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008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docx

好书推荐《图解心理操纵术》

好书推荐:

《图解心理操纵术》

关键字:

图解心理操纵术潜意识情绪心理效应认知

心理引言:

运用心理操纵术来挖掘表象下潜在的心理根源,摆脱自身被动、附庸境地,转而借用对情绪、言行、心理的分析,行之有效地洞察、操纵周边种种,为您营造出和谐惬意的人生。

——心灵咖啡网

 

书名:

《图解心理操纵术》

作者:

唐汶 主编,罗成强 绘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01日

内容简介:

本文借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在识己辨人、笑傲职场与轻松生活等方面进行层层剖析,提炼出一套驾驭心理,游刃生活的操纵术。

本书将晦涩的心理学理论做到深入浅出,并配以简单、风趣的图解,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潜移默化中轻松体验文中精髓。

心理学看点:

潜意识情绪心理效应认知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纠结的爱恨情感中,终日疲惫应对换来的往往却是事与愿违。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使自己居身主导?

心理学操纵术将指引你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心理层面理解、影响、控制他人,让自己的意愿得以轻松实现。

精彩书摘:

意识的分裂

意识与无意识

心理学家把人心分为意识心和无意识心两个部分。

意识心是我们可以觉知到的部分:

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快乐、恐惧、悲伤、犹疑等种种情绪都属于意识的范畴。

无意识心是人类数百万年的种族记忆,家族传统,宗教、社会的制约,以及个人幼年经历等隐匿于内心深处的、很难觉察到的部分。

在幼儿时期,人基本上没有意识,一切行为皆源自于本能的反应:

饿了就要吃,不高兴就哭,想尿就尿……在幼儿的眼中,他与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不知道“我”与“你”、“彼”与“此”是不同的。

所以幼儿不会顾及旁人,不会想到人们制定的各种规矩,完全感性,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情商基本接近于零。

因此幼儿的知觉、思维、行动是完全一致的。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不需要通过理性分析作出判断,然后才“决定”去做。

幼儿通常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心计。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幼儿的自我知觉能力开始逐渐显现,逐渐从“天人合一”的混沌“无我”状态中分离出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很难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

因为要有“记忆”,就必须要有一个记忆的主体——“我”——抽身反观,去回忆过去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儿童越来越发现,这种不控制自己情绪、随性而发的语言和行为不仅会伤害到他人,甚至伤害到自己。

再加上文化、世俗礼仪的教育,儿童熳慢学会了压抑、控制情绪,学会了保护自己。

这样,儿童的很多情绪、情感就不敢直接用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了。

这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开始了其适应社会的漫长旅程。

天长日久,这些被控制、压抑的情绪就会被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形成所谓的无意识。

有了控制、压抑,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就未必是其深层的本能欲望反应,于是无意识和意识就逐渐分离了。

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人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不断增长,理性的一面就逐渐生成了;与此相对应,人的无意识也被埋藏得越来越深,成为感觉不到的“暗物质”。

但是,本能与理性、无意识与意识是矛盾的,在人的每一项活动中,这两者无时无刻不在冲突、争斗着。

一旦“生之所欲”占了上风,对权力、财物、名声、情感等种种诱惑就会生起强烈的占有欲;而一旦理性意识占了上风,就会尽量控制心中的欲望与冲动。

尽量使自己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见,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导致了内心的分裂。

情绪认知系统

清楚自我的情绪

情绪来自于情感,一个具有感知能力的人,用感官侦测环境中的人、事、物,接受环境的刺激;接着情绪的认知系统就会启动,来解释这个刺激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的人与条件;解释之后情感产生波动,第一个产物就是情绪。

喜怒哀乐等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有高兴事就乐,有伤心事就悲吗?

答案是否定的。

传统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人在接受了特定刺激后所产生的相应的反应。

例如,站在悬崖边,会感觉到恐惧;看到蓝天白云,就会心情舒畅;遇见心仪已久的人,心跳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感觉很紧张,等等。

这个理论看似十分合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对于一个刚刚失恋的人来说,他看到的阳光可能都是灰色的;同样是没考上重点大学,甲可能觉得无所谓,即使普通大学也不错,而乙可能感觉世界末日提前到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解释简单情绪、单一情绪如何产生的时候,传统的情绪理论是奏效的。

而在加入了各种特殊因素,具体到某个人的时候,它就不适用了。

它更倾向于生物心理学,把人当做纯粹的动物来研究的,过于机械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的性质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的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人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一评估一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认知系统可以在一刹那令情绪跃出。

但这只是第一种情绪,接着,还会有第二种、第三种情绪不断地出来。

由于各种情绪产生的频率极快,所以普通人往往只能觉察到第一种或最后一种情绪;如果有十几种、几十种情绪相继产生,人所觉察到的,就会是一种混合的“感觉”。

莫名其妙的快乐或忧伤,往往就属于这种情绪混合之后的“感觉”。

情绪的认知系统决定产生的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决定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延续时间。

不同的人接受同一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可能会有显著的不同。

而情绪认知系统是人自幼累积而成的,如果一个人从小都很快乐,情绪基调就是快乐与爱;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充满怨恨与冲突的家庭,情绪基调可能就是愤怒、忧郁、无助、焦虑。

再加上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修养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的情绪认知系统。

因此,真正决定情绪状态的不是人所接受的刺激,而是人的情绪认知系统。

对于外界的刺激,如自己出生、成长、生活的环境,我们无力选择;但对于自己的情绪认知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

记忆

(一)

生存的本能

生活当中,如果想要成功地感知事物,就需要将现在的观察结果与记忆中的印象进行对照,可见记忆对正确认识事物非常重要。

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胶水”。

《纽约时报》的一次调查显示:

在成功者当中,90%的人记忆力都非常好;而失败者,大都记忆力较差。

这样的说法或许有偏颇之嫌,但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会具有成就事业所必需的广博知识吗?

答案肯定是No。

有了强大的记忆力,就有了一个智力库,能唤醒人们身上巨大的潜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由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上有3万多个突触。

可以说大脑的潜力几乎无穷无尽,然而,人对大脑的利用还极其有限。

科学家估计,普通人一生最多利用大脑全部能力的7%,就连爱因斯坦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也只使用了大脑能力的12%。

而出色的记忆力,就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

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就具有超强的记忆力。

据说他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名字,能将18世纪军事家所重视的一切军事理论全部熟记在心。

在大战之际,拿破仑往往能捕捉到常人不易发觉的、转瞬即逝的战机;而且不用看地图,仅凭记忆就能果断地发布命令,从而改变两军的命运,使他的大军犹如狂风般席卷了整个欧洲。

这使得他的名言“没有记忆的大脑,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流传至今。

记忆的丧失将导致自我的丧失、个人生活历史的丧失以及与他人持续交往能力的丧失。

如果没有记忆,人们便无法进行学习,面临的每一种情境都将像初次时那样;如果没有记忆,人们便无法按照计划行事,最终导致生活能力的丧失。

可以说,记忆源自生存的本能。

既然记忆如此重要,人们禁不住要问:

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科学家认为,记忆与大脑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有关。

一些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老鼠放在一个有明室和暗室的笼子里,喜欢黑暗的老鼠总是躲在暗室里。

科学家多次电击这些老鼠,把它们训练得害怕黑暗。

然后再把这些老鼠脑子里的化学物质提出来,注射到正常老鼠的脑子里,结果这些老鼠也变得害怕黑暗了。

这个实验说明,记忆的形成类似于条件反射。

人在接受某种强度较大的刺激之后,会把导致这种刺激产生的情境通过编码储存在大脑当中;当人再次接收到相似的刺激时,大脑就会把曾经编码的相关信息解读出来,形成意识——这就是记忆的工作原理。

记忆

(二)

什么让生活变成了例行公事

认识事物总是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但如果太“熟”,可能就会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为什么生活会变成例行公事?

为什么总感觉毫无生机,没有任何新鲜感?

为什么每一天似乎总是前一天的重播,后一天的预演?

一切都是因为记忆。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每当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心中就充满了莫名的忐忑与新奇。

对这个新环境,我们充满了探索的热情,既希望有预料之外的“艳遇”,又隐含着一丝恐惧与担忧,因为一切似乎都不可预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了。

又过了一些时问,连“熟悉”的感觉也没有了,一切又回到了进入这个新环境之前的状态。

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上班下班、上学下学,工作生活、生活工作,陌生一熟悉一麻木,生活又一次陷入了例行公事的循环。

有的人禁不住问道:

难道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吗?

看到一棵树,通过观察它的枝干、叶子等外部特征,我们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记忆,“知道”这是一棵白杨;闻到一股气味,经过鼻腔黏膜、嗅神经、味蕾的综合分析,我们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记忆,“知道”这是泥土的香味。

这是我们捕捉到的记忆的瞬间。

在现实当中,整个过程其实是瞬间完成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记忆的过程就是“命名”的过程,这也是认知事物与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不去想它是月季还是玫瑰,不去判断它是含苞待放的还是即将枯萎的,甚至不去想——它真美……不要通过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思想下任何结论,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纯粹地“看”。

当看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时,忘掉他留给我们的或喜或忧的印象,忘掉他给我们的恩惠或伤害。

一对夫妻吵架了,第二天他们仍然怒目相对,为什么?

因为他们还活在昨天的记忆中。

我们很少真正去“看”,对于被层层记忆、重重知识包裹的大脑,我们似乎只是活在记忆中。

我们的大脑在通过记忆去翻译、解释身边的事物,而大脑活动时,会扭曲自己所见,因此也就无法看到眼前的事物究竟是怎么样的。

因此,在我们眼里,一切事情似乎都是“旧”的,经历过的。

“看”,似乎已经成为孩子的专利,只有他们的眼睛是新鲜的,也只有他们能看到那永远新鲜的事物。

记忆就像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有用的、必不可少的,但如果累积过多、应用不当,它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本书目录:

第1章自我篇:

了解自己的艺术

1.自我知觉:

认识自己

2.意识的分裂:

意识与无意识

3.情绪认知系统:

清楚自我的情绪

4.记忆

(一):

生存的本能

5.记忆

(二):

什么让生活变成了例行公事

6.习得性无助:

为何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7.安全感的缺失:

为何会得焦虑症

8.安全感的获得:

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模式

9.正确认识自我:

克服巴纳姆效应

10.杜根定律:

自信让你拥有自己的座位

11.做自己:

找到人生的支点

第2章识人篇:

透过外表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

1.认知心理学:

读懂人心的密码

2.相貌与生格:

如何“以貌识人”

3.语言的局限:

学会倾听他人的弦外之音

4.表情与心理

(一):

人的表情从何而来

5.表情与心理

(二):

“调理”表情有绝招

6.表情与心理(三):

一眼看出谁在“演戏”

7.谎言:

说谎中的心理学

8.揭穿谎言的技巧

(一):

你的身体背叛了你的心

9.揭穿谎言的技巧

(二):

鼻子与谎言

10.揭穿谎言的技巧(三):

说谎的不同“境界”

11.肢体语言:

人的身体会“说话”

12.服饰与心理

(一):

透过衣服颜色洞察人心

13.服饰与心理

(二):

透过衣服款式洞察人心

第3章悦人篇:

让他人喜欢自己的心理操纵术

1.动机心理学

(一):

不可不知的人性

2.动机心理学

(二):

了解他人的真实需求

3.满足他人的虚荣心

(一):

记住他人的名字

4.满足他人的虚荣心

(二):

了解他人的兴趣

5.维护自尊心

(一):

帮助他人的技巧

6.维护自尊心

(二):

寻求帮助的技巧

7.沟通术

(一):

运用他人熟悉的语言

8.沟通术

(二):

互惠关系定律

9.沟通术(三):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10.幽默的作用:

用笑声拉近心的距离

11.感情的动物:

善解人意有奇效

12.刺猬法则:

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4章谋人篇:

获得他人支持的心理操纵术

1.说服的艺术:

让他人心甘情愿帮助你

2.心理共鸣

(一):

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人手

3.心理共鸣

(二):

用对方的观点说服对方

4.心理引导:

巧妙转变对方的观念

5.期待效应

(一):

赞许会成为他人努力的方向

6.期待效应

(二):

用你的期待激发他人的潜能

7.期待效应(三):

激发他人自我期许的力量

8.巧用激将法:

言辞让人跳起来

8.可视的语言:

用图画说服他人

10.用事实说话:

提出有力的证据

第5章容人篇:

避免与人结怨的心理操纵术

1.同理心

(一):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2.同理心

(二):

耐心倾听对方的抱怨

3.三明治效应:

批评他人讲策略

4.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

5.远离雷区:

说话要有所忌讳

6.点到为止

(一):

提出忠告有讲究

7.点到为止

(二):

牢记“过犹不及”

8.警惕自大心理

(一):

克服过度自信

8.警惕自大心理

(二):

切勿得意忘形

10.助人为乐

(一):

给孤僻者予开导

11.助人为乐

(二):

给不善理解者予理解

12.平等心:

交朋友要有弹性

第6章化敌篇:

化解他人敌意的心理操纵术

第7章职场篇: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第8章用人篇:

让他人积极效力的心理操纵术

第9章管理篇:

企业管理中的心理操纵术

第10章商战篇:

商战中的心理操纵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