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627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贵阳市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

贵阳市2020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狭隘(ài)争颜(yán)斗艳

B.撷(xié)取强(qiáng)聒不舍

C.安祥(xiáng)受益匪(fēi)浅

D.祈(qí)祷浮想联篇(p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B.暮春时节,春意阑珊,诗人不禁发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慨叹。

C.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仅是一家之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希望多听听大家的见解。

D.2017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3.选文画横线处按序号使用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①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②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③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④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⑤有艺术珍品,⑥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A.①就 ②又 ③也 ④还是 ⑤不但   ⑥而且

B.①便 ②还 ③也 ④也许 ⑤不仅仅 ⑥还

C.①便 ②又 ③也 ④也许 ⑤不仅仅 ⑥还

D.①便 ②又 ③也 ④还是 ⑤不但   ⑥而且

4.(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过于苍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罗妮”的雅号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C.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D.北平沦陷后,日本侵略者软硬兼施,企图拉郭先生去教书,甚至还将他抓去关了两天,可他坚决不干。

5.(题文)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     锁屑     交卸        喋喋不休

B.窸索     叱骂     清谈        俯拾皆是

C.狞笑     纨绔     暴燥        不知所措

D.鲁莽     赎罪     褴褛        精兵拣政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B.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培养品行端正、素质优良,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C.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诺贝尔奖”,旨在奖励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D.纪录片《故宫》通过生活化拍摄手法,展现了考古研究人员身上蕴含的工匠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水上的绍兴

叶文玲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追史迹,听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将水对于绍兴的弊与利,尽道其中矣!

这是说过去。

在崇仰现代文明的当今,一个地方,若被指认为“东方的……”往往也最能成为评价的一种时尚。

因此,在很多时候,最教绍兴和绍兴人中听受用的,还是这句话:

“绍兴是东方威尼斯”!

  

毋庸我细细描述威尼斯,如今出国旅游已然成为国人生活中的寻常事。

一到威尼斯,那片浪漫的汪洋便和原先的想象一起在我心中潋滟激荡,而一旦亲见那一艘艘船头尖尖船尾翘翘的“郎多克”载着狂喜的游客们,在座座高楼深巷下的水道中往返穿梭,那穿着十六世纪服装的水手们是那样整齐地划着木桨,在一浪高一浪的欢声笑语中悠悠来去时,我只觉得一颗心完全溶入了欢乐之海。

此时,即便你只是个威尼斯的匆匆过客,即便你在整个游程中只是稍稍“蘸”了威尼斯的那么一点点水,我敢说,从今以后但凡梦到威尼斯,你所做的,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

话说回来,我虽不敢说自己非常熟悉绍兴,但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

我更知道的是:

①绍兴为永远保持这个“水城”的形象,为教人们香梦永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

我记忆最深切的是: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我这篇小文,无法细细记叙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作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

我只想说:

当年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伢绍兴人”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又重现了这个比喻——她还给了绍兴人和来绍兴游历的人一城清清亮亮的水!

有滋有味地重温这个比喻,有滋有味地重见那汪清清亮亮的水,都是在夜里头。

是夜,当我披着一袭云烟似的小雨,下了环城河边码头的石台阶时,便见一艘艘远比乌篷船神气得多的游艇,鱼贯而来;于是,当我在灯影中望见这烟雾迷离的环城河,竟然波光粼粼水涨船高地恢复了水城河道的气势时,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一口长气,竟然沾雨带露,如此清凉!

令我分外惊喜的是:

这口清凉气中,果然又有了欢鱼活水的精灵之气,有了樟柳相接草木交替的沁脾之香!

却原来,这几十里之长的环城河边,夜花如燃,草地如毡,茂茂密密的大树三步一岗;亭台楼阁旁,那盏盏髙悬的红灯笼,更与酒挑子一起招摇出绍兴老酒的芬芳。

灯影中,游艇波起浪伏地前进,只见这既是蓬勃发展的浙江要地、又保留了古老风貌的历史都城,那古今交融的“双重”景致,在烟雨迷离中越发妩媚。

灯影中,逶逶行过一程又一程,蜿蜒三十里的绿荫水路,忽儿是河,忽儿是岸,曲曲弯弯的河岸上,自然皆是一派幽幽的绿;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灯影中……

哦,如若一一说来,太漫长也太琐屑,一句话——夜游的感觉鲜明不过地告诉我:

一个融和着历史和当今文明的新城绍兴,正以重新焕发的光彩,展示了一个鲜鲜亮亮的现实——他们已经还给了世人一个更美更靓的“水上的城”!

②那么,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

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

灯影中,这个问题也已在游程中被我拋在脑后。

                                            

(本文有删改)

7.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头,有什么好处?

8.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

9.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句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什么内容?

10.画线句子②中的“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

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

”这些问题,作者说已被她抛在脑后。

你读了这篇文章,请作出你的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11.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两次写到“粉墙黛瓦”“黛瓦粉墙”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乙)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摆渡

杨崇演

①老家有一条小河,一条东西流动的河——熟悉,安静,亲切。

河边的柳树每到春天都会抽出许多柳丝来,整个村庄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

彼时,最应景的一句诗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②我上小学时,要过河,没有桥,只有摆渡。

渡船可坐二三十人,依次上船;船边可坐人,但摆渡时艄公不让我们坐。

你在左岸,我在右岸,篙一撑,人一跳,还算相对简便。

③如果是去5公里远的集市买卖一些物什,摆渡起来,就颇有风情和故事了。

④常见一景:

尚未等摆渡船靠岸,大家便争先恐后上船,唯恐被落下,再等上半天。

艄公倒显得较为淡定和慈祥,总是说:

“不要争,慢慢来,都会载下的。

”若逢下雨天,艄公还会帮忙拉一把,温馨提醒着:

“船板易滑,放横脚走哦!

”好生热情。

⑤艄公的住处是单间的小平房,距我家不足500米。

在我的印象里,艄公俨然像小河的主人——五十开外,黝黑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⑥艄公做事讲究规矩,并拥有一颗工匠心——摆渡从不超载,遇上涨大水时,任何人求他他也不摆渡;河埠头也很讲究,砌有石条,石条上锉有纹路,下雨天人们踩在上面也不滑,上下船都很方便。

⑦艄公最大的善心,就是摆渡不收费。

当然,南来北往的乡人馈送萝卜、白菜、鸡蛋什么的,他也不会做过多的推辞,直言:

“笑纳了”。

⑧摆渡船靠岸了,艄公便插了竹篙,下了船,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点上一支旱烟,吧嗒吧嗒地,边抽边和当地农田里的庄稼人讲上几句笑话。

阳光落满人们一身,满地的菜苗啊秧苗啊什么的在笑声里一个劲儿——愣头愣脑地长。

⑨说说笑笑的间隙里,需要过河的人三三两两地回来了。

上了船,找一个位子坐下——婶婶阿姨腰板直,挎着竹篮子,迈着碎步,篮子里尽放着些洗衣粉之类的日常用品,布袋子里则是新扯的衣料。

汉子呢,则穿着解放鞋或拖鞋,裤脚高高卷起,粗野不堪的样子,有时还会讲上几句笑话,引得众人大笑。

⑩他们彼此熟悉,你招我一下,我呼你一声。

今天镰刀卖什么价?

你的豆芽卖完了没有?

对方要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要不就摇着头叹气——卖不起价哩。

有人跟着点头,有人叹息陪两声,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便或换了话题,或继续着、延伸着刚才的话题,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话里都是烟火气息。

⑪看看人差不多齐了,烟也抽得差不多了,艄公才丢了烟屁股回到船上,喊一声:

“注意安全喽!

”劲一使,篙又一撑,橹又一摇,掉转船头,归去兮。

只见艄公站立船头,船橹使出浑身解数,尽情撒欢,搅得水面哗哗作响,直把一个个枯涩的日子摇得水花四溅。

⑫村里人对艄公特别敬重——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只有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汗,只有撑篙知道……

⑬艄公“上班”准时,“下班”也准时,唯独拿我们这群读书郎没办法。

有一次,我伙同隔壁三个学生很晚才赶到渡口。

天色已暗,我们焦急地朝河对岸的那座小屋狂喊,“艄公!

过河啦!

”没一会儿,就见一个模糊的人影出来了:

“狗崽子,读书可要认真啊!

⑭花开花落,雁来雁去,艄公一直陪伴着这条小河以及舒展开来的大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

⑮后来,我去外地求学并参加工作。

再后来,陆陆续续从父亲口中得知,艄公还捐献出一辈子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

一桥飞架南北,艄公和大家的心情却并非完全一致——失乎?

得乎?

再后来,艄公去世了。

摆渡船是什么时候上岸的,我不太清楚,父亲也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

上了岸的船像搁浅的鱼,无人问津,仅仅被当年“摆渡的人”偶尔提及,更多的恐怕得去等待时间的刀俎了。

⑯人生是条河,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摆渡者。

不是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5期,有删改)

12.阅读文章,说说艄公为什么会为我们这些读书郎破例“上班”。

1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只见艄公站立船头,船橹使出浑身解数,尽情撒欢,搅得水面哗哗作响,直把一个个枯涩的日子摇得水花四溅。

(从修辞角度赏析)

(2)艄公一直陪伴着这条小河以及舒展开来的大河,厮守着这只渡船。

(“厮守”有什么表达效果?

14.文章以“摆渡”为题显得简短精炼,请分析这个标题的妙处。

15.作者说:

“人生是条河,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摆渡者。

”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三、句子默写

16.诗文默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

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该书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_____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

18.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19.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0.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1.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2.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2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作文

24.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皆因冲动而起,随之产生诸多烦恼。

过后你自责了,后悔了,懂得谦让的道理,懂得宽容的快乐……请以“冲动后才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