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1572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docx

某三甲综合医院新院区消防专篇疏散计算案例

第五章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的国家有关规范与标准

规范、法规、标准

编号

备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2005年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2001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2014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J15-34-2004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0849-201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200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039-2014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110-2008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13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2015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J15-19-200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2006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13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

二、工程概况及建筑分类

1、设计范围

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各种灭火措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建设用地概况

某某医院建设项目位于某某大道南侧,东、西、南三面临规划市政道路,用地面积5XXXX.XX平方米。

建设项目用地周边均为鱼塘,用地内部现状主要为鱼塘,地势较为平坦。

基地现状有良好的生态本底,用地平整,且现状建设量低,场地平整较为容易,适合进行本项目的开发建设。

3、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定类

本项目为高层医疗综合楼,其中建筑裙楼北面2层(屋面完成面建筑高度为11.55米),南面4层(屋面完成面建筑高度为21.45米);裙楼以上分为四个分开而又互相通过外廊联系的部分:

东面7层,其中7层为设备机房,建筑高度至屋面完成面为40.000;北面6层,建筑高度至屋面完成面为29.85;南面9层,其中9层为260人报告厅,建筑高度至屋面完成面为43.750;西面9层,其中9层为设备机房,建筑高度至屋面完成面为43.750。

建筑地下共2层,负一层楼面标高-7.000,负二层楼面标高-12.000,负一层局部设有3.5米高的夹层。

建筑分类为一类高层建筑

4、水源情况

本工程分别从本区的东西两侧引入一条市政给水管供本工程用水。

其中西侧市政引入管为DN250,设置消防、生活与绿化给水总表,东侧市政引入管为DN200,设置消防给水总表,市政供水压力0.2MPa。

三、耐火等级

本建筑地上部分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地下部分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四、总平面布局

结合项目的特点与周边市政路网的要求,地块设置三个消防车出入口与院内环形消防车道。

消防车出入口分别在东侧、西侧与南侧的城市次要道路上,距离城市主干道红线交叉点均大于75米,避免主要干道交通状况对消防车应急救援的影响。

三个出入口宽度均为7米,转弯半径12米。

院区内沿建筑周边设置7米的环形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均大于12米。

本项目建筑高度最大为43.750米,小于50米,在建筑四个塔楼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了消防扑救场地,场地与消防车道连通,距离建筑外墙≥5m,且≤10m,场地坡度≤3%,场地尺寸均≥15mx10m,满足消防要求。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位置按规范设计,主要包括:

1、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大于9米,多层建筑与高层裙楼的的防火间距大于6米;

2、沿医疗建群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米,上空无障碍物,道路纵向坡度控制在7.5%以内,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12m。

五、单体建筑的防火设施

1、单体建筑的结构类型:

医疗综合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耐火等级为一级。

2、主要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为:

构件名称

耐火性能与耐火极限

构件名称

耐火性能与耐火极限

防火墙

不燃烧材料≥3.0小时

不燃烧材料≥3.0小时

楼梯间电梯井隔墙

不燃烧材料≥2.0小时

楼板、疏散楼梯

不燃烧材料≥1.5小时

房间隔墙

不燃烧材料≥0.75小时

不燃烧材料≥2.0小时

3、楼板、隔墙、防火墙、防火门、玻璃幕墙及管道井的分隔设施均按规范设计,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帘门,防火分区与中庭之间防火分隔采用特级防火卷帘,背火面耐火极限3小时,防火卷帘的宽度均不超10米。

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洞口平距不小于2米,直角斜距不小于4米,或者洞口设乙级防火窗。

4、建筑平面布置

4.1平面分区划分原则

医疗综合楼设置了自动灭火喷淋系统,建筑防火分区的原则:

地下建筑车库≤4000m2,地下医疗用房、附属用房≤1000m2,地下设备用房≤2000m2。

地上建筑门诊大厅≤4000m2,手术部≤4000m2,其他≤3000m2。

根据以上原则划分防火分区,详见各层防火分区示意图。

建筑消防控制室位于住院部首层,设有直接对外出口。

备用发电源设在综合住院楼地下一层。

消防水池设在地下一层。

4.2疏散设计

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口。

疏散口的位置、数量、宽度、疏散距离与设施均符合规范要求。

医技住院综合楼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

其楼梯间及前室均采用正压送风防排烟。

楼梯间防烟前室面积大于6m2。

楼电梯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m2,,楼梯间与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所有楼梯到首层直通室外,或通过扩大前室通室外。

通地下室的楼梯,在首层与地上的楼梯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0小时的隔墙与乙级防火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满足第6.2.8条要求。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4.3避难间设置

医疗综合楼高层病房楼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与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并符合下列规定:

4.3.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超过2个,其净面积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

4.3.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4.3.3靠近楼梯间,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3.4设置消防专线与消防应急广播。

4.3.5避难间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4.3.6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采用乙级防火窗。

4.4消防救援窗设置

本项目沿消防扑救场地设消防救援窗,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窗的净高度与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六、安全出口及疏散宽度

1、本项目建筑计容面积9XXXX.XX,按《某某医院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至2020年本项目日门诊量为3800人,实际使用单位长远的战略目标为日门诊量5000人,因此按5000人进行计算。

本项目为医院建筑,地上9层,耐火等级一级,因此疏散百人指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21-1取1.00m/百人。

2、人数分配原则

2.1医院工作人员,实际使用单位远期的战略目标配置为1000人,除有固定人员的内部工作区按实际配置人数外,其他区按计容面积减内部工作区面积后均分,即1000/8XXXX=0.012人/平方。

2.1.1有固定人数的内部工作区如下(不考虑患者):

负一层中心供应1000平方,配25人;

首层静脉配置中心600平方,配32人;

检验中心750,配50人;

血库140平方,配8人。

总计2490平方,115人。

2.1.2无固定人数的内部工作区如下(不考虑患者):

负一层太平间+解剖室150方、垃圾房150方;

五层病理+实验室=2770平方;

六层实验室2770平方;

八层行政中心2886平方;

总计8726平方。

2.2住院楼层病患及陪护/探视人数

以每层的床位数为基数进行计算,其中血液中心每床1个陪护,其他病区平均每床2个陪护/探视。

产房区域内,10间家庭产房按每间1个产妇、1个婴儿、1个陪护、外部等候2人计算,计需疏散就诊人员50人;普通分娩室7间与手术室1间按每间1个产妇、1个婴儿、外部等候3人计算,计需疏散就诊人员40人;待产室10床按每床1个产妇,外部等候3人计算,计需疏散就诊人员40人;以上总计需疏散就诊人员130人。

ICU、NICU、新生儿等特殊监护区域,按每床1个病患或新生婴儿,探视人员按准许探视时段进行平均为每床1个,计每个床位需考虑疏散2人。

2.3门、急诊+医技区就诊及陪护人数

手术区域内部设14间手术室,按正在手术14台、准备手术14台与复苏室床位数37床,同时手术区域内无陪同人员进入,考虑病人数为65人。

其他门急诊与医技区域就诊人员按日门诊量5000人,平均每人2个陪同人员,总数15000人,按正常接诊8小时,每4小时为一个计算批次,则每批次内就诊及陪护人数为15000/2=7500人。

减去手术区内65人后,每批次为7436人。

除以门诊+医技区域的非内部工作区总面积进行分摊。

即7436/33900=0.22人/平方。

2.4单独另行计算的部分

9层260人报告大厅部分,独立计算,人数在其他区域不减,面积不计入其他区域。

其疏散人数按固定座位的1.1倍计算,即260X1.1=286人。

3、疏散计算

3.1设计疏散口统计原则

所有防火分区设计疏散宽度均只统计必须经其疏散的安全口,其他日常功能所需的连通甲级防火门不计入疏散宽度。

防烟楼梯作为疏散口时,前室门、楼梯门、楼梯有效疏散宽度三者取其最小作为疏散口宽度。

凡同一个疏散口因空间营造的需要设置了数个连通门,则只计算起到主要疏散作用的门,其他门不计入疏散宽度。

所有人数计算,尾数不足1人的,均取整按1人计算,如:

3.3人按4人计算疏散宽度。

必须经由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疏散的,本防火分区有2个以上的直通口,且经由相邻防火分区疏散的宽度小于总疏散宽度的30%、本层所有直通口的宽度要满足疏散总宽的要求。

3.2首层防火分区,直接通往室外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人数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1-01

门诊大厅+医疗街

3890

3890X0.22=856

47

903

9.03

15.7

A1-02

门、急诊+医技区

2080

2080X0.22=458

25

483

4.83

8.1

A1-03

内部工作区(检验)

750

0

50

50

0.5

3.15

内部工作区(血库)

140

0

15

15

0.08

3

公共空间

620

620X0.22=137

0

137

1.37

1.65

A1-04

公共空间

1860

1860X0.22=409

22

431

4.31

10.2

A1-05

门诊+医技区

2410

2410X0.22=530

29

559

5.59

12.75

A1-06

门诊区

2000

2000X0.22=440

24

464

4.64

7.8

内部工作区(静配)

600

0

32

32

0.32

3.6

A1-07

门诊区

430

430X0.22=95

5

100

1

3.0

注:

1、按前所述,医护人数除有固定人数的区域外,按分区面积X0.012,床位/就诊及陪护人员按分区面积X0.022。

2、应设疏散宽度=总人数X1/100。

以下各表均同。

3.3二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部分经通往首层的室外平台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2-01

门诊区

1970

1970X0.22=434

24

458

4.58

6.65

A2-02

手术区

3940

65(固定)

47

112

1.12

5.70

A2-03

门诊+公共空间

2900

2900X0.22=638

35

673

6.73

6.45

A2-04

住院区(ICU)

2820

40床+40探视=80

34

114

1.14

6.85

A2-05

门诊+留观

2660

2660X0.22=585

32

617

6.17

6.85

3.4三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部分经通往首层的室外平台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3-01

门诊区

2780

2780X0.22=612

33

645

6.45

8.15

A3-02

门诊区

2410

2410X0.22=531

29

560

5.6

9.90

A3-03

产房区

2999

130(固定最高值)

36

166

1.66

8.10

A3-04

门诊+留观

2660

2660X0.22=585

32

617

6.17

6.60

3.5四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部分经通往首层的室外平台疏散,局部位置经室外连廊往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4-01

门诊区

2440

2440X0.22=537

30

567

5.67

6.30

A4-02

门诊区

2810

2810X0.22=618

34

652

6.52

7.65

A4-03

住院区(NICU+新生儿)

2999

123床+123探视=246

36

282

2.82

8.10

A4-04

住院区

2870

78床+78X2=234

35

269

2.69

8.10

3.6五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局部位置经室外连廊往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5-01

内部工作区(病理+实验)

2770

0

34

34

0.34

7.7

A5-02

住院区

2999

78床+78X2=234

36

282

2.82

8.1

A5-03

住院区

2920

78床+78X2=234

36

282

2.82

8.1

3.7六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局部位置经室外连廊往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6-01

内部工作区(实验)

2770

0

34

34

0.34

7.7

A6-02

住院区

2990

78床+78X2=234

36

282

2.82

8.1

A6-03

住院区

2920

78床+78X2=234

36

282

2.82

8.1

3.8七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局部位置经室外连廊往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7-01

住院区

2990

78床+78X2=234

36

282

2.82

8.1

A7-02

住院区

2885

78床+78X2=234

35

281

2.81

8.1

3.8八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局部位置经室外连廊往相邻防火分区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7-01

住院区(血液中心)

2990

58床+58=116

36

152

1.52

8.1

A7-02

内部工作区(行政)

2886

0

35

35

0.35

8.1

3.9九层防火分区,经防烟楼梯疏散。

防火分区

区域

分区面积

床位/就诊人数+陪护

医护

总人数

应设宽度

设计宽度

A9-01

260人报告厅及天面机房

1257

0

按固定座位的1.1倍计算:

260X1.1=286

286

2.86

6.60

七、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医疗综合楼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所有楼梯均有对外直接出口,并通往屋面。

楼梯间及电梯厅均设乙级防火门,楼梯间距离房间门的疏散距离均按防火规范要求设计。

八、消防电梯

医疗综合楼现设消防电梯12台(各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少1台),每层电梯间设前室,前室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九、管道井的防火分隔措施

建筑物内的各种管道井均按规范要求设计,各类贯穿墙、板的管道、管线均作防火分隔,按规范用不燃材料填实空隙。

十、消防给排水系统

十一、防排烟系统设计

十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电气防火设计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