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180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docx

第17单元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

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

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命题规律】从题型上看,近两年考查的题型都是选择题,形式上一般是以材料式、图片式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内容和考点分布上看,主要考查各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和美术流派中浪漫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

【命题趋势】展望2017年高考,本讲重点仍然可能集中在文学和美术两个文艺领域;影视艺术属于高考冷点,建议给予一定关注。

在备考中,既要关注文艺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要注意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性,认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实等。

 

【考点过关】

考点一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基础梳理】

浪漫

主义

文学

背景

(1)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知识分子对“     ”深感失望 

特点

(1)发掘人类的     ,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2)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代表

(1)法国:

雨果的《      》。

(2)英国:

雪莱的《           》。

(3)德国:

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现实

主义

文学

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扩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

真实地表现     ,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现存的社会秩序 

代表

(1)法国:

巴尔扎克的《    》,堪称资本主义的“     ”。

(2)英国:

狄更斯的《         》。

(3)俄国:

普希金的《叶甫盖尔·奥涅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20世纪代表作

(1)英国:

萧伯纳的《苹果车》。

(2)法国: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现代

主义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作家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宿

特点

(1)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

代表

海明威的《     》,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

苏联

高尔基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亚非

拉美

印度    的《戈拉》,鲁迅的《呐喊》,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 

  

【要点突破】比较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描写对象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

强调再现剖析社会现实

表现手法

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思想内容

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在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批判

  

2.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产生和繁

盛时间

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取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

社会根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的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感、迷茫、痛苦等

创作特点

强调真实具体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冲突,再现典型人物,对社会现实秩序表现出不满

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典题演示1】 (2014·江苏卷)“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辨选项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可以得出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A项正确

《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B项错误

《母亲》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错误

《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D项错误

定答案

[记忆方法]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可归纳为“一、二、四”

2.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归纳总结]文学流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流派

背景

特点

浪漫主义

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②创作手法上,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情感,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

①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②创作方式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代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西方人精神上失望、迷惘和苦闷,找不到出路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考点二 19世纪以来的美术

【基础梳理】

浪漫

主义

背景

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特点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的完整、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代表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的《        》 

现实

主义

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代表

(1)法国米勒的《    》《拾穗者》 

(2)俄国列宾的《           》 

印象

画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起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点

重视光、色的作用,表达丰富生命力和光色和谐的艺术风格

代表

(1)早期:

法国的莫奈的《       》。

(2)后期:

荷兰凡·高的《    》,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现代

主义

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野

特征

反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代表

西班牙的毕加索,代表作是《      》 

  

【要点突破】西方不同时期美术流派的特点

1.浪漫主义美术

(1)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总之,艺术风格具有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特征。

2.现实主义美术: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3.印象画派

(1)重视光、色的表现,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2)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形式夸张,富于装饰韵味。

4.现代主义美术: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艺术形式多样化。

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典题演示2】 (2015·江苏卷)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

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

辨选项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推断这一美术流派是浪漫主义,A项正确

B、C、D三项的美术流派的特点都与题干材料的信息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定答案

[归纳总结]现代主义流派的根源、表现及影响

社会

根源

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精神文化为前提的。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政治

根源

两次世界大战,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无疑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心头,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

思想

根源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急剧变化,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表现

文学

领域

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

故事缺乏完整地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的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美术

领域

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

音乐

领域

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现代主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考点三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基础梳理】

条件

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     ,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标志

1895年,         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发展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战后,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电影相继出现

起源

1929年,   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 

发展

(1)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2)二战后,大规模的普及运用

影响

(1)影视艺术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2)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      和精神追求 

  

【要点突破】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1.条件:

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2.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

(1)全方位立体发展。

(2)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

(3)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着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③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④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⑤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

①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

③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尤其是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的危害性。

④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典题演示3】 (2015·盐城摸底)《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

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

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

连纳粹头子戈培尔,也对这部作品表示钦佩。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1925年”“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

辨选项

材料主要论及电影影响意识形态,A项错误

“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

电影的禁止放映明显是受意识形态领域影响,D项正确

定答案

[归纳总结]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促使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思想方面: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30-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

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

(3)影视艺术:

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考点过关答案】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答案】

一、理性王国 

(1)情感世界 

(1)巴黎圣母院 

(2)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现实生活 

(1)人间喜剧 社会百科全书 

(2)大卫·科波菲尔 老人与海 母亲 泰戈尔

二、自由引导人民 

(1)播种者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日出·印象 

(2)向日葵 格尔尼卡

三、电气时代 卢米埃尔兄弟 英国 审美需要

【典题演示答案】

【典题演示1】 A

【典题演示2】 A

【典题演示3】 D

 

【随堂验收】

一、单项选择题

考向一: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1.(2015·盐城调研)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认为: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车尔尼雪夫斯观点不一致的是(  )

ABCD

2.(2015·南京学情卷)以下是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评价:

它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

该作品是(  )

ABCD

3.(2015·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

“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

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

”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考向二:

19世纪以来的美术

4.(2015·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

“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

”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

5.(2015·南京六合中学)“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  )

ABCD

6.(2014·南通三模)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擅长以补色体现景物的明暗变化,用原色做适当调整。

以细碎的笔触体现光的颤动,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

与这一风格特点相似的作品是(  )

A.《格尔尼卡》B.《向日葵》

C.《自由引导人民》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7.(2015·镇江中学)下图为坎金斯基的作品《秋》,图中画有在落满秋叶的草地上挣扎的鸭子和张开嘴巴、露出狰狞的蛇……此画反映了(  )

A.丰富多彩、奔放、浪漫的艺术风格

B.写实的、反映人民生活的艺术风格

C.强调光和色、抒发个性的艺术风格

D.反传统的、变形、抽象的艺术风格

考向三: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8.(2015·金陵中学)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写道:

“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

”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  )

①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折射文明发展的进程 ③渗透大国的强权意识 ④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2015·海安中学)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

“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

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

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二、非选择题

10.(2015·姜堰中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

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引自“XX百科”

材料二 现代主义名画:

《表》

材料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认为: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1)结合材料一、二,归纳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主义美术兴起的时代背景。

 

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

 

【随堂验收答案】

【随堂验收答案】

1.B 【解析】 从题干“再现生活”可知车尔尼雪夫斯描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故A、C、D三项错误。

2.A 【解析】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

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

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故A项正确;《大卫·科波菲尔》没有揭露宗教的虚伪,故B项错误;《苹果车》把好奇之人领入宫廷深处,在国王和首相的争斗中,让人身临其境过把瘾,去体会那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钩心斗角,也不符合揭露宗教虚伪的主题,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不符合揭露宗教虚伪的主题,故D项错误。

3.D 【解析】 “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反映的是反传统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传统特征,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抒发个人情感,没有体现反传统,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是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是反传统,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正确。

4.C 【解析】 该画派是浪漫主义美术,依据是材料中“将个人感情趣味……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符合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艺术才能……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符合浪漫主义美术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的特点,浪漫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B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故C项正确;《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故D项错误。

5.B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现实主义。

从材料信息“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可知该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这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A项属于浪漫主义,B项属于现实主义,C项属于现代主义,D项属于印象派。

故选B。

6.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并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从材料中“景物的明暗变化”“光的颤动”“模模糊糊的形象”等描述可以判断出是印象画派的特征,A、C、D三项所呈现的作品分别是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为B。

7.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绘画艺术的流派。

结合材料“挣扎的鸭子和张开嘴巴、露出狰狞的蛇”,判断是现代主义绘画,D项正确。

A项是浪漫主义,B项是现实主义,C项是印象画派。

8.C 【解析】 ①②④符合题目中“伟大”的含义;③属于电影的负面影响,故答案为C。

9.D 【解析】 本题考查影视艺术。

因为题干讲的是整个电影艺术对欧洲的影响而非美国电影对欧洲的影响,所以排除A、B两项,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10.

(1)象征性:

认为世界是荒谬无序的,存在是不可认识的;表现性:

注重展示主体生存状况,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抽象性:

强调形式,轻视情节内容;革新性: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

(2)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类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史实加以概括。

(2)问,可以从社会现实:

战争;经济危机;工业化;生活观念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加以分析。

 

【课后检测】

第32讲 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5分,共75分。

1.(2016·苏州新区模拟)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是(  )

ABCD

2.(2016·如皋质检)“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

”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拜伦的《唐璜》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