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小学音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026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小学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听课小学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听课小学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听课小学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听课小学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听课小学音乐.docx

《听课小学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小学音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听课小学音乐.docx

听课小学音乐

听课(小学音乐)

    一、听课的概念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传统概念。

它的最初的含义显然是针对讲课而言,即到课堂上去听授课教师是怎样讲课的。

这与当初的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以教师的口授言传为主进行施教密切相关。

既然上课以讲为主,那么当然到课堂了解情况便是听课了。

只是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在目的和要求上截然不同罢了。

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听课的概念也随之有所变化。

尽管"讲授"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而且仅是呈现法中的一种。

此外,还有启发法、讨论法、发现法、研究法以及实践法等。

因此。

到课堂去考察一位老师课上得怎么样,不仅要凭耳听,听他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技巧和语言如何,更要凭眼观,观教师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状态,观师生之间是怎样交往与协调活动的等等。

岂止如此而已,还要凭心感、凭脑思、凭手记……可以说这是一项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有人据此建议,把听课改为看课。

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只是一个名词术语问题,既然听课早已被大家约定俗成,随着听课实践的日益丰富和趋于合理,它早已摆脱了孤立的片面的属性,而可以起到适应现实需要的应有作用了。

况且改成“看课”,又顾及了看而忽视了听,同样还是不完整。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某一概念使用了什么词语,而在于一个术语内涵的准确理解及对它的正确使用。

二、听课的意义

听课,因听课者的身份和听课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学校领导,包括校长和教导主任,主要是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通过听课,既可以了解教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的情况;既可以总结和推广经验,也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检查和评价工作。

听课,对于上级领导和教研人员说来,主要是教学检查、研究和指导方面的意义,当然也有了解情况,向一线教师学习的意义。

我们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对一般教师的意义,因为学校听课活动主要指的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这对每一位教师说来都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常规性的活动。

第一,听课是教师向实践学习的好方式。

教师的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呀别人的课就等于间接的实践。

别人的实践仿佛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不足。

只要虚心,是一定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的。

第二,听课是教师岗位培训的好途径。

每位老师身边都有几十位老师的课可供自己去听去学,这是就面上而言。

就特定对象而言,一般教师去听优秀教师的课,“徒弟”去听“师傅”的课,时间长了,耳漓目染,加上潜心琢磨,就会不断从中汲取滋养,不断有所长进。

第三,听课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信息资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具体而生动的现实,那里有着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每个听课者不仅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也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然后通过交流和切磋,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三、听课的态度

听课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听课者是否有积极的听课态度和热情。

一些老师既不愿意听别人的课,也不情愿别人听自己的课,等于把自己封闭起来,而不是采取开放的态度,结果是故步自封裹足不前。

有些老师即使按照学校要求,按规定节数完成了听课任务,但由于态度不端正,也只限于表面完成任务而已,实际上并无多大收获。

还有的老师自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都一无可取,所以听课时只是一味地想挑出些毛病来,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收获。

因此,要发挥出听课的应有功能,就必须首先端正听课态度。

一要主动。

不仅按规定要求去听,还要主动争取多听;既主动听别人的课,也主动地邀请别人听自己的课;既欢迎领导听课,也欢迎同事听课。

二要谦虚。

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同行在教学上都不可能一无是处,总会有他的可取之处;反过来,自己也决不会是十全十美毫无暇疵的。

抱着这种态度,就会学到别人的东西,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三要坦诚。

就是在与被听课者进行接触和交流时,要心地坦白,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不虚不骄。

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尽可能地提出一些带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诚心诚意地去恳请别人提意见或接受别人的批评。

这样才能为充分的交流敞开大门。

四要认真。

即在课堂上仔仔细细地听讲、观察,任何可资借鉴的东西都不放过,最大限度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听课的过程

完整的听课过程应该是三步曲:

1、听前有淮备

一是目的上的准备,最好有个听课意图,它可能来自听课者自身的需求,也可能来自领导的要求。

二是内容上的准备,即要对听课课题有所了解或熟悉,这样听起课来才会游刃有余。

三是交往的准备,即要与被听课者打个招呼,征得人家的同意才好。

2、听时有记录

听课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多种感官渠道对具体的教学场景进行充分地感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借助灵感和理性感悟教学真讳的过程。

而这些突然产生的感受和理念往往一闪即逝,或稍纵即逝,需要即刻捕捉下来,记录下来,哪怕是用一个简语或符号来表示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这是最有价值的记录内容。

其次要做好一般性记录。

它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教学过程的梗概;--是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三是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等。

总之,作为一般意义的平时听课,主要目的在于向同行学习,这就需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对课堂的综合观察与思考上,而不仅仅是记录上。

记录是整个听课行为的一个辅助部分,它应该是概要式的。

3、听后有交流

听课后,听课者与被听者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不交流,这主要地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和意愿。

但交流要比不交流更符合听课活动的宗旨,更有益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交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促使听课者对听课情况作深入思考,以便能提出中肯的看法;另一方面,能使上课者有机会获得同行对自己教学的某种程度的评价,那里面总会包含着合理成分的。

何祝双方通过交换看法,经过切磋琢磨,会有更大的收益!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你是个听课者,就应该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上课者;如果你是个上课者,就应该主动地征求听课者的意见。

而无论是哪一种角色,都需要有一个诚恳的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特别是听课者谈听课感受,一定要充分地肯定人家的优点或长处,对其缺点和短处则须采取一种能使对方接受的方式和分寸,作为建设性意见提出来。

这里面要把实事求是和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否则再好的意见如果不能被接受甚至导致逆反心理;岂不弄巧成拙,好事变成坏事]闹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我们鼓励交流,我们更要求通过交流产生积极的效果,它不仅使双方在教学体察上都有收益,而且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学校教研风气和心理氛围越来越好。

五、听课的类型

依据听课目的不同,可区分出以下听课类型;了解了各种听课类型,会使我们更自觉地进行听课活动。

1、平时性听课

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

是一种随机式的自我安排的行动。

听的是同行的常规的正常进度的课。

听课者比较轻松,上课者也比较放松。

这样的课最能反映上课者的真实面貌和平时状态,特别是他的日常工作的贡任心以及备课的认真程度。

听课者要注意吸收正面的积极的东西,防止和消除不良的或负面的影响。

2、观摩性听课

为观摩而听课。

听课对象当然是比较优秀的教师,所上的课也当然是有一定示范作用的质量较高的课。

这样的课多半经过一定的准备因而是比较成型和成熟的课。

这样的课既可能是学校组织的,也可能是区(县)市组织的,总之,是值得观摩和学习的课。

听课者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抱着取经取样的强烈愿望,细心地观摩,虚心地学习。

3、研究性听课

为研究而听课。

这样的课或是教研组的教改专题课,或是学校的实验教学课,或是个人的教法研究课,总之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

听这样的课,就是使听课者也参与到教改活动中来,来了解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改革项目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状态。

它要求听课者要事先了解教改的有关背景及其精神实质,以便在听课时能把握住大方向,作出合乎教改原则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现场体验和实践经验,参与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4、会诊性听课

是专门针对某些质量较差的课,为了分析研究它的问题症结和对策而去听课。

这样的听课,多半是由两个以上、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参加,共同组成一个会诊小组。

课后大家在一起与上课者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诊断病症,开出药方。

这种听课任务,大多是受教研组长或校领导的邀请或委派而参加的,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故尔听课尤需认真和仔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析要害问题,找准根本原因,拿出有效办法。

这样才能不负重托,完成好听课任务。

5、指导性听课

为指导而听课。

多半是老教师对青年教师、高级教师对中、初级教师或结成师徒对子的师傅对徒弟的听课。

是前者为了帮助后者健康成长、早日成熟或成才而进行教学指导所安排的一系列活动中的厂个环节。

这种听课,开始时是摸底性的,后来则是跟踪性的,总之,是为了把握指导对象的动态信息,以便有步骤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他们不断发扬长处克服弱点有所进步。

除此之外,也有临时受命,承担指导某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或参赛课而去听他的课。

总之都是一种光荣的使命,需要你拿出水平作出有效指导。

为此,就要通过听课,了解他们上课的特点、优点和弱点,然后才能提出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意见来。

6、考察性听课

即到外校或外地参观学习过程中的听课。

走出校门,外面的世界很精采。

特别是那些比较先进的学校、比较发达的地区,会向我们展示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这样的学习机会并不多,应该把握住加以充分利用。

那就是在听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尽可能把人家的好东西都吸纳过来,印在脑子里,写在本子上。

然后结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改进目标,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一步。

六、领导的听课

领导听课虽然与教师听课是两码事,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领导带头听课、经常听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带动全校教师把听课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下去。

其次领导听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作风和技巧又能为教师听课提供榜样或示范。

反过来看,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将来有可能走上领导岗位,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领导听课的基本常识。

既然领导听课对教师听课有那样重要的影响,那么对领导听课的要求和标准也理所当然应更高一些。

这里主要想强调以下三个问题:

(1)领导听课要特别注意计划性和目的性

领导是面向全体和全局的,工作头绪繁多,如果不注意听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什么时候想起听就去听,想听谁的就听谁的,那是于全局指导很不利的。

从计划的纵向性看,可考虑①开学初较广泛地听课,以便全面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某些教学环节,纠正某些不良倾向,使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②学期中较集中地听一些研究课、实验课,以便配合上级完成有关研究任务,有时可邀请组长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听。

③期末领导听课是为了组织复习,总结工作,或是为了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所以要注意选择带有典型意义的课去听。

从计划的横向性看,就是要面向各个学科、面向所有教师,既全面安排,逐个涉及;又要突出重点,特殊对待。

用句传统经验的话说,就是抓两头、带中间。

好的一头有经验,差的一头有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再一个重点群体是青年教师,对他们的培养和提高一刻不能放松,对新上岗的教师不但要逐个听,还要跟踪听。

(2)领导听课要特别注意酿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领导听课,对任何教师都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或顾虑。

因此,如同一堂好课需要良好的气氛一样,领导要取得比听一堂课本身更大的效益,也必须酿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听课气氛,以便把师生的紧张情绪减弱到最低程度。

为此,校长听课还是事先打个招呼,不搞突然袭击为好。

而且打招呼时,要给教师某种宽慰感,消除其恐慌感。

不要让教师感到你不信任他,感到你是来检查他的工作,甚至猜测你听到了什么反映或对他有什么看法。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出一个领导者对下级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

在课堂上,领导是面对教师坐在同学中间来静静听课的,但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都在说话。

应该在教师授课发生困难时,流露出信任和鼓励,同情和支持,而不是温怒和不满。

总之,要让教师感觉到,你是来帮助他的,是为着他把工作干好来听课的,而不是要来找什么毛病,为批评寻我根据的。

(3)领导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要特别慎重

领导听课后,一般说来应该与教师交换一下听课意见,但也可以不交换。

但如果决定交换,就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将交换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想好,以慎重的态度去进行。

交换意见时,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准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属于教育思想上的问题既要明确指出,又要以理服人;属于学术上的问题不能武断,唯我是从;属于教师的创见和创造,要予以鼓励、表扬;属于流派、风格,要提倡、支持;属于比较大的毛病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属于严重错误不能放任自流,必须严肃批评,要让教师认识到他的错误并体察领导的良苦用心,并决意改正之。

既然是交换意见,就应该也必须让教师说话,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讲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领导须以民主的作风、学者的风度与教师平等交流,并做到从善如流。

领导听完课后,除了要与上课教师作必要的意见交换外,更为重要的是面向全校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

即在听课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值得推广的经验,发现需要普遍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加强管理,指导工作,推进改革,提高全校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听课的能力

同样去听一节课,有的人收获很大,有的人却没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能谈出许多中肯的意见,有的人却什么也谈不出来。

这除了态度因素外,主要地还是由于听课能力有高低之

分。

那么,听课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或者说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的听课能力呢?

我们认为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的能力

听课的过程,是一个耳听、眼观、体察、脑思和手记等多种感知器和分析器联合行动的过程。

因此听课效率的高低、收获的大小,与多种感官、分析器官和四肢动作的协调密切相关。

有的人在听课时,常常顾了听,而忘了看,或者一旦观察起来,又忘了写;或者因为写,又放弃了听。

总之是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接收或综合处理信息,这就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要协调好各种感知和思维运动,首先须依循课堂师生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感知器,如师生在对话,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如学生在演练,就以看为主,兼顾其他。

其次,在此基础上应尽可能对同一对象使用多种感知方式,使眼观耳听脑思手写同时并举,且以互不干扰为尺度。

这一方面在于注意力的分配与协调,另一方面在于动作行为的自动化,即由熟练而成技巧、习惯。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要提高听课行为的自我意识和自组织能力,即对自己的听课过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现在做了什么,做得怎样;现在应该做而没做的又是什么,等等,经常有所自我感觉、自我警醒和自我调整,使感知和思维活动趋于协调。

综合运用各种感知和分析器,不仅体现在过程上的联合行动,也体现在结果上的综合思考,即把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汇聚到一起进行综合,以得到更为全面和可靠的结论。

2、从教学法角度处理听课信息的能力

这是教师听课与学生听课的最大区别之处。

学生听课完全是为着准确而充分地接受、理解和加工教师所传播的教学信息(主要地是知识信息和情意信息)。

而教师听课则不然,他不是以接受、理解和加工教学信息为直接目的,而是把它作为凭借或条件,进而思考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否合适、是否有效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教学法操作是否合理和有效的问题,进而抽绎出可资借鉴的有益的成分,剥离出那些有违规律的东西,并通过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一番比较斟酌的功夫,筛选出可供讲课者参考的改进性意见。

可见这种能力需要两个支撑性条件,一是能大体听懂上课者的讲课内容,二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修养以及足够的教学经验。

如果对上课内容L窍不通,即使教育理论再高超也难以说到点子上;同样,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即使对上课内容理解再深透也无济于事。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有了听懂某学科知识的能力和一般教学理论修养就一定能处理好教学信息,把它变成教学法资源乃至成品。

还必须具有将二者逻辑地联系起来进行快速即时的思维加工,从而得出一定结论或判断的能力。

从教学法角度处理教学信息的能力包括:

凭着教学法素养和教学经验而能敏感地捕捉到适宜于教学法加工的教学信息的能力;运用教学原理对有关信息作即时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直接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合规律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3、快速记录的能力

快速记录不仅仅是书写技能,更反映为一种心智能力,一种内在的快速反应与加工的能力。

因为只有想得快,内在语言组织快,才能保证写得快。

另外,课堂记录是在与其他感知和分析活动相协调的背景下完成的,如果仅仅是专注于记录而忽略了其他,这种记录便很快失去信息资源而告中止。

快速记录不仅仅是为了记得多,更是为了记得好,因为只有记得快,才能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听去看和去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产生更多的思想。

所以快速记录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培具备这种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用笔效率。

八、听课的考评

既然听课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既然听课对于每一个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能力提高又是那样的重要,那么学校就有必要对教师的听课情况作以考查和评价。

考评的指标无非听课数量和听课质量两个方面。

听课数量只要查阅听课记录便一目了然。

应该肯定地说,谁听课次数多,在本上记录的内容多,与上课者交流多,谁就应该受到表扬。

但这是一个方面,还要看质量。

听课质量,一看听课记录的质量,包括教学过程是否清晰,主要优缺点是否看到,教学感悟或启迪是否产生等。

二看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效果,即是否达到双方受益和增进了团结。

九、听课的组织

听课,从教师个人角度看,可以是一种自发的或自觉自愿的相互到课堂上去学习的活动。

若从学校教学管理角度看,则是一项在教师当中开展的有一定规范要求的教研活动。

因此,需要管理者加以有效的组织,调动大家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听课的应有功能,保证听课活动持久不衰地开展下去。

听课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层在学校教导处,它要负责组织两种规模的听课活动,一是校内范围的打破学科界限的教学观摩课,要求人人都要去听课;二是县(市)区教研部门举办的大型研究课活动,要组织教师前去学习。

第二层在学科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带动和组织大家在组内开展经常性的听课活动,并把听课与说课、评课结合起来,推动教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