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
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襁褓怒不可恶心无旁骛
B.亵渎骈进强聒不舍殒落
C.灵柩睿智媚上欺下脑羞成怒
D.恪尽职守扶掖枘凿涕泗横流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3.古诗文积累。
(1)须晴日,,。
(2),虫声新透绿窗纱。
(3)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意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语句是:
(6)请写出两句与“秋”有关的诗句
4、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
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
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5.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纪念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红星中学团委准备出一期以“观古今中外数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协助完成任务。
(1)黑板报共有三大板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板块栏目。
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板块:
品读古今名人名言
第二板块:
推介当代风流人物
第三板块:
(2)第一板块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一古代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友情提示:
批注可以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批注:
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
()
批注:
二、阅读理解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本文选自《》,标题是后人加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头抢地耳:
(2)皆布衣之士:
(3)长跪而谢之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三)小议传统教育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成年后成为大家者,数不胜数。
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在此时期读的。
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
待成年后中,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所以有人把记诵比作“学习之舟车”。
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视。
古代读书,更重学养。
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
“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记诵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作者开篇即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
2、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和。
3、第3段画线语句中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4、有人说,私塾是封建文化的产物,不宜提倡;也有人说,私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可以发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民工父亲的“幸福”
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
从猫眼里往外看:
一个陌生人。
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
“你找谁?
”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
“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
“什么事?
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
“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的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
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
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激动地说:
“谢谢!
谢谢!
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
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的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
”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
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警惕地、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
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
做父亲的似乎在尽力显示出一种干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
“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
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你看,这墙上本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砖块、水泥便利,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刻画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
儿子听了,不停地看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很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房,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离别。
忽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热,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略、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
就这一下子,我觉得,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间隔拉近了很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父子俩互相扶持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屋子,城里人住得真舒畅,气质高雅,假如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屋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爱慕和憧憬。
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
不要乱想了。
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写出两点即可)
(1)
(2)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问题。
“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的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像,将第最后一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三、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捐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人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