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5396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docx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与内科部分)复习

第一篇诊断学部分

第一章常见症状

一、概述症状的定义

一、主要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症状的问诊要点

三、出现症状的临床意义

四、围绕症状,应该作的主要体格检查及辅

助检查

五、主要的鉴别诊断

六、应了解的主要症状

七、主要症状

(一)胸肺心症状咳嗽与咳痰、胸痛、呼吸

困难、咯血、心悸。

咳嗽、咳痰的性质与疾病的关系

胸痛的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咯血与呕血的区别、临床意义

(二)消化、泌尿及腹部症状恶心与呕吐、呕血与便血、腹痛、腹泻与便秘、黄疸、水肿、血尿。

呕吐的性质

呕血与咯血区别

便血颜色与部位的关系

急性与慢性腹痛各见于哪些疾病

腹泻常见于哪些疾病

黄疸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水肿的分类及特点

血尿的定义及特点

少尿、无尿的定义等

膀胱刺激征

(三)神经、精神等症状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昏迷的分类及表现。

(四)其他症状发热等。

发热分度、热型等。

 

第二章体格检查

一、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

二、主要体格检查内容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一)一般检查:

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与姿态、皮肤与粘膜、淋巴结。

正常体温的正常值

脉搏的正常值、增快和减慢等的意义

正常呼吸次数/分、快和慢及节律改变的意义

血压的正常值、休克和高血压

发育与体型的关系

营养的3个等级

急性病、慢性等疾病时的面容与表情

被动与强迫体位的意义

皮肤与粘膜:

苍白、发绀、黄染时的意义

蜘蛛痣与肝掌的意义

淋巴结:

检查到淋巴结应如何描写?

特殊部位淋巴结肿大的意义等

(二)头颈部检查:

头颅、面部器官——眼、耳、鼻及口腔、颈部—外形与活动情况、气管位置、血管、甲状腺。

眼:

巩膜、瞳孔等

鼻:

鼻翼扇动、鼻窦压痛的意义

口腔:

牙齿和扁桃体

气管位置:

推和拉的病变与气管移位的关系

甲状腺肿大及分度

(三)胸部检查

1、胸部的体表标志

2、肺廓

3、肺和胸膜

1)视诊

2)触诊:

呼吸运动、语颤。

3)叩诊:

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及鼓音。

4)听诊:

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干湿啰音、语音、胸膜摩擦音。

正常人可以听到的呼吸音

语颤增强与减弱的意义

浊音、实音、过清音及鼓音的意义

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的意义

4、心脏检查

1)视诊: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

2)触诊:

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

心浊音界。

4)听诊:

听诊区、听诊内容——心音、心率、心律、杂音、心包摩擦音。

震颤与杂音的意义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时各种情况下的特点

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检查

1、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2、腹部检查内容

1)视诊:

外形、腹壁静脉曲张。

2)触诊:

腹壁紧张度、压痛与反跳痛、腹部肿块,肝、胆、脾、肾的触诊。

3)叩诊:

腹部叩诊音、肝与脾浊音界、移动性浊音、叩击痛。

4)听诊:

肠鸣音、振水音。

压痛与反跳痛的意义

肿块的描写

肝肿大的描写

胆囊:

Murphy阳性质的意义

脾肿大的描写及意义

腹水征及意义

肠鸣音正常值,增强及减弱的意义

振水音的意义

(五)脊柱和四肢检查

1、脊柱检查:

脊柱弯曲度、活动度、脊柱压痛和叩击痛。

2、四肢检查:

形态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和异常。

(六)神经系统检查

1、脑神经检查:

十二对脑神经检查。

2、运动系统检查:

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等。

3、感觉系统检查:

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4、神经反射: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等。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5、病理反射:

Babinski征等。

6、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7、自主神经检查

 

第三章问诊与病历

一、问诊方法与基本内容

二、病历书写基本知识

第四章器械检查

一、常见X线检查

(一)X线诊断基本原理

(二)各系统常规X线诊断的应用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

(一)适应症

(二)常见解剖部位正常CT图像和疾病的表现

三、磁共振(MRI)检查

(一)MRI图像的信号

(二)不同器官系统的MRI改变和临床应用

四、核医学检查

(一)核素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二)核素脏器显像(ECT):

甲状腺显像、全身骨显像等。

(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

五、超声检查

(一)超声检查的原理

(二)常见超声的临床应用

六、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二)正常心电图:

各波段的命名及测量方法。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律紊乱。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

一、概论

二、血液学检查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

(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三)血小板检查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五)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六)血型鉴定

三、尿液检查:

化学检验、镜下检查等。

四、粪便检查:

镜下检查及隐血试验等。

五、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六、肝功能检查:

蛋白质代谢、胆红素、血清酶检查等。

八、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测。

 

第二篇内科学部分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概论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重点介绍主要症状及分型。

(三)辅助检查:

重点介绍X线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应该与可引起咳嗽及呼吸困难的其他肺心疾病鉴别。

(五)预防

(六)治疗

1、急性发作期治疗:

控制感染,祛痰、止咳与平喘。

2、缓解期治疗:

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为主。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介绍肺气肿的形成机制。

(三)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四)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等。

(五)诊断

(六)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

(七)治疗:

氧疗方法等。

(八)预防

四、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支气管、肺、肺血管及胸病变。

2、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四)辅助检查

1、血气及酸硷度测定

2、X线检查

3、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五)并发症:

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应与其他心脏病鉴别。

(七)治疗

1、急性加重期治疗:

以控制感染,纠正肺、心功能衰竭为主。

2、缓解期治疗

五、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过敏及神经因素。

(三)临床表现:

哮喘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

(七)治疗

(八)预防

六、肺炎

(一)肺炎概述

(二)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休克型肺炎的表现。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②痰和血的细菌学检查;③休克时的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肾功能等检查。

2)X线检查:

各期的X线表现。

4、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其他肺炎、肺结核及肺癌的鉴别。

5、并发症

6、治疗:

一般治疗,抗感染,休克型肺炎的治疗等。

(三)其他类型肺炎

简要介绍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

七、肺结核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菌、感染途径、人体的反应性。

(三)病理改变:

渗出、增殖、变性病变的特点。

(四)临床类型:

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慢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五)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体征。

(六)辅助检查:

痰结核菌检查、X线检查、结素试验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应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肺脓肿等鉴别。

(八)治疗:

抗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对症治疗等。

(九)预防

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概述

(二)病因:

吸烟、理化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等。

(三)病理和分类:

1、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

2、按组织学分类:

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

(四)临床表现:

①由原发性肿瘤引起的症状;②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③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④肺外表现。

(五)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PET等,痰细胞学检查,内镜检查等。

(六)诊断:

早期诊断的意义及方法。

(七)鉴别诊断:

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八)临床分期

(九)治疗:

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其他治疗。

(十)预防

九、呼吸衰竭

(一)概述

(二)慢性呼吸衰竭

1、病因

2、发病机制:

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

3、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其他症状。

4、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等检查。

5、诊断

6、治疗:

氧疗、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7、预防

(三)急性呼吸衰竭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ARDS的病因及机制。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

纠正缺氧、激素治疗等。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循环系统疾病概论

二、心功能不全

(一)概述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

1、病因:

心脏前、后负荷加重的病因,心肌病变的病因。

2、发病机制:

心功能代偿期,心功能失代偿期。

3、临床表现:

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4、治疗原则

(三)急性心功能不全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3、治疗:

发作时的体位、吸氧方法、镇静剂及强心剂等的应用及其他救治方法。

三、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概述

(二)二尖瓣病变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1)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和体征

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3)辅助检查:

二尖瓣狭窄、漏的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三)主动脉瓣病变

1、病理

2、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症状及体征

3、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4、并发症:

重点是主动脉狭窄的并发症。

5、治疗原则

四、高血压病

(一)概述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

(五)分类:

按期、按级分类方法。

(六)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及心、脑、肾、眼底等的表现,急进型高血压的表现等。

(七)辅助检查

(八)治疗原则(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述

(二)心绞痛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临床分类。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治疗:

发作时的治疗,缓解期的治疗。

(三)心肌梗死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病理:

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PET,血白细胞及心肌酶谱检查等。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监护和一般治疗,解除疼痛,再灌注心肌,治疗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衰等。

7、预防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论

二、慢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他因素。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临床分类及其表现。

(五)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X线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六)诊断

(七)治疗:

有HP感染者应作根除治疗,其他对因性治疗,制酸剂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

三、消化性溃疡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胃酸和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遗传因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和心理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

(四)病理:

溃疡易发部位,形态及显微镜下所见。

(五)临床表现:

溃疡病的共同特点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各自症状的规律性,特殊类型溃疡的定义和特点。

(六)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类,X线钡餐检查,胃液分析、血清促胃泌素测定。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胃癌、促胃泌素瘤等鉴别。

(八)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

(九)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根治HP方案,抑制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治疗,NSAID溃疡的防治等。

四、肝硬化

(一)概述

(二)病因:

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胆汁性肝硬化,循环障碍,遗传代谢疾病等。

(三)发病机制:

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再生,纤维化的发生。

(四)临床表现:

主要介绍失代偿期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CT,上消化道内镜及钡剂造影,肝活检。

(六)并发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各种类型肝硬化的区别。

(八)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五、原发性肝癌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等。

(三)病理

1、分类:

大体形态分型,细胞分型。

2、转移途径:

血行、淋巴、种植转移。

(四)临床表现:

肝区痛、肝大、黄疸、全身表现等;临床分型与分期。

(五)并发症:

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等。

(六)辅助检查:

肿瘤标记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剖腹探查。

(七)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八)预防

 

第九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概论

二、贫血

(一)概述

(二)贫血的分类:

形态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三)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血清铁、铁蛋白)、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其他检查。

(五)诊断:

要明确有无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的原因。

(六)治疗:

治疗原发病给予针对性的抗贫血药物,对症治疗,输血原则,支持治疗。

三、白血病

(一)概述

(二)分类:

按自然病程分类,按细胞形态、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类。

(三)病因:

离子照射、化学物质、病毒、遗传因素。

(四)发病机制

(五)急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

发热、贫血、出血、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

2、辅助检查:

血象、骨髓象、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查。

3、诊断:

依据典型症状、体征、血象及骨髓象。

4、鉴别诊断

5、治疗:

支持治疗、化学治疗、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

慢性期常见表现,加速期表现,急变期表现。

2、辅助检查:

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检查。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

化疗及联合化疗,干扰素治疗,骨髓移植。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概述

2、发病机制:

自体免疫异常,脾脏因素,血小板功能和毛细血管因素。

3、临床表现:

急性型及慢性型的症状和体征。

4、辅助检查:

血象,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凝血时间,骨髓象,血小板抗体测定,血小板功能寿命测定。

5、诊断:

诊断要点,分型。

6、鉴别诊断

7、治疗:

重症治疗,慢性型的治疗。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泌尿系疾病概论

二、肾功能衰竭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1、病因:

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原因。

2、发病机制:

七大综合征。

3、临床表现:

少尿型、非少尿型及高分解型的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指标等。

5、治疗:

初期治疗,少尿期治疗,多尿期治疗,恢复期治疗。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1、病因:

原发性肾脏疾患,全身性疾病等。

2、发病机制:

受损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机制,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的表现。

4、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三、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由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

3、病理:

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临床表现:

尿异常,水肿、高血压等。

5、辅助诊断:

尿改变,肾功异常,免疫学检查。

6、诊断和鉴别诊断:

几种肾炎的诊断方法。

7、治疗:

一般治疗,治疗感染灶,对症治疗,透析治疗等。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病理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肾功、B超等检查。

6、诊断及鉴别诊断

7、治疗:

控制高血压,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应用抗血小板药,避免加重肾损害等。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与代谢性疾病

一、概述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简述

(二)代谢与营养缺乏性疾病简述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一)概述及甲亢的分类

(二)Graves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

甲状腺、眼、胫前粘液性水肿及其他。

3、临床表现: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甲状腺肿大,眼征,特殊临床表现——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等。

4、辅助检查:

FT4、TT4、TT3、TSH测定,TRH兴奋试验,甲状腺摄131I率,T3抑制试验,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影像学检查——超声,131I扫描,CT、MRT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功能诊断,病因诊断。

6、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甲状腺危象防治,其他情况下的治疗。

三、糖尿病

(一)概述

(二)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等。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病理生理

(五)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症侯群等表现。

(六)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五大并发症。

(七)辅助检查:

尿糖测定,血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九)治疗:

一般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其他治疗及急性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二章中毒

一、概述

(一)病因:

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

(二)发病机制:

各类毒物的中毒作用。

(三)临床表现:

急慢性中毒时各系统表现。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及生化测定,毒物鉴定,特异性检测,心电图等检查。

(五)诊断:

诊断依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殊检测等。

(六)治疗

(七)预防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

工业生产中的中毒,日常生活中的中毒。

(二)发病机制:

主要引起组织缺氧。

(三)临床表现:

轻、中、重度中毒的症状。

(四)辅助检查:

血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头部CT、脑电图。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原则。

三、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一)概述

(二)毒性分类:

剧毒类、高毒类、中度毒类及低毒类。

(三)中毒原因

(四)中毒机制:

主要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五)临床表现:

毒蕈碱样表现,烟碱样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六)辅助检查: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等。

(七)诊断

(八)治疗:

迅速清除毒物,用特效解毒药——复能剂及阿托品的应用,对症治疗。

(九)预防

★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