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058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docx

人教版九年《压强和浮力》1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1节压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概念;知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用,领会科学探究严谨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自学课本,写下疑惑摘要

   

(1) ;

 

(2);

  (3) 。

 

   2.试分别写出3个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增大压强:

(1);

(2);

(3)。

 

   减小压强:

(1);

(2);

(3)。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书本放在桌面上,书本对桌面有压力;用手将板擦摁在黑板上,手对板擦有压力;阅读教材76页图1和图2,认识一下:

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及骆驼对地面的压力。

那么,我们如何给压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2.我们前边学过重力,大家想一下,压力是不是就是重力?

它们有什么区别?

在什么情况下,压力和重力相等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3.同学们把圆珠笔帽拔去,用左、右手的食指去挤压其两端,你的两手指感觉一样吗?

积压的力再加大一下,感觉又有什么不同?

大家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4.现在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下面小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本P7的实验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完后同学间讨论)

实验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本实验中,你运用了哪种科学探究方法?

 

5.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人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那么,我们如何给压强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6.知道了压强的定义,你能不能根据压强的定义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呢?

(小组讨论交流)得压强计算公式是什么?

式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此公式的变形公式有哪几个?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7.我们知道了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根据压强公式你能推出帕和牛/米2的关系吗?

 

8.请用压强公式估算一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与其他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比一比哪个压强大?

行走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大吗?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要增大压强,有时要减小压强。

试着利用压强公式分析课本79页图4、5、6所示的实例,总结一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四、 典例分析:

例1.在海滩案发现场,保留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烛浇铸了鞋模,测量蜡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为675g,又经测试达到同样脚印尝试压强为1.5×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

  

 

例 2.钉子有锐利的尖端,为什么有人能安然无恙地睡在钉床上呢?

 

 

五、拓展延伸:

一次小明在电视中看到一位杂技演员表演“轻功”,只见他先将两只普通气球吹满气,扎好口后放在地上。

然后在气球上盖上一块玻璃板,最后这名杂技演员轻轻地站到了玻璃板上,而玻璃板下的气球居然没有被压破!

小明百思不得其解,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吗?

 

六、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训练:

1.(2011·山东滨州)生活中的菜刀、剪刀的刀刃都磨得很薄,这是为了()

A.减小压力B.增大压力C.减小压强D.增大压强

2.(2011·广西桂林)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3.(2011·浙江杭州)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C.p1<p2D.p1>p2

4.(2011·辽宁鞍山)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A.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B.较粗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D.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5.(2011·江苏南京)如图为运载“渣土”的某型号载重车的示意图。

(1)为保证交通安全,交管部门规定“渣土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渣土车”行驶3000m至少需要h。

(2)图中的6轮“渣土车”装载渣土后总质量为12t,则该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

N.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7×105Pa,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恒为0.02m2,则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力不得超过

N。

(g=10N/kg)

6.(2011·广东佛山)杨丹同学对实验室的显微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台秤测量出它的质量为2kg,用直尺测量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它的底面积为0.04m2,当显微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求:

(1)显微镜所受的重力多大?

(2)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有多大?

 

第2节液体的压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能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难点:

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生活动:

把食品袋套在手上,伸进盛水容器中(不要让水进入袋内)。

伸进盛水容器的前后,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二)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想一想: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

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1.演示实验

ab

(1)看上图a,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了水对容器________有压强。

(2)看上图b,容器侧壁上的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由于水的流动性,对阻碍它的________也具有压强?

以上实验表明:

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________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

________也有压强.

2.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

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是有________的。

想一想:

(1)游泳时,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

(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

猜想:

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有哪些因素呢?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呢?

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以及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方案:

参考表格: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mm)

盐水

酒精

3

朝上

 

 

 

3

朝下

 

 

 

3

朝侧面

 

 

 

6

朝上

 

 

 

9

朝上

 

 

 

讨论总结:

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

   1.水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

   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填“有”、“无”)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________压强越大.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⑴连通器的特点

⑵连通器应用

 

2.看课本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你能明白吗?

 

四、 典例分析:

例1(2011·江苏南京)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五、拓展延伸:

 有一个底面积是200cm2,高10cm的柱型容器,顶部有一个面积是40cm2的小孔,孔上装有一根竖直管子(如图所示).从顶端小孔灌水至顶部以上h1=20cm处.

求:

(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容器顶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

 

六、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训练:

1.(2011·浙江义乌)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2011·四川雅安)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

A.水

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3.(2011·四川成都)如图所示,液体压强使坝底的水喷射而出,那么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坝的宽度B.水的体积C.水的深度D.坝的高度

4.2011·青海西宁)如图所示,用一块轻质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的下端,竖直插入水中到一定深度,然后向玻璃筒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筒内液面高出筒外水面2cm时,塑料片下沉。

关于液体密度ρ液和水ρ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比较()

A.ρ液>ρ水B.ρ液=ρ水

C.ρ液<ρ水D.不能确定

5.(2011·山东泰州)如图所示,在瓶的a、b两处各扎一个小孔,并将孔封住.在瓶中注满水,打开a、b两孔后观察到图示的情况,这说明:

水对容器的有压强;液体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6.(2011·四川泸州)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的一座深海油井爆炸起火,原油在深海井口处泄漏,造成了生态污染。

为堵住漏油井口,石油公司派出了多个水下机器人潜入到海底作业。

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断(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器人下潜到1500m深的漏油井口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Pa,如果漏油井口的面积为0.2m2,则海水在这块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N。

(取ρ海水=1×103kg/m3,g=10N/kg)

7.(2011·福建莆田)人们根据的原理修建了三峡大坝船闸。

干旱期间大坝开闸放水,水位降到145m时,坝底所受水的压强是Pa(g取10N/kg,ρ水=1.0×103kg/m3)。

 

第3节:

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能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大气压强存在的生活实例解释。

难点:

与托里拆利实验有关的题目解决。

三、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猜想: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

(二)新课学习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为什么?

2.大气压的测定

以上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1)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生观察:

管内水银柱有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并回答:

①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会下降?

②水银柱上方有空气吗?

为什么?

③为什么水银柱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什么力支持着水银柱使之停止下降?

 

(3)实验中,使玻璃管倾斜,进入管中水银多了,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760毫米不变?

(4)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

请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hg算一算:

 

(5)思维扩展

①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呢?

②自来水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中,为什么?

3.阅读课文“科学窗”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

(2)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是。

4.抽水机的原理

各组同学结合挂图及课文了解抽水机的原理,并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训练:

1.(2011·天津)小华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

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A.瓶的支持力的作用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浮力作用D.大气压的作用

2.(2

011·湖北宜昌)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空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3.(2011·福建福州)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4.(2011·甘肃天水)以下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茶壶盖留有小孔B.用吸管

吸瓶中的饮料

C.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D.利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5.(2011·辽宁鞍山)大气压强虽然很大,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________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___________(填“高”或“低”,),球内气压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6.(2011年·黑龙江鸡西)文文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此时的大气压值为Pa,(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7.(2011·湖南衡阳)如图是测大气压值的实验,那么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

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它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⒈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⒉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⒊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

有关现象解释。

三、学习过程:

观察实验猜想:

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

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

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

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

探究: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各小组利用自己手中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交流各组的情况。

1.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

 

5.得出结论:

 

(二)巩固应用:

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有关类似的实例。

 

四、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检测:

1.(2011·四川乐山)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如图为飞机机翼截面图。

飞机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B.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C.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D.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2.(2011·四川自贡)西部首列“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与2009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给成渝市民提供了新的更加快捷与舒适的出行方式。

当动车组列车以速度200km/h驶过时,铁路两侧各3m范围内会产生8级风力,即使只是在路边,也可能将人卷到铁轨上,所以千万不要太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

这是因为高速行驶的列车与路边行人之间的()

A.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B.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D.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3.(2011·广东茂名)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来说明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A.吹乒乓球B.吸饮料C.简易喷雾器D.吹纸带

4.(2011年•山东德州)2011年5月22日,一场大规模龙卷风袭击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心脏地带,造成上百人死亡,数百座房屋和大

量车辆被毁.龙卷风的实质是高带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如图所示),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主要原因是(  )

A.龙卷风使物体爱到重力变小

B

.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内部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D.龙卷风产生了强大的静电,将物体吸上天空

5.(2011·山东聊城)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列车仍以较大的速度进站,如图所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很小,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外。

6.(2011·福建漳州)行驶的客车打开车窗后,车窗上悬挂的窗帘会向车________(选填“内”或“外”)飘动。

这是由于车外空气流速大于车内,使车外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车内气压而造成的。

7.(2011·山东泰州)小红把气球悬挂起来,向气球的A侧吹气(如图所示),会看到气球向(选填“A”或“B”)侧运动,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第五节浮力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浮力的大小。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难点:

有关浮力的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_______。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与重力的方向________。

例题1.

如果一个小石块重4N,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成了1N,则石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N;

对应练习:

1.一个重1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2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2.

(1)如图1所示,重为5N的木块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是3N,则木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N。

(2)如果在上题所图2所示,则浮力是N。

 

图1图2

(二)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例题2.小敏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b与图c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浮力与有关。

(2)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选用图___________来研究。

(3)在图d与图e中,保持了___不变,研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法。

方法指导:

在填写时要注意不能把“液体密度”说成“密度”,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说成是“物体的体积”或“体积”

对应练习:

3.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A.不变B.变小

C.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

4.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A.脚越来越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B.脚越来越疼,是因为人的重力越来越大

C.脚不疼,是因为越来越去年轻

D.脚不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三)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公式可以看出:

浮力的大小只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例3:

海洋研究人员进行水下探测,当他穿上潜水服浸没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大小跟他下潜的深度有没有关系?

最好采用原理不同的方法检验你的方案。

要求:

⑴请用两种方法;⑵写出实验所需器材并简述实验步骤。

方法指导:

方法一:

平衡力。

器材:

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水、细线。

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