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4143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docx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第一讲影视艺术的文化品性

一、“追求永恒”与“影视艺术”的诞生

1、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生日: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开始做第一次公开售票公映。

——电影的生日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婴儿的早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电影短片。

2、物理技术的角度历程

(1)17世纪,牛顿发现视觉滞留现象诡盘

(2)1878年,[美]幕布里奇,24幅连拍画面

(3)1891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

(4)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放映机器,并公开商业放映

3、文化心理动因

(1)源动力:

人类超越时间有限性,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

(2)是人对自身能力有限性的一种幻想性超脱——白日梦

(3)是现代人对原始仪式文化的一种浪漫回望

(4)是对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分析与疗教

(5)是“看自己”“看别人”的一种心理满足——窥视欲

《黄土地》蓬勃的生命激情与活力,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

元电影:

希区柯克的《后窗》:

塑造了被“钉”在轮椅上的记者杰克,逼真模仿了观众的视角

4、第七艺术

电影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包括绘画与雕塑)、建筑、舞蹈等六种艺术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艺术殿堂,成为“第七艺术”。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预示着“影像成为自来水笔”的时代到来了。

二、电影的艺术定位

1、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

 

2、艺术感知方式

 

3、艺术存在形态

三、电影艺术的文化品性——影像文化崛起

卢米埃尔兄弟发起影像(类像、事像)的艺术革命

卓别林《城市之光》“看”电影而非“听”电影

1、“文化”的三层次(从硬到软,金字塔型结构)

物质ð精神ð生活

电影冲击着人类的生活、思维、观感方式:

电影利用和满足观众额欲望,制约和影响观众思想

《三峡好人》电影通过它造就的明星,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电影艺术的文化品性

(1)娱乐功能突出,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宠儿

《武林外传》娱乐的本质是明星与大众间的合谋

(2)商业文化与艺术标准的夹缝中求生存

电影涵盖的可观赏元素:

感官愉悦(《真实的谎言》《喋血双雄》—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情感共鸣(《龙猫》天真无邪的童心,美丽宁静的大自然)——哲理思考(《鸟人》追求自由、反对战争)——核心审美(《辛德勒的名单》鉴赏视角多样,审美的、明智的、情感的)

“认识你自己”与“国族认同”的合一,电影史与民族文化形象史和心灵成长史的合一,电影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表象”,是“大众的梦”和“大众情人”

中国电影的美学追求:

重意境而轻叙事、含蕴、空灵,讲求神韵

主题发挥:

重视人伦关系的表现

李安《卧虎藏龙》西方审美情趣与东方美学风格的成功结合

《花木兰》民族文化的交融与阐释

(3)民族文化特性与世界文化共性的平衡

传统美学精神之现代转化:

中国电影的写意性

(4)意识形态策略的运用体现:

社会性与时代性

成功的主流电影能够传达某些特有的国家意识形态神话

《巴顿将军》国家意识形态策略

“讲述神话的时代”与“神话讲述的时代”

如80、90年代的中国现实与宫廷片间有趣的错位关系,成功反映了影视艺术有效地参与了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

《幸福时光》《没事偷着乐》《生死抉择》让观众象征性的进入社会秩序

谢晋《芙蓉镇》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

(5)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思想意蕴、艺术表现、艺术技巧、表演风格的创新

第二讲影视艺术语言的自觉

原始人的诗歌:

“杭育派”

摄像机是自来水笔时代

一、电影艺术的语言要素

摄影机(镜头)、影像、声音、剪辑

1、技术角度

活动照相术à成熟无声片à有声片

《瑞典皇后》葛丽泰·嘉宝

黑白à彩色à三维动画

《艺术家》声音元素在影视艺术中的出现

《僵尸新娘》逐格拍摄动画

《人工智能》高科技的想象

艺术角度:

电影艺术语言的发展与成熟

法:

卢米埃尔兄弟:

活动照相术

法:

梅里爱:

戏剧化电影,乐队指挥的机位

美:

鲍特、格里菲斯:

有意识并熟练使用“蒙太奇”

前苏联:

普多夫金、爱森斯坦:

“蒙太奇”理论化

一个人的乐队

法:

巴赞:

“长镜头”理论

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平行蒙太奇的经典代表

一、摄影机(镜头):

作为人的眼睛——摄影机的运动角度与距离

技术上讲是一个光学部件:

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在物理学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

摄影艺术上讲:

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影机每拍一次所提取的一段连续画面

摄影机的表意修辞功能:

摄影机的位置决定了“看什么”和“怎么看”

电影眼睛派:

狄加·维尔托夫

1、摄影机的运动——制造画面三维度的幻觉

(1)运动镜头:

摄影机的位置和焦距变化而造成画面空间关系和空间内容发生变化

《钢的琴》:

水平运动有意违反常规却由此体现出统一风格

(2)静止镜头:

摄影机的位置和焦距均不改变拍摄下来的镜头和画面,给人以稳定、凝重、均衡、沉闷乃至压抑之感

《悲情城市》侯孝贤中国人的机位东方视点静止镜头的东方意蕴

(3)摄影机运动的分类

A、推:

摄影机镜头向被摄对象推进的运动

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突出强调;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追捕》快速的推镜头

《致命的诱惑》推镜头:

电影的注目礼

B、拉:

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的运动

表现在空间中远离,思想上的突破,孤独感,无能为力感和死亡感作为结论

《摩登时代》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有时会制造喜剧或反讽效果

《乱世佳人》拉升镜头是意义的弥散

C、摇:

摇动摄影机而拍摄成的镜头

介绍环境、表现人物运动、代表人物内心感受

《伊凡的童年》爱情的眩晕

D、移:

摄影机跟随表现主体的运动所作的横向平移或向下移动,类似于鬼视点,易于暴露摄像机的存在

《闪灵》移动摄影造成的鬼视角

E、升:

摄影机上升的运动

F、降:

摄影机下降的运动

(4)摄影机运动的修辞表意功能

A、决定抒情效果:

运动速度的快与慢,运动方式是否流畅、圆润、顺滑(慢镜头是时间对立空间的相对扩大)

《大话西游》摄影机的运动与抒情《有话好好说》手提摄影机的使用

B、表达价值意义:

运动形态的同步与非同步

《音乐之声》歌舞片,与叙事常规,摄影机先在的认同人物或立场

摄影机的角度: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叫做镜头角度

(1)平视:

从人眼的角度拍摄对象,与对象处于平等的关系

(2)仰视:

摄影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视角

(3)俯视:

摄影机高于被拍摄对象的拍摄视角

(4)鸟瞰:

在极高的俯视角度拍摄是俯视的一种

(5)倾斜:

故意不把拍摄对象放在水平位置,是非常规视角

《公民凯恩》仰拍与俯拍的表意功能

《走出非洲》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

《关于莉莉周围的一切》少女情怀青春躁动与非常规角度

(6)摄影机角度的修辞表意功能

传达心理感受、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刻画人物

角度中“上”与“下”的关系:

上比下传达出更有力度,更具正面价值的涵义

《秦颂》上升与下降的表意功能

3、景别:

摄影机与对象的距离:

在影视的拍摄中,由于被摄对象与摄影机的距离不同就会造成画面的景别

(1)远景:

广阔的场面,画面中若有人也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视野开阔,景深悠远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全景:

成年人的全身,取人物全身及其周围环景,诱导观众思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中景:

成年人膝盖以上(小景别,大景象)

(4)近景:

成年人腰以上,近于对人物的衣着、仪表和容貌的肖像描写

(5)特写、大特写:

成年人肩以上的脸部,或被摄主体的细部

(6)景别的表意功能:

小景别,大影像

小景别比大景别表达更正面,更强有力的意义内涵

《公民凯恩》全景镜头的表意作用

(远景交代环境,双人中景交代人物关系,对切镜头特写人物)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英雄、青春、成长、激情、懵懂、阳光、黑色、幽默、乌托邦)英雄的乌托邦

1、英雄——叙事核心

革命风雷激荡,毛主席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A、对美人(哪怕只是视觉上的)占有

B、对束缚的挣脱

C、对成人世界的颠覆和侵犯:

(对尊严的侵犯—爬出教堂的英雄)(镜中的英雄形象)

镜中镇东单、镇西单镇炮局的“英雄”(充斥着英雄梦,却相继被打破)

2、暴力“英雄”——小坏蛋

在马小军眼里,父亲是英雄,刘忆苦、小坏蛋是英雄,毛主席是英雄,而自己也时时刻刻的做着英雄梦,在他人面前逞英雄)

3、性

逞英雄却总是被打破,寄希望于画中人——米兰的拯救,希望得到米兰的肯定,做美人面前的英雄

绝望的时刻——舞曲中米兰优雅起舞,美的让所有人窒息

最动情的呼喊——雨中呼喊彻底透支马小军的勇气

对理想的彻底放弃——强奸米兰不成,英雄梦彻底破灭

优美的起跳与丑陋的坠落,或许这就是生活

叙事的迷宫——交叉小说的范围

宏大的革命叙事与私密的个人(民间)叙事(历史是什么)

●傻子作为更神秘的叙事者、智者(古伦木)

●宏大革命的时代与小孩子的幻想

●卢沟桥青年械斗(代表中国最巨大的疼痛的场所成为孩子争斗的场所)

●老莫餐厅与小坏蛋(中苏交好的见证却成为孩子无聊相聚场所)

●革命话语与民间立场

●政治与禁忌(性是那个时代的禁忌)

●边缘化的革命叙事(马小军姥爷的去世)

阳光灿烂的光彩世界

1、声音:

气壮山河、昂扬激越的革命曲子与优美舒缓的音乐预示着沉睡的爱情的觉醒,这种觉醒伴随着澎湃的激情,是内心情感的强烈波动

2、阳光灿烂的光放处理

阳光总是那么灿烂,我们的少年总是汗流浃背,他们没有寂寞,没有压抑,没有哀怨和孤独

人物用光:

“画中人”米兰,柔和光晕,宛如仙境

色彩变化:

前后比照,童年阳光灿烂的彩色到成人世界的黑白,是一种隐喻,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电影结局成黑白,昔日的古伦木消失了)

故事转换与摄影机的拍摄造成咫尺天涯之感

3、剪辑

向大师库布里克的致敬声音对位的运用:

《国际歌》

4、摄影机(镜头)的运用

“三视线合一”

视线一:

导演视线,导演在床下模仿马小军的视线看米兰

视线二:

马小军视线,马小军通过导演视线在床下看米兰

视线三:

观众视线,观众通过马小军的视线看米兰

可贵的是在本段落中,三个视线是合一的

●用仰角镜头拍米兰的原因

(1)动作夸张摄影机的低角度使米兰动作更加夸张

(2)形体变形:

摄影机的异常角度使米兰腿变得粗壮,这与一个美女形象格格不入

(3)少年看世界:

片面性

●推镜头:

传达人物内心感受

5、镜子意象

镜中世界跟现实世界完全对立,它是非物质的、虚幻的、不可触摸的,然而这个世界又显得那么真实,让你忍不住触摸,尤其当你面对镜子中的“我”的时候

我们的眼睛作为感觉器官,看得见大千世界却唯独看不见自己,而当我们面对镜子时,我们看到了自己。

第三讲影视艺术的影像

一、画面与构图

1、概念

画面:

指出现在银幕上由方型边框框住的瞬间性形象

构图:

影视艺术中指影像的构成(绘画中的构图是指画面的构成),是画面上视觉元素的空间布置,也就是画面中影像之间的关系与组合,即人、景、物的位置关系及形、光、色的配置关系

2、构图的表意功能

(1)造型本身表意,成为情节依托(布景、妆容、环境、建筑等公路片)。

《瘦身男女》《第一滴血》《盗梦空间》

(2)特殊的构图造型对应特殊的情绪氛围:

上下前后左右,创造第三维度幻觉(场面调度)

(3)分与合的关系

二、影视构图的分类

1、风格流派:

绘画派与纪实派

绘画派:

讲究画面的整体布局,主张借鉴绘画构图的原则,追求画面的完整感,视觉感强

纪实派:

强调画面造型的自然、真实、生活化,在运动中捕捉对象

《我的父亲母亲》纯洁的爱情与纯粹极致的影像内容

《秋菊打官司》

2、外部空间布局:

封闭画面与开放画面

封闭画面:

包含完整的视觉形象,具备明确的视觉信息,是一种常规画面

开放画面:

影像缺乏完整性,视觉信息比较暧昧,引导观看者注意画外空间,用“画外画”来传达“话外话”

《花样年华》道具的作用:

费里尼《八部半》人通过窗口观望世界,但世界本身并不为窗口所限

三、色彩与光

1、色彩

(1)1935年,《名利场》第一部彩色影片。

(色彩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与还原)

(2)1964年,意大利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影片(色彩真正成为自觉的审美元素,成为刻画人物和突出影片主题的艺术手段)

(3)色彩功能:

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之外还有造型与写意功能

《红色沙漠》烟囱林立的工厂与现代人内心的孤独焦灼

生理、心理情绪和民族文化传统差异引发不同的色彩反应

《疾走罗拉》(又名《罗拉快跑》)罗拉之外的众人生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

与罗拉有关的鲜艳、刺目的红色贯穿全片

色彩具有表情性:

白:

纯洁、透明、寒冷红:

热烈、温暖、兴奋、愤怒、刺激、危险

蓝:

平静、有力、空虚、阴冷

3、色彩的造型、表意方式

(1)色彩配置

搭配:

比例位置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冷与暖、丰富与单纯等视觉感觉

影像造型与叙事方面的技巧——第五代的惯性

(2)色彩变化(新旧版本《小城之春》)

电影具有在时间中运动和变化的特点,可借助色彩与人情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制造艺术效果

(3)色彩基调

《红高粱》粗犷、奔放、阳刚、壮丽的美学风格

3、光

光是产生画面表现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光的方向:

前置光、侧光、背光、底光、顶光光的质量:

柔光、硬光

光的亮度:

强光、弱光光调:

高、低

第四讲影视艺术的声音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国王》是第一部有声片,声音产生了画面的纵向深度,即画面的三维幻觉,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包括三个部分:

人声、音响、音乐

《有话好好说》声音拓展空间想象

一、人声

1、对白:

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可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大腕》所谓成功人士《一夜风流》好莱坞“疯癫喜剧”的经典

《天下无贼》语言魅力戏仿:

后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段

2、旁白:

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地道战》庄严肃穆的旁白《小城之春》肃穆旁白形成电影的“诗意”,传达出独特情感

3、独白:

画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二、音响

除语言音乐之外的自然界和人为懂得所有声音的效果,包括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声音

科幻片、恐怖片、枪战片

夸张变形的特殊效果: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捶腿声

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群众杂音,作为背景和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被看作音响),机械声响、特殊音响

三、音乐

1、有声源音乐(音响):

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是画内音乐客观音乐或者成为环境音响

2、无声源音乐:

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之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是画外音乐,主观音乐

四、声音元素在影视艺术中的独特作用

1、还原逼真感使观众真正做到“耳聪目明”

2、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

3、表达情思补充、丰富画面造型效果

4、创造空间环境制造完整时空的幻觉,提供时代氛围,产生新的空间意义

5、参与叙述推动情节发展,成为故事演进展开情节的推动力

《疯狂的赛车》声音刻画人物形象,音色、音速、声调都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

《泰坦尼克号》有声源音乐和背景音响的修辞效果,生命在死亡面前的尊严

《毕业生》音乐创造出新时空,幻想梦境和现实通过音乐剪辑融合在一起

精神分析与《情书》

弗洛伊德:

三到四个角色的多幕剧,一个男孩子和他父亲母亲的故事童年记忆或心理创伤

拉康:

漫长的独幕剧,只有一个人物和一个道具——“镜子”

《情书》中多重镜像关系,同时讲述着爱和爱所印证的孤独

 

1、镜像体认

自恋与回声

博子与女藤井树:

在这世界上认出自己的时刻

揽镜自照般相似的容颜体认到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和水中月镜中花般的爱情倒影

借书卡上的素描让女藤井树体认到那段青春时代的爱情

《追忆似水年华》

记忆的埋葬与钩沉

双重丧失在记忆之门打开时的内心恐惧

父亲的死与少年树的离去再度重合在一起

数的死讯再度唤起了父亲骤然辞世的伤痛

爷爷代替了父亲的角色使树重新获得了庇护

2、伤痛与治愈

女藤井树的双重丧失

渡边博子的追悼的工作——拒绝死者已逝,阴阳相隔的事实

情人的信是为了否认他的死亡但同时也为了印证他的死亡

树与渡边博子达成心理上的重合,发现与遗忘使主人公得到了救赎

纯真的伤恋同时也是露骨的自恋

3、青春的残酷物语

看似完满的结局其实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故事,一个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

第五讲影视艺术的剪辑

————蒙太奇与长镜头

一、蒙太奇的概念与发展进程

1、蒙太奇:

影视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即声音与画面(画面本身包括了光与色彩等要素)的组合

《罗拉快跑》由剪辑连缀起来的电影故事,有意颠覆电影的传统叙事技巧

2、发展进程

[法]梅里爱从不同场景拍下的镜头连接起来叙述故事,使电影有了“分解”拍摄和“组合”合成的特征

[美]格里菲斯电影史上自觉使用蒙太奇最早的导演

[前苏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蒙太奇电影学派

《一个国家的诞生》“最后一分钟营救”平等蒙太奇的经典运用

1+1><2

“口”“鸟”àà“鸣”

二十世纪20年代,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库里肖夫效应“蒙太奇地理学”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著名的奥德萨阶梯片段

二、蒙太奇的类别

1、画面间的剪辑

《电影往事》相似蒙太奇结构故事转换时空

《摩登时代》隐喻式蒙太奇:

涌出的“猪”与工厂中受管制的“人”

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利用观影心理制造的蒙太奇

《辛德勒的名单》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2、声音与画面间的剪辑

并不是声音与画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第五元素》音乐对画面既是呼应又是铺陈和渲染

(1)声画同一:

声音与画面表现的节奏。

情绪统一,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2)声音对位:

画面与声音表现的情绪、内容、艺术、形象是相对独立的对比关系,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

《阳光灿烂的日子》澎湃的音乐与青春的爱情

《教父》洗礼与暗杀,声音对位的精彩运用

三、蒙太奇的作用

1、表现特殊的电影时空关系:

压缩和延伸时空,是电影的省略法

2、调整影片节奏:

依据情节变化协调节奏快慢

武打片、警匪片,快节奏,短镜头/言情片、爱情片

《2011太空漫步》

《阳光灿烂的日子》向大师致敬

《天使爱美丽》剪辑中四季与少女的成长

3、营造与传达意义:

造成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艺术效果

《喋血双雄》刺杀场面设计的动静之间镜头剪辑与情节发展的节奏感

《西线无战事》慢节奏剪辑与抒情

《罗拉快跑》镜头剪辑使少女变老妇,时间之于人,特别是女人的意义

《喋血双雄》对比剪辑,传达丰富涵义,在价值失衡之际重申善良、正义与友情

三、长镜头

1、长镜头:

时值较长,30秒以上的镜头

[法]巴赞不满人为的切割和重新编排时空,认为这是对生活本体的不尊重,是导演企图用人工手段强制观念接受导演的意图,主张使用“影深镜头”和“长镜头”àà“纪实版风格

《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电影之父:

罗伯特·弗拉哈迪

长镜头营造纪实风格

可以看作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对拍摄对象进行的场面调度和摄影机运动而实施的画面组合

《阿飞正传》长镜头运用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四百下》长镜头结尾,法国:

新浪潮运动:

主将:

弗朗索瓦·特吕弗

总结

●影视艺术语言四要素:

摄影机、影像、声音、剪辑

●成规的栅栏:

不是局限而是超越的诱惑

●每个镜头,每部影片都是创造性的,崭新的运用

第六讲影视鉴赏与评论写作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一、影视鉴赏的策略

1、做好鉴赏前的准备工作心理知识准备、影视资料收集

2、用心观看,积极思考“看”与“鉴赏”的区别,电影造型性对理性思维的抑制

3、观赏后的品味,深化与第二次看片情节之外更深长的审美思考

二、影视鉴赏的方法

(一)内容的鉴赏:

以欣赏文学和戏剧的方式鉴赏电影

1、鉴赏层次

(1)宏观角度把握社会、时代、民族意蕴

(2)微观角度领悟人的生存、情感、生命蕴涵

(3)影视风格角度洞悉创造者的理念和个性

《一九四二》《肖申克的救赎》张艺谋等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自传民族志”电影

自传民族志追求象征化,造型、定格、反复出现的意象,音乐的强化,色彩的渲染与写意

电影艺术表现的民族美学特征导演表现出的民族特性

Ø表意奇观化的影视造型

Ø适应本民族欣赏习惯和接受心理的色彩

Ø民间小调和民乐的刻意打造

2、借文学视角看电影,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及叙事结构

(1)主题:

作品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

(2)情节:

人物在环境中行动变化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骗中骗》《七宗罪》

(3)人物:

作品中被描写的人,分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沉默的羔羊》《雨人》

(4)环境:

人物行动的地点、场景,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星球大战》《指环王》

文学元素看《红高粱》:

鲜明深刻的主题、传奇淡化的情节、个性张扬的人物形象、符号式的象征环境

3、叙事学

故事母题:

成长母题、爱情母题、对抗母题、复仇母题、寻找母题

对抗——正义与邪恶(反法西斯)、个人与个人《克莱默夫妇》

复仇——生物本能,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不公正、残暴、被侮辱和被伤害,电影复仇正义感的拾回与寄托,自我释放

寻找——《古墓丽影》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

巧妙设置的故事节奏(《小鞋子》)纷繁的结构线索(《美国往事》)

戏剧性模式———经典好莱坞叙述结构(ClassicHollywoodnarrativestructureCHNS)

 

(二)形式的鉴赏:

以“影像”视听方式鉴赏电影

影视艺术是一种时空与视听结合的艺术,为保证其独立的美学风格以“影像”观念取代文学和影戏观念

伯格曼《野草莓》挑战观众欣赏习惯,淡化故事情节,注重梦境、心理的展现

重点放在影像的视听造型和表现上,而不是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展示上

《公民凯恩》

关于金钱、权力、欲望和人性算不上很深刻的故事,但对人物的刻画却非常复杂、生动多线索故事结构,创造性地运用电影艺术技巧

长镜头的景深镜头蒙太奇剪接

白色、庄园、玻璃球和雪橇、重叠的镜像

蒙太奇剪接(对于时间的巧妙设计)

天花板布局、镜头内部的镜头

三、影视艺术的评论写作

是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实践活动,与影视研究不同,更不是作品情节复述

(以“论”为主)\以“评”为主

类型:

消遣性;欣赏性、评判性

(赏析型\评介型\读解型\随感型\批评型\综合型\研究型……)

理论:

符号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历史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一)写作角度

1、思想主题与现实意义评价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可侧重于现实作用

2、观后感联系现实,融进自我

注意:

不能构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紧扣影片,不能脱离影片泛泛而谈

3、人物评论把握个性特点,评论形象意义

4、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根据喜剧、悲剧、正剧等样式特点解析作品艺术风格、审美特性

5、电影特性评论

专业性较强,如反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二)影评写作要求

1、紧扣“电影”与“评论”

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本身)

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

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说理与论证

2、总体把握,西部突破,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社会意义兼顾影片艺术性,评论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

四、影视鉴赏的几种流行理论

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历史主义、精神分析

(一)女性主义

1、男人看/女人被看玛丽莲·梦露

2、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