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5893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

 

客车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1、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客车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环保部、国家质监总局、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改委负责对新上汽车企业项目的规划、投资进行审批,以及对汽车企业异地生产项目的规划、投资进行审批;工信部负责汽车企业的行业准入和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审批、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国家环保部负责汽车产品排放达标的市场准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汽车产品3C认证和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交通运输部负责客车企业营运车辆和城市公交客车技术等级评定及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制定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规章和制度,审核,批准,并与国家认监委联系发布认证产品《目录》。

此外,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亦依照有关规定对汽车行业生产销售的不同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和监管。

我国客车行业所属自律性行业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依据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维护汽车行业整体利益,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国家交流、会展服务等为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1)2009年8月15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0号)规定:

“依据本政策和国家认证认可条例建立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符合准入管理制度规定和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内产品必须标识中国强制性认证(3C)标志。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完善了汽车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及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汽车工业发展与社会使用环境相协调。

(2)2006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882号)。

该通知指出汽车工业应对产能过剩及推进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扶优汰劣、标本兼治,保持汽车工业平稳发展。

汽车生产企业要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要注重自主开发产品,推动自主创新,改善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相关标准,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汽车产品结构升级。

(3)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该规划提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等,其中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要求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在2009年至2011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4)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提出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建[2010]227号),提出要进一步做好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并在现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7个试点城市进行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

(5)2009年9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河南省汽车工业要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三大类产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

2009年11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09〕88号);2010年9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0)75号);2010年1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豫政〔2010〕86号)。

河南省政府就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整车产业化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6)工信部于200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201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建商用车企业在企业规模、生产能力、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二、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制造业是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型现代化产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全球汽车工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总体产量和销售量增长平稳,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汽车工业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就业、税收、外贸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汽车工业极为重视。

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显现出汽车制造业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态势。

②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新型燃料等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汽车工业实现安全性、节能性、洁净性、再循环性等。

③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实现从传统高耗能汽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转型。

汽车作为重要的大宗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状况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

近十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两次下滑并恢复的过程:

2001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泡沫破裂,全球GDP增速降至1.60%,当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54%;2002-2007年,随着全球经济再次进入增长轨道,全球汽车产量也迅速走出低谷,并在其后几年中保持稳步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和2009年,全球GDP增速分别为1.60%和-1.90%,全球汽车产量分别较上年同比下降3.75%和13.52%;在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10年全球GDP增速达到3.60%,汽车市场也逐渐回暖,全球汽车产量较上年增加27.26%。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可以预期全球汽车产业将回到稳步增长轨道。

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车型品种齐全、区域结构合理、生产能力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逐步完善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迈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2009年和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1,362.11万辆和1,804.1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5.50%、32.50%。

三、客车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客车市场发展现状

客车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全球客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欧洲和北美客车制造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占据国际高端客车市场;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客车制造商,主要占据国际中低端客车市场,产品主要满足各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的增强,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巴西的客车制造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与欧美客车厂商展开差异化的竞争。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客车市场2008年以来经历了较大的起伏,2009年全球大、中型客车产量为333,445辆,较2008年的369,163辆下降10.71%。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2010年全球大、中型客车产量达到390,830辆,较2009年上涨17.21%,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其中亚洲市场大、中型客车产量2010年较2009年上涨22.28%,南美洲市场大中型客车产量2010年较上年增长33.24%,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欧洲和北美市场则由于经济恢复乏力,客车市场仍未得到复苏。

(数据来源:

世界汽车组织OICA)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会处于一个恢复期,其中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将会是亮点,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缓慢增长。

客车行业也会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获得相应的增长。

2、我国客车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用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商用车销量从2005年的178.28万辆增加至2010年的429.2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19.22%(我国从2005年开始采取新的商用车分类标准)。

(1)国内市场

进入“十一五”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国内客车制造行业总体运行环境日益完善,进入成熟发展的良性轨道,所提供的客车产品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逐步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居民出游热情的高涨等,国内客车市场的规模和需求量都在不断地扩大。

2010年,我国共实现客车销售21.18万辆,其中按客车规格划分,大型客车销售6.88万辆较上年增长45.87%,中型客车销售8.99万辆较上年增长9.68%,轻型客车(不含轻型商务客车)销售5.31万辆,同比增长53.95%。

在国内客车市场中,大中型客车占比较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型客车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主要原因如下:

A、中国人口过度分散的国情、较高的公路密度和相对较低的铁路密度决定了中国的陆路客运始终无法摆脱对公路客运的依赖;

B、高铁客运时代,铁路客运对公路客运具有正面促进作用,短期看是由于高铁客运的性价比较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回流公路客运;长期看,高铁客运的性价比必然会提高,高铁客运将带来全社会出行频次的增加,进而为公路客运带来更多的运输需求,公路客运景气程度的再次提升将产生旺盛的客车产品需求;

C、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的重新定位驱动公路客运行业的装备换代升级,为大中型客车制造业带来新增的高端需求;

D、公交车节能减排、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将产生大量的城市公交车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增需求,而大中型客车则是城市公交车的首选。

(2)海外市场

客车制造业具备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双重特点,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国的客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具有很强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大中型客车出口销量快速增长,成为中国大中型客车制造业产品销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客车行业海外市场业务也面临严峻的挑战,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出口量下降。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好转,我国客车出口量快速回升,客车出口7.64万辆(含完整和非完整车辆),同比增长85.81%;出口金额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68%。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海关总署)

3、我国客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1)公路客运量持续增长,拉高对公路客车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员流动强度和范围显著放大,大量的人口在中国东部和其他各个地区之间大范围迁移、流动,产生了巨大的客运需求。

由于铁路客运能力长期不足,大量的客运需求只能由公路客运来满足,公路客运行业得以在中国迅速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旅客运输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内动车时代和高铁时代的到来,虽然在短期内对公路客运形成了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动车和高铁将会显著的促进全社会出行频率的增加,进一步促进国内公路客运行业的发展,带动国内客车制造行业的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城市公交客车市场规模扩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增速逐渐加快,各大城市已存在公共交通承载过大、中心城区交通在一些时段和区域拥堵较为严重的现象。

现阶段交通拥堵一方面反映了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度增长和高强度使用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城市公共交通不足的问题。

随着拥堵状况的加剧,一线城市已开始关注公共交通不足的问题,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到2013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到2015年力争达到70%,用3年的时间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节点拥堵,交通状况不再恶化,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用5年的时间促进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

随着各一线城市治堵行动的陆续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必然大幅增长。

公交客车运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各地公共交通投入增大,公交客车的销量亦会随之增长,从而促进公共交通所使用的大中型客车市场容量的扩张。

(3)受惠于产业政策,节能和新能源客车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汽车工业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此外,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节能环保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中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的汽车发展规划及政策中提出,要在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公交领域率先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并对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实行高额补贴。

因此,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将率先在客车领域取得突破,预计在未来客车年需求量增长过程中,节能和新能源客车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期。

(4)旅游运输业发展,市场对旅游客车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重点加强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安全等基础设施”,要“把旅游房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除了政策的刺激外,市场拉动在旅游客车的迅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带动入境旅游人数大幅上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和广东、山东、四川、安徽等旅游大省进一步挖掘自身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市场的行为,也刺激了市场对旅游客车的需求。

2010年,国内旅游客车销售量为2.43万辆,同比增长56.27%。

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将给中国客车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机遇。

四、客车行业竞争情况

1、客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早期,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客车制造企业技术含量不高,生产的客车产品主要为中低档产品,中高档客车产品主要从国外进口。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客车生产厂商通过不断加大生产和技术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外客车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使自身产品摆脱技术含量低、生产同质化的缺点,开始进入国内外中高端客车市场。

随着客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源、技术等不断地向大企业集中,我国客车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宇通客车、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和苏州金龙为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

上述龙头企业在产品生产、技术、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的规模效应日益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2010年,国内共有主要客车生产企业大约100家,按销售量统计排名前十位的客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69.92%,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客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4.79%。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1)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公司客车的产量为41,894辆,销量为41,169辆,市场占有率为19.44%,公司已成为国内客车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

(2)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成立于1988年12月,主营业务为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客运、旅游、团体、公交和专用车等领域,产品涵盖4.8米~18米各型客车。

2010年,厦门金龙实际销售客车23,608辆。

(3)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厦门金旅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为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客车产品线涵盖车长4.8米~18米,座位数5座~86座的各类型客车,具有年生产大、中型客车1.70万辆,轻型客车2万辆的能力。

2010年,厦门金旅实际销售客车21,227辆。

(4)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金龙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为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覆盖客运、旅游、公交和团体用车领域,具有年产22,000辆大中型客车及底盘的能力。

2010年,苏州金龙实际销售客车20,758辆。

(5)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3年,主营业务为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已形成大、中、轻型公路客车、城市客车、旅游专车、乡村专车、团体专车、专用车系列,具备年产10,000辆客车的生产能力。

2010年,公司实际销售客车9,267辆。

(6)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16日,主营业务为客车、挂车、汽车底盘及专用配件的开发、制造、销售等,产品基本覆盖高中低档、大中轻型各种类别,具有年产5000辆中高档客车和1000辆高档豪华大型客车的生产能力。

2010年,公司实际销售客车9,243辆。

3、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国内的客车市场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细分市场,其供求状况受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下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使得我国客车市场的发展也呈现一定周期性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处在一个较好的阶段,因此,我国客车市场在产销方面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水平。

4、行业进入壁垒

(1)准入壁垒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对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等产品分类设定企业生产准入条件,对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凡不符合规定的企业或产品,撤消其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名录。

企业生产准入条件中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设施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能力、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对符合准入管理制度规定和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内产品必须标识中国强制性认证(3C)标志。

工信部对汽车行业实行生产准入管理,即取得公告后方能进行汽车整车的生产。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要求新建汽车、农用运输车、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建商用车企业在企业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2)资金壁垒

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和《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对汽车行业投资管理的规定:

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新建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

(3)规模壁垒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客车行业已形成包括宇通客车、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等第一梯队。

与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上述客车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在产品成本、服务和品牌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新建客车企业年产大中型客车不少于5,000辆,轻型客车不少于5万辆;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企业应具有整车、车身的制造能力,其中制造类客车企业还应具有车架(底盘)的制造能力,对新进入者产生规模壁垒。

(4)技术壁垒

客车整车行业从设计到生产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设计方面,整车设计包括整车外观、动力系统、传递系统、电控系统、安全系统等部件设计和整体匹配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客车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团队规模和相关实验设备等提出较高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生产方面,客户对产品质量、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等要求的提高,使得生产厂家不仅需要有高精度的设备,更需要有大量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生产工人。

(5)出口认证壁垒

随着我国客车产品技术的提高和性价比优势的显现,海外市场将逐渐成为我国客车企业重要的目标市场。

进口国出于环保、节能、安全的目的,常通过制度往往设定各类法规、指令、标准和认证等,在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