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世致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47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经世致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经世致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经世致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经世致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经世致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经世致用.docx

《如何经世致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经世致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经世致用.docx

如何经世致用

如何经世致用

陈全林老师禅画作品-652

修道者如何经世致用

修道者如何经世致用?

这是十余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最近和好几位朋友屡屡谈起这个话题。

我写《道德经与修身》的目的是为了给修道者提供经世致用的参考。

读了北史先生所著《曾国藩做人办事十三心剑》一书,很是受益,曾国藩是我敬仰的经世致用的大师,入圣贤之流,也是一位精通《道德经》的人物,以儒学入世,以黄老经世,他从中年开始一直把《道德经》和《庄子》带在身边研读,养心运兵,成不世功业。

北史先生讲的“做人办事”就是我要讲的“经世致用”,把你所学佛道知识变成能力、变成修为、变成财富、变成功业、变成济世振民的作为和价值,这就是经世致用。

北史先生总结的曾国藩十三剑是:

磨剑、亮剑、猛剑、正剑、反剑、斜剑、让剑、变剑、联剑、接剑、拾剑、护剑、养剑。

谓之十三剑。

每一剑,北史先生都赋予意义,详细讲解,比如“联剑”比喻的是联合朋友的力量和其他各种可以成就事业的力量共同成就大业(微信公众号:

陈全林)。

曾国藩还有两剑北史没有提到,以我对曾国藩经世致用之道的研究,至少还要加上两剑:

弃剑,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就解散了湘军主力,不拥兵自重,以免因“功高震主”引起朝廷猜忌而带来灭门之祸,这是道家“功成身退”智慧的高妙应用。

最后:

忘剑,他解散湘军,对于权势毫不留恋,临终前告诫儿孙辈,曾家从此不许再出带兵打仗的人,不需要以杀业成就封侯拜相的事业。

他完全能把功名富贵、权势特别是左右天下的兵权让出来,把兵权交给了李鸿章,并不留恋影响天下的威望,心里真正放下了。

曾国藩死后至今一百多年里,社会经历了清末、民国的战乱,但曾家再未出来一个带兵打仗的人,出来的多是教授博士工程师,大家都谨遵曾国藩遗训。

曾国藩真的忘剑了。

有志于修道且在人间做事业者不妨读读曾国藩的传记、著作、研究曾国藩生平智慧的书。

之所以专门提到曾国藩,是前几天跟一位好友提到他的儿子,读了不少名人传记,读了巴菲特、盖茨的传记,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伟大人物,赚很多钱,成就伟大事业。

我建议他回去告诉儿子,好好读读曾国藩的传记。

结果朋友说他儿子读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书。

由此我们探讨了一个修道者该如何经世致用的问题。

很多修道学佛的人,研究国学的人,书没少读,但是,为人处世的能力非常差,很多人连谋生的本领都没有,眼高手低,心气高,能力低,一些人是严重的“啃老族”,而一些人是严重的“妄想族”,成天幻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可是让他们到社会上做事,没有能力不说,还找各种借口推辞;不做事不说,还成了亲人和社会的负担。

不少修道的人,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自私自利,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会推己及人,不会帮助他人,没有能力把事情办好,在事情面前畏畏缩缩,不让他们做事还好,一做事反而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自己谋生很成问题,且幻想有一天能发达,不住地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躲在书本、网络、幻想中安慰懦弱的心。

我的这位朋友的儿子书没少读,且不敢、不能到生活里去实现他的理想,只是在幻想里、网络里寻找慰藉,寻找自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是一句朴实的俗话,讲的且是经世致用的大道理。

你学了多少学问,你有多少本事,到生活里来检验检验。

如果读了很多书,且不能把这些书教给你的知识变成智慧与能力,变成功业与财富,那你所学的知识还仅仅是记忆里的知识,不是生命里、生活里的智能——智慧和能力。

这样的彷徨时期,每一个人都会有,但一定要勇敢走出来,要真把知识变成智能,这就是经世致用的第一步;把知识变成修为、修养,这是经世致用的第二步。

修养、修为会随着人生的阅历而增长,一个没有经历过世事磨砺的人,谈修为修养,总是欠火候、欠力量、欠境界。

在生活里成就自己是第三步。

我从小喜欢读书,二十年来,几乎手不释卷地读了很多书,满脑子的理想和满脑子的书籍,可是,自己曾经活得很落魄,很懦弱,不敢到生活里去寻找人生的价值,不敢到生活里一展自己的才华,且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有才华,那种孤芳自赏其实是对自卑的掩饰。

我在极度困难时期曾向一位朋友求助,朋友没有帮助我,只是说:

你读了那么多书,而不能变成你养家活口的能力,说明你所学的仅仅是知识,还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

你拿着金饭碗在乞讨,你是拿着金饭碗的乞丐。

我听了此话,非常震惊。

后来遇见了更大的困难,本来在打工,因为一些大时代的因缘而下岗,接着父亲病逝,自己百无一会,百无一能,没有真实的谋生技能,唯一所长就是还能写写文章,那就以文章来养家活口,再谈经世致用吧。

正好,北京的一位老先生很欣赏我的才华,我恳求老先生帮我找份活,就这样,我走出了待了六年的书房,带着几本书稿来北京创业。

战战兢兢,但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杀出一条道路。

我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去积极做事,放下了所谓面子、自尊,放下那些不现实的幻想,认准了方向,百折不回地前行,渐渐地走出了自己的“民间国学路”,这才发现,原来生活比想象中的简单,困难也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十年辛苦,十年创业,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但足以安顿我心,足以养活自家。

由养家活口到经世致用,慢慢地实践平生理想,于是,走出了当年的困惑。

现在也谈不上经世致用之大用,但“小用”我也满足,已经能体会到了国学的力量了。

知识不仅仅是力量,知识还能内化成智慧、内化成魅力,内化成正见,内化成修道的指南;知识也能外化成事业,外化成财富,外化成帮助他人的力量,外化成行愿和法门。

原来这也是经世致用。

如今开“国学乾坤”博客,写有益世道人心的文章,这是我选择的适合自己的经世致用之路。

在不到三年里贴了自己和朋友们创作的近两千篇文章,至少一半以上是我撰写的。

我给那位老朋友讲了自己的经验,那位老朋友说他儿子很尊敬我,是我的热心读者,那么,我的经验对他而言会是有用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曾经感叹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经过十余年的磨练,在生活里验证了自己所学所悟所修,也修证了自己的不少的错误和谬见。

真的感谢生活,感谢那个把我叫到北京的恩人,他是我命中的贵人。

我向来把每一个朋友看做贵人,在生活里我得到过很多朋友的帮助,我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尽量帮助能帮助的人。

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始终明白一个道理: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孔子讲解《易经》道理的一句话,我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这句话的重要性,任何时候,刻苦学习,增长修为,就是“藏器”,不急于求成,但机缘一到,会非常果断地去做事,在别人看来是冒险犯难,在我看来正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时机到来了。

这是我经世致用的开始,一旦走上了这条经世致用之路,不管多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这时候会发现,圣贤的智慧,所有的知识都变成了心灵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这时就考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做事中我体会到了孔子讲解《易经》的另外一句话的价值:

“乐天知命故无尤”,乐天,知命,面对任何困难或者打击,不怨天尤人,不尤人,也就是不抱怨任何人,把这些困难看成因缘,看成机会,看成成就自己必不可少的过程,甚至看成上天的眷顾与玉成。

我对朋友说,他儿子缺乏的只是自信和做事的机会,能力在做事中显现、开发、增长,要鼓励他走出书斋,到生活里去。

曾经有一位朋友说,他要在35岁做一番事业,于是就去读书,而没去努力做事,他以读书修行为借口,掩饰了对做事的恐惧,掩饰了对自己缺乏谋生能力的恐惧。

读了几年书,心更不安了。

后来说,他要在40岁时再出来做事。

过了几年,他说自己要在45岁出来做事。

如今他年过不惑,一事无成,变得落魄,在心理上还有障碍。

他有知识,只是没有经世致用的能力;他也有经世致用的理想,理想远大高尚,想济世振民。

可是他一事无成,十年韶光虚度,他看不起在生活里做小事,想一下子就做成大事。

他想的不是一年争几万元养家,想的是找个机会一下子争数千万元数亿元,实际上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机缘。

即便有这样的机缘,他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因为,他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他的知识还仅仅是知识,还没有内化成智慧,内化成能力,内化成一种修养,没有智慧、能力、修养,谈何经世致用以成功?

他也修道,实际上道未修成,生存的压力已经让心灵产生了严重问题。

修道者,到红尘里实践检验你的道行吧,在生活里升华你的道心吧。

这是最好的道路。

有一位修道者,结了婚,有孩子,但没有谋生的本领,外出打工吃不了苦,懒散,家里人盼望他能寄些钱回家,总是不能。

老婆难过,儿女待哺,父亲骂他为何不死去。

他到哪里打工,总是不能踏实工作,还充满修道的幻想,即便打工,经常被骗,或要不回工钱,自己不争气,染上了不该染的恶习,染上了不该染的恶疾。

幻想找个高人给他把病治好,有次打工时不慎把钱包丢了,还发短信给我要我占卜钱包丢在何方,能不能找到。

修道修成这样了,还不如平平常常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也许不知道老子不知道吕洞宾不知道丹法,但他们能通过辛勤的劳动养家,过踏实的一生。

对生活对谋生有压力有恐惧,每个人都如此,如果硬着头皮到生活里来,就会发现,我们把苦难估计高了,苦难没那么恐惧,经常不堪一击,是我们把问题想复杂了,那些困难实际上是纸老虎,只是你没看破而已。

我那位朋友的孩子也研究过毛泽东的生平,对毛泽东的生平、思想、艺术、诗词我也下过功夫。

有一件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故事对我影响很深。

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王阳明的思想,研究心学,想像王阳明筑室阳明洞一样,在山中读书修道,道成再出山安天下。

他把这种思想写信告诉了老师黎锦辉,结果黎师批评了他,劝他到生活里成就事业,而不是在那里空想。

毛泽东打消了住山的念头,直接到生活里来,他在实践中经世致用,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离开生活的磨练与反省、内观与日新其德,就谈不上经世致用。

很多人文社科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教授,谈学问,知识很丰富,论为人处世的能力,论办事的能力,能力极其差,经常把好事办坏。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这样的学者有著作,有知识,就是缺乏能力。

我一位老朋友在某国学研究协会任职,他多次感叹地对我说:

不喜欢用文人来做事,文人做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经常勾心斗角,自己很累,遇见的问题全是这些文人整出来的。

文人要把知识,乃至生平所学圣贤之道变成能力、变成修养、变成经世致用的成就,还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

我这位朋友也是文人,他感叹说:

“自己玩不转这个国学研究机构,想来想去,是自己缺乏智慧与能力,想想古代的管仲、诸葛亮这等人物,玩天下于股掌之间,做出经天纬地的事业,可我连一个国学研究机构都玩不转,这使我重新发现自己的不足,使我重新研究国学,研究经史,发现了自己从未发现的古人的智慧。

朋友讲了多年来的经验,我非常认可,古今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一套经世致用的心法。

比如王阳明、曾国藩,儒生带兵,出入朝廷,处理复杂、棘手的天下问题、人际关系,但他们都能成就历史功业,也能保全自身。

这里面有大智慧,而大智慧来自心灵,来自传承,更来自生活的残酷磨练。

修道者,不要怕。

怕事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怕生活,畏手畏脚,你所学的佛道也会变成障碍。

更不要以修道学佛为借口回避人生的责任与义务,该完成的事情必须完成,结婚、孝养都是我们生来就带着的义务。

如果自己在谋生、在为人处世上遇见问题,在居家生活中遇见了问题,不要回避,要积极解决。

再回避,问题还在那里,一旦积极解决,就会发现:

本来无事。

很多事情是纸老虎乃至幻影,很多事情来自你的恐怖,你恐怖就有事,就生事,你不生恐怖,坦然面对、积极面对,就无事,就能解决诸事,你在面对中、解决中成就自己。

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心法,面对之,解决之,成就之,放下之;但观照,不悔恨;但磨练,不畏缩。

把整个人生当成修炼,把所有遇见的事情都当成修行的关口,如同唐僧过关一样,把所有遇见的事情都看成是加行,看成是成就自己的机会,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就能在生活里修炼,在生活里成就事业,也在生活里找到成就和安心。

修道人之经世致用,内以养家立业,外以济世立功,是非常重要的,但要真正成功,真正济世,真正全身。

不少修道的人在经世致用上出了问题,就拿十多年前的气功热以及近几年的宗教人士的修庙热、传道热看看问题,过去的气功师中不少是修道的人,一些人陷进邪见邪教,惑世乱国;一部分人陷在名利中,一部分人陷在迷信中,成了公安打击的对象,自以为在传道救人,实际上在起惑造业。

这谈不上经世致用;一些宗教人士忙着修庙忙着传法,到头来因为一些事情的揭露身败名裂,也谈不上经世致用;一些老师虽然理法皆通,有修行证量,为人正派,但是,不谙人情世故,很多济世利生的事业做着做着,因为后天人情世故的不练达,照样没有做得更好,甚至有了纰漏,谈不上高明的经世致用。

我读过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传记,他们的经世致用之道、修为值得今人学习。

曾国藩于国家有安邦之功,于家族有耀祖之德,于自身有不朽之业,他的道德文章、圣贤功业足以使他达到“三不朽”,功成名就而保全自身,这在那个复杂的封建王朝需要多么高深的修养和智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