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由于铁粉过量,过滤后滤液Ⅱ为硫酸亚铁,滤渣Ⅱ为铁和铜;反应③为将铜单质中的杂质铁除去,除去铁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可以用硫酸铜等,因为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导致无法彻底反应,导致得到的铜不纯),所以试剂A的名称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后得到铜单质。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试剂A的名称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可以用硫酸铜等,因为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导致无法彻底反应,导致得到的铜不纯),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₂+H₂↑或者Fe+H2SO4=FeSO4+H2↑。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等),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反应①CuO+H2SO4=CuSO4+H2O,为复分解反应;②Fe+CuSO4=FeSO4+Cu,为置换反应;③是Fe+2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