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9881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酱菜酱肉加工生产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年加工2500吨酱菜及500吨酱肉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市**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建设地点

**省内**县产业集聚区经一路东侧

1.2编制依据、编制工作范围、编制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

3、农业部《关于加快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4、农业部关于《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

5、《食品卫生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

6、**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7、**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8、《**市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9、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材料。

1.2.2编制工作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阶段的工作范围规定,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和条件进行调查和论述,对项目产品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对项目厂址、生产方案、规模、工艺技术、公用工程、环保、劳动安全、消防、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确定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和方案,初步论证确定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并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1.2.3编制原则

根据国家对食品深加工等工作的方针政策,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本项目选用国内成熟的生产工艺,是以目前国内先进的食品工业生产实践数据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对工程加以充实和提高。

2、在本设计中采用国内传统的生产工艺和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保证传统的口感与味道和卫生的需求,确保生产能够长期、安全、稳定、连续地运行,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在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充分利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及产业基础,结合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工艺特点,努力做到卫生、节能、低耗。

1.3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市**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商贸有限公司”在2012年重点针对河北、山东、**等省农业大县投资环境和投资可行性考察论证后,于2012年12月经股东研究决定,在**省内**县境内注册成立。

****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金60万元,法定代表xxx,公司位于**市丰台区大红门西里xx号,主营销售服装,日用百货,建材,装饰材料,五交化产品,机电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家居装饰,家务劳动服务,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培训等。

1.4

1.4项目建设方案

1.4.1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项目占地:

12000m2(约18亩)

建设规模:

建设年产2500吨酱菜和500吨酱肉生产线一条

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是酱菜、酱肉等。

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步开发和占领国际市场,完善和巩固销售网络,保证产品预期销售目标的实现。

1.4.2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1.4.3.1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

技术来源是****企业提供技术,负责培训人员,派技术

人员全过程指导企业生产,提供技术资料,保证企业技术优势领先。

企业已与“**”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并对项目建设中的新产品研制达成合作协议,技术来源有保证。

无公害绿色蔬菜、菌类种植及豆制品生产的关键是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五大因素进行调节和运用。

公司积极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为地农户提供无公害绿色蔬菜、菌类种植及豆制品生产技术的指导,严把生产技术关、原辅材料关、环境卫生关、病虫防治关等,规范种植行为,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各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到户指导,使农户全面掌握各环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产地产品绿色认证。

酱菜、酱肉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关键是保持无公害绿色蔬菜、肉制品原有的营养、风味、形状、颜色,并保证卫生质量标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

为保证酱菜系列产品的质量,该项目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酱菜生产的新型加工设备,其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及生产成本,确保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3.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

建设建设年产2500吨酱菜和500吨酱肉生产线一条,主要加工设备23台套、检验检测设备1台套。

1.4.3.3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与数量

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共1200m2、室外工程(地面硬化)1180m2,淹菜池4个200m3,。

1.4.3.4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工期,根据资金来源情况、场地准备情况、土建施工、设备定货及安装、材料准备等综合因素并结合同类工程建设经验,拟定建设期限为1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4年12月。

1.5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500万元(计算期平均)。

1.6项目效益

1.6.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均新增利润总额166.82万元,其中:

所得税41.71万元,税后利润125.11万元。

投资利润率19%,投资净利率14.25%,投资利税率25.67%,税后财务净现值(ic=8%)730.24万元、税前996.09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4.50%、税前29.50%,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3.44年(含建设期一年),税前3.17年。

1.6.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农户1万余户从事无公害绿色蔬菜、菌类种植及豆制品生产,实现人均年增收500元余。

安排100余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公司就业。

1.6.3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民有能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新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建设水平,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1.7结论及建议

1.7.1结论

**市**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2500吨酱菜及500吨酱肉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及食品行业发展规划,对调整优化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可充分发挥内**县的资源优势,利用丰富的原辅材料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规范化产业模式,建设本地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实行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选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技术先进,工艺合理,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建设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具有较

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可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副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本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蔬菜产品加工走出了新路,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1.7.2建议

为保证本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使本项目的建设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保证。

2、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调整营销策略,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销售渠道,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3、本工程项目建设工期为14个月,希望项目承办单位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以确保本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保证整体工程按期完成。

4、因本工程项目技术和设备先进,项目承办单位应注意职工技能培训,使职工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表1-1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项目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年产酱菜

吨/年

2500

年产酱肉

吨/年

500

2

年原燃料消耗

鲜肉

吨/年

800

青菜、菌类、豆制品

吨/年

4000

3

动力消耗

电力

kW·h/年

焦炭

吨/年

104t/年

4

劳动定员

120

5

占地面积

18

6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00

财务评价

6.1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4500

6.2

流动资金

万元

500

7

营业收入及利润

7.1

营业收入

万元

正常年

7.2

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

万元

年均

7.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年均

7.4

息税前利润

万元

年均

7.5

利润总额

万元

年均

7.6

所得税

万元

年均

7.7

净利润

万元

年均

8

融资前分析

8.1

融资前税前盈利能力

8.1.1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前财务内部收益

率(FIRR)

%

64.72

8.1.2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前财务净现值

(FNPV)

万元

4800

Ic=12%

8.1.3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前投资回收期

(Pt)

2.5

含建设期1年

8.2

融资前税后盈利能力

8.2.1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

50.26

8.2.2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后财务净现值

(FNPV)

万元

26546.74

Ic=12%

8.2.3

项目投资融资前税后投资回收期

(Pt)

3.10

含建设期1年

9

融资后分析

9.1

资本金盈利能力

9.1.1

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

75.53

9.1.2

资本金财务净现值(FNPV)

万元

25047.58

Ic=13%

9.1.3

总投资收益率(ROI)

%

92.7

静态

9.1.4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

182.9

静态

9.2

投资者盈利能力

9.2.1

投资者整体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

63.01

9.2.2

投资者财务净现值(FNPV)

万元

21625.09

Ic=13%

9.3

偿债能力及财务生存能力

9.3.1

偿债备付率

1.48~10.55

偿还建设贷款期间

9.3.2

利息备付率

24.67~130.7

偿还建设贷款期间

9.3.3

计划借款偿还期

3.00

含建设期1年

9.3.4

最大能力借款偿还期

2.26

含建设期1年

9.3.5

资产负债率(LOAR)

%

13.05

投产第3年

9.3.6

流动比率

4.12

投产第3年

9.3.7

速动比率

3.72

投产第3年

10

不确定性分析指标

10.1

盈亏平衡点(BEP)

%

16.31

投产第3年

10.2

主风险因素敏感度系数(Saf)

2.071

产品价格

10.3

次风险因素敏感度系数(Saf)

-1.018

原料价格

 

第2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

国际市场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随着美元弱势出现,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连续十余年中央发1号文件,支持“三农”工作,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2.1.2企业经济发展

****商贸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向做大做强迈进,产业优势明显,各方面成绩斐然,备受受到注目。

为在全国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提供的良好的机遇,实现公司进步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企业实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公司经多年市场调研,初期与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力量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项目合作。

2.1.3市场经济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城市居民告别了自制腌菜的历史习俗,为酱菜、酱肉产销提供难得历史机遇。

据权威部门调查:

80—90年出生的年轻人不知自制酱菜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告戒中国老百姓要改变精米精面习惯,恢复粗茶淡饭习惯,传统食粥、酱菜,有利于身体健康为酱菜发展提供历史空间。

2.1.5农业发展需求

内**县自古以来是农业产业化大县,蔬菜以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等为主导品种。

以地葫芦,豆角,菊芋,港肉椒为地方特色的蔬菜为辅,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蔬菜发展优惠政策,强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制定了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严格按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蔬菜。

同时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蔬菜深加工,实现产品的附加值。

但由于缺乏大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发展较为混乱,蔬菜产业产业链暂不明显的,因此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原料保障和发展空间。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加快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发展壮大,项目和资金扶持是根本。

项目建设可以有效壮

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经济实力。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能有效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实力壮大和提档升级。

2.2.2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内黄全县68万人口中有64万农民。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000元,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合理有效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实践证明,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就等于扶持农业、

农村和农民。

为争取早日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通过项目和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当务之急,更是有效途径。

2.2.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内**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它把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紧紧地连在一起,把农户的农产品和市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虽然目前内**县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缺乏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牵动力还很薄弱,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需要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酱菜产业,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使蔬菜、菌类、豆制品这一特色主导产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2.2.4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该项目收购当地的蔬菜加工,生产出2500吨酱菜及500吨酱肉后的剩余料可再生产腌渍酸菜,腌渍酸菜的下脚料饲养奶牛,奶牛粪便经处理后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

这样,既实现了原料利用的最大化,又体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域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位于**省**市内**县产业集聚区经一路东侧。

内**县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东接濮阳、清丰,南接滑县、浚县,西连**、汤阴,北邻河北省魏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5′—114°59′,北纬35°39′—36°09′。

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7镇10乡,53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

属汉族聚居地区,有壮、回、蒙古、满等21个少数民族。

  自然资源丰富,地下天然气储量丰富,有重要开采价值。

有磁铁矿,含铁量15%。

有多层石膏矿沉积。

地下水浅层储量23.7亿立方米,静水位18.49米,动水位26.7米,境内林地7.5万亩,森林覆盖率20%,木材畜积量85万立方米,1986年获国家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平原绿化证书和铜牌奖,1998年被列为**省生态林业示范县。

  内黄物产丰裕,生态优良。

全县拥有46万亩红枣、40万亩尖椒、16万亩优质小杂果、11.5万亩温棚瓜果菜,是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

内黄森林覆盖率达37%,境内的12万亩槐林,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是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谷子、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棉花、花生、西瓜等;林木主要有枣树、泡桐、刺槐、杨、榆、柳等;林果主要有红枣、苹果、桃、梨、葡萄、杏等;家畜家禽主要有猪、鸡、羊、牛、马、驴、兔、鸭、鹅等。

1979——1987年,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山绵羊生产基地县”、“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蜂蜜出口创汇基地县”。

1986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出口棉生产基地县,1990年在全国棉花百强县中居第26位。

内黄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内黄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200公里经济圈内,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吴黄线、大林线、葛嘴线、胡鹤线、东上线、郑吴线等6条省道及晋豫鲁铁路通道穿越县境,纵横交织的路网四通八达。

内黄经济繁荣,紧紧围绕“创业图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固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主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

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金星啤酒、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金丰饮品、宋都老倔厨、意隆纺织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形成了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发展规划,被评为2010年**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陶瓷产业蓬勃发展,规划建设了9平方公里的陶瓷专业园区,并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50条生产线的陶瓷项目,“中原瓷都”建设初具规模,是目前中部五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被确定为**省唯一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

新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升入北大、清华7人,高考成绩连续十四年居**市前列,荣获**省职业教育强县。

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3.1.2自然条件

内**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1、地质:

内黄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第四系黄土普遍覆盖,基岩未曾出露,境内地层发育不全。

地层由下而上分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纪、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

2、地貌:

内**县属黄河冲积平原,亦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全县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全部是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70米。

地势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3、气候:

内**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春秋两季属过渡性季节。

四季分明,春季(3-5月)干旱少雨,冷暖多变风沙多;夏季(6-8月)炎热,雨量集中;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干冷少雨雪。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8.8小时。

年平均气温13.7℃,气温的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冬季最冷、夏季最热,最冷月1月平均-1.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

年平均地面温度15.9℃。

1月最低平均-1.6℃;7月最高平均30.9℃。

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

月降水最小是12月份,平均4.1毫米。

平均初霜日期为10月28日,终霜日期为4月2日。

4、水资源:

内**县主要过境河主要有四条:

分别是卫河、**河、汤河、硝河,年平均降水量为596.2毫米,平水年(50%)地面水径流量为1031万立方米,偏枯年(75%)径流量为819万立方米。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1.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6.69m3/人,不足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56亿m3,其中地表水0.18亿m3,地下水0.38亿m3(其中包括苦咸水0.47亿m3,苦咸水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30%),平均超采率达80%。

5、土壤:

内黄受黄河、卫河、漳河多次决口的影响,成土母质分为冲积物母质、风积物母质两大类。

全县土壤面积145.7万亩,分为潮土类、风沙土2个大类,其中潮土类120.3万亩,占土壤面积的82.57%;风沙土类25.4万亩,占土壤面积的17.43%。

3.1.3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汤阴县的农业中的蔬菜产业历史悠久,由于地处平原,四季分明,光昭充足,非常适合种植各季菜,加之温室蔬菜大棚的推广与普及,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蔬菜生产,并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特别适合发展建设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基地。

虽然内**县近几年政府大力支持农民种植蔬菜,但蔬菜种植规模还不大,已有的各类优势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销路不畅和加工滞后,造成所生产的蔬菜以供应县内居民生活用菜为主,局限的销售渠道,影响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有效的调整,本项目建设的目的就是解决蔬菜生产的销路问题,迅速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现农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从事蔬菜种植、蔬菜运输,蔬菜的下角料可以饲养牲畜,又能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合理调整。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内自制酱菜的传统习惯已退出历史舞台,为酱菜产业的膨胀式快速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酱菜产业发展正处于慢走型增长向长跑型跨越式增长转变,逐渐步入快车道,实现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式。

因此,酱菜产业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2资源优势

一是原料资源充足。

内**县是全国蔬菜生产、畜牧养殖重要县。

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和畜牧养殖加工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为农民增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主导产业。

农民有着悠久的种菜习惯,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酱菜、酱肉加工原料;二是原料供应机制优势。

公司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供应合作关系,项目建设所需主要原料鲜牛肉、鲜猪肉、鲜羊肉、鲜鸡肉等肉类800余吨和青菜、菌类及豆制品4000余吨,按照现有基地种植规模和供应合作依托,原料供应充足。

三是技术和人力资源充足。

公司将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其酱菜技术,并引进兼职、专职技术人才,且项目区10公里范围内有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资源。

因此,项目建设实施的各种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3.2.3市场优势

该项目生产的酱菜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一是产品有特色。

酱菜产品富含纤维素、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

酱菜系列产品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耐贮藏等特性,特别是可降低贮藏、包装费用,原料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丰富城乡人民生活,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是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的餐桌既需要现代食品扮靓,更需传统地方特色点缀,花好需绿叶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