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861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docx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参考如下图:

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且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现代人类

3.小明正在探究我国古代在黄河流域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现象,你能告诉他这种办法是(  )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4.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

5.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四至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7.农民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史实发生在哪个时期()

A.西周B.秦朝C.楚汉战争D.西汉

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9.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10.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AB.BC.CD.D

11.古人曾说:

“夫孝,德之本也”。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3.言子,名偃,字子游,江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

言偃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

言子能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主要得益于()

A.政府推荐B.考试选拔C.太学创办D.私学兴起

14.近年,台湾各党派首脑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都参拜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黄帝陵山环水绕风景优美

D.黄帝炎帝发明了农耕和历法

1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16.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7.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他参观的是

A.元谋人博物馆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半坡人博物馆D.河姆波遗址博物馆

18.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

A.土地私有B.确立县制

C.鼓励生产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刘邦、项羽

20.“三家分晋”指的是晋国被_、_、_三家瓜分

A.韩、赵、魏

B.楚、魏、齐

C.韩、赵、齐

D.韩、赵、燕

21.如图为轩辕故里,传说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这些传说有可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蚩尤

B.黄帝

C.尧

D.舜

22.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汉高祖陵

23.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

①修骊山陵

②统一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统一货币

⑤修建长城

⑥强征赋税

⑦严刑苛法

⑧开拓交通

A.①②③④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⑦⑧

24.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毛公鼎

25.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它的建立者是谁?

这一政治制度被人们称为什么?

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个学派的思想?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3)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从秦朝的兴衰历史中,你有什么感悟?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请回答:

(1)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

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28.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哪部著作里?

(2)图二中人物的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开创了哪一学派?

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谁继承和发展?

(思想的实践运用)

材料二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3)韩非是哪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9.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1)据材料一,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其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用一根骨针缝衣服”说明已经掌握了钻孔的技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掌握钻孔技术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他们懂得缝制衣服,具有审美的意识。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没有掌握钻孔技术;现代人类不是原始人,故选C。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推举方式是禅让制,体现了民主思想,故D符合题意。

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分封制是周朝的一种制度,启创立了世袭制,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答案选C。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疆域范围可知是这个王朝是秦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是中央皇帝之下的官员,地方上有郡守和县令,就应该知道这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故选A。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自西汉司马迁所作《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一句话。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根据题干材料“洞庭郡”的文字记载,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所以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与郡县制无关,排除,故选A。

10.A

解析:

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晚期。

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秦王扫六合”是解题的关键。

首先学生要会世纪和年代换算。

年代的百位数+1,得到的就是世纪数。

如公元3世纪,就是2百多少年;四位数的年代,连同千位一起计算,得到结果就是世纪数。

如1949年就是20世纪。

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可知是公元前3世纪。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夫孝,德之本也”大意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注重道德教育,故B符合题意。

A主张无为而治;C主张“兼爱”“非攻”;D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的“鱼嘴”“飞沙堰”可判断此水利工程为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在成都西北,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分为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

分水堤的前端像鱼嘴,后人称为都江鱼嘴。

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在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斜垒飞沙堰。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下边文物图片“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可知,小明参观的是半坡人博物馆,C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他们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都是周口店,但他们过群居生活,不会建造房屋,排除B;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是黑陶,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排除D。

故选C。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一条内容直接打击了秦国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D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法令,遭到了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与土地私有无关,A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法令,遭到了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与确立县制无关,B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法令,遭到了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与鼓励生产无关,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额创造文字,伶伦剩作音律,求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因此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该去黄帝陵,所以A项正确;大禹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者、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汉高祖是汉朝开国皇帝,大禹、秦始皇、汉高祖都不是人文初祖,因此排除B、C、D三项。

故选A。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速亡。

因此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①③⑤⑥⑦⑧;选项D符合题意;②统一文字、④统一货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项符合题意;四羊方尊和利簋、毛公鼎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其中以皇帝制为核心,其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图示揭示了这一特点,皇帝高高在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二、综合题

26.

(1)秦始皇(或嬴政)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

(4)①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②要以人为本,③要施行仁政,④要建立和

解析:

(1)秦始皇(或嬴政)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

(4)①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②要以人为本,③要施行仁政,④要建立和谐社会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的图二、图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图三是统一货币。

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图二是统一文字。

(3)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采取的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4)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统治者要从政以德,执政为民,要以人为本;要施行仁政,要建立和谐社会,要制定政策符合国情,要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

27.

(1)孔子

(2)儒家;“仁”和“礼”

(3)首创私学

(4)有教无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2)依据所学可知

解析:

(1)孔子

(2)儒家;“仁”和“礼”

(3)首创私学

(4)有教无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2)依据所学可知,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

(3)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首创私学。

(4)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

28.

(1)老子;矛盾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道德经》

(2)儒家;“仁”和“礼”;孟子

(3)法家;韩非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图一人物是老子,题

解析:

(1)老子;矛盾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道德经》

(2)儒家;“仁”和“礼”;孟子

(3)法家;韩非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图一人物是老子,题干中祸福相依,相互转化的观点是老子矛盾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老子学说集中在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中。

(2)材料中图二人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治国思想上推崇西周的礼制,主张以德治国。

所以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其中孟子提出“仁政”思想是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3)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源自于他的治国主张,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加强法制,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这些思想主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因此受到重用。

29.

(1)分封制。

春秋争霸。

消极影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铁农具和

解析:

(1)分封制。

春秋争霸。

消极影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依据图二可知反映了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诸侯争霸的消极影响是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是积极影响包括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等。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铁制农具”和图四“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当时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活跃。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由此得出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30.

(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都江堰;李冰。

(2)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

(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都江堰;李冰。

(2)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西安

(4)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按顺序任写两个才得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经学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学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根据图三可知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2)根据材料“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3)根据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

(4)材料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之后夏商周处于奴隶社会,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