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176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docx

公文选读复习资料

绪论

1、文种——是同一历史时期全部公文内在本质用途分工的外在表现形式。

2、文种演化的原因:

(1)演化的主观原因。

就文种自身而言,同一类行文关系或方向上的各相近文种:

设置数量,多、寡不一;分工程度,精、粗有异;对实际公务活动的适应性能,强、弱悬殊。

演化的客观原因。

(2)就文种所适应的外部环境而言,实际公务需要发生变化,行文实践取得创造性发展,在客观上构成对既定文种规范的冲击。

3、文种演化的结果:

(1)增设新文种;

(2)扩张性强、使用频繁的文种侵入其他领域,并出现分支,乃至解析为多种;用途相近的文种归并为一;适应性差的文种受到排挤,(3)遂地位下降、用途缩小、性质改变,乃至消亡。

4、仅就某一名称的公文发展演化阶段辨析,可分为五个时期:

(1)规范文种时期;

(2)前文种时期;(3)准文种时期;(4)变易文种时期;(5)文种孑遗时期。

5、公文格式,包括结构程式、文面款式、载体规格。

6、公文程式——是公文各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

7、程式的演化,是古、今公文演化的一个方面,并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1)①秦汉以来的公文程式,由首称、正文、末称、后书四部分构成。

②在中国封建社会早起的公文程式中,首称、末称两部分,就显得最为重要。

(2)封建社会后期和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演变为文头、项目事由、正文、致达语、附件标注、落款(包含责任人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结构部分。

8、文面款式,是公文文字的书面位置安排。

主要包括:

(1)行款;

(2)各程式结构部分的先后;(3)位置

9、载体规格——载体,是公文文字所附着的书面物质。

其规格则指:

(1)质地;(2)型制。

10、公文特定词语主要包括三大门类:

(1)程式套语;

(2)称谓代词;(3)层次结构词语。

11、1933年10月,国民党政府颁发第500号训令,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

第一章文种演变

第一节文种概说

1.什么是文种?

文种是同一历史时期全部公文内在本质用途分工的外在表现形式。

2.试述同一历史时期决定文种设置与分工的各个方面以及各自构成、影响因素。

同一历史时期公文文种设置与分工的总体状况,取决于两方面的交互作用。

一个是深层基础,也就是实际公务需要;另一个是直接制约,也就是国家对公文的规范行为。

实际公文需要的构成、影响因素包括:

国体、政体、各社会组织的分支系统;公务活动所涉及社会领域的广度;各部分公文对实际公务活动的推动方式及运用频率等。

国家队公文的规范行为的构成、影响因素包括:

规范力度、重视程度;规范制订者对文种分工合理性认识水平高低、精密程度。

3.简析导致文种演化的主客观原因。

文种演化的主观原因(就文种自身而言),同一类行文关系或方向上的各个相近文种,设置数量多少不一,分工程度精粗有别,对实际公文活动的适应性能强弱悬殊。

文种演化的客观原因(就文种适应外部环境而言),实际公文需要发生变化,行文实践取得创造性发展,从而在客观上构成对既定文种规范的冲击。

4.试述文种演化的方面、方向、过程,及文种演化的结果。

某一名称的文种,与所承担的实际用途之间发生波动,它的演化可以从方面、方向、过程三个角度考察:

(1)演化的方面:

所适应的公务活动领域、具体事项范围、推动方式、行文关系、机构级别范围等。

(2)演化的方向:

各文种的用途此消彼长,有的纯化或延伸,有的萎缩或扩张。

(3)演化的过程:

各文种用途之间发生交叉、重叠、混淆或疏漏、缺失。

演化的结果:

(1)根据需要增设了新文种(增)

(2)扩张性强、使用频繁的文种,侵入其;他文种的使用领域,并出现分支,乃至解析为多种文体(分)(3)用途相近的文种,归并;为一种(合)(4)适应性差的文种受到排挤,地位下降、用途缩小、性质改变,乃至消亡。

5.试辨析同一名称公文的发展演化阶段。

仅就某一名称的公文发展演化阶段辨析,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规范文种时期:

与文种定义相吻合,是该名称公文的规范文种时期。

第二,前文种时期:

在规范文种之前的历史阶段,该名称只指发出公文的动作或外形特征。

第三,准文种时期:

以其为名称的公文,实质是固定以某个其他文种兼用于该特定用途。

第四,变易文种时期:

由于用途发生根本改变,名称虽然依旧,实质已变易为另一个文种。

第五,文种孑遗时期:

历史上早已消亡或现行法规已经取消的文种,在实际公务中,仍按传统习惯偶尔运用。

第二节先秦至清朝公文文种

一、上奏文种

6.什么是上奏文种?

作为类名,上奏文种是包括“奏”在内的由臣下进于君主的各种公文的总称。

7.什么是上书?

试述上书的渊源及上书改为奏。

上书是由先秦“书”文种的上行用途演化为分支文种,再作为“奏”前身的残留状态在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非正规上奏文种。

上书源于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种之一,书没有固定的行移方向。

战国时期,上于君主这一特定用途的书,逐渐成为分支文种,称为上书。

秦始皇26年实施文种规范化,改上书为奏。

8.试析奏文种确立后,上书以残留状态继续运用的原因。

奏文种确立之后,作为它前身的上书并没有就此退出政务实践,而是以残留状态有时被运用。

上书被沿用的原因是:

(1)“奏”有使用级别的限制,低层官吏越职言事,士子、平民有所陈诉,只好仍然用上书。

(2)“奏”请求皇帝裁断、接受的意念较为急切强烈,改用“上书”较为缓和。

当大臣只提出建议供皇帝考虑时,就可以用“上书”。

9.什么是奏?

奏文种始设于何时?

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

奏文种始设于秦始皇26年“改书为奏”。

10.简述奏文种用途的基本共同点和显著特点。

奏文种各种具体用途的基本共同点是用于实际公务,其用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奏以按劾”。

11.阐述奏体用途的文种的演变阶段和大致过程。

奏体用途的文种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演化阶段及大致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

秦汉是奏的原生期。

臣下向君主有所陈说,主要使用“奏”文种。

第二阶段:

南北朝、宋、唐、元是奏体文种的蜕变期。

单纯以“奏”作为名称的公文数量锐减,而出现了用途与“奏”类似的多种公文名称。

(如宋代臣僚上殿奏事用奏札、没有资格用奏札的官员用奏状;西汉以来,历代使用的奏疏。

它们实质上都是奏的变体。

)第三阶段:

明清是奏体文种的重新规范期。

明朝初年,把奏文体定名为奏本。

永乐年间,又创设题本,与奏本分工并行。

清代除沿用奏本、题本外,又创设奏折。

清朝中期至末期,奏体文种的类型日渐减少。

乾隆间年“改奏为题”,废止奏本,将原来适用奏本的事宜都改用题本。

到光绪年间“改题为奏”,废止题本,将原来适用题本的事宜都一律改用奏折。

奏折就成为向皇帝陈述庶政的唯一上奏文种。

奏体用途的文种为历朝所沿用,直到宣统三年停废奏折,可谓与我国封建皇权相始终。

12.什么是疏?

以疏为名的公文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演化?

疏是沿用于我国封建社会,由奏的别称、各类上奏公文的泛称,逐渐演变为想皇帝陈述政见的独立的上奏文种。

疏的演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汉代开始将疏作为奏的别称;

(2)疏成为各类上奏公文的泛称;(3)疏成为实际运用的独立文种。

13.什么是奏状?

简述奏状的渊源和文种确立。

奏状是渊源于汉代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的别称“状”,演化到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汉代偶尔把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文称为“状”,是奏状的渊源。

奏状文种确立的过程:

(1)唐代,以“状”为名称,向皇帝陈事进言,使用日益频繁;

(2)宋代规定,凡是无权使用奏札的官员向皇帝陈事,使用“奏状”。

14.什么是奏札?

奏札的使用有什么限制?

奏札是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所用的上奏文种。

宋代奏札限于由百官上殿奏事,或两制以上官员不定期地向皇帝有所奏陈。

15.什么是奏本?

试析奏本的设置时期及其意义。

奏本是明清两朝正式设置,由臣下进于皇帝的上奏文种。

明朝洪武年间最先正式设置奏本,并为清朝初期、中期相沿设置。

奏本的设置有重大意义,对推动文种规范和分工起了重要作用。

(1)积极方面:

是对文种设置的重要变革,把汉唐以来的奏、奏疏、奏状、奏札简化为奏本一种。

结束了用途类似、交叉重叠的多种奏体文种纷乱混用的现象,是对用于庶政的奏体公文的统一和规范。

(2)不足之处:

用于庶政的上奏文种过于单一,适用范围过于广泛,无论内外大小官员、公务私事内容、是否紧急事宜都使用奏本一种公文。

(3)实质:

构成单纯从用途上对奏体公文作新一轮分工的基点。

16.试述奏本的用途萎缩和被取消。

明代中叶以至清朝,奏本用途逐渐萎缩,

(1)使用权限向上收缩。

明朝规定,除“贱民”外,所有的男性平民都可用奏本。

清顺治年间,县级以上衙门才可使用。

以后,仅限于高级官员和有言事之责的科道官使用。

(2)内容性质演变定位于“陈私事”。

第一阶段,明永乐年间创设提本文种,以适应对急切机务优先办理。

随着题本使用范围扩大,奏本的使用范围被局限于例行公事和私事。

清初,奏本兼用于公、私事。

第二阶段,康熙年间,创设用于机密事宜的奏折,到雍正朝大为盛行。

题本被局限于日常公务,故奏本的使用范围被进一步压缩,而定位于“陈私事”。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奏为题”,将向来用奏本之处,一律改为题本。

奏本至此被取消。

17.什么是题本?

试述题本的设置、使用及其消亡。

题本,是明清时期在京衙门及地方官员因奏报政事而使用的主要上奏文种。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始设题本,清代相沿设置。

题本的使用范围扩大。

明初仅限于在京衙门官员使用。

后来扩大至京城内外所有公事。

凡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有关公务都用题本。

题本的消亡。

清代,自雍正七年以后,奏折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频率不断提高;题本的用途受奏折排挤,仅限于上达例行公事,使用日趋式微。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统治者明令内外各衙门全部改用奏折,题本遂亡。

18.简析明、清时期奏本与题本的分工。

明、清相沿,奏本与题本并行使用。

奏本与题本的区分:

(1)用途分工:

凡是陈私事或按惯例奏报事项用奏本,其余所有公事用题本。

(2)是否用印:

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

19.何为通本?

何为部本?

答:

清代的奏本和题本统称“本章”。

按照它们的运转路线,可以分为“通本”与“部本”,地方衙门本章由通政司转交内阁的叫做通本,在京各部、院等本章上呈皇帝的曰部本。

20.什么是奏折?

试述奏折的基本特色和优点。

奏折是清朝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

奏折的基本特色是“直达御前”,从而带来事机隐密和处理迅速二大优点。

21.什么是议?

试述议文种的由来及消亡。

议是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

议的由来,可以从两方面考察:

议作为文种源于汉代的“驳议”。

(1)唐去“驳”字,简称为“议”,宋朝相沿设置。

(2)议由古代君主听取大臣口头辩述,发展为以书面方式向帝王陈词。

宋以后议文种已经消亡

22.什么是表?

简述表的正式设置与使用时期。

表是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上奏文种。

秦、汉正式确立“表”文种,以后历代相沿,与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

23.试析表的用途及其沿革。

表用于陈情是其特色。

表的用途沿革:

(1)表起初用于庶政,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2)六朝以来,因奏的使用范围扩大,表的用途与“奏”文种交叉重叠。

而就提请君主决断的程度比较,表远不如奏坚决、强烈。

所以逐渐被奏体文种排挤出庶政领域,使用范围局限于谢贺,与章的用途相重合。

唐代以后,表逐渐取代了章。

(3)明代,贺表限用于三大节及朝廷庆典,用途趋于狭窄。

(4)清代表成为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具文。

(但在外交上,周边国家进贡,所上表文,仍属于庶政用途)。

24.什么是章?

试述章的语言风格及消亡原因。

章是古代臣下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