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589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docx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

宁晋县教师招聘说课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高中说课题目

(四)生物(人教版)

1、第一册§3.1新陈代谢与酶

2、第一册§3.3光合作用

3、第一册§3.5植物的矿质营养

4、第一册§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5、第一册§5.1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6、第一册§5.2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7、第二册§6.1基因的表达

8、第二册§6.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第二册§8.3生态系统的结构

10、第二册§8.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说课题目

1、光合作用

2、细胞呼吸

3、植物的矿质营养

4、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5、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6、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基因的表达

9、胰岛素和糖尿病

10、根对水分的吸收

三、评分标准:

顺序号:

课题:

面试项目

评价

项目

评价要求

得分

 

 

 

 

80分

 

 

 

 

15分

①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能说清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及任务, 能正确理解教材的地位作用。

②教学目标明确全面,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对达到目标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合理、清晰。

③确定的重、难点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确定重、难点的依据分析处理得当。

 

 

 

20分

①选择教法恰当,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②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③能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学科特点、教育教学及心理学原理,合理分析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有创新。

④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创新,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协调结合。

 

15分

①能从学情出发,选定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教法服务于学法;体现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新知。

③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正确,学生能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

程序

20分

①教学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各环节安排周密,连贯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②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合理。

③教学有特色,能充分体现教法、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④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科学合理。

 

教师

基本

10分

 ①说课整个环节设计体现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②教态自然大方、亲切。

语言简练、流畅、准确,普通话规范,趣味性强,具感染力。

 

20分

10分

知识准确,切合实际,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观点鲜明,体现新理念。

 

 

5分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感情真挚,应变能力强。

 

5分

普通话规范,仪表端庄,态度自然、大方。

 

合计

 

 

评委签字:

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过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三节的内容。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命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它是本学段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则为学生提供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及作用

3)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教师讲授、总结归纳与比较法相结合

2)训练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养成勇于质疑合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二.说教法

1.教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

笔记本、书

2.教学方法及手段:

提问法、自读课本、观察法、讲授法

3.重难点突破: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通过自读课本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大致建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再辅以教师的讲授点拨,细化知识结构,突破思维误区和难点。

4.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

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

第二课时: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

第三课时: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自读课本回答教师提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二)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1)复习绪论中提到的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粮食不足,能源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2)提问:

解决粮食问题,就要提高粮食的产量,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生答:

促进光合作用)

3)板书:

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和研究的呢?

引入正题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普里斯特利实验

①观看多媒体或动画视频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植物可更新空气

2)萨克斯实验

①观看多媒体或动画视频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

3)恩格尔曼实验

①观看多媒体或动画视频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鲁宾和卡门实验

①观看多媒体或动画视频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3.课堂小结,推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4.为下一小节做铺垫:

光合作用利用了光能,是通过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的,那么叶绿体中有哪些色素呢,我们通过下节课进行讲解。

5.布置作业,预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6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课程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指出,光合作用利用了光能,是通过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的,那么叶绿体中有哪些色素呢,那么我们就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验证。

2.

2)问:

能不能从该式看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生答:

不能)

3)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4)演示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动画,得出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新课进行

1)光反应

①观察光合作用课件

②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照课件自读课本光反应的相应内容

③师生以课件为载体共同完成光反应过程学习

④总结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暗反应[同光反应]

3)幻灯片出示光反应、暗反应比较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表

3.课堂小结

1)总结光合作用实质

2)拓展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并分析各条件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有何影响

4.练习

幻灯片出示选择填空,由学生完成

5.作业布置

完成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表

6.板书设计

细胞呼吸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上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八节的内容.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的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

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

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

1、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2、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本文地址: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

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1.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3、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

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

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巩固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

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

第八节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提问: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基本概念。

提问:

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出示课件:

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

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

WYRJ.COM,屋檐人家 本文地址: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

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

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请三位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讨论:

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

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提问:

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

(回答:

酒味。

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

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

提出要求:

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

提出问题:

讨论并分析

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我们学习完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阅读:

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巩固练习:

展示:

知识目标检验小结:

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出课后探究课题

展示:

课后探究课题:

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

(如:

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

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

②加的酒药是什么?

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

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

等等问题)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效果预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新陈代谢一章中的重点内容。

介绍了动物新陈代谢方面的重要知识,为我们了解动物新陈代谢的代谢的的物质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而使我们在学习了植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对生物的新陈代谢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节内容与初中所学的消化系统知识,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紧密联系;需要第一章糖类、脂质的知识作基础;与第二章节中的线粒体的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高三生物选修《血糖的调节》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糖类代谢过程

识记脂类代谢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效果,使学生学会理顺知识脉络和学会前后知识联系来进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糖类、脂类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生物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联系自身及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糖类、脂质的代谢过程

2.难点:

糖类、脂质的代谢过程,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复杂变化,学生由于化学知识不够丰富,有一定难度。

3.疑点:

肝糖元、肌糖元在糖类代谢中重要作用。

4.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听讲解,师生共同分析图表,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训练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1、讲授法:

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加之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较深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节的知识内容适于讲授为主。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本节知识。

2、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3、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学习,共同学习有关的知识。

三、说学法

糖类、脂质的代谢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相关的生化知识(物质的变化)理解困难,引导学生联系各种亲身体验及熟知的事例(如常言道:

民以食为天,来理解动物新陈代谢的特点;又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来理解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主要利用是用于氧化分解供能;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等现象;人吃内脏过多,易患心血管疾病;人通过加大每天运动量,可达到减肥的目的等),充分理解我们摄入的糖类、脂肪进入细胞后的变化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师教学流程设计:

多媒体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站在旁边人的图片,引出动物新陈代谢的不同点。

多媒体显示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引出三大有机物代谢。

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主要场所。

多媒体显示糖类代谢的过程,依据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的主要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多余,还有多余葡萄糖的变化层次,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糖类代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糖元储存备用(肝糖元)与供能用(肌糖元),故肝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而肌糖元则是储存在肌肉中的能源物质,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能量。

过渡:

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什么?

储能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引出脂类代谢

脂质代谢的教学设计,通过举例如肥肉,板油等学生熟知知识,来理解甘油、脂肪酸进入人体细胞后的主要利用是再度合成的脂肪,在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

其次通过人通过加大每天运动量,可达到减肥的目的,来理解也可在肝脏、肌肉等处再度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直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通过分析,冬眠的动物、鸟类迁徙时的变化,来理解甘油、脂肪酸第三个变化为右转变成糖元.引导学生逐一掌握脂质代谢。

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分析,食脂类物质过多,加上脂类代谢出现障碍,使血脂升高,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胆结石等心血管疾病,多媒体显示血管粥样硬化图片,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保健意识。

2、学生学习流程设计:

通过多媒体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站在旁边人的图片,思考并分析出动物新陈代谢与植物的不同点.

通过观察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了解动物的物质代谢必须经过消化、吸收,最终主要在细胞中完成代谢的变化。

通过多媒体显示糖类代谢的三个层次变化,对糖类代谢达到理解并掌握。

通过多媒体显示脂质代谢的三个层次变化,对脂质代谢达到理解并掌握。

联系生活分析,食脂类物质过多,动得又少,人易肥胖外,还使血脂升高,通过观看动脉粥样硬化图片,对此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了解对身体的影响,掌握一定保健知识。

3、练习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

最后回顾本节知识重点。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二、脂类代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1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和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细胞学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

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方法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很好材料。

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尝试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把知识的传递过程优化为科学的探究过程,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节内容既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其实在八年级一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已经学过有关基因和DNA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关于遗传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学生的课外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