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522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文光

  今年月日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去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省委常委会对会议的召开作了专门研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会议文件进行了认真讨论。

在今天的会上,学忠书记、中伟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我们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估价成绩,正确把握形势

  去年,是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显著的一年。

省委、省政府坚持“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农村工作总体思路,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良好态势。

全省粮食增产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以上,增收绝对额创了历史新高。

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全年有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既是政策调动、市场拉动、产业化带动、科技促动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更是各级各部门工作推动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狠抓惠农政策措施到位,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省上出台了对个民族县停征农牧业税、增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严格土地管理等政策措施。

确定在至月不召开大型会议,全面开展农村政策督查活动。

省、市、县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向农民宣讲中央号文件精神,督促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粮食直补资金及时兑现,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实到户,失地无业农民绝大多数得到妥善安置,新增投入对农田水利“户办工程”和农民工培训给予了补贴。

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对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围绕培育龙头企业,重新评审认定了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财政投入亿多元资金扶持企业发展。

召开了龙头企业经验交流会,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

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年人均增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元。

围绕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连续三次致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对专合组织的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开展了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培训工作。

召开了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推广成功的典型。

围绕搞活农产品营销,延伸开通了跨区域的“绿色通道”。

  第三,坚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着力抓好粮食生产。

各地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了一批重点地区和产粮大县,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五良”配套,促进了实用技术在大面积上的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带动效应。

小麦、玉米、红苕等作物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

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

加快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经济”,生猪产业的外向型比重不断提高。

全年生猪出栏突破万头,外销占到了,出口量和货值增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

水产品产量达万吨、产值亿元,增长。

三是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

全省优质品种推广率达以上。

仅粮食系统发展的优质、专用粮油就达万亩。

果品、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一些地方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带。

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生机活力。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农村城镇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进展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

加强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机制、新举措,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有所提高。

全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公里,机耕面积万亩。

建设基本农田万亩,新增有效灌面万亩,新增节水灌面万亩,整治病险水库座,整修民族地区小微型电站座千瓦。

解决了万人和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搞好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

全年共完成森林管护亿亩,营造天保工程公益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草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

新增沼气综合利用农户万户,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开发再上台阶。

省上安排培训资金万元,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并联动实施“劳务扶贫工程”、“阳光培训工程”。

全年培训农民工万人次,落实劳务协作洽淡会的订单协议,扩大了输出规模。

加强以劳动仲裁、司法援助为主的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

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万人;劳务收入达到亿元,增加亿元。

  第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

探索改革乡镇机构,调减“两工”负担,严格落实“公示制”。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强和提高了服务农村的能力。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制定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为今年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试点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试点。

清理整顿报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减轻了基层和农民负担。

  总的来看,去年我省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四川农业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统一,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更加坚定不移,推进“三农”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由于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到位,农民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

实践表明,省委、省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是低层次、低水平上的较快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与东部省区的差距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是农民继续增收难度较大。

宏观调控的综合效应在今年会进一步显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将直接影响农民务工收入的增加。

价格拉动收入增长的作用会明显减弱。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建立。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增长,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四是长期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是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反映,有的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遵照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综合考虑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粮食增产万吨以上。

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三个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粮食安全。

着力于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措施进一步落实,有效经验进一步推广。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全面建小康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必须在培育带动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延伸产业链条等环节上下大力气,实现重点突破。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

要在提升龙头企业的产品档次、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带动能力等方面再上台阶;在扶持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大型龙头企业。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发挥职能作用,找准着力方位,积极为龙头企业在原料供给、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在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上予以大力支持。

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将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财政贴息,以发挥更大效应;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

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多样化的利益联结形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后续效益。

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一次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树立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支持农民的理念,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舆论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三民”、“四自”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搞好技术和销售服务的同时,开展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扩展服务领域,在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培训,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支持发展农产品销售。

积极培育营销大户、经纪人、行业协会等多元流通主体,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

继续延伸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跨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展农产品市场半径。

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

加强“四川农经网”信息网络建设,整合信息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搭建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

年内举办一次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并组织县乡干部参观学习,促进我省农产品上台阶、上档次。

版权所有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这些年我省已经迈出了较大步伐,要在坚持市场导向、龙头企业带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继续推进。

  要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努力做到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品质结构继续调优,单产水平继续提高,总产量稳步增加。

认真实施“川粮优化”工程,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继续实施“”增粮工程、“三百”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搞好科技培训与示范,实行“五良”配套,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

继续对各级政府实行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骨干产业来抓。

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积极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向质量、由自给自足向扩大外销、由分户生产向适度规模、基地化方向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优质畜产品总量。

今年生猪、肉牛、肉羊、禽兔的良种面要提高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

我省水产业潜力巨大,要稳定水库、优化池塘,拓展湖泊、开发江河,大力发展稻鱼轮作,积极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和水产业效益。

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群和产业带,不断壮大特色农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我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搞活农村服务业。

  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虽然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它与“三农”天然的内在联系没有变,对县域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没有变。

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创业和就业,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引导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乡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约效应,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要积极抓好农村劳务开发。

继续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定向培训,定向输出。

把培训与打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劳务品牌。

把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和外派劳务培训结合起来,扩展培训网络。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以省、市投入为主导,县投入为重点,建立长效的政府公共培训投入体制;以农民工投入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补贴,建立技能培训的市场运行机制。

实现培训万人次的目标。

年内召开劳务培训成果交流比赛大会。

不断拓展国内外劳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劳务组织化、集团化输出力度。

认真做好近几年几次劳务洽谈会协议、订单的追踪衔接落实工作,巩固和扩大成果。

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民工维权救助快速反应机制,坚决纠正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增强维权救助效率。

把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城乡统筹,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着眼于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各项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农业的惠农政策。

要认真落实全面停征农业税的政策。

同时要研究停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任务,并妥善处理好农业税历年尾欠等相关问题。

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

适度增加并严格执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确保公示到户、落实到人。

抓好良种补贴和先进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试点工作。

版权所有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尊重和保障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减少和防止土地承包纠纷。

完善土地流转办法。

允许和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依法保护、妥善协调土地承包方和受让方的权益,坚决杜绝违背农民意愿、用行政手段推行土地转包和租赁经营的做法。

鼓励业主以农户土地入股或安置农民就业等多种形式从事农业开发。

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控制征地规模,搞好征地补偿,妥善安置就业。

对失地农民要按国家政策规定实行公开补偿,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要按照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减少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进行。

要调整合并乡镇机构,优化乡镇布局,精减机构和人员。

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要加强,经营性职能面向市场放开搞活,要实行综合办站,规范县级部门延伸、派驻乡镇机构。

乡镇机构改革要与调整优化村社布局,精减村社干部结合。

在转变政府职能、由县级财政统筹预算收支的基础上,县上合理确定乡级组织的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乡级组织不得通过自收自支,自设机构、自聘人员;改革乡级组织用人制度,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妥善安置分流落聘人员,真正使乡级组织改革做到既“消肿”又“高效”。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需要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今年取消农村劳动力的“两工”负担后,各地不能以任何借口要农民再承担“两工”义务。

“一事一议”必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只能用于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不能新增农民负担。

实行“一事一议”的地方,每年每个劳动力筹劳不超过个工,其中筹资部分不超过元。

巩固清理整顿报刊成果,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基层征订相关报刊。

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性收费。

合理确定水费收取标准,强化管理。

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坚持公示制度。

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检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坚决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继续坚持粮食购销放开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

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优化粮食储备布局。

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开展公平竞争。

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

  切实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

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各地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搞好增资扩股,调整产权结构,扩大股本规模,广泛吸收城乡居民、企业法人等入股,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

加强改革期间的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资金运用的监测管理。

进一步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方式,加大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积极解决农村专业大户、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

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适当放宽农户小额信贷的抵押、担保等政策。

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

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试点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组建互助性保险组织,救助农村弱势群体,并在税费、保费补贴上给予优惠。

  促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社区援助、国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重视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纯农户的社会保险。

总结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做好预防保健,特别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构建支撑体系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必须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也必须夯实能力建设这个基础。

当前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构建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要积极拓展支农资金渠道。

努力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使我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今年,省财政新增支农支出预算万元。

市、县财政也要增加支农投入。

依法加大农业部门基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扩大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渠道。

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提高到。

要整合现有农业专项资金。

建立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

积极探索对农业项目和农业资金进行整合的办法措施,集中财力确保重点项目投入。

加强对农业投入的绩效评估与监控,及时、全面掌握全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动态和使用效果。

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

探索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的方式,通过有限的政府投入,激活民间资金,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

要严格区分随意增加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探索改革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产权形式,实现多渠道投入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社会力量、农民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工程”常抓不懈,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行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增大民间资金投入。

努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增强其对农业的“支撑力”。

  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严格土地管理,保护好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切实做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

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土改造,实施好“沃土工程”。

要集中力量抓好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确保通水能力。

加快病险水库整治,抓紧实施产粮大县和中小型水库万亩以下渠系配套等项目,搞好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继续推广户办工程经验,走政府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受益农民自主创业、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路子。

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和秸秆气化等各种小型设施建设。

逐步构建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

切实解决出行条件最差、贫困落后乡村的道路。

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大力鼓励和提倡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方式参与农村道路建设。

正确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全年完成乡村机耕道路新建公里、硬化公里的任务。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治理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控制土地荒漠化。

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和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利用水资源。

积极推广有机肥、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进一步改良土壤。

减少化肥进入水体总量,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农村河网的富营养化。

减少废地膜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群众健康。

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及生态示范区建设,提高农村整体环境质量。

加快农民新村和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依据小城镇的战略发展规划,统筹电力、道路、通信、供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

坚决制止不符合城镇规划设计的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布局要求实施。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和实施农业标准化体系。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把推广标准化技术作为新时期农技推广的重要内容。

在农产品的种养生产环节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把好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市场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数量和市场份额。

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供销社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发挥资产、人才、网络优势,组织农产品营销大军,创新市场营销体制,推进助农增收。

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

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生产和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

三是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不同通信渠道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能力建设。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专家协会农户”等农村科技服务的多种模式,加速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主要载体,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地方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示范活动,加快实施星火富民和粮食丰产两大科技工程。

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支持力度。

  四、改进领导方式,狠抓工作落实

  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局面。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农村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

要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