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523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遗传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遗传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遗传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遗传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课后习题.docx

《遗传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课后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课后习题.docx

遗传课后习题

答案不全,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见谅!

^o^曲径通幽敬上

第一章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

(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第三章

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

1/4光颖;

(3)毛颖×光颖,后代1/2毛颖:

1/2光颖。

(1)PP×PP或者PP×Pp

(2)Pp×Pp(3)Pp×pp

2.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

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各为多少?

(1)AA×aa

(2)AA×Aa(3)Aa×Aa(4)Aa×aa(5)aa×aa

杂交组合AA×aaAA×AaAa×AaAa×aaaa×aa

F1基因型全AaAA,AaAAAaaaAaaaaa

F1表现型无芒无芒无芒无芒有芒无芒有芒有芒

出现无芒机会113/41/20

出现有芒机会001/41/21

3.小麦有稃基因H为显性,裸粒基因h为隐性。

现以纯合的有稃品种(HH)与纯合的裸粒品种(hh)杂交,写出其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其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怎样?

F1基因型:

Hh;表现型:

有稃

F2基因型HH:

Hh:

hh=1:

2:

1;表现型有稃:

裸粒=3:

1

4.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

白花(413株)

PP×pp→Pp→3P_:

1pp

6.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

R–r和T–t是独立遗传的。

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

(1)亲本的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

(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1)TTrr×ttRR2)TTRR×ttrr3)TtRr×ttRr4)ttRr×Ttrr

杂交组合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亲本表型

厚红

薄紫

厚紫

薄红

厚紫

薄紫

薄紫

厚红

配子

Tr

tR

TR

tr

1TR:

1Tr:

1tR:

1tr

1tr:

1tR

1tR:

1tr

1Tr:

1tr

F1基因型

TtRr

TtRr

1TtRR:

2TtRr:

1Ttrr:

1ttRR:

2ttRr:

1ttrr

1Ttrr:

1TtRr:

1ttRr:

1ttrr

F1表型

厚壳紫色

厚壳紫色

3厚紫:

1厚红:

3薄紫:

1薄红

1厚红:

1厚紫:

1薄紫:

1薄红

7.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

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子一代(F1)群体内有:

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

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杂交子代结果,红果:

黄果为3:

1,说明亲本的控制果色的基因均为杂合型,为Yy;多室与二室的比例为1:

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型,另一亲本为纯合隐性,即分别为Mm和mm,故这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和Yymm。

8.下表是不同小麦品种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型的比例,试写出各个亲本的基因型。

(利用11题信息:

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Pprr×pprr;PpRr×pprr;PpRr×ppRr;ppRr×ppRr

9.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稃(B)对白稃(b)为显性。

现有甲品种为白稃,但具有刺芒;而乙品种为光芒,但为黑稃。

怎样获得白稃、光芒的新品种?

如果两品种都是纯合体:

bbRR×BBrr→BbRr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种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BbRrBbrr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BbRrbbRr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都是杂合体bbRr×Bbrr→BbRrbbRrBbrrbbrr直接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10.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这三对基因之间也没有互作。

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

(1)PPRRAa×ppRraa

(2)pprrAa×PpRraa(3)PpRRAa×PpRrAa(4)Pprraa×ppRrAa

(1)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_Aa);毛颖抗锈有芒(PpR_aa)

(2)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_);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3)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毛颖抗锈有芒(P_R_aa);

光颖抗锈有芒(ppR_aa);光颖抗锈无芒(ppR_A_)

(4)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a);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

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

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11.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13.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圆形→595椭圆形

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不完全显性

15.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

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

(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

根据

(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

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

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6.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

(1)一条染色体;

(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

(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第四章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

即:

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大;反之,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小。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

(1)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

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

交换值是多少?

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F1表现为带壳散穗;Ft后代不符合1:

1:

1:

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

R(n-l)=(18+20)/(18+20+201+203)=8.6%;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

3.在杂合体

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8种:

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6.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

试求杂合体AaBbCc可能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b,c为相引组时:

93ABC:

93Abc:

7ABc:

7AbC:

93aBC:

93abc:

7aBc:

7abC

b,c为相斥组时:

7ABC:

7Abc:

93ABc:

93AbC:

7aBC:

7abc:

93aBc:

93abC

7.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

如果F1与丛生、光滑、白色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重组率。

葡、多、有6%丛、多、有19%

葡、多、白19%丛、多、白6%

葡、光、有6%丛、光、有19%

葡、光、白19%丛、光、白6%

(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

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8.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

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出如下交换值:

基因

交换值

a,c

40%

a,d

25%

b,d

5%

b,c

10%

试描绘出这四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

a-----------d--—b------c

25510

10.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在让长翅红眼的杂合体与残翅白眼纯合体交配,所产生的基因型如何?

VgvgXWXw×vgvgXwY→VgvgXWXwVgvgXwXwvgvgXWXwvgvgXwXw

VgvgXWYVgvgXwYvgvgXWYvgvgXwY

VgvgXWY×vgvgXwXw→VgvgXwYvgvgXwYVgvgXWXwvgvgXWXw

第五章

5.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答:

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因为现存的生物都是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都已经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状态。

如果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原有的协调关系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于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就会被打乱,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极端的会导致死亡。

8.何为芽变?

在生产实践上有什么价值?

  答: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

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即为芽变。

  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它既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又可从中选出优良新品种,是选育品种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全世界有一半苹果产量来自于芽变,如品种:

元帅、红星、新红星、首红、超首红。

9.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与突变性状表现有什么关系?

  答:

有性繁殖植物:

性细胞发生显性突变,则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如果是隐性突变,后代自交也可以得到纯合的突变体。

体细胞发生显性突变,则以嵌合体形式存在;体细胞发生隐性突变,不能立即表现,如要使它表现则需要把隐性突变体进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植物:

体细胞显性突变后,形成嵌合体,用嵌合体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得到表现各种变异的嵌合体,也可能得到同质突变体;发生隐性突变则无法通过无性繁殖使之得到表现。

  自花授粉植物:

一般自花授粉植物突变频率低,遗传上较稳定,但是突变后容易表现,容易被检出。

  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突变频率相对较高,但是突变后不容易被检出。

因为显性突变成杂合状态存在,隐性突变大多被显性基因遮盖而不表现,只要在自交时基因型纯合,才能表现。

第六章

2.某植株是隐性aa纯合体,如果用显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F1中,有两株表现型为aa。

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

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缺失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造成假显性,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缺失环或断裂融合桥循环来来验证。

第二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与亲本回交看后代的分离情况来得以解释。

3.某玉米植株是第九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

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

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因为有缺失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与正常带c基因的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成为完整的染色体。

3.某玉米植株是第九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

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

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因为有缺失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与正常带c基因的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成为完整的染色体。

6.某生物有三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

ABCDEFGHIJ;ABCHGFIDEJ;ABCHGFEDIJ。

试论述这三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如果把第一种定为原种,那么第二种是DEFGH倒位形成,第三种又是由于第二种的EDI倒位形成。

第10章

6.在接合实验中,Hfr菌株应带有一个敏感的位点(如aziS或strS),这样,在发生接合后可用选择性培养基消除Hfr供体。

试问这个位点距离Hfr染色体的转移起点(O)应该远还是近,为什么?

答:

应该远。

因为接合过程中,Hfr基因向F-中的转移是在F因子的原点引导下进行的,离原点越近的基因,在受体中最先发生重组,而且重组频率最高,越远则越后重组而且重组频率越低。

如果选择性基因离原点太近,那么选择的时候在消除Hfr供体的同时也杀死了定量的重组体。

7.对两对基因的噬菌体杂交所测定的重组频率如下:

a-b+×a+b-3.0%

a-c+×a+c-2.0%

b-c+×b+c-1.5%

试问:

(1)a、b、c三个突变在连锁图上的次序如何?

为什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

(2)假定三因子杂交,ab+c×a+bc+,你预期哪两种类型的重组体频率最低?

(3)计算从

(2)所假定的三因子杂交中出现的各种重组类型的频率。

解:

噬菌体杂交能够在寄主中形成完整的二倍染色体,可以完全配对,所以噬菌体杂交中的基因重组与高等生物的遗传重组的分析方法完全相同。

本题相当于三个两点测验结果。

(1)3个相互连锁的基因a,b,c,重组频率越高,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比较它们两两重组频率可知:

a与b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c则是位于ab之间。

由于两点测验忽略了双交换,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

(2)ab+c×a+bc+是三点测验,双交换型重组型的频率最低,由于c位于ab之间,所以ab+c+和a+bc应该最少。

(3)首先对照两点测验结果推算双交换值:

对于acb+×a+c+b产生的6种重组型为:

单交换I

单交换II

双交换

ac+b

acb

ac+b+

a+cb+

a+c+b+

a+cb

当对ac进行两点测验时:

则ac+b,a+cb+,ac+b+,a+cb都是重组类型,所以两点测验与三点测验的结果相同;

同样对cb进行两点测验时:

acb、a+c+b+、ac+b+、a+cb都是重组类型,与两点测验与三点测验的结果相同;

对ab进行两点测验时:

只包括了ac+b、a+cb+、acb、a+c+b+四种重组类型,而双交换ac+b+和a+cb却不是重组型。

已知ac重组值=2.0%,cb重组值=1.5%,根据三点测验,ab之间的重组值应该=2.0%+1.5%=3.5%,它与两点测验所得非3.0%相差两个双交换值,即2×双交换值=0.5%

双交换值为0.25%。

然后,计算各种重组类型的频率:

双交换型:

ac+b+=a+cb=0.25%2=0.125%

单交换I型:

ac+b=a+cb+=(2%-0.25%)2=0.875%

单交换II型:

acb=a+c+b+=(1.5%-0.25)2=0.625%

8.噬菌体三基因杂交产生以下种类和数目的后代:

+++235pqr270

pq+62p++7

+q+40p+r48

+qr4++r60

共:

726

试问:

(1)这一杂交中亲本噬菌体的基因型是什么?

(2)基因次序如何?

(3)基因之间的图距如何?

解:

这是一个三点测验的分析题,正如上题指出:

可以完全按照高等植物的三点测验分析方法进行:

由于噬菌体是单倍体,所以单倍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及其比例相当于高等生物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1)杂交后代个体最多的基因型分别是+++(235)和pqr(270)所以亲本的噬菌体基因型分别是+++和pqr。

(2)(3):

三点测验:

首先,确定基因之间的顺序:

将双交换型个体:

+qr和p++与亲本型比较可知p位于qr之间。

其次,求交换值:

13.6418.32

最后,做连锁图:

qpr

9.供体菌株为Hfrarg-leu+aziSstrS,受体菌株F-arg+leu-aziRstrS。

为了检出和收集重组体F-arg+leu+aziR,应用下列哪一种培养基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其他的培养基不可以?

(1)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

(2)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和亮氨酸

(3)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

(4)在选择培养基中不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加链霉素

(5)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和叠氮化钠

解:

用排除法。

(1)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

不可以,因为供体受体都有strS基因,培养基加入链霉素,供体、受体、重组体都被杀死。

(2)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和亮氨酸:

不可以,加入亮氨酸检出的重组体中既有arg+leu+aziR也有arg+leu-aziR

(3)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

可以

(4)在选择培养基中不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加链霉素:

不可以,理由同

(1)

(5)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和叠氮化钠:

不可以理由同

(1)

10.大肠杆菌三个Hfr菌株利用中断交配技术,分别与营养缺陷型F-菌株交配,获得下表结果:

试利用上述资料建立一个大肠杆菌染色体图,包括以分钟表示的图距。

并标出各Hfr菌株F因子的插入位点及转移方向。

解:

首先,根据表格做出各个Hfr菌株的直线连锁图:

9272411417

O

HfrP4X:

lacgalhisargxyliluthr

114178927

O

HfrKL98:

argxyliluthrlacgalhis

892724114

OHfrRa-2

thrlacgalhisargxylilu

(直线代表染色体,数字代表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单位:

分钟)

然后,整合直线连锁图做环形连锁图:

从直线连锁图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Hfr菌株接合做图,所得到的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是一致的。

从HfrP4X和HfrP4Kl98两个菌系的做图结果即可得知这7个基因是环形连锁的,而且可以得知lac和thr之间的距离为8。

HfrRa-2的做图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

因此,该细菌的染色体全长=9+27+24+11+4+17+8=100分钟。

根据基因之间的距离可以整合得到如下环状连锁图。

最后,标出F因子的插入位点和转移方向:

起始点用箭头表示,箭头前即是终点用竖线表示

箭头旁边标上Hfr菌株号。

12.大肠杆菌中三个位点ara、leu和ilvH是在1/2分钟的图距内,为了确定三者之间的正确顺序及图距,用转导噬菌体P1侵染原养型菌株ara+le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