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12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docx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

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三、四单元测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30小题,共60分)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撰写史书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涝涝。

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惟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

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嫦娥奔月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

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7.“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9.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③独立自主、不怕牺牲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

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

据此回答10~12题。

10.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11.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1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13.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制作而成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轰动一时;而挖掘功夫、山水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之作而成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也风靡全球。

这启示我们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文化产品B.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C.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14.中国科学院院士、温州中学校友谷超豪先生荣获中国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有人用“加减乘除”来形容他的一生。

即,加法:

科学与革命都是做大事;减法:

归零后向薄弱领域攻关;乘法:

逻辑能力辅以浪漫情怀;除法:

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

谷超豪先生的“加减乘除”人生说明了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自我价值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相互促进

C.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中心环节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灵魂

15.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16、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

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来源:

学科网]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8.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

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A.开放的氛围浓郁B.异彩纷呈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源远流长

2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

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还表现为先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例如,天人合一就是说:

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

一个以耕耘为生的民族,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

在反复的耕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对土地的善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土地似乎是有生命的。

人们从这种自然感应中,必然能获取某种信念:

那就是土地也和人一样。

对土地的人格化,很自然也会推广到天。

四季更替,昼夜变化,风调雨顺才能丰收。

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告诉我们()

A.发展农业必须善待土地

B.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

D.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22.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上题材料还告诉我们()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3.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4.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5.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7.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南京!

南京!

》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

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

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

形的

29.当前“恶搞”作品在网络上可谓“新作不断”,“超越不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②反映了文化市场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③把经典文化流行化,传统文化时尚化④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30.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坚决铲除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努力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

工信部与公安部门的行为

①是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②限制了人们对网络文化产品的自主选择③有利于创造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环境④有利于青少年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A.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

3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

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4分)

(12分)

32..材料一:

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

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

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分)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分)

33、情境一: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某校高三

(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6分)

 

情境二: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分)

情境三: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4分)

 

姓名__

班级__

考号——

老河口市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问答题(共40分)

31

(1)

(2)

32

(1)

(2)

(3)

座位号__

33

(1)

(2)

(3)

第三.四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B(解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A(解析:

④只能证明文化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不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所以,含④的选项是错误的。

)3.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含义。

)4.A(解析:

①②③都是题干材料所说明的道理,④不符合题干的含义。

)5.D6.C7.D

8.B(解析:

此题是反向型的选择题,B项不能体现爱国情怀。

9.C(解析:

①②④的组合正确表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10.B(解析:

剧种之多所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D两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项。

11.A(解析:

不同地方的文化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不同地方的剧种不同表明了文化的区域特征,应选A项。

12.C(解析:

材料点明的问题是我国广西的地方剧种在逐步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彻底抛弃或全盘继承或用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A、B、D采取的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正确答案是C项。

13.B14.B15.D16.C17.C18.C(解析:

③④都不是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上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9.D(解析:

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

20.A(解析:

B、C、D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21.B(解析: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2.A(解析:

B、C、D三项都不是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揭示材料的含义。

)23.A(解析:

④不是形成区域文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24.D(解析:

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25.BADBAD

31.

(1)答案一:

不赞同。

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

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

赞同。

“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2)①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②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

(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分)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分)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2分)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2分)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分)

33\1)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