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11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docx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0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

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

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

[1]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

如徐玉珍(2019):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2]廖哲勋(2004):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

[3]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

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

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

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

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

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

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

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

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5.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包括:

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5]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

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

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

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

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

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

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

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

(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

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

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

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

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

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

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

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

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

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

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

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9,10:

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

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9,04:

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

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ofSchool-basedCurriculumAbstract:

China’sbasiceducationtheimplementationofnational,localandschoolthreelevelscurriculummanagementsystem;now,theschool-basedcurriculumhasbecomeapartofthenationalcurriculumplanning,whichmakestheschoolundertakesthedevelopmentofschool-basedcurriculum,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the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conceptandtheschool-basedcurriculuminourcountry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esignificanceof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toguidethevarioustypesofschool.Keywords:

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