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623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区概要

1.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

某县东邻西秀区,南接镇宁县,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

地理位置为北纬26°09′32″,东经105°27′-106°59′之间。

总面积109160公顷。

1.2气候条件

某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378.2、年均气温15.1℃、年日照1164.9、年积温5511.5℃、最低温-11.1℃、最高温34.7℃、无霜期301天。

1.3地形地貌

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乌江南源的三岔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分为为南北两大部分。

境内岩溶发育强烈,占全县总面积的84﹪以上,地形地貌多样,有切割剧烈的崇山峻岭与峡谷,也有起伏平缓的丘陵,还有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

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海拔1042-1846M,一般1100-1400M。

2、社会经济状况

2.1、行政设置与人口

全县辖11个乡(镇)317个行政村,1924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3.07%。

是少数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地区。

2.2、国民经济发展

某县经济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总值(GDP)达到14.92亿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同比增长76%,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2584元/年,比2000年的1904元增长了71.6%,年均增长11.4%。

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0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24.9%,年均增长17.6%。

“十五”之后至今,县经济持续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増达2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9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1.1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9.3:

54.9:

25.8,人均总产值4816元。

当年实现的财政总收入增至2.95亿元。

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有重大增长,达2085元,比2006年净増340元。

2007年某县完成工业产值22.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6亿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増达22.66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95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1.488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6.0813亿元,人均总产值5716元。

二、项目名称

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金刺梨”种植与加工项目。

三、建设地点

某县龙场乡、马场镇。

四、项目可行性

1、近几年来,农户种植积极性逐渐增高,个别地方已有小规模经营,且已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农户已积累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为大面积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如2011年西秀区七眼桥镇雷家村的伍金无籽刺梨园,30亩刺梨采摘了将近5千斤无籽刺梨,除去人工、水电这些成本,差不多赚了10万。

无籽刺梨是珍贵的营养保健果品,可直接食用、药用、制酒、刺梨干制品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无籽刺梨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有害生物替代种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优选植物;进行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首选经济作物。

无籽刺梨花期长达40余天,可在公路沿线大面积种植,形成刺梨景观长廊及观光带,有助于我县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加快发展。

大面积种植水土保持能力大、生长期长的无籽刺梨,可极大改善我县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无籽刺梨仅某独有,易形成“你有我也有,我有你没有”的特色,占有竞争的绝对优势。

目前,我公司正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发展方式,以期将产品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同时,抓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品牌保护等环节,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做好品牌延伸。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某金刺梨”这一产业能在我县大展宏图,真正变成老百姓的致富树、摇钱树,为富民兴普奠定坚实基础。

2、技术能力。

我县是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暨李育才副局长喀斯特地貌植树造林种草科技试验点,有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省林科院等作为科技支撑,有石山、吴象、方升左、杜润生等在京专家作顾问。

通过实施3146项目、长防工程、生态重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培养了一批林业管理人才,提高了大批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技术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的技术骨干。

县内现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助工25人,技术员42人,为本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撑体系。

3、社会条件。

保护森林资源,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建设良性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很高的地方积极性。

特别是近几年来,某县以生态建设为龙头,把中药材、茶业、经果类等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启动,受到农民欢迎并积极参与。

4、投资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山区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态环境有根本改观,地方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总种植面积为10000亩,其中龙场乡大桥村5000亩,马场镇5000亩,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加工设备。

其中:

(1)新品种示范区,面积100亩;

(2)优良苗木繁育区,面积100亩;(3)观光休闲区,面积50;(4)鲜食“金刺梨”产业化种植区,面积11750;(5)加工区;(6)研发与管理中心。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概算依据

根据某市近几年营造无籽刺梨的各项投资造价、成本的实际支付情况,以及现行有关造林技术经济指标,拟订某县无籽刺梨基地技术经济指。

2、用工量测算

整地3.5工日/亩,栽植1.5工日/亩,抚育3工日/亩,管护2工日/亩,合计用工量为10工日/亩。

3、材料用量测算

(1)苗木:

造林密度56株/亩,总需苗量58万株(按预估每亩损耗2株计算)。

(2)肥料

基肥:

每穴施5公斤农家肥,整地时施入1次,用量为280公斤/亩;

追肥:

每次每株施0.25公斤,种植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施入一次,用量28公斤/亩;

(3)农药:

按25.0元/亩配购。

4、单位投资预算

项目单位投资为1021元/亩,包括:

(1)材料费476元/亩。

苗木费:

203元/亩(按3.5元/株计算);

肥料:

224元/亩(农家肥按0.5元/公斤计算,复合肥按3元/公斤计算);

农药:

25元/亩。

(2)劳务费900元/亩(按90元/工日计算)。

其中:

整地270元/亩,栽植160元/亩,抚育270元/亩,管护200元/亩。

(3)间接费50元/亩,其中:

咨询设计费20元/亩,检查验收费15元/亩,管理费、监理费、培训科技支撑费15元/亩。

5、总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794万元,其中:

(1)材料费:

需476万元。

苗木:

58万株,共需203万元。

肥料:

需复合肥840吨,需252万元;需农家肥2800吨,折资140万元。

农药:

需25万元。

(2)劳务费:

需900万元。

包括整地、植苗、松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管护等。

全部按以劳折资的方式,农户自筹。

(3)间接费:

50万元

包括咨询设计、论证、检查验收、管理、监理、培训、科技支撑等

6、资金来源

总投资1794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594万元,占总投资的33%;银行贷款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67%。

七、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为我县增加森林面积1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石漠化、水土流失将得到遏制,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大为改善,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始果期亩产250公斤左右,每斤销售按当前市场价10~12元计算,亩收入约5000~6000元,盛果期亩产450公斤左右,亩收入约9000~11000元,将会给林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3、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将加快某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林地的整地、栽植、抚育和管护等共需100万个工日,可使经营农户和部分当地的富裕劳动力找到适宜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4、社会评价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区达“温饱”和“小康”水准的农户占90%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八、营林技术关键

1、造林地选择

无籽刺梨对土壤和肥水要求不严,其抗旱、耐涝能力强,在丘陵、山坡、河堤、路边、渠沟旁、河荒地、房前屋后等空闲地均可种植。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农户意愿,项目应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坡耕地作为造林实施地块。

2、营林技术措施

(1)苗木

造林苗木全部采用国标一、二级营养袋苗,国标上没有标准的,采用省标或地方标准Ⅰ级以上苗木,质量要求根系发达完整,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持有两证(检疫证、苗木检验证)。

严禁使用Ⅱ级以下苗木。

苗木实行政府采购,单价控制在当年省物价局、省林业厅制定的最高限价内。

(2)整地

为了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去促进新栽苗木早期生长和成活,满足苗木对光、温、水、肥、气的基本要求,整地时需将杂草、树根、石块等清拣干净,采取开挖大穴的整地方式,规格为60x60x40cm,株行距3x4m或4x4m,初植密度为56或42株/亩,时间为造林前一个月。

整地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表土层放在穴上口,便于回土,心土(死土)堆放在穴下口,穴底要整平。

(3)植苗造林

在冬季和早春苗木发芽前进行,一般为1~2月,造林气候应选在阴雨天或雨后初晴日进行,当日取苗当日栽植,不能栽植隔夜苗。

栽植时清除穴内杂物、施足底肥(每穴施10公斤农家肥,0.2公斤磷肥)打碎土块、回填表土15厘米隔离底肥,然后将栽植苗置于土壤中央,整理根系使其均匀分布,继续回填表土,边填土边踩压紧土壤,做到“一提、二踩、三培土”,要求根舒、苗正、深浅适宜、切忌窝根。

(4)抚育管理

①栽后管理

在果园管理上,首先,要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之处微酸性至中性,PH值以5.5-7.0为好。

若土壤过酸,则应加施石灰,加以调整;若土壤过碱,要加施硫磺。

其次要及时除草、施肥,栽植当年4~5月份和9~10分别中耕除草一次,以后每年除草结合追肥进行,每株以圆盘状沟槽施复合肥0.25公斤。

7~9月份干旱季节需灌水或浇水1~2次,并在树盘上用杂草覆盖至不见土为宜。

②土肥水管理

幼园锄草松土

幼园抚育为3年,每年两次。

第一次抚育在4~5月份,第二次抚育在9~10月份。

进行松土、除草或套种农作物以耕代抚。

成年园深耕熟化

①深翻,在深秋初冬季节结合除草,干旱时要进行浇水,水涝时要及时排水。

②浅翻,结合中耕除草管理进行。

⑶施肥

栽植当年在整地时每穴施5公斤农家肥作底肥,以后每年4~6月份施一次复合肥,每株0.25公斤。

投产前每年每穴追施尿素0.2公斤和复合肥0.3公斤,盛产期每年每穴追施复合肥、磷肥各0.3公斤。

⑷水分管理

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要在萌芽前、开花及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进行,根据旱情灌水1~2次。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拦蓄雨水,并在干旱季节灌水后或雨后覆盖保墒。

排水

造林地块如有内涝,不能自然排水,要作好排水准备。

(5)整形修剪

无籽刺梨没有明显主杆,属于丛生小灌木,定植初期,任其生长,促果并形成树冠,然后疏除过密、下垂枝和过长的枝条,并采取冬夏修剪结合的办法培养结果母枝。

保持树高1.5~2左右,冠幅1.5米左右,全丛5~8个主枝,其上交错分布结果母枝,12月份落叶以后,剪去过密枝和纤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