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周公诫子》)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
②静以修身________
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答案】
(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
(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分析】
(1)本题根据句意: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
故句子划分为: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相”:
辅佐。
“饭”,动词。
吃饭。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
培养品德。
子:
你。
(4)《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周公诫子》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来揭示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故答案为:
⑴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⑵①最终;②介词表目的,来;③吃饭;④辅佐
⑶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⑷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
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
(1)A
(2)C
(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
(1)B女通“汝”C.知:
通“智”D.说通“悦”。
(2)A项:
自己。
B项:
了解,知道。
C项:
旧知识;所以。
D项:
反省。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说、女”的通假。
(4)此题考注意①句中“故”“为”的意思,②句中“罔”“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⑴A;⑵ C;
⑶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⑷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⑸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注释】①管宁:
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
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
②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吾友也。
(3)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2)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3)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
(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共”:
一同或一起。
“故”:
从前或原来。
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2)此题中注意“子”是“你”之意。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志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⑵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⑶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
解答此题要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
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把这片黄金看的同砖瓦石块一样毫不介意,照旧挥动锄头锄地;华歆却拾起黄金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把它丢掉。
又有一次他们俩同在一起读书,听到一个贵官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
管宁和他绝交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⑪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⑫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②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⑦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答案】
(1)反省、自我检查;坚定;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2)①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3)C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一词多义词,学: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2)①句“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②句“好:
喜欢,爱好。
乐lè:
以……为乐趣。
”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C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取舍,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故答案为:
⑴反省、自我检查;坚定;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⑵①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日中不至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蒲松龄。
B.本文记述了七岁的元方据理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而后友人下车引之,说明友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
C.“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D.友人过中不至说明了友人不守信用,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
【答案】
(1)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
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②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
(3)C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引”:
牵、拉。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舍弃、抛弃”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去”:
离开。
“乃”:
才。
“日中”:
正午时分。
“对”对着。
(3)C说法正确。
A《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主编的志人笔记小说集。
B友人下车引之,说明想博得元方的好感,表示歉意,请求原谅。
D“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错。
“太丘舍去”是因为与友人有约在前,但友人已经失约,怕等不到他,不得不“舍去”。
故答案为:
⑴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
⑵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
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②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
⑶ C。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做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
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刘义庆
(2)不久,一会儿;相比
(3)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
(5)略
【解析】【分析】
(1)《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本题中的“俄而”是“一会儿”;“拟”是古今异义词,“相比”的意思。
(3)①句中的“何(什么)、似(像)”两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倒装;②句中的“未若(不如)、因(趁,凭依)、起(飞舞)”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依据“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乐”等内容,叙写了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表现了一家人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据此理解作答。
(5)开放性试题。
比喻讲究形似。
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
像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
用“柳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