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189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docx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

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

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

(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

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

常用的“形式要素”有:

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

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

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

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

(讨论后小结出:

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

(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

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

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

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

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

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

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

(《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九节现代京剧

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

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

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

(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

(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

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4、提问:

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

(生,旦,净,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

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

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

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

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

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

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

(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                                                            

三、课后讨论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

它是怎样起源的吗?

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第十四节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

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

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

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

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师:

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

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

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

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

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

生:

师:

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

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生:

师:

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

生:

宗教音乐

师:

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

(1)、背景简介

师:

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

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

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

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

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阅读]

师:

《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

(2)、对比欣赏1、72曲

师: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第一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曲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节拍

 

 

 

 

速度

 

 

 

 

场景

 

 

 

 

感情基调

 

 

 

 

演唱形式

 

 

 

 

音乐特点

 

 

 

 

[音乐]

师: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

做题

师:

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

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

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

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

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第一分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分曲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G

C

节拍

12/8

4/4

速度

较快,进行曲式

缓慢,

场景

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

耶苏死去之后

感情基调

悲哀

悲痛

演唱形式

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音合唱

混声四部合唱

音乐特点

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

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

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

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

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

注: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

师:

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

(4)、78曲作品

师:

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

“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

师:

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

师: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

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

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

“安息吧!

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

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

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要求: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    提问:

“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

(肖邦《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

肖邦

A、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老师补充: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

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        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

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

它象征了什么?

(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          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          音乐知识:

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

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

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

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

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        简介作者:

李斯特

2、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

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

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

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

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        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

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

《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

(“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

接着是三个变奏。

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