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141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7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docx

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方案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50万吨/年PVC装置

乙炔系统单元-乙炔发生a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格尔木工程项目部

二O一二年四月

一、工程概况

乙炔系统单位工程的乙炔发生a子单位工序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一层室内有大小设备基础35个,含地坑1个。

占地面积约1520M2。

1、工作范围

乙炔发生a子单位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基础、设备基础、地坑、地下结构防腐及土方回填等工程。

2、道路交通条件

预留规划区和本装置内部已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3、施工水电和临设用地

施工用水、电由施工单位负责从业主提供的水、电接点引至本项目施工范围内。

5、工程特点

本施工工程室内设备基础多、高差不一,必须预先计划好各设备基础、地坑的施工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清净配制基础、设备基础、柱平法等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2006)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50164-2011)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03)

1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1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JGJ52-92)

12.《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JGJ53-92)

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11G101-1)、(11G101-2)、(11G101-3)

1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0.《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2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2-2002)

2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2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9.《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31.《建筑抗震构造图集》(03G329-1)

32.《钢筋混凝土过梁图集》(03G322-3)

33.《预埋件图集》(HG/T21544-200602)

 

三、施工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

2、施工安排

为了使施工有组织、有次序的进行,使工期、质量目标如期实现,我部将加强管理,以周进度计划进行考核。

3、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a、组织图纸自审和会审,编制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按ISO9001标准及我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对特殊工序进行工序能力的评定。

b、认真学习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准备各种所需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质量评定标准,标准图集及各种资料表格。

(2)、物质准备

a、按计划提供施工用料和工程用料,并集中组织材料进场。

b、成品及半成品的加工和采购按工程进度计划要求提前报加工计划,绘制加工件图纸,提前加工。

c、采购员、材料员按施工机具计划表的要求,视工程进展情况组织各类施工机具进场。

提前进行检修,保证完好率,以确保按时进场投入使用。

测量仪器及计量器具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配,并检查是否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合格证有效期内使用。

(3)、施工人员准备

施工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配,确保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对劳务人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和持证上岗制度。

配备的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和司机等特殊工种全部持有相关的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4)、施工现场准备

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测绘,对生产、生活临时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绘制厂内施工总平面图报甲方审批后施工,并尽快完善临时设施。

四、施工部署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a、认真熟悉图纸,提出图纸问题并交由设计、建设、监理共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计算工程量并进行工料分析,提出材料计划。

b、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c、根据总体控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条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2)现场准备

a、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的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场,新进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应技能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b、组织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并及时检修,保证不影响施工进度。

c、工程用材料按计划进入现场,并按规定进行合理堆放、保管。

(3)总体安排

结构施工由下往上,建筑施工由上往下;在搭架同时进行模板钢筋制作工作,电气及给排水采暖预埋工作与结构施工同步进行;合理安排各工种在平面、空间交叉作业,适时组织穿插施工和小流水作业;天气晴好立足于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夜间作业。

2、劳动力、机具计划

(1)劳动力动员计划见下表

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数

备注

1

木工

15

配模、支模、拆模

2

钢筋工

15

钢筋制作、绑扎

3

混凝土工兼普工

15

混凝土浇灌、养护、回填土、搬运等

4

泥工

5

砌筑、抹灰

5

架子工

4

脚手架搭设、拆除

6

电工

1

生产、生活用电维护

7

铆工

1

钢构件制安

8

焊工

1

钢构件、预埋件焊接

9

起重工

1

起重作业

10

油漆工

1

涂料、油漆及防腐作业

11

机操工

2

操作机械设备

12

防腐工

8

基础结构防腐施工

合计

69

(2)主要施工机具动员计划见下表。

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计划表额定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额定功率

(kw)

生产能力

1

全站仪

R-202

1

2

水准仪

DSC232

1

3

塔吊

QTZ40A

1

4

装载机

ZL40

1

127

铲斗容量2m3

5

振动打夯机

HC-70

2

3

冲击力8KN

6

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

ZN50

2

8.5

7

平板式振动器

ZF15

1

1.5

8

钢筋切断机

GJ5-40

1

5.5

9

对焊机

UN-150

1

10

钢筋弯曲机

GJ7-40

1

2.8

11

型材切割机

CGL130

1

1.5

12

钢筋调直机

TQ4-14

1

5

13

木工机械

JN151

1

10

14

电渣压力焊

YJH-40

1

15

交流电焊机

BX-500

1

7.5

16

直流电焊机

ZX-1000

1

12

17

电钻

Ø12

2

注:

以上机具在进场后相关方进行安全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防腐工程用具见本方案防腐工程

3、施工程序

4、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1

5、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表2

五、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测量

施工现场配备全站仪1台,自动调平水平仪1台及其它测量用具,确保施工测量及测量成果的精确性。

施工放线前,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标高、轴线和细部尺寸认真核对,要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

(1)基础定位放线

依据总平面图提供的控制坐标点、基础间距,进行基础的定位放线,放出主要控制轴线,再放出各基础的位置。

本工程独立基础、设备基础多,必须严格按照总平面图及各子单位工程基础施工图进行定位放线,确保各基础间相互位置准确。

放出各基础位置后,主要轴线引至基础外作固定标记。

定位放线及标高确定必须经业主、监理签证认可,并作定位放线资料存档。

(2)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设置

a、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建立

在现场建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要轴线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外固定。

并做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要轴线桩位的保护工作。

平面控制网中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纵横轴线,必须引测至建筑物外作固定保护,要求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b、竖向测量

①竖向测量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及线坠外控投测,轴线控制点引测到楼面后,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扫出各条控制轴线并复核有无误差。

复核无误后再分划各开间尺寸,轴线必须用墨线弹出,并标上红油漆,便于柱、墙放线。

②竖向轴线测量时,采取逐条竖向轴线向上投测,各层均应由初始轴线向上投测,要求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20mm。

c、标高设置

建筑物的标高根据已知高程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固定,并在建筑物上设置标高控制基线,地下室标高由基坑四角往下引测,楼层标高由外墙或电梯井往上引测。

(3)水平、竖向误差控制

高程、轴线传递时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不能把误差累积传递,产生的误差应最大限度地在本层调整消化,保证结构垂直及水平偏差不超规范。

(4)沉降观测

a、沉降观测水准点的设置

在施工现场建筑物外埋设不少于3个水准基点,水准基点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设置。

水准点做法如下图:

b、沉降观测点设置

沉降观测点个数、观测点位置按设计要求,观测点做法详见下图:

 

c、观测要求

①沉降观测点设置完毕,即进行首次观测,以作为今后观测的基础数值。

②上部结构每完工一层观测一次。

③结构施工完至竣工验收,根据施工进度每一至三个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时,应将全部沉降观测结果整理好,作为竣工验收资料存档。

④当沉降观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⑤竣工验收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验收使用一年后可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⑥因沉降观测时间较长,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做到四定: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观测。

2、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由甲方委托其他施工单位施工。

(2)土方回填

a、基坑回填前,应确保基础防腐工作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并对土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办理隐蔽验收签字手续后方可进行,必须清除填方基底的积水和杂物,用砂夹石(配合比待定)分层夯实回填。

b、承台周围回填必须从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回填,并注意基础防腐层的保护,全面分层夯填逐层压实,每层回填虚铺厚度为300mm,夯打至少三遍,采用打夯机夯实。

c、回填时必须严格控制好回填材料的的含水率,含水率宜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回填料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检验,下一层填料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回填土的铺填。

d、施工中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如受水浸泡应把上层稀料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模板工程

(1)模板配备

基础模板采用木模板(木工多层板δ=18mm)与背衬木方(50mm×100mm)拼装支设,部分圆形设备基础可采用竹胶板或组合钢模板,木楞或,48钢管配合使用,支承采用内外,48×2m钢管(根据各子项基础及设备基础高度选用钢管长度),根据各基础情况可用A10@不大于500×500(水平×竖直)对拉螺杆配合加固,具体间距根据各单体尺寸设置。

施工前应做好模板尺寸加工,旧的模板需清理干净表面的灰渣,要求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

其加工制作见下图所示:

(2)模板安装

模板的安装及支撑必须保证结构各部分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基础模板采用木工板或组合钢模板拼装而成,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安装示意图如下: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两模板之间拼接缝隙

≤2.0

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

≤2.0

模板板面平整度

≤5.0(用2m长平尺检查)

模板板面的长度尺寸

±5

模板对角线长度差值

≤7.0(≤对角线长度的1/1000)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

螺栓

(1)中心线位置

2

(2)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截面内部尺寸

+100

(3)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时必须待砼强度等级达到规范规定的拆除时间方准拆除。

a、侧模拆除必须在砼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坏,方准拆除。

b、底模拆除

①当基础部分如有梁板构件,其跨度大于8m存在支设底模时,砼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方准拆除。

②当基础部分如有梁板构件,其跨度小于或等于8m存在支设底模时,砼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准拆除,主梁拆模时应从中间向两端拆除。

c、模板拆除时,不准锤击对拉螺栓,应将支撑件和连接件逐渐拆卸,模板应逐块拆卸传递,拆除时不得损坏模板和砼。

d、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e、拆下的模板应堆放整齐。

(4)模板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a、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截面尺寸不准,砼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

防止办法是,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根据柱截面大小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和拉杆。

b、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

防止办法是:

梁板模板通过设计决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支柱的尺寸及间距。

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浇砼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坚实的楼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c、设备基础上预埋盒支撑一定要牢固,避免浇混凝土过程中移位。

(5)模板工程的安全措施

a、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以免掉落伤人。

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或空中滑落。

b、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施工,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稍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c、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严禁从高处掷下,操作人员作业时要有可靠立足点。

d、混凝土达规定强度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更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

拆除区域用绳子和红白旗作警戒线,暂停人员过往,且设专人指挥,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堆放并及时用运送。

e、模板堆放须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米。

f、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拉头板等钉牢。

拆模间歇时,应将己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

g、基础边上的模板至少放置于距基础边缘不小于1m以内。

h、在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应用36V低压电源。

 

4、钢筋工程

(1)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2)材质要求

a、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并由试验人员分批按规定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b、工程所采用的钢筋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c、钢筋的外观检查包括直径、标牌、外形、长度、弯曲、裂痕、锈蚀等项目,如现有异常现象时应拒绝使用。

d、钢筋试验的力学性能中,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四项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e、钢筋加工前应对所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验,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

钢筋制作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冷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f、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钢筋作不大于90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g、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

②、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钢筋加工

a、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在现场安排钢筋制作专门场地。

b、钢筋加工前应由工长交底,所有钢筋料单由工长审核,下料前由工长交底、试下料并确定下料方法。

加工过中配料单要与配料牌统一编号,注明长度、直径,使用区段部位以免混用。

c、钢筋的代换要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经设计单位认可。

钢筋制作质量是绑扎施工前提,所以钢筋加工在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不能有裂缝。

d、组装钢筋骨架前要熟悉图纸,并应按图纸和钢筋配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逐号进行加工。

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约要求相符。

并应按图纸按装顺序和步骤对号组装防止漏筋。

e、现场的光圆钢筋必须使用钢筋调直切断机调直后方可使用,不许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

f、现场使用的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g、钢筋由专职钢筋放样工程师依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统一放样。

h、钢筋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手工绑扎安装加工方式。

i、钢筋接头按设计要求设置,竖向(柱子)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水平钢筋(地梁、筏板、框架梁)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接头位置按规范要求错开。

j、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k、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4)钢筋绑扎安装

a、钢筋场内运输以人工运至操作部位后绑扎,钢筋在制作前要认真看清图纸设计意图。

钢筋骨架绑扎中的搭接绑扣不应松动和脱扣,为了增加成型后钢筋骨架的整体性,可以在骨架的适当位置用电弧焊点固定。

b、基础、地梁钢筋应弹线或画线绑扎,柱子插筋宜先搭架再绑扎钢筋,柱子插筋固定方法:

插筋下部与基础钢筋绑扎固定,上部用井安钢管固定

c、底板钢筋安装绑扎

底板下部下层钢筋网四周三格交点全部绑扎,中间的隔空绑扎;上层钢筋网所有交叉点全部绑扎。

下层钢筋的保护层用相应厚度的花岗岩垫块支垫。

上部钢筋网及暗梁钢筋绑扎好后,在暗梁间的网格内设置钢筋网支架。

保证上部钢筋下沉变形,位置准确。

底板上下两层钢筋网间用Φ20钢筋焊成马櫈作为钢筋支架;钢筋支架按间距1000mm成梅花形布置。

支架为了防渗水,马櫈下部弯出200mm,其做法详见底板钢筋支架大样图。

d、钢筋绑扎后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网眼尺寸

±20

绑扎钢筋骨架

±10

宽、高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壳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偏差

±3.0

(5)钢筋施工控制要点

a、钢筋骨架组装必须按设计几何尺寸控制形体尺寸。

配筋下料和制作、加工尺寸必须准确。

钢筋组装前按照图纸中标注的尺寸检查配筋尺寸、放置的位置,不准确的必须调正直至准确为止,组装要牢固,严禁有松动和变形现象。

b、钢筋骨架制作,加工必须按图纸配筋下料,使每号钢筋尺寸与外形准确,组装应牢固、准确、整体性好。

钢筋骨架歪斜、扭曲、变形时,应及时进行校正,然后绑扎扣牢。

适当增加十字绑扣,为增强抵抗变形能力,应增设斜向拉结钢筋和增加点焊,提高钢筋骨架的强度和整体性。

c、柱头处甩出的外伸钢筋要采取利用模板和箍筋固定措施,防止外伸钢筋错位变形。

为防止箍筋弯曲变形,必要时应在骨架上增设构造筋。

其直径一般采用10mm为宜,并应用与箍筋同直径的钢筋拉筋将构造钢筋联系起来,以增强骨架的整体性。

拉筋的设置可每隔3~5个箍筋设置一个。

d、钢筋的配制应合理地进行组合,确保接头错开,控制同一区段内接头数,在接头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e、箍筋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组装时应严格控制间距尺寸,开口应错开,绑扎在牢固,严禁有松动和位移现象。

f、悬臂杆件中的弯起钢筋应严格按结构受力方向安装,保证结构受力筋位置的准确性,安装须牢固。

为了防止受拉区钢筋的位移,必要时应增设钢筋支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检查,发现错误马上调整,消除隐患,防止发生事故。

(6)钢筋焊(连)接措施

a、水平钢筋闪光对焊(本工程地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接头)

①、连续闪光焊的工艺过程:

施焊前,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

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段。

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②、钢筋在焊接中为获得良好的对焊接头,应合理选择焊接参数,焊接参数如下:

1)调伸长度:

调伸长度的选择与钢筋品种和直径有关,应使接头能均匀加热,并使钢筋顶段时不致发生旁弯。

调伸长度取值:

HPB300级钢筋为0.75-1.25d,HRB335、HRB400级钢筋为1.0-1.5d,直径小的钢筋取大值。

2)闪光留量与闪光速度:

闪光留量的选择,应使闪光过程结束时钢筋端部的热量均匀,并达到足够的温度。

闪光留量取值:

连续闪光焊为两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另加8mm;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后约1mm/s,终止时达到1.5-2mm/s。

3)预热留量与预热频率:

钢筋预热程度应使接头充分加热,以扩大接头处加热范围,减省温度梯度。

4)顶锻留量,顶锻速度和顶锻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