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1052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湖塘桥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湖塘桥中心小学朱燕芬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准确地确定和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实施和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以发现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为特征的过程性学习。

“活动”作为过程性学习的载体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的行动,要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既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又要强调认识和理论对活动与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感受探究过程带来的乐趣,又要对活动加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

面向完整生活、面向未来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科技活动,它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满足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丰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价值标准,因地制宜开发各类活动资源,既坚持整体规划,周密设计,又鼓励另辟蹊径,开放生成,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活动实施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编织的是一条与学生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纽带,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感受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活动组织者要努力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从而获得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同时,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科学结论必需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与否为标准,而是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且全面发展。

第五,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归根结底是要重建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努力构建“敬佩成功,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双向平衡,协调。

二、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48个班级,两千多名学生,学生年龄、能力层次较多;②其中有13个班级是寄宿,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自主活动能力较强;③我们的学生来自武进城区众多的城镇、乡村,还有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生源面广。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冷静分析本校课程状况后,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本校的特点,提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如下: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使学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

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

只有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从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2、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分阶段目标要求如下:

年级

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

基本做法

时间安排

负责人

 

二年级

 

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逐步渗入研究性学习。

引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帮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懂得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自我,做生活的小能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与人相处,养成理解、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每个学生参与,并初步学会如何根据本人实际选课题、立课题,如何填写课题调查表

每周固定二课时,必要时有分有合,

 

 

◆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会简单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简单的童话剧、课本剧的模仿性表演,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访谈、实地考察及实验活动

1.教科室

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3.班主任及有关教师配合

4.学生各课题组组长

三四年级

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开发潜能,不断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

◆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

◆了解各行各业的

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自己研究的课题,并人人都能写出课题的调查报告和进行活动的方案设计

◆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六年级

 

以研究为主,在研究中注重实验过程的研究,从而激发创新的动机。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他人,学会如何独处,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男女同学正常相处。

◆通过访问、调查改革者,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成就。

◆渗透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身边做起,让学生关注地球,关注宇宙。

◆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及基本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学生人人参与,能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在调查、探究中写出较有份量的课题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

四、课程保障体系

1、课时安排

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每周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点面结合。

视课题的长度和时空灵活安排。

做到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科知识与拓展知识结合,书本间接知识与社会直接知识结合。

根据学生个性需要,有选择地定班、定教师、定学生、定内容。

1班级集中教学

教学班是研究性课程教学管理与组织的基本形式,学校要安排好教学班,可以是原有教学班为单位组织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打破原教学班的建制,跨班级、甚至跨年级重新建立专门的教学班。

班级集体教学一般利用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

教学内容较多安排为学生的集中指导,包括该课程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或开展班集体的研讨与交流活动等等。

2研究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是研究性课程主要的学习组织形式。

研究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8人较为适宜,提倡自愿自主结合。

小组结合可采取不同组合原则,如兴趣相近者组成合作小组,特长互补者组成合作小组等。

为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当学生在感到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不适应时,应允许其进行适当的重新组合。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师资配备

(一)三个结合

在师资配备上,我们以“全员参与、集体攻关、骨干引领”为原则,做到了几个结合:

专兼职结合,班科任结合,校内外结合。

确定每个课题的专职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指导教师,人数不限。

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课题,我们还聘请社会各界相关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

(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师资配备制度。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

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2)项目责任书制度。

考虑到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每位教师必须指导两个以上的

小组。

指导教师与科研室签定项目责任书,科研室定期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3)教师奖励制度。

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4)教师教研制度。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

三至五年级各年级组每月安排一课时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

(三)培训教师

(1)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其它相关资料,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

(3)定期举行各种研讨会,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

(4)通过实施中的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3、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

电教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大队部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张卫平  

成员:

庄惠芬朱燕芬张丽娟祈兴芬壮亚芬许文玉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

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

各班综合实践老师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课题研究中心组人员:

朱燕芬张丽娟祈兴芬壮亚芬许文玉

(3)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

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教科室负责各年级组、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实践活动计划”。

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

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科室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

五、课程实施的行动步骤

1、准备阶段:

2004年9月~2005年1月 

(1)制定《湖塘桥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行动方案》(讨论稿)

(2)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3)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4)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内容。

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

(5)建好校园网,构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

(6)成立、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7)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实施阶段:

2005年2月~2005年6月

(1)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3)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4)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3、总结阶段:

2005年6月~2005年7月

(1)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

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2)评选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分子。

(师生)

(8)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案例库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过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评价。

其目的在于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学习,亲身体验研究过程。

同时,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即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问题提出、立项和研究的实施、总结、表达和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研究探索过程进行评价。

2、正面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正面评价,它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所蕴藏的潜能,重在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研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重多元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评价的多元化,包括: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同伴;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还可以是其他相关的人员。

评价方式多元化,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在定性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人格发展、研究结果等。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和习惯

学习态度主要指研究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服务困难的精神等。

具体包括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活动,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能力,主动提出各种设想、建议,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艰苦等。

学习习惯:

主要指学生个体养成的无意识的个性特有的良好行为举止。

对于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来考察。

2.学习能力和方法

能力和方法的评价主要是指:

①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实践中所发展的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触类旁通、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等;②学生对开展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研究工具的掌握情况,包括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工具的设计和运用、材料整理、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水平。

3.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包括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研究是否积极自觉作出贡献等;学生在研究过程通过各种体验,对使命感、责任感、自我意识、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的自我认识和发展;学生在研究中所表现出的某些方面的个性特长。

4.研究结果

  在一个阶段的研究完成后或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结束后,可以对学生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的研究结果可有多种表达形式,包括实验报告、口头阐述、参与活动及投入程度等,考察指标主要包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上述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在实施时应注意,在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个性特长,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三)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等人员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人评价为辅。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以纪实性评价为主,它是对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各个阶段情况的客观认定。

由于研究性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要求自我检查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自我改进。

同时教师和有关评价小组要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体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随时调控。

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研究循环(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为限)后,研究结果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客观评定。

形式可以多样,包括小论文评比、展览会、墙报、刊物、辩论会、网页制作等。

在具体操作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允许有多种答案存在。

七、课程预期成果(2005上)

1、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汇集

2、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本学期)

3、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集(本学期)

4、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

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光盘、录像资料汇总

 

附:

1、一份本学期研究性课题设计方案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花——美的使者

                      

引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孩子们而言,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他们在自主选择、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一认识,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注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主题的确定

花是美丽的象征,在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中,人们通常以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意。

同时,人们还利用花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

孩子们从小了解花的一些知识,培养自己用花朵来装扮生活环境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恰巧我校这个学期发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校园”的号召,孩子们都想着办法来表现表现。

有的提议把学校全面的打扫一遍,有的说要在平时做清洁小卫士维护学校的清洁,有的说要通过开展一次活动来把校园装点的更美丽,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可,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以鲜花装扮校园的方式,我因势利导地把我国绚丽多姿的花卉文化、有趣的民俗用花介绍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对花的文化和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顺应学生们的需求,开展了以“花——美的使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情感: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生在观察花朵,用花朵装扮生活的过程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

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培养自己种植和插花方面的劳动技能。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持之以恒的品质。

认知:

1、了解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掌握插花、种植花卉的一般方法。

3、懂得利用花为生活服务。

三、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收集资料

1、活动目标

通过参观访问、查询资料等途径,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和用花来美化生活的方式。

2、活动流程

①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调查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到花卉市场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和市场中店主的交流,认识花的品种,了解一些花的特点以及各式各样的花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并且对花的习性、栽种、及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当孩子们置身于花海之中时,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让孩子们把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绘成文字,他们欣然动笔,这将是最真切的材料。

②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分组到各个花店了解各种花所蕴涵的意义,不同节日和场合用花的礼仪,鲜花的装饰方法及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向家长询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收集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花的资料(包括花的象征意义,花的趣闻和花朵装饰生活的图片、花的养植知识等等),制成各种剪贴报和手抄报。

学生还对花的知识做了归纳和整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长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将得到的材料制作成表格形式。

如下表:

花的象征意义一览表 

                             制表时间:

2005、3

名称

颜色

特点

意义

备注

 

 

 

 

 

 

 

 

 

 

 

 

 

 

 

       世界各国国花及城市市花一览表

                              制表时间:

2005、4

 认识花卉调查表

调查人

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

经过

 

各国国花

 

④学生还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成展示厅,在布置展厅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这个展厅对外开放,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指导意见。

学生们在相互之间、师生之间及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多元化评价方式中进行交流,对花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对自己整理的资料存在的优缺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便于进一步的完善。

⑤教师指导学生将实践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情况、收集整理资料的情况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形成评定表,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评价表(用“☆”来评定所列内容)

评价人

评价内容

主动参与

大胆表现

创意水平

成果收获

自己

 

 

 

 

同学

 

 

 

 

老师

 

 

 

 

家长

 

 

 

 

 

第二阶段   实践阶段

1、活动目标

①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②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提高学生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在活动中,同学之间学会相互合作。

2、活动流程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如种植小组、插花小组等。

②在教师的指导下,种植小组先进行栽种花卉的选择,小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