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496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docx

秭归实习报告分析

秭归野外实习报告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班02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杨超黄鹰

学生学号:

===

起止日期:

2015年08月18日~2015年08月28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地概况3

 

第二章:

实习内容

 

第三章:

 

第一章绪言

一、实习地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

秭归全县辖7镇5乡,全县总人口约39.5万人,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梯度带大巴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

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横贯县境,8大溪河水系水电开发潜力巨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秭归已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实习区地质矿产调查历史悠久。

自1863年,先后有美、德、日本等国的地质学家做过工作甚粗的地址调查,其成果仅供参考;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对本区做过开创性的地质调查研究,为峡东地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至1975年,先后有数十个单位或部门进入测区,进行比较深入的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别对黄陵背斜岩浆岩、变质岩均做过较详细的研究;对鄂西的铁、煤、汞、金、铬铁矿、黄铁矿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峡东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其研究程度较高。

近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均在区内进行许多专题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加深了区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上述研究工作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

本次我们信工学院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地貌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我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下列基本技能:

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本次实习自2015年8月18日至2015年8月28日,我们的实习组由116141班和116142班的全体同学组成。

指导老师为杨超、孙斌、黄鹰、左泽钧。

实习范围包括实习区内的地貌、区域地质、三大岩类、褶皱以及断裂等各个方面。

第二章实习内容

路线一:

基地—高家溪—基地

教学任务:

一、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

二、林子趟岩溶地质调查。

三、棺材山危岩体调查。

教学点一:

高家溪新桥

点义:

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

点位:

高家溪30米山坡上。

任务:

1.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

2.观察描述该处为南华系莲沱组与山陡坪单元的角度不整合界面。

描述:

该点可见下伏三斗坪单元与上覆莲沱组清晰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不整合接触界面之上为莲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

砾岩大小比较均一、成分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燧石岩石矿物。

由不整合接触面向上,莲沱组砾岩、含砾粗砂岩粒度逐渐变细,反映沉积岩水体深度逐渐加深同内溶比过程。

教学点二:

林子趟岩溶

点义:

岩溶地貌教材

点位:

和尚洞

任务:

1.观测和尚洞的发育特征;

2.调查和尚洞的发育条件;

3.绘制和尚洞剖面示意图及形成条件。

背景:

1.发育特征:

洞口宽大,呈三角形,高40米,宽21.3米,宽高往内延伸,空间越往内部越大。

洞口8米处,测得洞宽23米,高度5米,深度52米。

洞壁发育有岩溶裂隙,贯穿洞顶与洞底。

洞壁与洞顶发育有石钟乳。

洞内可见厚约数米的堆积物,成因有:

洞外地表水向洞内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堆积物及溶洞形成过程中的崩塌堆积物。

2.发育条件:

在灯影组第二层的青灰色薄层的白云岩中,为可溶性岩石。

下层为震旦系的陡山沱组(Z2d),成分有薄层的炭质页岩和石煤。

构造上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产状:

倾向144度到150度,倾角10度到17度。

3.成因分析:

此外灯影组白云岩节理断裂比较发育,南东向的小断层与局域的北西向断裂在此相会,大的断裂带给地下水提供发育条件。

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发育了和尚洞。

教学点三:

雾河村北侧3号洼地

外貌特征:

不规则椭圆形,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洼地中央有落水洞(已被掩盖),岩性灰岩和白云岩。

产状:

倾向135度,倾角9度。

条件成因:

三号洼地地处分水岭,降水频繁,断裂比较发育,有利于岩溶发育,第一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第二层为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的白云质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及陡山沱组,岩性为薄层炭质页煤。

教学点四:

棺材山危岩体

点义:

观察棺材岩危岩体

点位:

棺材山危岩体

任务:

1.观察棺材岩危岩体的发育特征;

2.调查棺材岩危岩体的发育条件;

3.绘制棺材岩危岩体的示意图;

4.了解棺材岩危岩体的治理工程。

发育特征:

宜昌市夷陵区山陡坪镇棺材山,高层827.3米,山脚公路处高层约670米,高约150米的陡岩。

危岩体三面临空,陡峭壁立,坡度80到90度,危岩体高耸,局部反倾,陡岩坡面危石密布,岩顶活石倒挂,危岩体体积140000立方米,直接威胁山路坡下369户人家,1470人的安全问题。

发育条件:

危岩体岩脚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地层分界处,岩性下部为陡山沱组,粉砂质及碳质页煤。

灯影组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硅质白云质灰岩,岩性坚硬,形成陡坎。

产状:

倾向100度到120度,倾角8度到15度。

构造:

位于黄岭背斜南东翼,总体单斜构造,发育有两组,一组与坡面平行,为卸荷裂隙,将岩体切割成柱状,部分与母体分离。

成因分析:

(1)岩体软硬相间,坡脚抗风化能力弱,为薄层碳质页层。

(2)岩体下部碳质页岩被当做煤来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改变结构,使上覆危岩体产生,产生平行坡面的大裂隙。

(3)危岩体三面临空,提供空间条件。

治理工程:

耗资140万,工期2个月。

路线二:

基地—泗溪外—基地

教学任务:

一、观察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适应区

二、傅家老屋南200米处的民爆站,第四纪沉积物的河谷地貌

三、日月坪130米电线杆处观察描述地层坡面

四、泗溪桥观察河流形态

教学点一:

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

点位:

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

点义:

观察水土保持试验模型。

描述:

张家冲水土保持适应区设置有不同梯度坡地,分别为5度、8度、15度、20度坡地农作物。

不同坡度对贮存雨水量及水带走的泥沙量有关,通过坡度大小计算可得水量及带走泥沙量对应种植相应植物。

在相同坡度上种有不同种类混合种物,如石坎梯田+农作物/柑橘(+植物篱),坡耕地+植物篱+农作物/柑橘,另有裸露坡地。

教学点二:

茅坪溪

点位:

茅坪溪-傅家老屋200米处干溪沟的民报站。

点义:

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

任务:

1.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

2.观察洪积物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描述:

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

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砾、砂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显性也差,大小混杂。

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棱角状。

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

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

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

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

特点:

分显性差-大小混杂磨圆度差-搬运距离小

教学点三:

泗溪日月坪村130米电线杆处

点位:

泗溪日月坪村130米电线杆处。

点义:

观察描述莲沱组(Nh1l)的岩性。

任务:

观察描述南华系莲沱组的地层岩性特征。

描述:

从底往上依次为:

第一层:

灰紫色中厚层砾岩;

第二层:

中厚层含砾石英粗砂岩;

第三层:

紫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

第四层:

褐黄色砂岩和紫红色砾岩相层;

第五层:

紫红色中厚层粗砂岩;

第六层:

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

第七层:

中厚层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

第八层:

青灰色砂岩。

教学点四:

泗溪桥下

点位:

泗溪桥下。

点义:

观察河流地形地貌。

任务:

1.观察河流地形地貌;

2.观察河流特点。

描述:

河流特征:

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层沉性清楚。

路线三:

基地—兰陵溪—基地

教学任务:

一、观察描述变质岩特征

二、观察描述变质岩断层

二、观察描述崆岭群的变质岩与震旦系莲沱组的分界

三、观察古风化壳及不整合关系

四、观察沉积岩的座椅褶皱

教学点一:

木材检查站

点位:

木材检查站以西200米左右。

点义:

观察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因素:

温度、压力、流体、时间

变质类型:

接触、高热、动力、冲击、气液、区域变质作用等。

变质作用方式:

重结晶、区域变质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逸及变形碎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类别:

正变质岩:

由岩浆岩形成,矿物定向排列,呈片状,重结晶状态。

负变质岩:

由沉积岩形成,具有沉积岩本身特点。

观察描述;

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角阐斜长花岗岩,其风化后呈黄褐色,新鲜面是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结构。

主要成分:

石英(呈粒状)、长石,角阐石、黑云母(片状)。

角阐石含量百分之四十以上,还能看见绢云母,其呈黄褐色,片状。

斜长石浅白色百分之四十以上。

对面为深灰色条带状混合斜长片麻岩(区域变质导致),局部麦体含量高,能看见变质不完全变质岩。

教学点二:

杉木溪大桥

点位:

杉木溪大桥80千米以西。

点义:

崆岭组小以村组(pt1x)变质岩中断层观察。

任务:

1.观察崆岭组变质层观察;

2.观察断层,画素描图。

描述:

断层规模较小,两边倾向相差不大,倾角差别大。

产状:

左边:

倾向78度,倾角23度

右边:

产状:

倾向65度,倾角9度

走向:

NE57度

教学点三:

九曲脑中桥

点位:

九曲脑中桥加水站对面山坡上。

点义:

莲沱组(Z1n)与南沱组(Z1l)的分界。

任务:

1.观察描述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岩性;

2.观察描述南沱组与陡山沱组的不整合接触;

3.观察描述陡山沱组的内部褶皱构造及地层岩性。

描述:

1.古风化壳上部为陡山沱组紫灰色砂岩,由地壳作用,抬升,风化形成该风化壳,其中铁、锰含量比较高。

2.古风化壳上部:

第一层:

中厚层状泥灰岩(有白云质灰岩);

第二层:

盖子页岩;

第三层:

中厚层状泥灰岩(有白云质灰岩);

第四层:

薄层泥质灰岩(有白云质灰岩);

第五层:

条带状泥灰岩与灰质泥岩(有薄层白云质灰岩);

第六层:

含碳质灰岩+条带状泥灰岩;

第七层:

条带状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中间有白云质灰岩);

颜色变化:

Z2d:

白色-黑色-白色-黑色

路线四:

基地—九畹溪—基地

教学任务:

一、沉积岩的综合描述

二、观察描述岩家河组与水井沱组

三、观察描述石龙洞组的平卧褶皱

教学点一:

风茅公路334省道84公里处

点位:

风茅公路334省道84公里处。

点义:

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的地层界线。

任务:

1.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的岩性

2.观察钙华

描述:

陡山沱组岩性:

黑色炭质粉砂质页岩+透镜状白云岩+燧石,下部以碳质页岩为主,向上燧石层逐渐增多,顶部为碳质页岩,风化后呈粉红色叶片状,含银较高。

灯影组(Z1d)为深灰色厚层块状砂屑细晶白云岩,局部夹含鳞砂屑细晶白云岩,鸟眼构造,与下部陡山沱组呈整合性接触。

再往下为灰白色块状微晶至细晶白云岩加硅质条带,可见灰紫色磷质砂屑和砾屑白云岩,富含小巧动物化石。

(黑色碳质页岩为主,局部硅质含量较高,另含藻类化石)。

特点:

巨大结合,大至1米。

教学点二:

334省道86千米处

点位:

334省道86千米处。

点义:

对岩家河组与水井沱组的地堑观察。

描述:

断层分类:

正断层(上盘往下滑),逆断层,平移断层(水平方向相对滑动)。

产状:

左边倾向260度,倾角84度

右边倾向40度,倾角56度

走向SW220度。

 

教学点三:

九畹溪沟口

点位:

九畹溪沟口。

点义:

观察描述石龙洞组的平卧褶皱。

任务:

1.观察描述石龙洞组的平卧褶皱;

2.画素描图。

描述:

其主要为灰色厚层白云岩及钙质白云岩。

路线五:

基地—滚装码头—翻坝物流园—三峡大坝截流公园—基地

教学任务:

一、.观察黑云母闪长岩的球形风化

二、观察岩脉穿插

三、观察三峡大坝

教学点一:

滚装码头前行300米

点位:

滚装码头前行300米。

点义:

观察黑云母闪长岩的球形风化。

描述: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热胀冷缩),化学风化(水带来化学元素),生物风化。

球形风化形成条件:

与质地有一定关系,要质地均一;而且有几组方向不同裂隙,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大小岩块,棱角接触大,由物理风化作用与化学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一层一层球形剥落。

观察:

风化石的成分:

石英、长石、40%左右的黑云母、斜长石、灰石、角闪石等。

教学点二:

翻坝物流园附近

点位:

翻坝物流园附近的采石场。

点义:

观察岩脉穿插。

任务:

1.观察黑云母闪长岩为主体的岩脉穿插

2.画出剖面图

描述:

浅色的为黄岗岩,黑色的暗色矿物居多,如黑云母闪长岩、角阐石,石英含量百分之五,斜长石(白),钾长石(粉)。

岩脉产状:

倾向177度,倾角47度

岩脉左边花岗岩走向:

倾向0度,倾角80度

教学点三:

三峡大坝下游截流公园

点位:

三峡大坝下游截流公园。

点义: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及作用

2.了解三峡工程的建筑及其工人

3.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背景:

1.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三峡大坝控制流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坝顶海拔185公里,坝顶长度3035米,整体高度115公里(不算地基),蓄水位175米,蓄水后回水可至重庆市,水库库长600多千米,总库容量393亿立方米。

大坝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水力发电机,有五级船闸和升船机,中部为溢流坝段,两边为发电坝段。

2.社会经济效益:

(1)防洪,防洪量为251亿立方米。

(2)发电,世界第一水电站,发电功率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小时,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1.3亿吨,二氧化硫300万吨,一氧化碳1.5万吨。

3.移民,约124万人,其淹没面积达632平方公里,包括20个县、市,总投资为2039亿元。

不利因素:

1)水库淹没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对珍惜动物有影响

2)景区部分古文物、景观被淹没

3)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下流河床冲刷加强

路线六:

基地—三峡中心—基地

教学任务:

教学点一:

点位:

三峡中心

点义:

参观各种仪器,了解用途

描述:

参观了粗粒土三轴仪、粗粒土直剪仪、吊车及冷却塔等仪器,大致了解了它们的用途以及简单的操作方式。

教学点二:

点位:

岩石园

点义:

了解三大岩石

任务:

1.分别三大类岩石

2.了解秭归地区的地层表

描述:

沉积岩:

莲沱组-南华组-陡山沱组-灯影组-岩家河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南津关组。

变质岩:

片岩、片麻岩、蛇纹状岩等。

岩浆岩:

由冷凝而成,表面有结晶析出,有条纹、片、片麻状。

1).矿物组成:

硅、氧、二氧化硅,以硅可以分成四类

2).矿物构造:

深层岩(块状)、浅层岩、喷出岩(条纹状等)

3).矿物结构:

颗粒结晶大小

4).组成成分关系:

捕掳体、析离体、浆混体

按时期先后(由先到后):

黑色角阐闪长岩(黑色不发亮,柱状)、黑云母(黑色发亮,光滑),长石(灰白)、斜长角闪岩,钾长石、花岗岩(二氧化硅多,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

典型特征描述:

1.蛇纹岩:

整个岩体呈灰色,表面有块状蓝色波纹状纹理,像蛇身上纹理,其纹理大小不均,不规则呈块状分布在岩体上。

2.角石化石:

在长方形灰岩上嵌有角石化石,最长有约0.8米,角石为泥盆纪头足纲动物,其化石似竹笋状,下圆上尖,表面光滑,化石残缺处可见化石成分似青色燧石。

3.三峡奇石:

其岩体为白云岩,表面光滑,有三条厚层条带,上片一条为暗灰色,中间一条为白色,下面一条为绿带,其形成时期是在石炭纪。

 

路线七:

基地—链子崖—基地

教学任务:

一、远观新滩基地

二、链子崖危岩体调查

教学点一:

点位:

链子崖地质公园大门口旁木楼上。

点义:

远观新滩基地

任务:

1.了解新滩滑坡的发育条件

2.了解新滩滑坡的防治措施

背景:

其地层由老到新:

志留纪砂页岩,泥盆纪的石英砂岩,石炭纪的灰岩,二叠纪的页岩+煤层,第四纪的坡积的碎石块、土。

整体呈单斜。

该滑坡为远古滑坡,史上有三次滑坡堵江,最近一次滑坡在1985年。

滑坡呈长蛇状,主滑方向向南,为岩石滑坡,主滑面为岩石体,滑动面积约750000平方米,滑动体积3000万立方米,前岩高层为70米,后岩高层为900米,滑动速度为31米/秒,厚度为65米,毁灭了千年历史古镇,约800万立方米,有约260万立方米在水下。

形成滑坡原因:

崩塌的碎石块;流水作用,长期流水使得土的作用降低,造成滑动。

教学点二:

点位:

链子崖的景区内。

点义:

链子崖危岩体调查。

任务:

1.观察链子崖危岩体的发育特征条件

2.了解链子崖危岩体的防治措施

3.画素描图

背景:

位于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于西陵峡新滩镇南岸,与新滩滑坡隔江对质,链子崖由链子锁崖得名,早年叫锁山,裂纹由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产生,叫洞掘形山体开裂。

发育特征:

链子崖位于黄岭背斜西域,东距九畹溪断裂约9公里,西距仙女山断裂约5公里,位于长江南岸,两面临空,东北高陡岩,岩高80到100米,坡角20度到30度,东壁近南北展布,北壁为北西西向,与长江近乎平行,只西部南端与山体部分相连,大部分被裂隙切割,裂顶为灰岩层面的层面坡,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6度到35度,地势南高北低,岩体南端,顶面高层495米,北端高层170米,岩体在崖顶形成三十多条裂隙,岩体底部为煤系地层,人类活动造成采空区,为灰岩块体。

由下往上:

1.纱帽组砂岩、细砂岩、泥岩和页岩

2.泥盆纪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页岩互层

3.石炭纪上统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4.二叠纪下统栖霞组灰岩与梁山组煤层地层

5.第四纪的啥子、黏土,碎石块。

治理工程:

1.煤层采空区的承重、阻滑工程。

2.危岩体阴影地的加固工程

3.危岩体喷茅的支固工程

4.地表防排水工程

5.防冲拦石坝工程

 

路线八:

基地—泗溪公园内—基地

教学任务:

一、V字形河谷地貌与河流中游地貌观察比较

二、V字形河谷与河流中游冲积物的差别(颗粒、磨圆度)

三、瀑布形成,水流来源

教学点:

泗溪公园内

描述:

1.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这种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形成V字形河谷。

2.岩石以奥陶纪白云质灰岩为主,形成陡坎,质地坚硬,裂隙节理较发育,流水易于流经,灰岩里有裂隙水(河流上游水来源)。

大小逐渐减小,磨圆度大

3.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被河水冲击侵蚀的厉害,形成陡坎,而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是,便跌下来形成瀑布。

 

第三章实习总结

对于本次实习,刚开始是抱着玩的心态,认为我们这个专业跟地质没多大关系。

但是经过一个上午的出野外实习,我的观点彻底改变了,地质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的带队老师是搞信息的,但他对地质知识的了解令我敬佩。

通过本次实习,对《地质地貌学》这门课上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巩固,对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所学的知识有些甚至是之前没有听说过的字眼。

还有一点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位高数老师的口头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平常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实践联系,很难把它全部内化,更不要说去直接应用。

在秭归这个地方实习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里的气候环境都特别好,在快乐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这是我此次体会最深的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