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2875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docx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项目

某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建设条件分析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某县、某县二县境内黄河和西久公路包围圈区域及某县某镇(图1),东起某县某镇,西至某县某镇,南抵某县某乡,北与黄河某库区相邻,地理坐标东经xx、北纬xx,包括12个乡镇(某县某镇、某镇、某乡、某乡、某乡和某乡;某县某乡、某镇、某镇、某乡和某乡;某县某镇)和两个国营农牧企业(某省某草业开发公司和某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土地总面积约148km2(表1-1)。

二、自然资源概况

1.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四季气候不明显,仅有“寒季”与“暖季”之分,五至九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92%,雨热同季。

年日照时数为2550~2885小时,年气温-3.7℃~6.1℃,年平均降水量422.7mm,无绝对无霜期,无霜期一般在37~86天。

牧草生长期在100~180天之间。

2.土地资源概况

项目区共有天然草地面积10678.61平方公里,占全示范区土地总面积的71.76%,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9739.51平方公里(表1-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1.21%。

全示范区共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四个草场类,四个草场亚类、八个草场组,二十四个草场型,草地植被盖度30%~95%,类型间差异较大。

天然草场有40科125属230种植物,天然药材约有134种,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秦艽、羌活、贝母、杜鹃等,其中冬虫夏草年采集量2-4吨,党参、大黄、秦艽80吨以上。

人工草地面积325.1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654.86平方公里,耕地440.07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52.81平方公里(表1-2)。

表1-2饲草基地建设区土地资源概况(2006年度)

3.水资源

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量46.57亿立方米,自产径流总量8.13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为5.1亿立方米。

人均资源占有量约10000立方米,局部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

除地表水资源外,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可满足农、林、牧发展用水的基本需要。

4.土壤

土壤类型繁多,共有9个土壤类型,22个亚类,在9个土类中,高山草甸土面积最大,依此为山地草甸类、栗钙土和黑钙土,土壤pH值一般在8左右。

三、社会经济状况

1.某县

某县共辖6个乡镇(纯牧业乡3个)一场、73个村(牧业村35个)、181个生产合作社。

共有农牧户9210户(牧业户4863户),人口53928人(牧业人口32893人),劳力25749人。

全县农牧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25986.98万元,其中牧业产值14102.28万元,占农牧业产值的54.27%。

2006年共产各类草食仔畜42.30万头(只),育活各类仔畜40.52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5.79%,仔畜繁活率81.45%,成畜死亡率1.13%。

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41.23%、41.48%、37.19%。

牛羊肉产量6935吨、毛产量992.92吨、绒产量72.62吨、奶类5644吨。

目前存栏各类牲畜95.31万头(只),其中生产母畜50.22万头(只),母畜比例52.69%。

县城距省城某245公里,交通、通讯方便,宁果公路横穿示范区,一般干线公路110公里,县乡公路200公里,乡村公路385公里,90%的村可通汽车,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畜产品的输出和各种生产资料的输入创造了条件。

乡镇通电话,省内外直拨,通讯方便有利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实施和监督检查。

2.某县

某县共辖5个乡镇(牧业乡4个)、73个村(牧业村51个)、181个生产合作社。

共有农牧户8320户(牧业户4340户),人口51264人,劳力20439人。

全县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6347.63万元,其中牧业产值3770.34万元,占农牧业产值的59.4%。

牲畜存栏86.67万头只(匹),其中:

牛14.55万头,绵羊58.82万只,山羊12.56万只,马0.74万匹。

某县城,距省城某280公里,交通、通讯方便,宁果公路横穿示范区内某县乡镇,一般干线公路22公里,县乡公路196公里,乡村公路452公里,5个乡镇均通班车,50%的村可通汽车,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畜产品的输出和各种生产资料的输入创造了条件。

乡镇通电话,可向省内外直拨,通讯方便,有利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实施和监督检查。

3.某县

某县是一个畜牧业大县,牲畜存栏近百万,其中某镇的牧畜存栏就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多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牛马数量已经不多,养羊业处于绝对地位,其中绵羊存栏26万只。

畜牧业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本县畜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挑战。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本县始终坚持以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主题的工作思路,以发展高效畜牧业为突破口,调整畜种结构为主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点,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然而本县畜牧业仍处于抵消状态,尚未形成科学、高效、优质畜牧业,多年来“四配套”工程的建设,使草地畜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藏系绵羊品种的退化让牧民群众忧虑,迫切要求有新的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县农牧局和某畜牧兽医站经过多次的调查分析,计划在某镇白龙村进行欧拉羊的引进与杂交繁育技术推广试验。

 某县草原辽阔,草场资源丰富,草场面积为101.0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2.9%,其中可利用草场为93.7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92.6%,是某县畜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截止2004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数达88.7万头(只),仔畜繁活率达62.3%,成畜死亡率降到3.1%,母畜比例56%,牲畜总增率35.2%,出栏率35.2%,商品率30.1%,牧业总产值4972.0万元,占全县经济的61.9%,牧民人均收入达1546.7元,已建成围栏草场25.87万公顷,占冬春承包草场面积的61.4%;牲畜暖棚560座,计6048平方米;实现牧民定居5218户,定居率达94%,累计完成草地施肥100公顷,区播牧草2000万公顷,草原灭鼠23.8万公顷,治虫5.36万公顷。

但是,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加上对畜牧业生产上的投资有限,致使畜牧业发展不稳定,生产效益低。

4.某县

某县是一个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

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1814万亩,六十年代初为全国拥有百万牲畜大县之一,是某省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

年产肉类9000余吨,牛羊皮30余万张,牛羊绒200余吨。

现有国土面积为17252.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49万人。

全县总耕地19.24万亩。

全县常年有水的河流,沟道195条,总流量为23.0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大于0.15立方米/秒。

县境内有大型水利枢纽某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

县内温泉均集中于恰卜恰河下游,已探明水温高于23℃的有12处,最高的水温为43℃。

现已开发某镇境内的麻尼磨合北山湾热水游泳娱乐项目。

境内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全年日照时数达2670.4~3036小时,平均日照率达60%~69%,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65.5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

环湖地区风能资源县有较大开发价值,年平均风速3.5米/秒,储量550千瓦小时/平方米,可利用储量540~680千瓦小时/平方米。

 境内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鄂拉山区,某南山和哇洪山等地,主要有马鹿、麝、猞猁、高山雪鸡等,其中高山雪鸡被国家列为三类保护动物;中草药植物繁多,共有224种,资源量约为58117.42万吨,主要有羌活、大黄、甘草、麻黄、秦艽、雪莲等。

    某县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淳朴,草原景色优美。

有“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之称的文成公主进藏途经的巍巍日月山,有高原之称的某湖,湖内有鸟岛,还有三块石,二郎尖、海心山等岛屿,湖滨建有藏族风情特色的151账房宾馆。

此外,还有雄伟壮观的某水电站以及某库区人工湖,区沟地下温泉,委曲沟度假村等旅游景点。

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49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693元。

某县地处某湖之南,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存栏各类牲畜约160万头(只),每年出栏50万头(只)牛羊;这里距省城某142公里,109国道、214国道穿越全县境内;东以日月山与省东部农业区为界,是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区位优势为某县发展畜产品特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5.饲草基地建区

整个饲草基地建设核心区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703元,以某省某草业开发公司和某省牧草良种繁殖场职工人均收入较高,超过了9000元,其它各乡镇均低于3100元;母畜比例超过50%;示范区财政总收入为2881.11万元,除了两个国营农牧企业超过700万元外,其它各乡镇均低于200万元;GDP共计61899.72万元;2005-2006年示范区大牲畜存栏数均达到30万头只,羊存栏数达到176万头只,平均非繁殖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超过了50%和40%(表1-3)。

表1-3饲草基地建设区社会经济概况(2005-2006年度)

第二节有利条件

1.草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草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生产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国家鼓励和扶持草产品工业的发展。

某省饲料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利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为契机,建设现代化的饲草饲料加工企业,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饲草饲料产品对支撑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政府非常重视草产业的发展

某和某县是以牧业为主的县,为了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立草为业,畜牧强县,发展草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方针,将发展草产业作为全县发展经济的重点产业,并已将草产业的开发列入到某和某县“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中。

3.草产品加工开发工作已具有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的退耕还林草使全县的人工草地面积逐年增加,牧草连年丰收,特别是推广种植的无芒雀麦长势喜人,产草量高,适时收割后的青干草其粗蛋白质含量高,为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某县积极探索草产品加工及开发的新路子,在某、某和某三个牧业乡(镇)对人工草地进行了收割青干草、打捆、捆裹青贮等初级加工,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建设全省最大的草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群众收割加工牧草积极性高

通过近几年小面积收割退耕地牧草进行牛羊育肥、舍饲圈养、冬春补饲等,退耕地牧草在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显着的作用,群众充分认识到人工草场的优越性,看到了人工草场发挥的功效,懂得了种草养畜的重要性。

另外随着退耕补助年限的逐步到期,群众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到只有通过对人工草地进行科学建设和合理利用,才能确保退耕地人工草场发挥永续的效益,对建设和利用退耕地草地的积极性很高。

5.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某和某县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昼夜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适宜无芒雀麦、老芒麦、披碱草、箭舌豌豆及燕麦等优良牧草生长,能获得高产。

据测定某县播种的无芒雀麦每亩产青干草量最高可达800公斤以上,种植地区大气、土壤、水资源环境无污染,符合绿色饲料生产的要求,可确保草产品质量安全。

6.牧草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实验区共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92743.14公顷,人工草地面积23695.03公顷(表4)。

某县共实施退耕还林草28.3万亩,其中,10万亩为无芒雀麦优良人工草地,10万亩披碱草人工地和8.3万亩林草间作地。

此外某县每年还种植燕麦等一年生饲草7万亩左右,年产鲜草总量达5亿公斤。

某省某草业开发公司共实施退耕还林草22万亩、某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有13.5万亩;另外,某省油菜种植面积约19万公顷,油菜籽年产量约24万吨,菜籽饼产量14万吨,为优质的蛋白质及能量饲料,但其中60%销往省外,由此配制适应与不同家畜的育肥饲料潜力巨大。

这为生产饲草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建立饲草基地创造了条件(表1-4)。

表1-4核心示范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概况

7.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和设备基础

牧业乡(镇)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齐全,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多年来,作为省科研院所进行成果转化的试验基地,完成了青干草打捆、鲜草捆裹青贮和一年生人工草地牧草品种优化组合及栽培技术推广等科研项目。

8.草产品市场广阔

经测算,某县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56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100万个羊单位,超载44万个羊单位,某县超载35万个羊单位,两县共超载79万个羊单位。

2006年某县和某县分别计划育肥出售牛羊25万头只和80万头只,平均育肥期按50天计,需饲草8.2万吨,而某草业加工的草产品最大产量仅为3万吨。

9.交通便利,便于运输、销售

某县交通便利,距省会某市250公里,西久公路途经本县,交通便利,县内各乡均通车、通电和电话,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草产品运输销售,是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辐射性强,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节不利条件

1.资金短缺成为草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草产业发展壮大缺少省、州项目支撑、资金扶持。

某县财政拮据,金融部门贷款金额有限,无法拿出足够资金对草产业进行扶持,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草产品收割、加工的设备奇缺,全县用于收割牧草的农机十分有限,在牧草收割期无法同时开展收割工作,因错过适宜的牧草收割期造成的牧草营养品质下降也十分严重。

每年因不能收割利用的牧草损失严重,近一半的退耕地牧草无法及时收割和开发利用,造成牧草资源的极大浪费。

2.草产品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更加开放,联系日益紧密,竞争更加剧烈。

草产品加工规模小、层次低,缺乏产品精深加工的设备、技术,草产品加工数量有限,还没有真正培养出“拳头”产品,未能形成品牌,而示范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一批强有力的市场主体,现有产业、企业在低起点上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弱。

3.草地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缺乏科技支撑,人工牧草种植中科技含量太低,生产管理粗放,施肥、除杂草等牧草增产技术未能得到应用,优质牧草产量低而不稳,草地生产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4.退耕还林(草)草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退耕地牧草生长情况的调查中得出,林草间作地中长势良好,能够收割利用的面积占20%左右;长势一般、能收割利用的占65%;杂草丛生、完全不能利用的占15%。

还草地中长势良好能收割利用的面积达85%。

另外,先期建成的退耕地已进入高产期,但由于长期没有有效的利用和缺乏必要的改良措施,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优质牧草的生长,部分退耕地牧草正面临逐步退化的境地。

而大部分长势较好,优质牧草群落已形成的地块,因未进行收割利用,大量枯草陈积,既增加火灾隐患,又影响翌年牧草的返青,加快了草场退化速度,这为某县草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5.龙头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不强

已组建的两个龙头企业虽然生产出了一定数量的产品,但也存在资金短缺、设备过少、经营规模小等问题,还不能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牧民群众生产加工的草产品科技水平有限。

6.科技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某县的退耕还林草地主要分布在牧业三乡镇,但三乡镇牧民群众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农牧民群众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草产品加工生产技术有一定困难,对草产业规模化有一定影响。

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非常短缺。

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和运用体系建设滞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这些都给示范区加快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章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产品市场状况

一、草产业发展的基础

某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畜牧业是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

自2000年以来,某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机遇,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截止2005年退耕还林草面积28.3万亩,可利用牧草面积14.6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牧草种植面积14.5万亩,披碱草面积51009亩,主要分布区域为:

某28278亩,某11094亩,某6559亩,某2485亩,茫拉893亩,某1700亩。

优质牧草无芒雀麦种植基地94084亩,可亩产鲜草800公斤,主要分布在某镇42285亩,某乡30323亩,某12075亩,茫拉8551亩,某850亩。

另外,全县每年种植一年生牧草面积5万亩,年可产青干草5000万公斤。

某县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狠抓草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传统观念,走“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子,明确草业经济是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

全县除某乡、某乡仅有少量退耕地以外,某镇、唐干乡、谷芒乡和某乡均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7.49万亩,种草面积2.59万亩,退耕还林(草)面积8万亩,每年产农作物秸杆2247多万公斤,青干草1554多万公斤,退耕地打草2000万公斤左右,以上饲草可以年舍饲养畜13.24万羊单位。

二、草产业市场发育现状及科技水平

某县2005年全县舍饲半舍饲示范户为1300户,牲畜24万头(只),共需贮草4320万公斤,其中某镇400户,牲畜7.5万头(只),需贮草1350万公斤;某乡400户,牲畜8万头(只),需贮草1440万公斤;某乡500户,牲畜8.5万头(只),需贮草1530万公斤,并且要以每年120户1200头(只)的速度递增,所以市场需求量很大,全县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某县草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农区一些小型的饲料加工作坊,仅仅限于对部分秸杆的粉碎和饲草料的简单混合,对牧草的加工调制也仅限于青干草的晒制,且由于加工技术有限,致使牧草营养成分在调制过程中大量丢失,生产的青干草存在口感差、营养低的问题。

目前,通过某大学的部分专家教授组成的科技入户队伍在某县某镇等示范点开展牧草的种植收获及加工收贮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工作,有望提高某县群众草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三、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某县草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主要有某省兴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企业组建于2004年7月,由某县与丁香粮油集团共同出资,2004年在某县收割牧草并进行青贮、打捆等初级加工和草颗粒的精深加工,生产的草产品有干方草捆、干圆草捆、青贮料、微贮包裹、草粉、草颗粒等。

2005年某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省牧科院组建了某青态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00万元,购置牧草收割加工机械3套12台(件),收割青干草2.1万亩,生产加工青干草草捆14万个280万公斤,并按每亩草地30元的标准,向农牧民群众支付牧草收购费60万元,受益牧户1212户,户均达500元左右,人均增收60元。

同时,全县农牧户通过租赁机械等方式,收割牧草16.28万亩1917万公斤,按每公斤0.3元销售,收入达575.1万元,除去成本255.6万元,纯收入达319.5万元,人均增收57元。

2006年某县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以壮大草产业发展基地和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草业产业化进程,对过去两年草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收割农机缺乏和草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及时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并确定了草产业发展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全县农机力量,对退耕地牧草应收尽收,加工优质牧草无芒雀麦,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拓宽草产品外销市场,扩大销售量,提高草产品经济效益。

同时,大力挖掘本地牧草销售市场潜力,积极扶持和培育牛羊育肥户,扩大草产品内销市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另外,2006年某县依托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在某乡、某镇选定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自愿参加的农机大户7户,落实资金161万元,购置牧草收割加工机械28台套,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操作维修等培训,使农机户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术,为广大退耕地农牧户提供农机收割服务,预计年内农机大户户均可完成牧草收割任务6000亩。

第二节市场前景分析与需求量预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牧草产品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

我国主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粒。

从国内市场来看,对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业等。

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60%,猪饲料中可占10%~15%,鸡饲料中可占3%~5%。

依据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万~5800万吨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约650万~800万吨。

当前,日、韩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省是全球主要的草产品进口国和地区,年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我国距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近,具有地域优势;据相关专家预测,近5~10年内国际草产品市场将供不应求。

现阶段,我国每年有7000万吨左右的工业饲料需要优质草粉的添加,同时,随着全国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也以每年7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产品“三高一低”的高营养价值这一突出优点非常适于饲料生产添加。

从周边地区市场来看,某省全省草产品年需求量达10万吨左右,而且随着退牧还草、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等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和现代化集约型畜牧业的发展,对草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显然,草产品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地区间生产的不平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苜蓿草产品的市场前景好,在国际、国内均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某省的土地资源广阔,生产高产优质牧草有良好的条件,随着草业产业的发展,某省出现了一批以草产品生产、加工为主要产业的企业,主要生产无芒雀麦、披碱草等禾本科草捆、草粉、草颗粒产品,除供应省内外,还远销江苏、浙江、韩国等地。

国际、国内对牧草产品的大量需求,为该地区草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节产品竟争能力分析与市场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某国草原法》、《西部天然植被恢复建设规划》的要求,草原严重超载,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

由于过去草原开垦发展农业及超载过牧等原因,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为保护生态平衡和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势在必行。

根据建设区所属各乡镇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现有的可利用草地面积上靠放牧饲养家畜只会更进一步加速草原退化,必须充分利用示范区丰富的牧草资源,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紧紧抓住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建设饲草料生产基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牧草加工设施逐步改善

随着草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以草产品生产、加工为主要产业的企业,随之牧草加工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如某省某丰润草畜有限责任公司,立足草产业和畜牧业,已购进大中型生产加工设备和牧草机械共70台,草捆加工机械17台,搂草机械7台,二次加压高密度打捆机械3台,青贮加工设备14台,天拖804动力、754动力10台,占地面积3.33公顷的生产场区,年产3万吨草块、草颗粒、草粉,加工生产流水线设备1条,草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年加工牧草3万吨的生产能力;某省丁香集团新禾工贸公司与某县草原站联合,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良好机遇,投资经营草产业。

现逐步建立起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组织形式的产业链,现有美国产约翰迪尔收割、打捆设备2套,具有年生产5万-10万吨草产品的能力。

二、草产品市场逐步形成

牧草产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