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360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

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政治等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说明战国秦汉时期,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显著下降,这表明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时间不符合“战国秦汉时期”,排除D。

2.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

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答案】C

【解析】

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化,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错误。

3.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

4.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

”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

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联亲等手段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根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C正确,D错误;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政策,和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对地方的关系,排除B。

5.《汉书》载:

“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

”这反映出汉代

A.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

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

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羊致千余头”“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汉代有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反映出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牧业“兴旺发达”,排除A;材料反映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匈奴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不符合“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D错误。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

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可知,明朝商人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不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使商品经济发展发展缺乏动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明朝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排除D。

7.孔子曾说: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也说: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董仲舒也认为: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体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意思是:

谁能够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

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必经的仁义之路?

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认为应该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故C正确;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无法体现“治国之道”,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排除D。

8.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只能反映出对火药材料“硫磺和焰硝”的应用,故A错误;东晋葛洪发明火药,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D错误。

9.“‘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制约

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

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设备、技术、人才、市场条件,说明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故B正确;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外部环境制约,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设备、技术、人才、市场条件入手,即可得出“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的结论。

10.1917年,某报登了一个17岁的“高等女学毕业生”招亲广告:

“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

”这说明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

B.“征婚”已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主要的求偶方式

C.受西方影响,追求个性的婚嫁习俗已趋向简约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17年”“招亲广告”,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平等、民主,促进思想解放,使传统婚俗观念受到冲击,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例,不能体现“征婚”已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主要的求偶方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简约”,排除C;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例,无法体现“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排除D。

11.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

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A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BC;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

1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下,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违背清朝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确保了南方地区的稳定,有效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排除A;“东南互保”协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迅速发展”表述不恰当,排除C;“东南互保”协议使清廷威信扫地,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排除D。

13.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

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苏区农民民族民主意识的提升,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因此D项符合题意。

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项中“开始”说法错误,毛泽东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

A.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

B.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

C.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

D.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说明电视剧客观地反映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故D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故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国民党在相持阶段的抗战,没有共产党抗战的信息,无法体现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排除B;1944年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战略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53年”“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这是一五计划的方针,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没有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也没有优化工业的整体布局,故B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公私合营的步伐,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16.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

材料说明

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

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

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

D.“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可知,大多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和平发展,说明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故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九二共识”,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结合所学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解答。

17.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

”你认为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A.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答案】D

【解析】

“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说明某人从事不胜任的工作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雅典民主政治中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就是材料中例子的明证,故D项正确;A属于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不符合题意;B属于民主范围的狭窄,不符合题意;C属于思想舆论领域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18.《十二铜表法》规定:

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

这种规定

A.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可知,《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限制了平民的权利”,排除A;材料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无法体现“保护平民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案件的具体审判过程和结果,无法体现“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排除C。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分析解答即可。

19.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欧洲内部的竞争

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地圆学说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

20.“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时期的“技术进步”

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

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

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故D正确;AB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不符合“19世纪下半叶”,排除。

【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分析解答。

21.二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说: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

”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出于结束战争的需要

B.援助贫困国家为目的

C.稳定国际货币的需要

D.挽救经济危机为宗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反轴心国家、增强二战胜利的信息,故A正确;材料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目的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故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二战中”可知时间在1939-1945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并结合所学分析解答即可。

22.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备比较表。

这说明

人口(单位:

亿)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

万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单位: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单位:

亿美元)

美国

2.1

1.31

702

116.6

欧共体

2.57

1.07

2100

606.2

苏联

2.5

0.68

215

——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A.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B.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美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的分析,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

材料内容揭示了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在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黄金外汇储备的情况比较,从整体实力上可以看出欧共体已经可以同美国抗衡,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23.《波茨坦公告》宣布:

“欺骗与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

由此看来

A.盟国更加注重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遗毒

B.盟国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

C.对日处置方式与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相似

D.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

【答案】B

【解析】

【详解】“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说明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故B正确;A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很严厉,二战后对日处置不彻底,故“处置方式相似”错误,排除C;根据“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故“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表述错误,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联系所学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惩办的史实分析解答。

24.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随着史学研究成果的推进,十四年抗战更能体现出抗战的全民性,因此替代以前提到的八年抗战,这说明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变化,故D正确;历史评价要依据客观事实,故A正确;历史评价不因为时代需要而改变,故B错误;历史史实是确定不变的,改变的是历史评价,故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