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6842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关系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日关系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日关系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日关系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日关系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关系考试.docx

《中日关系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关系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日关系考试.docx

中日关系考试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谨以此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淳安二中王建华2005.3

【背景材料】

1、周年:

①1874年侵略了中国的台湾省,勒索50万两白银;

②1894—1895年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3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为日后占领东北三省奠定了基础。

1915年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中国山东青岛。

4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005年将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

2、随着中日贸易摩擦的发生,日本输入中国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遭遇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和日本国会通过派兵参与美国对恐怖势力打击行动,日本问题和中日关系系成为近几年国际关系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3、中新社2004年11月30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温家宝指出,目前影响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治上,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国的发展。

温家宝说,中日是重要的邻邦。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二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利。

中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能从中日关系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参拜靖国声社问题,不要让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受干扰。

温家宝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正确对待历史,这是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石,“中日要友好下去,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让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泉表示,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文化和民间往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日发展友好关系对双方都有益。

他说,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日应好好反省历史,不能再发动战争,而要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要让日本青年人也有这样的认识。

【内容提要】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历程。

中日关系源源流传,曲折复杂。

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对抗和友好并存——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五个时期。

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华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学法点拨】

重视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以史为鉴“问题,从纵向把握住中日关系的友好交往——对抗和友好并存——日本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的线索,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干知识,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更要引起重视。

【考向例说】

高考回放:

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日本的“大陆政策”,《马关条约》的影响,日本各占台湾和对台湾的殖民统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日本修改教科书掩盖侵略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罪行;巴黎和会上美日宰割中国,《九国公约》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包庇日本,中日关系正常化。

前瞻预测:

1、注意周年问题(2004—2005年)2、注意国际关系(中日、中美、中俄、中国与东盟、中欧、欧美等关系)3、中日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也是世界史中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历年高考均关注国际。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合国成立60周年,这些都是中、日紧密相关,因此极有可能涉及这些方面。

将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与今日之中日关系相关联,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真理性、现实性的东西,有可能在2005年的高考题中得到的反映。

应把“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发展”与外交的原则性进行综合性体悟,站在全局性、大局性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的走向。

【专题目标】:

1、知识:

(1)了解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时期及阶级特征

(2)归纳近代日本侵华的主要特征

(3)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战役。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4)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领导权问题、两个战场问题、重大战役、胜利原因、伟大意义。

2、认识:

(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日本等国肆意侵占他国领土及其附近海域的行为,侵犯了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盟国奋起抵抗,意在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3)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国的启示是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行使好保卫国家的职能。

目前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影响了中日关系的稳定乃至亚洲的和平,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4)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针对目前中日关系我国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战略。

3、能力:

归纳、知识的升华、创新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一、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时期

⑴友好交往时期(汉、唐、宋、元、明前期)

①两汉时期:

1政治交往: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

1全方位的交往:

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

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

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

⑵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

1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

2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

3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⑶日本侵华时期:

从鸦片战争的新中国成立:

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

①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文明开化”,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度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

21874年侵略了中国的台湾省,勒索50万两白银;

31894—1895年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4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条款。

5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为日后占领东北三省奠定了基础。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中国山东青岛。

美日争夺中国激烈,后美国因要参加一战而与日本妥协,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日本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7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在英美的压力下被迫归还中国的山东青岛,但仍获得一定了利益;《九国公约》的签订,使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态势。

8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设立了伪“满洲国”。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取得了在上海驻兵的特权。

此后,日本不断加紧对华侵略,势力范围不断扩大;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以上升为主要矛盾。

⑨1937—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在沦陷区扶植伪政权,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政策。

1945年战败投降。

⑷冷战对立时期(1949—1972年):

从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

⑸友好和平交往时期(1972至今):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友好和平交往时期。

其中,1972—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

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中,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21世纪初双方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的情况下发展。

二、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

(一)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实质上也属于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2、同中国反动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多项权益:

先后同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善后借款合同》、《二十一条》、《九国公约》、《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3、支持反动势力,扶植在华代理人:

支持袁世凯,支持晋系军阀阎锡山,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支持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

4、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

参与绞杀义和团,破坏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的合同,鼓动段祺瑞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8年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二)、侵华方针和具体表现:

“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目的为寻找国际市场。

“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

1927年,确立了侵略中国“满蒙”方针。

“国策基准”:

1936年制定,确保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

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略)

四、思考:

1、战后日本国内围绕着如何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历史认识问题,左翼和右翼两种不同势力分别表达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如1999年在东京和大阪同时召开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国际市民大会;2000年日本最高法院则判定因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而反遭诬陷的东史郎败诉。

(1)战后日本国内在对待战争问题上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认识?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认识为什么在世纪之交会出现如此激烈的碰撞

(2)你认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为何大力奉行军主义扩张政策?

根据你的了解,当今阻碍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大致有哪些?

指出阻碍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中日关系会如何发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近代以来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两个时期: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和二战后。

请问日本如何是抓住发展机遇以实现其经济的迅速发展的?

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创新设计】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

回答1~5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状况的是

A、日本大化改新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

B、日本的吉备真备对中日交往作出了突出贡献

C、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朝长安的样式

D、日本大化改新的新制度全部以唐朝制度为蓝本

2、李大钊曾告戒国人不能忘记日本侵华的罪恶,他提到日本侵华的“三甲”战争(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分别是指①甲午中日战争②日俄战争③出兵侵占山东④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列四个地方,在近代史上曾经首次被日本军国主义单独侵占,其时间先后顺序是①旅顺②沈阳③北平④青岛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4、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

A、进行反共人民的舆论宣传B、建立一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

C、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同化D、宣扬封建道德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B、国际上出现了同一个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国放弃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6、(04年春季卷)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被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8、(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3第13题)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①政治经济改革制度②建筑式样③中国姓氏④儒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2第22题)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明朝的倭寇侵扰到近代日本多次大规模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沉重的灾难。

就此回答下题

10、1558年,倭寇攻略福建长乐城,城溃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

这一史实说明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蔗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资本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的设厂限制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3、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将辽东半岛、彭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答14-16题。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合作局面始终存在

  B.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促使

  D.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5.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壮大

  16.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最广大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17.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

  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C.变沦陷区经济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D.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

  18.日伪政权企图消灭新四军等抗日力量,在华中地区推行

  A.治安强化运动B.清乡运动C.奴化教育D.政治诱降

  19.据统计:

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寇对重庆进行惨绝人寰的大轰炸期间,共出动飞机9513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市民14100人。

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C.分化抗日统一战线D."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它不仅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还肆意鼓吹"侵略有功论",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

回答20-22题。

  20.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就迅速走上对外扩张、殖民掠夺的道路,其原因有

  ①改革不彻底,带有极强的封建残余②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过程③地域小,资源少,缺少发展的原料、市场等④英美的政治、经济能力下降,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

  21.教科书称:

"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

"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

  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B.日本"速战速决"诸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

  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

  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

  22.由于该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在曾被日本长期侵略过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引起了新一轮全面"抗日",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B.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国家间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2004年9月22日,胡锦涛在会见日本众议院长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始终从战略高度和世代友好高度,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回答23~27题。

  23.虽然抗战胜利距今近六十年了,但我们仍要树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意识,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24.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也是解决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观念上的障碍。

"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两点B.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25.中日近年来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但主流是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

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④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6.当前日本右冀势力多次在关系到中国主权问题和民族感情的问题上制造事端,这给我们的政治学启示是

  ①必须要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②要坚决履行好我国政府的保卫职能③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中日两国应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筹谋大局"的原则,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上述原则体现的哲学观点有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旧事物必然灭亡,新事物必然产生

A.①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8.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则以中国的胜利而载入史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试从领导力量、民众力量、战略技术、国际因素四方面分析两次战争结局各异的原因。

  

(2)概括指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异同点。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0年,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借口摆脱所谓“自虐史观”,主导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

新教科书完全去掉了“安慰妇”一词,将“太平洋战争”称为“大东亚战争”,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日本为了“自存、自卫和解放欧美统治下的亚洲”,并为了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南京大屠杀”变成了“南京事变”。

材料二:

2001年5月,小泉在众议院预算委员的答辩中宣称,他无法理解外界为什么要批评他有关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他将抱着对战死者的感激和崇高的心情,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编者注:

此后几年,小泉仍不顾国内外批评,变着时间花样身着礼服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供奉日本法西斯甲级战犯牌位的地方)。

早在1986年,中曾根内阁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就否认南京大屠杀和侵略战争。

之后,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法务大臣永野茂门、环境厅长官樱井新、文部大臣岛村宜伸、总务厅官江藤隆美等人,都先后上演了“失言”——“撤回”——“辞职”三部曲。

————材料一、二摘自李五一等著《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已经解决,日本是亚洲的骄傲,中国应该用“新思维”来理解和交好日本。

让一个战败的日本永远不能恢复到正常国家状态,是不可能的,中国应该理解日本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诉求。

中国对日本不过于苛刻,中国要有战胜国和大国的气度。

———摘自《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扰》,《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

回答

1、简要归纳指出材料一、二中反映日本政府否认侵华历史的三个典型事例。

2、你认为战后五十多年,日本仍存在否认战争罪行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课文予以说明。

3、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

为什么?

4、不久前,日本向联合国大会表示希望成为联大常任理事国。

你认为日本希望能否实现的关键是什么?

 

思考答案:

1、

(1)左翼认识的原因:

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民族灾难和痛苦,而且也同样给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反思过去的侵略战争,有助于吸取教训,使战争不再继续。

右翼认识的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美国的偏袒使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根除不够彻底。

碰撞的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势下,谋求重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抬头。

(2)原因: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思想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业的落后,国内市场的狭小;资源贫乏等

因素:

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日本自卫队违反规定,出兵海外;与美国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

最主要因素:

能否正确认识和承认发动战争的侵略性、罪行与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近代以来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两个时期: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和二战后。

请问日本如何是抓住发展机遇以实现其经济的迅速发展的?

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第一次: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全面,力度大,注意与国情结合;利用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机会,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功,实现了跳越式的发展;充分利用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